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新氣體

2021-01-19 科學網

 

據參考消息3月12日報導【西班牙《世界報》3月10日報導】臭氧層的空洞沒有封閉,這令科學界為之擔憂。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四種破壞這個大氣保護層的新氣體,但尚不清楚它們從何而來。

 

最新一期

《自然-地學》

雜誌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東英吉利大學研究人員對空氣成分(這些空氣有的採自上世紀70年代)進行多次分析後發現了新的物質,它們在大氣中的積累讓人擔憂。

 

位於地面上空約30千米處的臭氧層在過濾紫外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過強的紫外線能致癌,並影響動物的生殖系統。1985年英國科學家發現南極臭氧層出現一個空洞,這促使國際社會在1987年籤訂保護臭氧層的《蒙特婁議定書》,以限制破壞臭氧層氣體的排放。當時專家們確定氯氟烴物質會破壞臭氧層。這些氯氟烴物質可存在50-100年,是上世紀20年代發明的,被廣泛應用於氣霧劑和製冷劑。

 

然而最新研究顯示,上世紀70年代之前的空氣中還有人類生產的未被發現的新氣體。這四種新氣體進入大氣的方式尚不清楚,其中三種氣體含有氯氟烴成分,另一種是氟氯化碳。

 

專家在分析上世紀70年代以不同方式獲取的空氣樣本以及從格陵蘭冰雪層中獲得的氣泡時,發現了這些新氣體。科學家估計已有大約7.4萬噸的新氣體排放到大氣中,並以令人擔憂的速度累積,雖然它們破壞臭氧層的速度很慢,但也因此可能長時間停留在臭氧層中,即便採取限制排放的措施也無濟於事。

 

