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的剋星不止氟利昂,解決這個問題,或加速臭氧層修復

2020-12-06 猩猩科學頻道

「臭氧層」,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是比較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說它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會聽說,由於地球有臭氧層這個「保護傘」,吸收了大量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讓我們免遭強烈的紫外線輻射。說它陌生,是因為我們平時並沒有真正接觸過它們,只是知道它的存在。

臭氧層

臭氧層是我們的「保護傘」

作為地球天然的「保護傘」,庇護著地球千千萬萬種生命。然而,這樣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層,卻慘遭破壞。臭氧層被破壞,有天然因素,也有我們人類的原因。一方面,太陽輻射強度發生變化時,會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而我們人類所排放的一些物質(如氟利昂等),也會對臭氧濃度產生影響。

紫外線輻射

破壞臭氧層會引起一系列反應

一項發表在《自然可持續性 》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臭氧層的破壞會產生一系列反應。臭氧層的變化已經改變了南半球的溫度和降水模式,從而改變了海洋中藻類的分布,也改變了海洋動物(如魚類、海象、海豹等)的聚集場所,最終會影響食物鏈的各個環節。我們人類站在食物鏈最高點,當食物鏈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我們可能也會受到影響的,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紫外線輻射

修復臭氧層,刻不容緩

當然,我們並非不知道臭氧層的重要性。當臭氧層出現大面積破損後,最終影響的還是我們人類,不管強烈的紫外線輻射,還是食物鏈問題。所以,我們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重視臭氧層的保護問題。

為了保護臭氧層免遭破壞,一方面,我們建立了臭氧層保護法律約束機制,加強控制破壞臭氧層物質(如氟利昂等)的排放;另一方面,我們也加強氟裡昂替代物的研究開發力度。我們日常使用的氟裡昂替代物不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臭氧層破壞的問題。但是單純依靠減少破壞臭氧層物質(如氟利昂等)的排放,是無法快速修復臭氧層的。

原先估計,到21世紀中葉,臭氧層將恢復到1980年以前的水平。不過想要讓臭氧層恢復到原先狀態,可能不太容易。因為它實在是太脆弱了,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它們的濃度與分布。

溫室氣體可能會影響臭氧層的修復

聯合國環境影響評估小組發現,我們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也可能影響臭氧層的恢復。他們認為,溫室氣體會導致低層大氣吸收更多的熱量,從而導致高層大氣因熱量流失而降溫,低溫的高層大氣可能會減緩臭氧層的修復進度。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減少溫室氣體,低層大氣吸收的熱量就會減少,高層大氣則可以升溫,最終可能會加快臭氧層的修復進度。

保護地球

如果真如這個觀點所說,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能加速臭氧層的修復,應該還是值得慶幸的。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會加劇我們地球氣候變暖,早已經成為我們的關注點。所以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採取各種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如開發各種清潔能源減少對碳資源的依賴,再如我們所倡導的綠色出行等,都會有助於減排。

如果我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既可以緩解氣候變暖問題,又有助於修復臭氧層,應該算得上一箭雙鵰。大家覺得呢?

