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發現三種破壞臭氧層氣體

2020-12-08 人民網環保

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在《大氣》發表研究稱,在大氣層中新發現了2種氟氯烴(CFCs)和1種含氫氟氯烴(HCFCs)。截至目前,破壞臭氧層的CFCs和HCFCs已達7種。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將目前的空氣樣本與1978年至2012年間分別在塔斯馬尼亞未受汙染地區和航空收集的樣本進行對比,又發現了新的臭氧層消耗類氣體,這種氣體比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濃度低得多,似乎並不會對臭氧層造成威脅,但是本次研究支持了有更多破壞臭氧層氣體存在的觀點,並指出多種破壞氣體聚集將對臭氧層造成累積效應。

東英格利亞大學環境科學院的喬安娜?羅比(Johannes Laube)博士表示:「新發現的2種CFCs和1種HCFCs情況令人擔憂」,同樣參與本次研究的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的科琳娜?克勞斯(Corinna Kloss)也表示:「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氣中這7種氣體的含量非常低,其中4種氣體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未曾出現過,所以被認為是人造氣體。我們有必要調查這些氣體的來源,它們可能來自工業溶劑、化學品原料和製冷劑排放。」

事實上,1989年的《蒙特婁議定書》中就規定「控制氟氯烴並保護大氣中的臭氧,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太陽有害紫外線的影響」,該條款於2010年上升為全球範圍的禁令。(非貝)

