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體(Ribosome),細胞器的一種,為橢球形的粒狀小體。1953年發現於植物細胞,1955年發現於動物細胞,又稱核糖核蛋白。
結構
核糖體無膜結構,主要由蛋白質(40%)和RNA(60%)構成。核糖體按沉降係數分為兩類,一類(70S)存在於線粒體、葉綠體以及細菌中,另一類(80S)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 他們有的漂浮在細胞內,有的結集在一起。
功能
核糖體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被喻為蛋白質的「合成工廠」。把DNA翻譯為蛋白質。 當配對形成完畢的mRNA從細胞核核孔出來後,核糖體便附著於上,開始滑動。從起始密碼子(例如:AUU, AUG等)開始,一直翻譯到終止密碼子(UAA, UAG和UGA)。每翻譯一個密碼子便可通過tRNA的搬運形成一個胺基酸分子,翻譯的過程中,各胺基酸分子脫水縮合形成肽鏈。翻譯完成後即形成初始的蛋白質。
圖釋
典型的動物細胞圖解顯示各個亞細胞組件
細胞器:⑴核仁 ⑵細胞核 ⑶核糖體 ⑷囊泡 ⑸糙面內質網 ⑹高爾機體 ⑺細胞骨架 ⑻光面內質網 ⑼線粒體 ⑽液泡 ⑾細胞質 ⑿溶酶體 ⒀中心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