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核糖體碰撞廣泛存在並可促進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研究發現核糖體碰撞廣泛存在並可促進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

2021-01-11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翻譯是核糖體讀取mRNA上承載的遺傳信息並轉譯為胺基酸序列的有序過程。mRNA序列除了包含胺基酸序列的信息,還可能攜帶調控翻譯延伸速率的信息。但相比於從密碼子到胺基酸的明確對應關係,學界關於翻譯延伸速率的調控信息知之甚少。新興的ribo-seq技術通過RNA酶降解無核糖體「保護」的mRNA片段,並對單核糖體保護的mRNA片段進行高通量測序,可實現對某一時刻細胞內單核糖體位置信息的檢測。然而,當mRNA上存在核糖體的停滯時,停滯的核糖體可能被上遊核糖體追趕並發生「碰撞」,形成串聯雙核糖體(disome)。儘管這種串聯的雙核糖體結構蘊含翻譯延伸暫停的關鍵信號,但由於空間位阻不能被RNA酶切割為單核糖體,這些核糖體的位置信息不能被傳統的ribo-seq方法檢測到,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研究中被忽視。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錢文峰課題組通過對串聯雙核糖體保護的mRNA片段進行高通量測序(disome-seq),檢測到核糖體在釀酒酵母細胞中存在廣泛的碰撞,並鑑定了一系列促進翻譯延伸暫停的mRNA序列特徵:位於核糖體A位點的終止密碼子;位於核糖體P位點的脯氨酸、甘氨酸、天冬醯胺和半胱氨酸;位於核糖體的肽鏈輸出通道內的串聯賴氨酸。曾有研究報導指出,由外源強延伸暫停信號誘導產生的串聯雙核糖體會引發「核糖體相關蛋白質量控制」介導的降解途徑。為了研究內源mRNA上自然發生的串聯雙核糖體的生物學效應,北京大學研究員高寧研究組通過冷凍電子顯微鏡實驗,發現內源和外源信號引發的串聯雙核糖體的結構之間存在重要差異,不能成為核糖體相關蛋白質量控制途徑的底物,這暗示了內源串聯雙核糖體具有其他生物學效應。進一步研究發現,核糖體碰撞傾向於出現在蛋白α-螺旋結構域的間區,該區域的翻譯延伸暫停可為上遊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提供充足的時間而免受其下遊肽鏈的摺疊幹擾;與單核糖體相比,串聯雙核糖體結合更多的分子伴侶蛋白,表明由串聯雙核糖體反映出的翻譯延伸暫停可促進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該研究補充繪製了翻譯譜圖中缺失的「核糖體碰撞」部分,為深入解析mRNA序列攜帶的翻譯延伸速率的調控信息提供了基因組學線索。

  近期,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Genome Biology上。錢文峰組博士肇濤瀾、博士研究生陳燕鳴和高寧組博士李餘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肇濤瀾、高寧、錢文峰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同一mRNA上正在翻譯的多個核糖體之間會發生碰撞,並可促進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


  翻譯是核糖體讀取mRNA上承載的遺傳信息並轉譯為胺基酸序列的有序過程。mRNA序列除了包含胺基酸序列的信息,還可能攜帶調控翻譯延伸速率的信息。但相比於從密碼子到胺基酸的明確對應關係,學界關於翻譯延伸速率的調控信息知之甚少。新興的ribo-seq技術通過RNA酶降解無核糖體「保護」的mRNA片段,並對單核糖體保護的mRNA片段進行高通量測序,可實現對某一時刻細胞內單核糖體位置信息的檢測。然而,當mRNA上存在核糖體的停滯時,停滯的核糖體可能被上遊核糖體追趕並發生「碰撞」,形成串聯雙核糖體(disome)。儘管這種串聯的雙核糖體結構蘊含翻譯延伸暫停的關鍵信號,但由於空間位阻不能被RNA酶切割為單核糖體,這些核糖體的位置信息不能被傳統的ribo-seq方法檢測到,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研究中被忽視。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錢文峰課題組通過對串聯雙核糖體保護的mRNA片段進行高通量測序(disome-seq),檢測到核糖體在釀酒酵母細胞中存在廣泛的碰撞,並鑑定了一系列促進翻譯延伸暫停的mRNA序列特徵:位於核糖體A位點的終止密碼子;位於核糖體P位點的脯氨酸、甘氨酸、天冬醯胺和半胱氨酸;位於核糖體的肽鏈輸出通道內的串聯賴氨酸。曾有研究報導指出,由外源強延伸暫停信號誘導產生的串聯雙核糖體會引發「核糖體相關蛋白質量控制」介導的降解途徑。為了研究內源mRNA上自然發生的串聯雙核糖體的生物學效應,北京大學研究員高寧研究組通過冷凍電子顯微鏡實驗,發現內源和外源信號引發的串聯雙核糖體的結構之間存在重要差異,不能成為核糖體相關蛋白質量控制途徑的底物,這暗示了內源串聯雙核糖體具有其他生物學效應。進一步研究發現,核糖體碰撞傾向於出現在蛋白α-螺旋結構域的間區,該區域的翻譯延伸暫停可為上遊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提供充足的時間而免受其下遊肽鏈的摺疊幹擾;與單核糖體相比,串聯雙核糖體結合更多的分子伴侶蛋白,表明由串聯雙核糖體反映出的翻譯延伸暫停可促進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該研究補充繪製了翻譯譜圖中缺失的「核糖體碰撞」部分,為深入解析mRNA序列攜帶的翻譯延伸速率的調控信息提供了基因組學線索。
  近期,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Genome Biology上。錢文峰組博士肇濤瀾、博士研究生陳燕鳴和高寧組博士李餘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肇濤瀾、高寧、錢文峰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同一mRNA上正在翻譯的多個核糖體之間會發生碰撞,並可促進新生肽鏈的共翻譯摺疊
  

