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核糖體的校對功能

2021-01-11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體外蛋白質合成研究一直不能完全解釋文獻中所報導的活體蛋白質合成所具有的保真度。DNA 和RNA聚合酶複合物(它們將氨醯基- tRNA輸送到核糖體A-點上)具有校對功能,但此前這種活性一直沒有在核糖體本身中發現。

現在,Hani Zaher 和 Rachel Green發現了一個以前沒有定性的、用於保證蛋白質合成的保真度的體系,該體系在肽鍵形成之後發揮作用。如果一個不正確的胺基酸被吸收進了一個正在生長的多肽鏈中,那麼在核糖體的活性點上特異性一般就會丟失,導致錯誤累積,觸發肽合成的過早結束。這種「後肽基轉移編輯」(post-peptidyl transfer editing),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活體蛋白質合成中所達到的給人印象深刻的保真度。(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57, 161-166 (8 January 2009) | doi:10.1038/nature07582

Quality control by the ribosome following peptide bond formation

Hani S. Zaher1 & Rachel Green1

1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Genetic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Maryland 21205, USA

The overall fidelity of protein synthesis has been thought to rely on the combined accuracy of two basic processes: the aminoacylation of transfer RNAs with their cognate amino acid by the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and the selection of cognate aminoacyl-tRNAs by the ribosome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GTPase elongation factor EF-Tu. These two processes, which together ensure the specific acceptance of a correctly charged cognate tRNA into the aminoacyl (A) site, operate before peptide bond formation. Here we re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additional mechanism that contributes to high fidelity protein synthesis after peptidyl transfer, using a well-defined in vitro bacterial translation system. In this retrospective quality control step, the incorporation of an amino acid from a non-cognate tRNA into the growing polypeptide chain leads to a general loss of specificity in the A site of the ribosome, and thus to a propagation of errors that results in abortive termin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相關焦點