喜歡筆者作品的朋友,歡迎添加關注,下期更精彩!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相信大家對氟利昂或多或少都有點印象。在小時候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氟利昂經常被人們提起,還會因此而換掉了家裡的冰箱。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澎湃新聞記者 杜海燕 龔唯相信大家對氟利昂或多或少都有點印象。在小時候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氟利昂經常被人們提起,還會因此而換掉了家裡的冰箱。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
  • 氟利昂被冤枉,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真相到底是啥?
    地球環境問題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於地球資源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的,而人類的發展也離不開地球的資源,因此人類不斷對於地球資源進行開採,導致地球的資源處於枯竭的狀態,長此以往地球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地球的大氣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汙染。
  • 臭氧層空洞修復加快,原因是新冠疫情?地球環境能因此改善
    近日,還有媒體稱南極臭氧層因為病毒的緣故正在加速恢復,這是真的嗎?媒體報導南極臭氧層空洞一直人類生命安全的隱患,在上個世紀90年代,人類文明開始進入發展的高速期,各種生活用品出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氟利昂產品。大規模使用氟利昂,人類破壞了地球還不自知,直到科學家監測到南極上空出現空洞之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 氟利昂背鍋36年,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中國科學家21年前就已預言
    看似降幅很大,但實際上,這個數字在一個月前的2019年9月8日曾達到過1632萬平方公裡。而氟利昂大多由北半球中緯度國家排放,因此按理說臭氧空洞應該盛行於北半球,尤其是匯集兩方氣流的北緯60度地區。然而現實並非如此,讓人不禁懷疑,臭氧層真的是被氟利昂破壞的嗎?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而完成這一工作的,就是今天已經婦孺皆知的"臭氧層"。  臭氧與我們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只是臭氧由三個氧原子構成,而氧氣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由於臭氧和氧氣之間的平衡,大氣中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臭氧層,這個臭氧層的高度大約在距離地面表面15-25千米處。生成的臭氧對太陽的紫外輻射有很強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擋了對地表生物有傷害的紫外線。
  • 7月起我國將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消費
    「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ODS)的消費,提前兩年半履行《蒙特婁議定書》。」國家環保總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說。    《蒙特婁議定書》是一個對全球環保有重大意義的協定。自從這個呼籲保護臭氧層、淘汰ODS的議定書問世以來,20年裡已有188個國家先後籤署。
  •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冰箱、空調、冷藏庫的製冷劑和大型飛機所排放的廢氣中都含有氟利昂,發泡劑、噴霧劑、清洗劑中也含有氟利昂。2氟利昂主要由碳、氯、氟組成,一個氟利昂分子含有三個氯原子。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
  • 臭氧層修復出現異常,這種物質成了攔路虎,人類該怎麼辦
    早些時候很多人忽視大氣層對地球生命的作用,因此出現了許多破壞大氣層的現象,這種現象集中表現為臭氧層出現空洞。科學研究表明,臭氧空洞是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破壞臭氧層的冰箱和空調,臭氧空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各國都意識到了問題,如果繼續破壞臭氧層的話地表生命都將滅絕。
  • 臭氧層空洞真的是工業用氟利昂導致的嗎,或許另有原因!
    我們通常所說的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平流層當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距離地球表面約高度為20至50Km,能夠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線,保護地表生物不受紫外線的傷害。太陽光中紫外線分為短波紫外線和長波紫外線。臭氧在大氣層中的分布臭氧層空洞的形成理論自人類發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對其形成原因一直沒有形成定論,現在主流的形成原因是人類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氟利昂類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該理論認為氟利昂的大量排放是臭氧層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
  • 北極出現648萬km罕見臭氧空洞層,原因非氟利昂
    根據《自然》雜誌2020年3月27日的報導,北極上方罕見地出現了一個臭氧空洞,該空洞面積高達648萬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兩個印度的面積大小。而不同於我們以往的認知,該空洞並非由我們熟知的「氟利昂」造成,而是另有原因。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有腥味的淡藍色氣體。
  • 修復臭氧層 善待保護衣
    臭氧層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圖為福建惠安女抬船出海。林祖賢攝在我們頭頂上,有一件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保護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傷害的保護衣,它就是臭氧層。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臭氧層有什麼作用?如何保護臭氧層?
    >環保科普:臭氧層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50公裡高空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的大氣平流層。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自1995年1月23日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旨在紀念1987年9月16日籤署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35年,在聯合國的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臭氧層保護行列之中。
  • 20年前被氟利昂破壞的南極臭氧層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給出答案!
    曾經很「火」的臭氧層空洞為什麼沒了消息?科學家的話讓人欣慰!說起臭氧層大家肯定不陌生,地球正是因為有了臭氧層的存在,才讓我們這些生靈免收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可以說,它是地球所有動植物的「保護神」,可你知道嗎,在差不多20年前,『臭氧層空洞『,這在當時是個十分火熱的話題,但近些年來沒了消息,仿佛」人間蒸發「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換而言之,20年前那個被破壞的臭氧層「破洞」,現在怎麼樣了呢?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欣慰!
  • 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癒合,是因為疫情封城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前些日子,北極上空出現了罕見的臭氧層空洞,經過調查後發現,是因為平流層溫度過低所導致的。科學家對此表示不必太過擔心,北極臭氧層空洞會逐漸恢復。果真如此,在近日,科學家表示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徹底恢復了。 仿佛只是一眨眼的事情,就關上門了。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丨守護生命的臭氧,一起了解一下!
    陽光使生命成為可能,臭氧層讓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存在。35年前,世界各國通過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25年前,聯合國將每年的9月16日規定為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修復臭氧層空洞,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 臭氧層為什麼被稱為「地球之盾」?臭氧洞...
    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為了喚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1995 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所有締約國按照《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
  •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大氣中的臭氧,10%在對流層,90%在平流層。平流層的臭氧層原本起著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生命的作用,而人類破壞了它。準確來說,那個洞是在極地極端氣候的條件下,人類自己戳開的。從NASA官網的衛星圖看,那像一個巨大的、藍紫色的「幽靈」,迷霧般籠罩著南極大陸。臭氧層的破壞將帶來皮膚癌、白內障等患者的增加。
  • 物極必反 科學儀器解決臭氧問題
    而我們熟知的臭氧層便是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客觀的來說,臭氧對於人類的生活有種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臭氧層有效地阻止了紫外線的直射,確保了地球上生命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臭氧具有殺菌的作用,是一種幾乎沒有死角且理論上沒有汙染及殘留的消毒技術。   但與此同時,臭氧同樣是光化學汙染的主要產物之一,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會直接影響人體的肺功能,並且還會間接導致氣候變換。
  • 全球變暖——氟利昂|氟利昂 全球變暖_網易新聞
    人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氟利昂對環境的影響的呢?了解了以後,讓我們一起致力於氟利昂的回收吧。 何時發現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 據美國莫利納博士和羅蘭多博士的研究稱:氟利昂到達大氣平流層以後,通過太陽紫外線的照射,產生氯原子,破壞臭氧層的可能性很高。然後他們的研究成果被發表在1974年的科學雜誌上。當時,持反對意見的科學家聲稱:比空氣重的氟利昂不可能到達距地面10km的平流層。但是實際情況是在南極發現了臭氧層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