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培訓,維修工對添加製冷劑的情況更加謹慎,事先用專業儀器檢測其含量。 記者 莢天宇 攝
根據操作規範,維修過程中要將原先直接排放的製冷劑進行回收再利用。 記者 莢天宇 攝
華龍網9月15日20時30分訊(記者 莢天宇)今年9月16日,是第30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也是《蒙特婁議定書》締約30周年。提到保護臭氧層就不能不提氟利昂,它是空調冰箱的主要製冷劑。有時候市民會遇到空調製冷效果不佳的情況,維修工沒檢查就說要「加氟」,這時候你會加嗎?今(15)日,記者隨重慶市環保局走訪了解全市規範製冷維修操作進展情況,專家表示,沒氟不一定是空調故障的真正原因,輕信不僅容易花冤枉錢,還會讓氟利昂洩露破壞臭氧層。
空調不製冷不一定是沒氟 市民需謹防黑心維修商
據了解,製冷劑是比較常見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目前常用製冷劑產品的隨意排放會引起臭氧層的損耗,導致地球表面紫外輻射增加,引發皮膚癌和白內障,並對植物、農作物和海洋浮遊生物產生不利影響,還可產生溫室效應。
「在一般情況下,原裝原廠的空調只要安裝過程專業正確,10年內不用『加氟』,只有洩露了才需要加。」在巴南區某空調一級經銷商網點,相關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按家用掛機來算,加一次氟就收費200多元,櫃機則要300多元,這也成為部分「黑心」維修商家盈利的途徑。
重慶市製冷學會專家介紹,空調太髒、堵住風口、難以散熱是空調不製冷的主要原因。此外,房間空間過大,小功率空調「帶不動」,長期頻繁開關房門、房間長時間曝曬、頻繁啟停空調等也會影響空調製冷效果。「在空調出現故障時,最靠譜的,就是找專業維修公司進行診斷,根據具體問題對症下藥,以免花冤枉錢。」
專家介紹,對臭氧層產生破壞的氟利昂-22(又稱製冷劑R22)基本被製冷行業棄用,轉而使用其他較為環保的製冷劑。「讓人欣慰的是,節能、環保也漸漸成為市民們購買空調時參考的重要標準,不選能耗大的,不選加氟利昂-22的都是在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力。」
對全市800名製冷維修工進行培訓 累計銷毀製冷劑211噸
今年9月16日是第30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也是《蒙特婁議定書》締約30周年,在過去的30年裡,重慶市環境保護局成立了重慶市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簡稱ODS)管理辦公室,開展了備案管理、監督執法、淘汰銷毀、人員培訓、履約宣傳等工作,加強了製冷、發泡和清洗等行業管理。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夏季炎熱,對製冷設備的需求量大,製冷行業企業數和從業人員較多。製冷維修保養業存在規模小、數量多、分布零散等特點,造成了不同企業維修操作不規範和製冷劑管理認識不足等問題,形成了維修過程中製冷劑的隨意排放或洩露排放,影響了空氣品質和大氣環境。
為加強制冷行業管理,2016年,重慶市環保局發布了《關於加強制冷行業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的通知》,並由市環境科學研究院開展培訓調研,對ODS生產、銷售及使用企業進行備案管理,完善資料庫。
此外,重慶市設立了「中國製冷維修行業良好操作國家/區域級培訓中心」,對全市800餘名製冷維修工開展培訓,逐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促進位冷維修行業從業人員臭氧層保護及減排意識,提高行業ODS物質回收再利用率。
培訓不僅要求工人減少製冷劑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增加製冷劑回收量,經過培訓的製冷維修工會將維修過程中原先直接排放的製冷劑進行回收再利用,對於無法再利用或按要求必須淘汰的製冷劑,統一送至有資質的處置公司進行集中高溫焚燒銷毀。
近兩年來,重慶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通過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回收銷毀示範項目,從各個渠道回收銷毀純態製冷劑及其他消耗臭氧層物質共計211噸,相當於減少了179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工作成效顯著。值得一提的是,在銷毀的製冷劑中,通過製冷維修渠道回收穫得的部分有所增加,相關培訓正在發揮應有的作用。
■新聞連結:
蒙特婁議定書
全名為「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是聯合國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承續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的大原則,於1987年9月16日邀請所屬26個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所籤署的環境保護公約。蒙特婁公約規定各國有共同努力保護臭氧層的義務,凡是對臭氧層有不良影響的活動,各國均應採取適當防治措施,影響的層面涉及電子光學清洗劑、冷氣機、發泡劑、噴霧劑、滅火器……等等。《蒙特婁議定書》是迄今為止聯合國僅有的實現全球所有國家參與的一個著名的國際環境公約,被國際社會認為是國際合作的成功典範。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中國的履約行動對整個公約的順利實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際社會對中國履約工作十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