列印 責任編輯:張芳丹

相關焦點

  • RNA翻譯與蛋白質摺疊之間的微妙舞蹈
    Goldman等人及Kim等人報導了一系列巧妙的生物物理學方法和生物化學方法,解決了以上這些問題,並且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共翻譯蛋白質摺疊(cotranslational protein folding)的理解。在翻譯過程中,新生蛋白的合成順序是由氨基端延伸到羧基端的。不斷延長的多肽鏈穿過核糖體大亞基中100 ?的通道(即核糖體輸出通道),釋放到細胞質中。
  • 蛋白質翻譯和加工轉運的游離核糖體途徑(一)
    真核細胞中的蛋白質翻譯加工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信號肽引導的內質網-高爾基體途徑,即分泌途徑,另一條是游離核糖體途徑。前者包括分泌蛋白、膜蛋白和溶酶體蛋白,後者主要是胞漿蛋白、核蛋白和一些細胞器蛋白。
  • Cell Reports | 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隨著近年來高解析度核糖體結構的解析,人們發現了更多的多細胞生物特有的rRNA修飾位點,這些修飾的調控酶以及對翻譯的影響尚未可知,特異存在於多細胞生物中的功能和意義需要更多研究來闡釋。  哺乳動物的核糖體RNA上存在兩個m6A修飾位點,分別位於大亞基28S A4220位和小亞基18S A1832位。
  • 遺傳密碼與核糖體結構研究
    他用大腸桿菌提取液建立了體外翻譯系統,以多聚U為模板,發現只能翻譯出多聚苯丙氨酸,表明UUU編碼Phe。在這個工作的啟示下,很快通過不同的模板組合測定出了全部的遺傳密碼。引自百度圖片密碼子的簡併性可減少有害突變。如果多餘的密碼子不編碼胺基酸,相應的突變就會導致肽鏈終止。而在有簡併的情況下,就只會產生一個胺基酸的點突變,不會中斷肽鏈而造成嚴重後果。簡併性也使DNA的鹼基組成有較大的變化餘地,在物種的穩定性上起一定作用。通過同義密碼子的替換,可以在不影響胺基酸序列的情況下改變核酸序列。此類突變稱為同義突變。
  • 【學術前沿】藍斐團隊報導METTL5調控核糖體翻譯並促進腫瘤生長
    蛋白翻譯是一個高度精細的調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種rRNA修飾參與其中,無論是細菌、酵母還是多細胞生物,均有研究證明核糖體RNA修飾對生物體的翻譯和生長有影響。隨著近年來高解析度核糖體結構的解析,人們發現了更多的多細胞生物特有的rRNA修飾位點,這些修飾的調控酶以及對翻譯的影響尚未可知,特異存在於多細胞生物中的功能和意義需要更多研究來闡釋。
  • 核糖體
    原核細胞核糖體沉降係數為70s(S為Svedberg沉降係數單位),相對分子質量為2.5×106,70s的核糖體在Mg2+濃度小於1mmol/L的溶液中,易解離為50s與30s的大小亞基。真核細胞核糖體沉降係數為80s(S為Svedberg沉降係數單位),相對分子質量為4.8×106,80s的核糖體可解離為60s與40s的大小亞基。
  • 蛋白質翻譯的終止階段
    當核糖體到達編碼序列的末端並且終止密碼子進入A位點時,翻譯進入終止(termination)階段。此階段主要包括新生肽鏈的釋放與核糖體的解離等過程。在大多數生物中,64個密碼子中的三個(UAA,UAG和UGA)用作翻譯終止信號,稱為終止密碼子(termination codon),也叫無義密碼子(nonsense codon)。
  • 分子伴侶和異構酶合作機理揭開 可促進蛋白質正確的摺疊活動
    近日,德國科學家實驗發現,蛋白質摺疊過程中分子伴侶亞基能夠增強異構酶的活性,兩者功能的聯合產生了高效的蛋白質摺疊輔助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胺基酸鏈必須摺疊成特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才具有生物學功能。當一種蛋白質沒有正確地摺疊時,會導致很多種疾病,例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狂牛症和老年痴呆症等。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該文章題為EF4 disengages the peptidyl-tRNA CCA end and facilitates back-translocation on the 70S ribosome,揭示了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核糖體是蛋白翻譯的工廠。
