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婚姻與愛情的4個殘酷真相

2021-01-07 萬萬的壹蒔光

也許很多年過去後,我們依然不會忘記2020這個數字。

這一年縱然失去了很多,但在這動蕩中,我們窺見了生命的力度,我們的國家扛過了這樣一個艱難的時刻,未來必定會越來越好。

這一年,寫得東西不多,下半年更是低產,基本都選取有代表性的情感故事來寫,動蕩的2020,自己也見證了許多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有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先從開始相信全都是真的,慢慢開始覺得全都是假的,然後再開始發現有真有假,最後無所謂真假。」

在情感這條線上,這句話尤其適用。是你真正的懷疑過,思考過,掙扎過,痛苦過,蛻變過,才可以讓你看到很多本質的東西。

今天,就對這一年,自己在情感、婚姻世界裡的一些領悟寫一寫,權當對今年的一個總結。請不要把它當成「對」的來看,就當成「一種聲音」來看。

情感世界裡儘量摒棄「絕對正確」

寫頭條情感文章,你會經常看見一些人泡在網上當道德糾察員,這裡去攻擊一下,那裡去攻擊一下。

對於人類的許多情感,幾乎全是非黑即白的判斷。因為相信自己絕對正確,所以你從他們激烈的言詞中看到的全是劍拔弩張的攻擊性、緊張感和壓迫感,而看不見一種叫「松馳」的東西。

我只能說,但願在TA們的婚姻或愛情裡,永遠是正確的、平穩的。如若出現了不如意,違背了自己的絕對「正確觀」

譬如發現對方有了內心的動蕩或婚外的情感,那麼對於TA來說,可能就是天塌了的遭遇,且內心的「恨」將綿綿無絕期,痛苦的仍是自己。

一個人的認知裡,如果首先打上了非黑即白的標籤,很容易就陷入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當中,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都用在敵意的對抗上,失掉的是處理這件事而得到的成長契機,去探尋問題背後的原因,會比簡單的對抗好。

很多的釋懷,其實都是在懂人性後做到的。才認識人性時,你看不起它。真正了解後,你會看淡它。

沒有對人性豐富的見解,是不會去反思自己的,一個覺得自己無比正確的人,也不會承認自己有陰影面。人都是有陰影面的,哪怕你不承認。認識到內心的陰影,才可以很寬容的看待人性當中的許多問題。

理解和寬容不會讓自己狹隘、難受,而是越來越開闊。

正如自己的前一段婚姻,當我們的婚姻亮起紅燈時,我才懂得反思自己,看到自己的一些陰影面,我才去理解對方所做的一些事,明白我們的兩性關係裡,那些可變和不可變的特質,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底線,需要和並不需要的東西,也才能更好地作出選擇。

如果我不去了解人性,只是個道德審判觀,我便不會挖掘到更真實的自我,不會學會處理自己的欲望和貪婪,不會對人性、對人生有深入的思考。

如果我雙標,可能也只會一味地去攻擊對方,如果我只講正確,自己現在可能還有「恨」,我們也不可能做到好聚好散,我不可能真正釋懷,開始新的生活。

評判往往比理解容易,它並不費力,只要佔據一個高點就可以辦到的事。而理解卻比評判更有意義,它融入了自己的甄別、思考、反思與成長。理解,並不代表就要作同樣的選擇,但只有越發了解了人性的複雜與幽深,反而對他人越發的悲憫與理解,自己也才會少許多的怨氣與戾氣,也才活得更加包容與鬆弛。

「愛會消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當初是你說要和我在一起一輩子的」,

「你說過你要愛我一生一世的」,

「別忘了,當初你追我的時候,怎樣怎樣……」

每當看到電視劇裡,伴侶聲淚俱下用當初的誓言來聲討對方的時候,我就覺得,好漢就別再提當年「情」了。

那時、那刻、那年、當初……肯定是真的。

此時、此刻、如今,當下……愛變了,消失了,也是真的。

《無問西東》中,劉淑芬質問許伯常:你說過愛我一輩子的。許伯常說,這個世界什麼都可以變,為什麼愛情不能變?

