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臭氧層的真兇,你以為真的是氟利昂裡的氟?

2020-12-05 科技速遞

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而言,暫時還做不到對環境氣候的控制。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這都是自然法則。不過,幸運的是,人類發明了製冷和制熱的裝置,讓我們能夠過上四季如春的生活。不過呢,這些也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

以夏季普遍使用的空調為例,最大的危害就是空調當中所使用的製冷劑。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它們叫氟利昂,然後也了解到它們會破壞臭氧層,造成臭氧層空洞,引發溫室效應。不過,你真的了解氟利昂嗎?

氟利昂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而是人們對於製冷劑的一種統稱,最早由美國杜邦公司註冊,成為製冷劑商標。都說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破壞臭氧層的並不是氟利昂中的氟(難道是「利昂」),而是氯。

因為氟利昂中含有氯,當它們上升到大氣層中的平流層後,會在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分解,產生出氯原子。而氯原子就會和臭氧發生反應,將其分解成普通的氧氣,而且這種反應是循環進行的,一個氯原子就能夠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所以,別看氟利昂的量小,但是其破壞性極大。

在環保的壓力之下,空調當中使用的製冷劑也在發生著變化。從R22到R410A,也經歷了低破壞性到完全無害的轉變。大家也不必糾結R22和R410A的具體成分,只要是能夠在空調當中使用的,就一定能夠達到安全和環保標準,前提是購買正規渠道產品喲。而這些製冷劑也並不是那麼完美,在適用場景和具體的工藝要求上,都各有利弊,人們還是需要繼續尋找更加適合的製冷劑。

不過呢,如此炎熱的夏天,最高溫度都能上升到40度了,沒有空調可怎麼活?因此,還是考慮選擇靠譜的空調產品比較實際。小戶型,空間不太充裕,壁掛式更加合適。不僅不會佔據地面空間,相對也會比較實惠。

而如果是大戶型空間,那還是考慮櫃式空調比較合適,因為有足夠的空間,櫃式空調才能夠起到更好的製冷效果。同時,目前很多櫃式空調,都進行了創意設計,能夠成為家居裝飾中的點睛之筆。

至於要選擇冷暖兩用還是單冷,就得根據具體的地理環境來考慮了。北方地區,因為有集體供暖,其實可以考慮單冷的空調。南方地區,夏天熱,冬天冷,也沒有供暖,如果身體扛不住,還是考慮冷暖兩用的空調會比較好。