科學家表示不清楚這些氣體是從哪裡釋放出來的,可能的來源包括殺蟲劑或者清洗電子元件的溶劑等化學品。(來源:新華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的新氣體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據環境新聞服務網報導,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大氣中檢測到四種新的可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氣體,它們都是由人類活動所產生的。 這項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些新氣體包括三種氟氯烴(CFC)和一種氫氯氟烴(HCFC),其排放到空氣中的總量超過74,000噸。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自從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以後,科學家們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臭氧層的破壞和臭氧空洞的出現,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地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造成的。
  • 臭氧層破壞的真正原因
    1849年,人類首次發現了臭氧,經過多年科學家研究,臭氧層對生命的價值,假如臭氧層被破壞,地球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星球?
  • 臭氧層是怎麼被破壞的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實,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那麼,氟裡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我們知道,就重量而言,人為釋放的CFC和Halon的分子都比空氣分子重,但這些化合物在對流層是化學惰性的,即使最活潑的大氣組分———自由基對CFC和Halon的氧化作用也微乎其微。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以上情況表明,臭氧層這個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正在遭到嚴重的破壞,研究其原因和機制並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在南極地區的大規模大氣 物理和化學綜合觀測以及相應的化學動力學理論和實驗研究,較好地回答了為什麼主 要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排放的CFC對南極地區臭氧的破壞最大這一問題。在南極地區,每年4月~10月盛行很強的南極環極渦旋,它經常把冷氣團阻塞在南極達幾個星期,使南極平流層極冷(一84℃以下),因而形成了平流層冰晶雲。
  • 聯合國專家:氯氟烴替代物仍在破壞臭氧層
    聯合國4月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被使用的氯氟烴替代化學物質,仍會導致溫室效應,各國應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替代化學物的使用。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由35個國家的145位專家用兩年時間撰寫而成。
  • 外媒:研究稱東亞破壞臭氧層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法媒稱,研究人員16日透露,《蒙特婁議定書》所禁止的一種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大氣層中減少的速度最近放慢了一半,表明有人嚴重違反了這項條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是:「我們證明,大氣層中CFC-11的減少速度在2002年至2012年保持穩定,但在2012年之後放慢了約50%。」報告稱:「這一證據有力地表明,2012年後增加的CFC-11排放量來自東亞。」
  • 4種人造化合物可破壞臭氧層
    原標題:4種人造化合物可破壞臭氧層  新華社電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自然·地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又發現了4種可破壞臭氧層的化合物,但其具體來源還不清楚。   來自英國、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研究人員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各地採集的氣體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新發現了3種氯氟烴類和1種氫氯氟烴類化合物。
  • 臭氧層破壞者難逃厄運 科學家發現破壞碳—氟鍵新技術
    臭氧層破壞者難逃厄運
  • 科學揭秘:臭氧層破壞後有哪些災難?
    可臭氧層一旦耗竭,將勢必℃對人類及其生存的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後果。第一,紫外線輻射將增強。經科學研究證實,有害的紫外線是皮膚癌和眼科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屆時皮膚癌和白內障患病的比率將大幅上升。第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紫外線輻射將使農產品產量和質量都下降,漁業也會大幅減產。第三,還會使地球表面升溫,南北兩極加快融冰,以使海平面上升,從而導致更多禍及人類的自然災害發生。
  • 新發現4種可破壞臭氧層的人造化合物
    2014-03-11 18:00:10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劉石磊   新華社倫敦3月10日電 目前有十餘種人造化合物與南極臭氧空洞有關,而科學家還在不斷發現新的化合物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氯氟烴、四氯化碳、甲烷等物質,加速了臭氧層的破壞。      臭氧被破壞後,喪失了吸收紫外線的能力。
  •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3太陽紫外線破壞氟利昂分子。當氟利昂釋放出來的氯原子遇到臭氧分子的時候,臭氧分子就會分裂開來。其中,一個氧原子與一個氯原子結合,剩下的兩個氧原子組成常見的氧氣分子。新形成的氧氣分子不能像臭氧那樣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
  • 研究新發現三種破壞臭氧層氣體
    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在《大氣》發表研究稱,在大氣層中新發現了2種氟氯烴(CFCs)和1種含氫氟氯烴(HCFCs)。截至目前,破壞臭氧層的CFCs和HCFCs已達7種。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將目前的空氣樣本與1978年至2012年間分別在塔斯馬尼亞未受汙染地區和航空收集的樣本進行對比,又發現了新的臭氧層消耗類氣體,這種氣體比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濃度低得多,似乎並不會對臭氧層造成威脅,但是本次研究支持了有更多破壞臭氧層氣體存在的觀點,並指出多種破壞氣體聚集將對臭氧層造成累積效應。
  • 鍾南山:有助減少破壞臭氧層
    原標題:鍾南山:有助減少破壞臭氧層信息時報訊(記者 熊佳焰 通訊員 韓文青)昨日,中國藥用吸入氣霧劑氟利昂淘汰行業計劃公眾宣傳項目啟動會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啟動會上,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院士表示,目前全球大約有7.5億病人在使用吸入氣霧劑,基數龐大,如果能去掉淘汰其中的氟利昂,對減少全球臭氧層的破壞和降低溫室效應將意義深遠。
  •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新的報告發現,臭氧驅動的氣候變化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檢測到從東亞排放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新排放,這些物質可能威脅到臭氧層的恢復。 儘管臭氧損耗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會增加地球表面的有害紫外線輻射,但它對氣候的影響直到最近才變得明顯。報告指出,在南半球,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洞,將南極濤動(環繞南半球的風帶的南北向移動)推向了大約一千年來最南的位置。
  • 臭氧層的破壞者被找到!可愛的企鵝和憨厚的海豹,竟是一級破壞者
    該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人員通過對南極苔原的抽樣調查,發現其中滷甲烷的產生和消耗機制,並揭開了破壞南極臭氧層的因素,即滷甲烷氣體。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到該發現的?滷甲烷氣體又是什麼?科學研究發現,大氣中的氯和溴主要來源於滷甲烷,而滷甲烷氣體能夠通過對流層轉移到平流層,從而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目前大氣中的滷甲烷氣體主要來自人工製造和自然產生,自然因素產生的滷甲烷佔更大的比例。
  • 臭氧層破壞易致皮膚瘤 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自己
    臭氧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警告,如果臭氧層長期損耗將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容易引發皮膚癌等疾病。使用「無氟」產品、減少食物浪費都能夠為保護臭氧層做出貢獻。
  • 圖文:臭氧層破壞與其他全球性環境問題
    目前,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生物多樣性減少、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這些通稱為全球環境問題,並且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因為臭氧本身是一種溫室氣體,並且臭氧層損耗物質,如氟利昂、哈龍等,對於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貢獻,因此臭氧層損耗和全球氣候變化被間接的聯繫起來。
  • 企鵝看起來可愛憨厚,卻是破壞臭氧層的原因
    原本大氣層完好無損,每一層次都保持著完整性,但人類活動導致了個別層次的破壞,其中最典型的臭氧空洞。那麼導致臭氧空洞出現的罪魁禍首隻有人類嗎?未必如此。前段時間我國的研究人員與國際氣候變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對南極洲地區出現的臭氧層破壞現象進行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