雖有點殘酷,但是實話。許伯常愛不起來劉淑芬,提分手,提離婚,劉都不願意,她不要愛消失,一個自我催眠的人怎麼叫得醒,她不肯面對現實,讓自己進了一個叫許伯常的囚籠,也囚著許伯常作陪,最後兩敗俱傷。

許多人指責許伯常對劉淑芬的付出沒回應,不抱一下對方,不改善下兩人關係,忘恩負義。

內心不愛一個人,和咳嗽一樣,難以掩飾。你不想和TA親近,不想溝通,不想交流,更不想去討好,許伯常不過是「裝」不出來而已。

好的是,我們這個時代,婚姻自由度越來越高,像劉淑芬這樣自我催眠的女人越來越少了,有這樣明確的表達不愛、牴觸與不滿的,兩人也早就散了,放過彼此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對一生一世一雙人有執念?為什麼我們不喜歡愛消失?因為這種婚姻和感情形式,是最安全的,這個人永遠都不會離開你,永遠都陪著你,當然是最有安全感的,這其實也是一種懶人的情感管理。

說愛消失,還不如說,這個人身上已經沒有吸引你的東西了,愛才會消失,譬如你本來是很愛一個人,也和這個人步入婚姻,但是這個人幾年如一日的,就是拖你後腿,就是各種不靠譜,不上進,就算對方貌如潘安,你也會厭倦,你也會覺得這個人絲毫不值得你愛了。

所謂愛的消失,不過是這個人完全沒有吸引你的地方了。這也是兩性關係的難處,很多人發現自己的伴侶背叛了之後,會指責對方說,你怎麼變心了,你怎麼不愛我了,你為什麼如何如何。

其實關係的經營是需要兩個人努力的,如果你真的越來越乏味,兩個人的話題越來越少,那麼疏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個時候你不及時警覺,等對方真正有了婚外情,你才來道德上指責,並無多大意思。

儘管現在國家出臺了離婚冷靜期,其實也改變不了兩性關係的選擇更加自由化的趨勢,這並不是一種退步,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

羅素說的,越落後的社會婚姻關係就越穩定。人員流動,必然會產生更多類似這樣的事情。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也是這些碰撞,而不是真的死死的被困住了。

最近周迅離婚,網友們既沒有痛罵男主,也沒有惋惜女主。反而是幾十萬的祝福與點讚。似乎,周迅本該如此。

周迅有8段戀情,每一段都是真摯的,對自己也是真誠的。愛在的時候,盡力愛,愛消失了,就離開。

當然,明星的自由度更高,能夠捆綁他們的東西很少。對普通人而言,並不是愛消失了,就一定要離婚之類的,還是要看各自的需求,只是從心態上去接受愛會消失這個事實,或升華為親情,或變成一種合作。

拋開極少數個例,多數婚姻還是起於愛情,只是當時當地愛是真的,彼時彼刻沒有那麼深了也是真的。個人覺得嫁人,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方的人品,這樣即使有一天不再愛了,至少能彼此善待。

愛,會消失。但如果愛長在你心裡,你有能力愛,不怕失去愛,愛就永遠不會消失,它只會轉移或被替代。

婚姻承載不了太多

不知從何時起,看一對新人結婚,我總是在想,對這對小青年來說,真正的生活才開始,人真正的成長也才開始。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它是一所學校,學到什麼,收穫什麼,不僅靠天然的相遇,還要看後天的智慧。

很多人的婚姻出現了問題,或者發現另外一半有婚外情就覺得崩潰了,是因為對婚姻的期待太高了。婚姻,往往能夠滿足一部分就不錯了,譬如能夠在經濟上無憂或者在育兒上可以達成一致。

婚姻,它承載不了太多東西。責任、義務、愛情、忠貞、性、溫暖等等。它就是個經濟體,是個靠契約維繫,用感悟滋養,去共同完成育兒、養老等一己之力難以完成的人生大事的合作形式。

有人離了結,結了離,盲目扎進婚姻裡,無不是想用一段婚姻來解決許多問題,正如那句通俗易懂的話,不會遊泳的人,換個池子,依然不會遊。當你生活上都沒安全感,別指望婚姻可以給你安全感,很多東西是相通的。