可能還有人會關心變頻空調的選擇,這個問題嘛,就請大家繼續關注遊戲日報,科長將會在之後的內容當中為大家進行解析。

相關焦點

  • 臭氧層破壞者難逃厄運 科學家發現破壞碳—氟鍵新技術
    臭氧層破壞者難逃厄運
  •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答:1氟利昴是幾種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總稱。它們大多為氯氟烴(CFCs)和氫氯氟烴(HCFCs)。2氟利昂主要由碳、氯、氟組成,一個氟利昂分子含有三個氯原子。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3太陽紫外線破壞氟利昂分子。當氟利昂釋放出來的氯原子遇到臭氧分子的時候,臭氧分子就會分裂開來。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自從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以後,科學家們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臭氧層的破壞和臭氧空洞的出現,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地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造成的。
  • 保護臭氧層 淘汰氟氯烴
    2007年,《蒙特婁議定書》通過了最新修正案,以加速淘汰氟氯烴。氟氯烴既是消耗臭氧層物質,又是強大的溫室氣體,最常用的氟氯烴在引發全球變暖方面所造成的危害是二氧化碳的近兩千倍。 《蒙特婁議定書》各締約方已經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又同意加快淘汰氟氯烴的步伐,功在千秋。  然而,究竟能夠取得哪些氣候效益,將取決於選擇哪些化學品和技術取代氟氯烴。
  • 真兇終於被找到!企鵝看起來可愛憨厚,卻是破壞臭氧層的原因
    原本大氣層完好無損,每一層次都保持著完整性,但人類活動導致了個別層次的破壞,其中最典型的臭氧空洞。那麼導致臭氧空洞出現的罪魁禍首隻有人類嗎?未必如此。前段時間我國的研究人員與國際氣候變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對南極洲地區出現的臭氧層破壞現象進行原因分析。
  • 4種人造化合物可破壞臭氧層
    原標題:4種人造化合物可破壞臭氧層  新華社電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自然·地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又發現了4種可破壞臭氧層的化合物,但其具體來源還不清楚。   來自英國、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研究人員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各地採集的氣體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新發現了3種氯氟烴類和1種氫氯氟烴類化合物。
  • 聯合國專家:氯氟烴替代物仍在破壞臭氧層
    聯合國4月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被使用的氯氟烴替代化學物質,仍會導致溫室效應,各國應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替代化學物的使用。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由35個國家的145位專家用兩年時間撰寫而成。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二、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關於臭氧層變化及破壞的原因,一般認為,太陽活動引起的太陽輻射強度變化,大氣運動引起的大氣溫度場和壓力場的變化以及與臭氧生成有關的化學成分的移動、輸送都將對臭氧的光化學平衡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而化學反應物的引人,則將直接地參與反應而對臭氧濃度產生更大的影響。
  • 臭氧層是怎麼被破壞的
    美國科學家莫裡納和羅蘭德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實,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那麼,氟裡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
  • 科學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的新氣體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據環境新聞服務網報導,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大氣中檢測到四種新的可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氣體,它們都是由人類活動所產生的。 這項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些新氣體包括三種氟氯烴(CFC)和一種氫氯氟烴(HCFC),其排放到空氣中的總量超過74,000噸。
  • 研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新氣體
    據參考消息3月12日報導【西班牙《世界報》3月10日報導】臭氧層的空洞沒有封閉,這令科學界為之擔憂。
  • 新型化學發泡劑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氣體—新聞—科學網
    不讓地球「發低燒」(創新故事)
  • 外媒:研究稱東亞破壞臭氧層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法媒稱,研究人員16日透露,《蒙特婁議定書》所禁止的一種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大氣層中減少的速度最近放慢了一半,表明有人嚴重違反了這項條約。報導稱,1987年達成的《蒙特婁議定書》禁止生產和使用氟氯碳化物(CFCs),這類物質能夠通過化學反應破壞臭氧層,特別是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如今,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顯示出明顯的縮小跡象。
  • 消耗臭氧層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 新型化學發泡劑能大大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和溫室氣體的產生
    過去,「臭氧層殺手」氟利昂就一直被用於聚氨酯發泡,對環境破壞巨大。而作為氟利昂替代品的氫氟碳化物發泡劑又被證明會產生強效溫室氣體,它導致全球變暖的潛能值比二氧化碳高出了數千倍,其排放量正以每年10%的速率增加,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  一些國際條約對使用這些發泡劑做出了明確的限制。
  • 新發現4種可破壞臭氧層的人造化合物
    來自英國、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研究人員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各地採集的氣體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新發現了3種氯氟烴類和1種氫氯氟烴類化合物。氯氟烴類和氫氯氟烴類物質都是可破壞臭氧層的人造化合物。據估計,目前這4種物質在大氣中的總量可能至少有7.4萬噸。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空洞。
  • 空調不製冷就是沒氟?輕信不僅花冤枉錢還會破壞環境
    提到保護臭氧層就不能不提氟利昂,它是空調冰箱的主要製冷劑。有時候市民會遇到空調製冷效果不佳的情況,維修工沒檢查就說要「加氟」,這時候你會加嗎?今(15)日,記者隨重慶市環保局走訪了解全市規範製冷維修操作進展情況,專家表示,沒氟不一定是空調故障的真正原因,輕信不僅容易花冤枉錢,還會讓氟利昂洩露破壞臭氧層。
  • 臭氧層破壞的真正原因
    臭氧層對我們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傷害。第二,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層在平流層的垂直分布對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和大氣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氯氟烴、四氯化碳、甲烷等物質,加速了臭氧層的破壞。      臭氧被破壞後,喪失了吸收紫外線的能力。
  • 氟 | 元素周期表中的暴龍——氟
    Sella還有一罐另外一種可怕的物質——氫氟酸。但氫氟酸仍然是一種劇毒的化學品,因為其所含的氟離子能夠穿透你的身體。「氫氟酸與皮膚接觸會產生令人難以忍受的灼傷和疼痛,你也沒有辦法真正地處理傷口,因為氟離子會進入你的體內」,Sella說。一旦進入體內,氟離子會結合身體裡的鈣,嚴重的時候會導致人的心臟衰竭。  氫氟酸的腐蝕性也有它的用途,比如蝕刻玻璃或是晶片上的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