  • Nature:人類核糖體結構終於被解析!
    2015年4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翻譯的機器,能夠催化蛋白質合成。
  • Nature:科學家闡明細胞核糖體的特殊組裝模式
    2018年3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對機體生命非常必要的所有蛋白質都是由巨大的「分子機器」—核糖體所製造的,反之,核糖體也是由蛋白質和核糖體核糖核酸(ribosomal RNAs)以完美地方式縫合在一起的。
  • Nature:揭示核糖體通過結構上的精確優化製造自我機制
    2017年7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數學方法證實核糖體在結構上的精確優化儘可能快地產生更多的核糖體,以便促進細胞高效地生長和分裂。核糖體是細胞的蛋白製造工廠。
  • 除了合成蛋白質 核糖體還有哪些重要功能?
    doi:10.7554/eLife.45396來自Stowers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體細胞中核糖體的一種新功能,即存在破壞正常mRNA的功能。「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核糖體是細胞中生產蛋白質的分子機器,」Stowers助理研究員Ariel Bazzini博士說。
  •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核糖體自身是一個由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質組成的超大複合物(半徑20納米),其三維結構和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基礎研究中的重要方向。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即授予了首次解析出細菌核糖體原子解析度的三位結構生物學家。真核細胞核糖體裝配過程是個高度複雜的動態過程,有超過300種不同功能的輔助裝配因子(蛋白質或者RNA)參與其中。
  • 科學家發現核糖體兼具調控功能
    細胞需要通過蛋白來執行功能,一般人們認為核糖體只是細胞合成蛋白的分子機器,而翻譯的調控是通過起始因子和RNA結構進行的。近日,哈佛醫學院微生物和免疫學教授Sean Whelan發現,核糖體實際上還具有更多功能,它還能夠調控特定蛋白的翻譯從而影響病毒增殖。
  • Nature:人工改造核糖體可以將細胞變成「化工廠」
    通過讀取信使RNA分子模板來獲得信息,指導不同類型胺基酸按照信息來排列組合,最終合成出胺基酸鏈(多肽),這些胺基酸鏈會繼續被轉運、修飾、摺疊,並最終形成功能蛋白併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蛋白質是細胞的功能單位,其意義自不用贅言,因此功能正常的核糖體對於細胞非常重要。核糖體這個巨大的分子機器的工程改造並不容易,因為改造不能與標準的原型差異太大,否則細胞會死亡達不到預期效果。
  • 背景資料:核糖體的構造和功能(圖)
    典型的動物細胞圖解顯示各個亞細胞組件核糖體結構核糖體無膜結構,主要由蛋白質(40%)和RNA(60%)構成。核糖體按沉降係數分為兩類,一類(70S)存在於線粒體、葉綠體以及細菌中,另一類(80S)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 他們有的漂浮在細胞內,有的結集在一起。
  • 核糖體的結構
    核糖體是一個緻密的核糖核蛋白顆粒,可以解離為兩個亞基,每個亞基都含有一個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rRNA和許多不同的蛋白質分子。這些大分子RNA能在特定位點與蛋白質結合,從而完成核糖體不同亞基的組裝。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細胞質及細胞器中的核糖體存在很大差異。原核生物的核糖體由約2/3 的RNA及1/3的蛋白質組成。大腸桿菌的核糖體稱為70S核糖體,其相對分子質量約為2500kD, 由一個相對分子質量為900 kD的30S小亞基和一個相對分子質量為1 600kD的50S大亞基組成。
  • 核糖體
    ,P49「核糖體有的附於粗面內質網上,有的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生產蛋白質的機器」」,P56「核仁核糖體的形成有關」【疑難問題】真核細胞的核糖體和原核細胞的核糖體有沒有區別?核糖體的具體結構是怎麼樣的?核糖體的形成和核仁有什麼詳細的關係?【疑難解析】生物界有兩種基本類型的核糖體:一種是原核細胞核糖體,另一個種是真核細胞核糖體。兩種核糖體都由兩個大小不同的亞基組成,每個亞基都含有rRNA和蛋白質。
  • Nature 中文摘要 1 January 2015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7/n7532/full/nature14010.htmldoi:10.1038/nature14010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核糖體有調控基因組在不同時空下翻譯的功能。然而,這種功能究竟如何隱藏在mRNA序列中還不得而知。
  • Nature 中文摘要 6 Augest 2015
    比如,去甲腎上腺素藍斑(locus coeruleus noradrenaline,LC-NE)神經元能接收來自腦部和脊髓中廣泛區域的信號,同時也能將信號發送到這些區域、調節各種功能,包括興奮,注意力,情緒和感覺控制。而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元是如何劃分整個大腦投射的模式,以及不同的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元是否接收不同的信號等目前尚不清楚。
  • 靶向核糖體的抗生素可影響T細胞效應子功能
    靶向核糖體的抗生素可影響T細胞效應子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02:46 德國漢諾瓦醫學院和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Tim Sparwasser課題組發現,靶向核糖體的抗生素通過阻斷線粒體蛋白合成來損害
  • nature 中文摘要 16 April 2015
    史丹福大學的戴宏傑團隊研究出了一種用鋁金屬作負極,三維石墨泡沫作為正極,製成了一種具有高速充放電功能的新型可充電鋁電池。該電池是通過負極中鋁的沉積與溶解,以及正極中氯化鋁陰離子的嵌入和脫嵌過程來工作的,其電解液是一種不可燃的粒子液體。電池的放電電壓平臺接近2V,容量約為70 mAhg–1,庫侖效率約為98%。
  •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7:51 德國慕尼黑大學Roland Beckmann研究組報導人類40S核糖體成熟最終步驟的結構基礎。
  • 人工核糖體 科技快訊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近日成功在實驗室中製造出第一個人工核糖體,在生物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真細菌、古細菌、真核細胞以及真核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無一例外地用核糖體來合成蛋白質。所有的核糖體都有基本相同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這也是所有生物都有共同起源的一個有力的證據。核糖體有大、小兩個亞基構成。每個亞基都以核糖核酸(RNA)分子為骨架(這些RNA稱為核糖體RNA,簡稱rRNA),數十種核糖體蛋白質結合於RNA分子上,共同維持核糖體的三維結構。有
  • Nature:重大進展!揭示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合成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RNA聚合酶(Pol)II的酶促進核糖體構成單元(building block)的產生,其中核糖體是根據遺傳密碼製造細胞內所有蛋白的分子機器。
  • 核糖體RNA及其大小
    核糖體
  • Nature 中文摘要 11 AUG 2016
    能夠免費獲取的分區圖和分類器將極大地提升人腦皮層結構和功能組織研究中神經解剖的精確性,並提升不同個體之間在發育、老化、疾病等變異情況下的分區準確性。Blanpied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6/n7615/full/nature19058.html突觸傳遞是由一個精細的亞突觸分子結構維持的,即使是突觸結構的輕微變動都可能引起突觸連接的經驗依賴的可塑性改變或者病理性的功能紊亂。
  •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48:37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im Mekhail及其研究組發現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