婚姻裡,你總會看到一些善惡、一些美醜、一些本能,任何情感,總會帶來一些傷害、一些失去,一些痛苦,這些東西,本身無所謂好壞,活著,多多少少都規避不了。

然而同樣是這些東西,給有的人帶去的是怨毒、是攻擊、是憤懣,是糾纏,而給有的人帶去的是清醒、是成熟、是圓融、是通透。

外人都是來渡我們的,如果有了這樣的領悟,一般感情上的事情,也就真的過去了。人的終極使命其實是成長,如果我們遇見的人,遇見的婚姻,遇見的性,遇見的愛情……帶給你的是變化和成長,讓你在時間的長河裡,慢慢變得平靜,溫柔,從容,淡定……那便是有價值的。

人終究最愛的是自己

有不少婚姻很差的女人哭訴,我在婚姻裡這麼熬著,堅持著,我是為了誰誰誰?

其實,我想說,你不是為了誰,絕大部分人其實為的還是你自己,人都害怕孤獨,害怕改變,害怕面對未知。

有不少壞了的婚姻能夠白頭到老,也不值得被歌頌成「愛」,不過是因為懶,因為習慣。

婚姻是一個世俗倫理的紅利,很多女人在吃著這個紅利,就算沒有情感和性的紅利,但是只要有婚姻這個身份在,那麼對於女人來說,就是有著身份的,有著社會認同感,也有著倫理上的優越感,所以不管你在婚姻裡有無性和情感,婚姻這個紅利在,也讓很多人不會離開這個婚姻。

為別人,歸根到底也是為自己,說為了誰誰誰離不開,其實這裡面也有自己看重的東西還在,哪怕是剩下婚姻這個殼子,你看重的也是要有這麼個殼子。

愛別人,歸根到底是愛自己,「男人最愛自己」這句話,女人實在沒必要以一種他們很差勁的口吻說出來。難道女人最愛的,不是自己嗎?不管是愛自己的迷幻激情體驗,還是愛對方帶給自己的情緒價值,本質還是愛自己——所以,愛情是庸俗的,因為它是利己的,誰也不比誰高尚。

愛自己是正確的,不是自私,是對生命的最高尊重和禮讚!愛自己,一切選擇,源於自己的意願,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到最後有壞結果出現的時候,怪這怪那,唯獨覺得自己最委屈。

說了這麼多,愛會消失,婚姻裡也可以沒有愛,愛來愛去,人最愛的還是自己,似乎一切都比較消極,難道就要遠離愛嗎,愛就不值得嗎?不是的,愛仍是世間最美,下一篇文章再講愛這個話題。