  • 高寧研究組《自然通訊》報導人源核糖體大亞基前體複合物結構
    核糖體的生物生成是一個非常複雜及高度耗能的分子過程,在真核細胞中超過300個因子(包括蛋白質和snoRNA)參與核糖體亞基的生物生成。它們參與了rRNA的轉錄、加工、修飾及摺疊,80種核糖體蛋白的修飾及組裝,以及核糖體前體顆粒的構象成熟及跨核膜轉運等一系列過程。
  • 打破50年來的認知,DNA同義突變會影響蛋白質摺疊
    2、二級結構(secondary structure):蛋白質分子中肽鏈並非直鏈狀,而是按一定的規律捲曲(如α-螺旋結構)或摺疊(如β-摺疊結構)形成特定的空間結構,這是蛋白質的二級結構。蛋白質的二級結構主要依靠肽鏈中胺基酸殘基亞氨基(—NH—)上的氫原子和羰基上的氧原子之間形成的氫鍵而實現的。
  • 原核核糖體的組裝和翻譯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發現,細菌核糖體大亞基中23S rRNA的U2552位點甲基化修飾的缺失,既會減緩細胞內核糖體50S大亞基的組裝速度,也會降低核糖體翻譯蛋白質的效率,揭示了RNA甲基化修飾對核糖體生物合成與翻譯功能調控的重要意義。
  • 背景資料:核糖體的構造和功能(圖)
    典型的動物細胞圖解顯示各個亞細胞組件核糖體1953年發現於植物細胞,1955年發現於動物細胞,又稱核糖核蛋白。結構核糖體無膜結構,主要由蛋白質(40%)和RNA(60%)構成。核糖體按沉降係數分為兩類,一類(70S)存在於線粒體、葉綠體以及細菌中,另一類(80S)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 他們有的漂浮在細胞內,有的結集在一起。
  • 高寧研究團隊在原核核糖體的組裝和翻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發現,細菌核糖體大亞基中23S rRNA的U2552位點甲基化修飾的缺失,既會減緩細胞內核糖體50S大亞基的組裝速度,也會降低核糖體翻譯蛋白質的效率,揭示了RNA甲基化修飾對核糖體生物合成與翻譯功能調控的重要意義。
  • 研究發現蛋白聚集效應或可改善腸道功能
    以往大量研究表明,蛋白的異常聚集會給細胞和生物體帶來負面影響。蛋白分子是由不分支的肽鏈組成的,從新合成的肽鏈到具有特定三維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質,需要複雜精細的肽鏈摺疊和加工過程。  由於各種摺疊方式之間的能量差別甚小,許多因素,包括自身濃度的變化、分子中一部分肽鏈缺失或者延長、基因突變引起的胺基酸殘基改變、環境中酸鹼度改變、離子濃度變化、周圍的分子環境變化等,都能夠使肽鏈的摺疊方式發生改變。肽鏈摺疊方式改變的後果之一,就是形成特殊的β-摺疊。
  • 除了合成蛋白質 核糖體還有哪些重要功能?
    >20%至40%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都會存在核糖體的缺失,而且相比核糖體完好無損的患者而言,這些缺失核糖體的患者往往預後較差,但同時其對當前存在的治療性藥物反應較好,來自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雜誌Leukemia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的研究結果。
  • 清華交叉信息院曾堅陽研究組發文闡釋深度學習解碼蛋白質翻譯過程
    蛋白質翻譯是遺傳信息從其攜帶者DNA到執行者蛋白質傳遞的關鍵一環,也是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的核心環節。在蛋白質翻譯的過程中,一種名為核糖體(ribosome)的細胞器會沿著信使RNA鏈,按照遺傳密碼子的對應法則依次將核苷酸序列翻譯成胺基酸序列,繼而形成多肽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