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高層建築結構的設計特點,以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理論為基礎,以現行的國家相關規範標準為根據,對高層建築結構經濟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結論,對高層建築的優化設計具有很大的實用意義。
關鍵詞: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軸向形變;側移
我國改革開放之後,由於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房地產業迅猛發展,建築業已成為社會支柱產業之一。由於經濟的發展,加之土地資源寶貴,所以高層建築更是有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數量劇增。而目前的工程設計領域中,設計人員忙於應付大量的具體工作,往往不夠重視結構經濟性問題,導致同一工程由不同的人設計其土建造價可能差別很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這對於經濟實力並不發達、尚處於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建築結構特點分析
(一)軸向形變不容忽視
由結構力學可知,計算結構構件位移的公式為:
通常在低層建築結構分析中,只考慮彎矩項,因為軸力項影響很小,而剪切項一般可不考慮。但對於高層建築結構,情況就不同了。由於層數多,高度大,軸力值很大,再加上沿高度積累的軸向變形顯著,軸向變形會使高層建築結構的內力數值與分布產生顯著的改變。
軸向變形的影響在高層建築結構分析中應當考慮,但是,結構所受的豎向荷載並不是在結構完成之後一次施加的。特別是,佔豎向荷載絕大部分的結構自重是在施工過程中逐層施加的,軸向壓縮變形已在施工過程中分階段完成,並在各樓層標高處找平,實際上並不完全類似於以上分析的情況。
所以,在考慮軸向變形時,要考慮施工過程中分層施加豎向荷載這一因素,不能簡單的按一次加載考慮,否則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計算結果,如鄰近剪力牆和筒體的上層框架柱,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出現拉力;上層框架梁出現過大彎矩和剪力等。另外,隨著樓層的增加,水平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側向變形迅速增大。
(二)側移成為控制指稱
與低層建築不同,結構側移己成為高層建築結構設計中的關鍵因素,隨著樓層的增加,水平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側向變形迅速增大。結構頂點側移與建築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
水平均布荷載:
設計高層結構時,不僅要求結構具有足夠的強度,能夠可靠地承受風荷載作用產生的內力;還要求具有足夠的抗側剛度,使結構在水平荷載下產生的側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內,保證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條件。這是因為高樓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與結構側移的大小密切相關:
1.使用人員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當高樓在陣風作用下發生振動的頻率f為一定值時,結構振動加速度a與結構側移幅值A成正比:a=A(2πf)。因而控制側移幅值的大小成為保證高樓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條件的關鍵因素。
2.過大的側向變形會使隔牆、圍護牆以及它們的高級飾面材料出現裂縫或損壞,此外,也會使電梯因軌道變形而不能正常運行。
3.高樓的重心位置較高,過大的側向變形將使結構因P-△效應而產生較大的附加應力,甚至因側移與應力的惡性循環導致建築物倒塌。
(三)結構延性是高層建築設計重要性質
延性是指構件和結構屈服後,在承載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的情況下,具有足夠塑性變形能力的一種性能,一般用延性比來表示。對於受彎構件來說,隨著荷載增加,首先受拉區混凝土出現裂縫,表現出非彈性變形。然後受拉鋼筋屈服,受壓區高度減小,受壓區混凝土壓碎,構件最終破壞。從受拉鋼筋屈服到壓區混凝土壓碎,是構件的破壞過程。在這過程中,構件的承載能力沒有多大變化,但其變形的大小卻決定了破壞的性質。是鋼筋砼受彎構件的M-Δ(Φ)曲線,Δy是屈服變形,Δu是極限變形。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結構抗震潛力,增強結構抗倒塌能力。高層建築相對低層結構而言,結構設計更柔一些,如果遇到地震,震動作用下的建築結構變形更大一些。為了做好防震設計,避免倒塌,建築在進入塑性變形階段後仍具有較強的變形能力,特別需要在構造上採以適當的設計,確保建築設計具有很好的延性。
二、建築結構經濟性分析
建築結構經濟性包括內容注重經濟性的建築設計包含非常廣泛的內容。傳統中只強調改進建築材料保溫性、改善建築體形係數、提高建築材料的氣密性等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現在建築隨著形勢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不僅從結構性出發,更要在建築結構的經濟性角度考慮,如空間組織、技術組織、結構設置、能源與資源利用,以及建築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確立經濟性的原則、方法。
建築結構的經濟性就是只以較少的成本來獲得最大的效用。其中由美國建築師、工程師R·B·富勒提出的「少費多用」原則是較常用普通的原則。「少費多用(more withless)」原則的含義是,憑藉有效的手段或方式,利用最小化的量的材料、資源來投資,目的在於獲得儘可能大的發展效益。「少費多用」原則,順應目前的發展形勢,在建築堅持可續費發展的思路上,該原則是一條重要的、有效的、節約型的設計方式。
在富勒的實踐中,「少費多用」原則最具代表性地表現在他對空間結構及建材應用的創意中。他的短杆網架穹隆結構體系(geodesic dome )被稱為人類迄今為止最輕、最高效、最為有力的空間圍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選用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且造價低廉、營造方便。另外,F·埃斯克裡格的自成型結構、T·達蘭德對摩天樓張力結構的探索也都從不同側面詮釋了「少費多用」原則。
「少費多用」原則還體現在建築空間組織、利用的高效化方面。原則堅持對平面面積的充分利用,還注重三維空間的挖掘。比如某市圖書館設計中提出了「 模塊式」圖書館的創作思路,將圖書館劃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塊,採用不同的層高、柱網,進行類比布局。這樣可以減少「三統一」標準空間所造成的浪費,充分發揮空間效益。某高效空間住宅的設計中則對廚房、廁所的上區、臥區上下等潛在空間進行了有效的利用。將每戶主、次二個開間設置為不同層高,對應於不同的功能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住宅空間的使用效益。
三、結語
對於經濟實力還不發達的中國,對於目前設計人員按傳統設計法造成財產大量浪費的現狀,推行能實現資源合理分配、利用,節約建築造價的結構優化設計方法是勢在必行的,同時也是刻不容緩的。建築發展是一個高效化、集約化的綜合系統工程,建築設計者必須從當今經濟現狀和發展趨勢出發,建立一個宏觀的、合理的結構設計理念,合理確定建築設計標準、經濟性措施和原則,這樣不僅滿足設計各類需求,同時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C.P.Rubin,Dynamic Optimization of Complex Structures AIAA Structural Dynamic and Aero elasticity Specialist Conference.
[2]王崇昌,馬克儉,等。高層建築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分析[M]。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
[3]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3-91)[S]。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1
[4]J.Kiusalaas,Minimum Weight Design of Structures via Optimality Criteria.NASA TND-7115,1972
[5]趙西安。高層建築結構選型、構造及簡化計算[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