相關焦點

  • 關於愛情,你必須接受的四個殘酷真相!
    情叔導語:很多人對愛情充滿期待,在沒有戀愛的時候覺得愛情特別令人嚮往。有浪漫和驚喜,有溫暖和陪伴,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愛情。其實愛情是有一些殘酷的,並不是所有的愛都順風順水,有些人愛而不得,有些人相愛但無法走到最後。這些都有是有很多現實原因可以導致的。
  • 《如影隨心》正片片段 揭秘愛情真相引各界共鳴
    電影《如影隨心》正在全國熱映中,這部題材大膽現實的愛情電影,將鏡頭聚焦在「婚後遇真愛」的出軌話題,一經上映就引起了觀眾熱議,片方也於今日發布了華少「愛情多巴胺理論」的正片片段,犀利的言論將愛情的殘忍真相直接全盤託出。被稱讚「真實又殘酷」。
  • 電影《如影隨心》發正片片段 揭秘愛情真相
    陳曉杜鵑爭吵陳曉杜鵑恩愛電影《如影隨心》正在全國熱映中,這部題材大膽現實的愛情電影,將鏡頭聚焦在「婚後遇真愛」的出軌話題,一經上映就引起了觀眾熱議,片方也於今日發布了華少「愛情多巴胺理論」的正片片段,犀利的言論將愛情的殘忍真相直接全盤託出
  • 重讀《傲慢與偏見》:審視愛情與婚姻背後的3個扎心心理學真相
    書中達西與伊莉莎白的愛情之路更是一波三折,背後揭示的心理學真相,現在看來,仍具有探討價值。 01 簡·奧斯汀深諳人性,奠定了作品通透的愛情觀 "傲慢與恭順"、"自負與謙卑"、"貪財與審慎"、"卑躬屈膝卻又自命不凡",上述相互矛盾的雙重性格烙印,深深地刻在柯林斯先生、班內特太太等人的身上。
  • 《雲是黑色的》:展現都市愛情的不同形態與殘酷真相
    七篇各自獨立,卻又隱秘相連的短篇,傳遞著都市愛情中至深的孤獨與至暖的柔情。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秘密生長的有機體,優雅地探進我們心底最幽微荒涼的區塊。善寫鄉愁與親情的劉梓潔繼《親愛的小孩》後,又一次以冷色的幽默與暖色的犀利,敘述愛情的千姿百態與殘酷真相。在所有啼笑皆非的遇見後,願我們還能「嘿嘿嘿」以對生活。
  • 《婚姻的真相》:婚姻的本質,是一場陪伴
    文/學乃身之寶 關於愛情或婚姻,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可見,陪伴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說,婚姻的本質,是一場陪伴,這也是國內著名心理學家,著名家庭治療師李子勳老師在《婚姻的真相》一書中強調的觀點。 在他看來,婚姻生活是兩個人心智化(心智化指能夠通過對心理狀態歸因來解釋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簡言之,就是理解、感知他人)交匯的過程,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各自的感受,就是婚姻的真相,而這其實就是一種陪伴。
  • 《致命女人》:一場另類的婚姻解讀,用第三者揭開婚姻的殘酷真相
    通過混亂中的選擇,暴露當事人情感深處的矛盾;導演精準的捕捉到其中的矛盾點,並將之放大,引發觀眾思考:婚姻中的不幸究竟源自何方?是自己,還是配偶,亦或是第三者?《致命女人》巧妙的選取了三個不同年代的婚姻故事,通過平行剪輯,將之展現給觀眾。
  • 關於魚油(歐米伽-3)的幾個殘酷真相
    原標題:關於魚油(歐米伽-3)的幾個殘酷真相 1.多吃魚可以補腦健心,是真的嗎?殘酷的真相:不是。 馬克·吐溫曾收到一封初學寫作的青年的來信,這位青年聽說吃魚能補腦,便詢問大師該吃多少魚,吃什麼魚才能成為作家。
  • 一紙離婚協議,我才知道婚姻中不僅僅是愛情
    兩人男有才,女有貌,幸福美滿的婚姻本該讓人羨慕,但是卻在去年婚姻走到了盡頭。小雲原本以為找個老實對自己好的人就夠了,至於目前是貧是富,以後會慢慢變好的,但是嫁了以後小雲才知道有多殘酷。婚前買房,以小雲男友家的條件是買不起的。
  • 佟麗婭曝光一家三口相處細節激怒眾人:婚姻的本質,根本不是愛情
    有媒體拍到佟麗婭帶兒子探班陳思誠,一家三口在劇組短暫相聚了幾個小時。 那個辭職一年半專心在家帶娃的男人,最終還是沒有逃過現實的殘酷。 小強的離婚感言: 沒有所謂的第三者,只是被生活的雞零狗碎消磨掉了感情。 婚姻生活之所以不美滿,最根本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
  • 「毒舌大師」錢鍾書:用10句話,揭示了人性的弱點和婚姻的殘酷
    從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到,人生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職業、自我亦是如此。這本書中,赤裸裸的揭示了人性的弱點與婚姻的殘酷。4、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5、 一般人撒謊,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儘管雄糾糾地胡說,眼睛懦怯不敢平視對方。