相關焦點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公務人員查詢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紫外線輻射強度增加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 研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新氣體
    英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四種破壞這個大氣保護層的新氣體,但尚不清楚它們從何而來。 最新一期《自然-地學》雜誌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東英吉利大學研究人員對空氣成分(這些空氣有的採自上世紀70年代)進行多次分析後發現了新的物質,它們在大氣中的積累讓人擔憂。
  • 如果臭氧層被破壞,地球將面臨怎樣的災難?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這些問題,臭氧層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臭氧層能保護地球生命?它又是怎麼來保護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臭氧層的那些秘密。氧氣分子由2個氧原子組成,而氧氣的「兄弟」臭氧則由3個氧原子組成,且有一種特殊的「臭」味。而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裡的高度處。
  • 臭氧空洞再度加劇,是誰在偷偷破壞臭氧層?-虎嗅網
    近年來,「臭氧空洞」問題似乎已經很少出現在人們視野裡了。隨著《蒙特婁議定書》的籤訂和實施,臭氧層消耗問題正在逐漸改善。但是,近年來的監測數據顯示,又有一些未知的排放源正在偷偷破壞臭氧層。上世紀70年代,人類發現臭氧層正在被消耗。在南極洲的上空,出現了一個「臭氧層空洞」,並且逐漸擴大。人類很快找到兇手——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
  • 誰還在偷偷排放破壞臭氧層物質?神秘來源竟在山東!
    然而最近,來自澳大利亞布裡斯託大學、韓國、瑞士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全球四氯化碳的排放量並未像預期那樣下降,每年仍有約40000噸的排放,其中一半來自中國東部地區。,使用了兩個模擬氣體氣體通過大氣輸送的模型,對此進行了詳細研究。
  • 美國NASA發現不明來源破壞臭氧層物質
    據ENN環境新聞網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發現,地球大氣層中含有大量不明來源的破壞臭氧層化合物——四氯化碳,儘管全球範圍已經禁止其生產、銷售和使用,。 四氯化碳曾作為乾洗劑和滅火劑使用。由於四氯化碳和其他氯氟烴會破壞臭氧層並導致南極地區形成臭氧空洞,1987年《蒙特婁公約》將這些物質列為管制化合物。
  •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大家都知道臭氧層是地球用來減弱太空中的輻射的,同時還能對大氣有一點的增溫作用,而前些年由於人類大肆排放的甲烷、氯氟烴等氣體,導致上升到大氣中之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和臭氧進行反應,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 科學家發現四種破壞臭氧層的新氣體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據環境新聞服務網報導,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科學家近日在大氣中檢測到四種新的可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氣體,它們都是由人類活動所產生的。 這項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些新氣體包括三種氟氯烴(CFC)和一種氫氯氟烴(HCFC),其排放到空氣中的總量超過74,000噸。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自然》雜誌稱 2020 年北極上空臭氧含量創下歷史新低,將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載入史冊。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 月中下旬,北極臭氧空洞恢復。,其作用產生的極地平流層雲中的非均相化學反應釋放氯原子等物質損壞臭氧層  臭氧層破壞不能忽視人為因素的作用,需要全球行動減少人為破壞來保護臭氧層  低溫是破壞臭氧層的催化劑  臭氧層位於距離地球上空10 千米至50 千米的大氣層中,可有效阻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
  • AGAGE:全球合作高精度觀測臭氧層耗損物
    對此,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研究員姚波博士認為,它是人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主要的是人類活動排放的臭氧層耗損物(ODS)所致。說自然現象是因其發生在南極,而非其他人類活動區域。由於南極冬季存在一個極渦,阻止了南北方向的物質交換,使得臭氧被ODS持續破壞而形成臭氧洞。臭氧層對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以及調節地球的氣候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假如空洞發生在人類居住地的上空,後果不堪設想。
  • 臭氧是有益氣體還是健康殺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在3月12日出版的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臭氧超標會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近來媒體對保護臭氧層及臭氧治療、臭氧使空氣清新等進行密集報導,臭氧以一副「有益氣體」的面孔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此外,南北極臭氧層遭破壞,紫外線引起的皮膚病增多,給人們留下這樣一個錯覺——臭氧越多越好,因為它是人類的「保護傘」,時刻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 如果地球的臭氧層被破壞或消失,人類只有這一個下場
    近年來,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正在被逐漸的破壞,人類就是罪魁禍首。到底什麼是臭氧層?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裡的高度處。
  • 氟利昂被冤枉,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真相到底是啥?
    地球環境問題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的,而人類的發展也離不開地球的資源,因此人類不斷對於地球資源進行開採,導致地球的資源處於枯竭的狀態,長此以往地球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地球的大氣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 研究發現:一種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正在被秘密生產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證明某種人造化學物質正在逐漸侵蝕我們地球的臭氧。不過據科學家推測,儘管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禁止使用該種物質,但是這種對臭氧層造成破壞而被禁止的化學物質可能依然在世界某個地方秘密生產。而它的存在最終會損害恢復地球大氣層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 研究表明:北半球臭氧濃度持續上升
    美媒稱,雖然在北美一些城市形成臭氧的化學品的排放量已在下降,但新研究表明,過去20年間,北半球各地對流層臭氧濃度一直在上升。據合眾國際社網站8月21日報導,在大氣層的上層,臭氧層有助於保護地球及其居民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但在更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臭氧會帶來問題。除加速氣候變化外,這種溫室氣體還會損害人們的肺部,並破壞植物。
  • 你對臭氧層了解多少?關於臭氧層有這11事實,但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正文事實1:發現臭氧層在1839年,臭氧是由瑞士化學家舍拜恩(C.F. Schbein)在研究放電時發現的。他發現空氣中有一種成分,而這種成分是通過空氣中的放電現象而形成的,並且由於這種成分具有特有的氣味,所以它被命名為臭氧。
  • 臭氧層的剋星不止氟利昂,解決這個問題,或加速臭氧層修復
    然而,這樣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層,卻慘遭破壞。臭氧層被破壞,有天然因素,也有我們人類的原因。一方面,太陽輻射強度發生變化時,會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而我們人類所排放的一些物質(如氟利昂等),也會對臭氧濃度產生影響。
  • 消耗臭氧層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 新發現4種可破壞臭氧層的人造化合物
    2014-03-11 18:00:10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劉石磊   新華社倫敦3月10日電 目前有十餘種人造化合物與南極臭氧空洞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