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許多澳華小生意入不敷出,嚴格的邊境管控和不斷修改的防疫措施導致客流量銳減。在墨爾本經營一家包子鋪的寒清要講述她的2020。
反覆的疫情為澳洲的飲食業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在墨爾本經營一家包子鋪的寒清表示,「封城」導致生意近乎停滯。
「5公裡的限制,讓很多人想來卻來來不了,(生意)差距還是挺大的。「
和許多其他的業主一樣,寒清也開始拓展包子鋪的業務,比如說加入到團購活動中。據寒清所述,團購也成為了一些店家在疫情期間維持生意的「唯一選擇」。
「我們把東西送到超市,大家可以就近去取。」
早在墨爾本採取「封城」措施前,寒清就已經關閉了小店的堂食生意,只提供外賣。她說,這麼做讓客人和自己都放心一些,畢竟疫情在當時發展得非常迅猛。
「封城」期間,包括留學生在內的許多客戶都選擇離境,客流量減少,員工的工時也隨之受到影響。大家「相互均攤」時間,勉強維持生計。
剛剛解封時,很多客戶還不了解情況,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出門消費。寒清接到了許多老客戶的電話,並一一告知了恢復堂食的喜訊。久而久之,小店的生意開始回暖,但依然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澳洲政府對開放堂食有嚴格的規定,而且根據疫情的發展,限控措施也在不斷的調整。 寒清表示,市議會會及時地寫信通知小生意主有關最新的政策,並會派專人來店中測量、標定用餐人數。
「好比,一開始是四平方一個人,市議會會派人來量你的面積的——實際面積有多少,扣掉你的收銀臺……像我店裡能坐幾個人,會跟你說的。」
「後來政策改了,前段時間疫情好轉,四平方變成兩平方了,他又會寫信告訴你說,現在我們政策又改了,兩平方一個人了,你們可以按照你的情況進行調整。」
據寒清回憶,很多隻專注於經營堂食的店鋪在疫情期間承受了更多的打擊。
「Boxhill很多商家,很多時候就直接關門了,因為關門只要付房租,開門還要付人工,付材料,食材過了時間也不能用了,有的做好了你還要再扔掉。」
她說,雖然如今的生意不好做,但不時地能收到客戶的鼓勵簡訊,也因此,自己希望能夠堅守小店。
背景拓展:
全澳華人人口總數約為121.39萬,佔到總人口數的3.9%。
大多數移民人口也增添了澳洲的人力資本,澳洲的年齡中位數為37歲,而新移民的年齡中位數在20-25歲之間,後者則會使得澳洲整體人口年齡更為年輕。
在目前選擇留在澳洲華人團體,從上一次的澳洲統計局(ABS)發布的全澳人口普查數據中來看,華人不僅在澳洲的數量越來越多,對澳洲華人對這個國家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澳洲華人越來越多也就代表著中澳文化的不斷交流,為兩國的外交也將會大有益處。
澳洲的大多數華人更願意呆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特別是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現在走在墨爾本和雪梨的街頭,華人的面孔簡直是不要太多了。相對偏遠地區華人分布較少,西澳和南澳的首府(珀斯和阿德萊德)為華人主要居住地區,北領地地區的華人更少。
澳洲華人在這個國家的發展也越來越好,有的是勞務僱傭移民,有的則是留學後留下來,又或者是投資移民這種類型。澳洲很多的地方可以看到華人,即使移民到澳洲也不用擔心懷念故國。而且在這裡的很多地方都有中國傳統特色,逢年過節也都有中國的氣氛,就像回到祖國的懷抱一樣親切。
移民來源的變化導致澳洲本地語言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從2011年到2016年,在家說普通話的人口比例從1.6%上升到2.5%。普通話已經成為澳洲第二大語言。
澳大利亞的留學生人數正在逐年增加,據澳大利亞聯邦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澳洲海外留學生人數較上年同期增長15%。其中增幅與佔比最高的依然是中國留學生,佔比高達30%。截至2017年3月,在澳中國留學生總人數達到1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