別看馬爾他面積不大,但早在公元10世紀前,腓尼基人就已經在馬爾他生活了。長久的歷史為馬爾他帶來無數的經典文化符號和旅行景點。今天就讓我們一網打盡這些元素吧!
1.
馬爾他騎士團
馬爾他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條頓騎士團並稱世界三大騎士團。
它最初成立於1099年,在馬爾他島的這段時間,是馬爾他騎士團的鼎盛的時期。馬爾他騎士團也影響了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
騎士身上背著的馬爾他十字,是騎士團的標識之一。在如今的馬爾他,你可以非常輕易的找到馬爾他十字。馬爾他航空logo、當地漁船、門把手、地磚樣式都參考自它。
瑞士鐘錶品牌江詩丹頓、法國香檳名莊Champagne Lanson的logo設計,靈感也來自馬爾他十字。
2.
瓦萊塔
既然提及馬爾他騎士團,就不得不提馬爾他首都瓦萊塔。它是由馬爾他騎士團第49任大團長拉·瓦萊特著手建立,並以之名命名的城市。它也是2018年歐洲文化之都、世界文化遺產。
盜夢空間般的街景、滿城的巴洛克建築、以及隨處可見的十字勳章標誌,靜靜講述著馬爾他騎士團的歷史風雲。遊走其間,仿佛在某個街頭轉角就能邂逅一段騎士的傳說。
3.
櫓祖船
如果你在馬爾他紀念品店買冰箱貼,十有八九會見到一種多彩且「長著眼睛」的小船。它叫櫓祖船(Luzzu),是馬爾他的另一個象徵。馬爾他旅遊局的logo借鑑於櫓祖船的配色。
圖片來源:左zuzanacloud,
右ahoiadventures,下isaroomi
它最早脫胎於腓尼基人的船艦。船身是明藍色,並裝飾紅、黃、綠、白或者棕色的圖案。
當地人相信,船頭鑲嵌的荷魯斯之眼(The Eye of Osiris)會在海上保護漁民。在馬爾他的許多港灣,都可以見到櫓祖船。它不僅是漁船,也成了遊客們出海遊玩的交通工具。
4.
姆迪納
姆迪納是全球為數不多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的中世紀圍牆城市之一。佔據了地勢高點的姆迪納,擁有瞭望馬爾他本島最好的視野。站在城牆邊的觀景臺上,大半個馬爾他島盡收眼底,風光無限。
如果你趕上了老爺車展,和五月姆迪納「中世紀文化節」,更能在古老的西西里-諾曼風格建築群中體會一次「穿越之旅」。
5.
三姐妹城
三姐妹城,是比爾古(Birgu)、伊思拉(L-Isla)、博姆拉(Bormla)三個緊緊相連的港口城市。自腓尼基時代起,它們就是馬爾他重要的港口。
三姐妹城是馬爾他騎士團來到這裡之後最初的定居地。它們融合了巴洛克、阿拉伯等風格的建築。騎士團武器庫、騎士團醫院等舊址講述著久遠往事;臨海處要塞、大炮仿佛把人帶回了烽火歲月。
6.
大力水手村
童話般的大力水手村位於馬爾他主島北部梅裡哈(Mellieha)安科海灣。1980年,為了拍攝一部關於大力水手的電影,攝製組搭建了這個外景地。
整個取景地都按照真人和實景一比一搭建完成。從碼頭、消防局、郵局到麵包店、餐廳一應俱全,甚至大力水手的臥室都在電影人的奇思妙想下建造起來。電影拍攝結束後,這座精巧的小村莊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座海邊的童話樂園。
7.
戈佐島
戈佐是馬爾他第二大島。不少人認為,它是希臘神話中,海之女神卡呂普索困住俄底修斯之地。
圖三來源:suahuatica
相對隔絕的環境使戈佐島保持著一種原生態的美。田野中錯落著史前巨石神廟、巴洛克建築。地中海最清澈的海水在這裡變幻著色彩。船行駛在海上,猶如漂浮在天空之鏡。在戈佐,時光似乎放慢了腳步。
8.
莫斯塔
據說,馬爾他的教堂多達360餘座,每天一座一年才能看完。如果只選一座,推薦你去建於1833~1871年的莫斯塔圓頂教堂。
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教堂借鑑了羅馬萬神殿的結構。穹頂只用白色和金色裝飾,是馬爾他非常特別的教堂。
1942年二戰空襲中,一枚200公斤重的炸彈砸在圓頂上,但奇蹟般的沒有爆炸。馬爾他人深信莫斯塔教堂有上帝的保佑,那顆炮彈也被教堂收藏起來,用以紀念。
9.
藍洞
馬爾他以極致的藍著稱。藍洞,是天然形成的水上洞穴群。其下海水碧藍、晶瑩清透,美不勝收。
圖二來源:kyle_hunter
這裡的水上活動頗為豐富,可以選擇潛水、遊泳或者遊船。馬爾他的水下景觀特別豐富,水下動植物群、海底懸崖、海底洞穴…潛入溫柔澄澈的海裡,縱情享受馬爾他之藍吧。
10.
丁格利懸崖
丁格利懸崖,得名於16世紀居住在此的英國騎士Sir.Thomas Dingli,這裡也是馬爾他群島的最高點。
圖片來源:Gapi iTV
經過千百年的風霜洗禮,它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巖石風貌,是攀巖的絕佳去處。丁格利懸崖非常險峻。但為了價值百萬的日落美景,即使恐高,也極度推薦你爬上去一看。
希望你在看到這篇文章後,get到更多馬爾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