  •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下):我們在婚姻中尋找什麼?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下):我們在婚姻中尋找什麼?關於再生產,也就是關於「下一代的組成」的決定,就在一種完全個體化的、獲準自由然而又被暗中調控的選擇程序中作出。自由和制度合而為一。戀愛者根據小說塑造了種種表象,然而表象的目的不在於其自身,而在於此功能。
  • 愛情的真相,早就被這些物理定律出賣了
    聽起來好像跟愛情沒有關係,可愛情的真相,早就被這些物理定律出賣了。恰逢七夕,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藏著愛情小秘密的科學道理吧。請做好心理準備:在物理的世界中,愛情更加殘酷!木桶效應1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愛情真相相親的時候,有房有車當然好,年薪百萬更加分。
  • 幾部影片和婚姻、愛情有關的電影
    我和曾生認識6年,在一起4年,結婚3年。紀念日時,感嘆我們才在一起4年啊,可總有一出生就在一起的錯覺。某晚,他靠在床榻看手機,我準備上床睡覺,我說怎麼現在我們睡在一起這麼自然了。他說都睡在一起4年了。突然一愣,4年啦?怎麼感覺我們才剛開始在一呢。多麼矛盾的感覺!朋友說:還沒到7年,你們還算是新婚燕爾吧。
  • 「鴕鳥」們的愛情婚姻
    這個看似消極的詞語,卻被很多人不自覺地運用在婚姻關係中,以此求得穩定美滿的生活。  婚姻中的鴕鳥哲學,其實是婚姻危機的一種處理方式,是妥協的藝術。做鴕鳥不是誰強誰弱的問題,而是權衡利弊後的一種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通常,非原則性的問題,採取鴕鳥策略有助於關係和諧,但原則性的問題上,採取鴕鳥策略必須三思後行。
  • 真相其實很殘酷
    真相是男人要比女人現實得多。 這種情況下,親戚小兒子決定再等等看,他現在這個女朋友唯一的好處就是非常愛他,而且比較省錢,從不買什麼高檔商品,但是自己還是想找個門當戶對的。 畢竟門當戶對的老婆能在他的事業上給予他幫助,而且的資金上也不會太差,這樣以後的生活會比較輕鬆,自己也能更上一層樓。
  • 關於婚姻和愛情的名言
    ——秦觀無論任何婚姻,如果蘊藏著戀愛就是有道德的。——愛倫·凱雙方的互相愛慕,應當高於其它一切而成為婚姻的基礎。——恩格斯沒有愛情的肉體結合,這是連動物也會做的。——貝多芬追求美而不褒褻美,這種愛是正當的。
  • 性是愛情的「升華」,婚姻是愛情的「凝華」
    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社會學家李銀河在她的情人節感言中寫道:在愛情、婚姻和性的問題上,什麼是我心目中最合理、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呢?這要分別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既無愛情也無婚姻關係的性。它既不涉及愛情的排他性,也不涉及婚姻的忠誠諾言,因此可以完全的隨心所欲,與道德問題無涉。對它的唯一約束條件是雙方自願,如果有一方不自願則可能造成傷害,甚至構成強姦。第二種情況,發生了愛情。
  • 「女兒,希望你對婚姻悲觀一點。」媽媽這封信,真戳心
    「想進去」的人滿懷對婚姻的美好期待,以為愛情能當飯吃;「想出來」的人嘗盡了對婚姻的失望,感慨愛情不如麵包。而那些走進婚姻圍城不想出來的人,都看清了婚姻的真相,依舊無怨無悔牽手一生。林語堂曾說:「用愛情的方式過婚姻,沒有不失敗的。要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女兒,沒有看清婚姻的真相,預見婚姻可能出現的問題之前,不要輕易結婚。
  • 盧曼論愛情與婚姻(上):如何解釋諸多不幸婚姻的存在
    對結婚實行控制的社會結構性理由消失了,什麼又能阻擋社會從包辦婚姻向愛情婚姻過渡呢?這一成就最重要的額外收穫之一是,現在不僅雙方的婚姻動機,就連被歸之於雙方的婚姻動機,都相互趨近了。兩性的差異減弱——不僅是指雙方各自的自身動機,也是關於人們假定對方所應有的結婚理由。在浪漫主義愛情複合體之非同尋常性的庇護下,伴侶雙方的預期相互適應;某個愛情事件在外人看來越是離奇古怪,越是明顯偏離正常行為,當事人就越能信心十足地交互假定對方有著相同動機。差異和一致被帶入一種相互提升的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