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臭氧層 善待保護衣

2020-12-06 金融界

臭氧層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圖為福建惠安女抬船出海。林祖賢攝

在我們頭頂上,有一件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保護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傷害的保護衣,它就是臭氧層。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隨著冰箱、空調等家電需求增多,大量產生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化學製品被廣泛使用。它們的排放對臭氧層造成嚴重損耗,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有數據顯示,臭氧空洞每增加1%,人類患皮膚癌的機率就增加4-6%,失明人數增加1-1.5萬人;臭氧層厚度減少25%,大豆將減產20-25%。

ODS的用途非常廣泛,主要包括冰箱、空調、電子產品、滅火器材,還應用於菸草的膨脹劑、泡沫塑料、髮膠以及殺蟲劑等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目前ODS大概是四種:全氯氟烴類,用來做製冷劑;哈龍,是做滅火器的;四氯化碳,是做清洗劑的;甲基溴,是做殺蟲劑的。這些東西到了高空以後,會和臭氧的氧原子產生反應,不斷破壞臭氧的構成,對臭氧層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綜合部副主任張志強對筆者說。

自1989年加入《關於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加入《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國內履約工作。首先成立國家保護臭氧層領導小組,出臺了《中國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國家方案》,制定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先後實施31個行業淘汰計劃,關閉相關生產線100多條。早在2010年,中國就完全停止了全氯氟烴(CFCs)、哈龍、四氯化碳(CTC)、甲基氯仿四大類ODS受控用途的生產和使用。

截至目前,中國累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超過28萬噸,約佔發展中國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

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部署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專項行動,對全國重點行業企業組織全面排查。據介紹,此次行動將對涉嫌生產、銷售ODS物質的企業(個人)進行嚴肅查處,一旦發現任何中國境內企業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 CFC-11,都將依法堅決打擊,追究其法律責任。

⒉研發綠色替代技術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對破壞臭氧層的物質,基本上在科學界和產業界已經達到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即通過替代手段和研發新技術,來儘量減少使用ODS。國家也通過綠色採購、綠色產品認證鼓勵支持臭氧友好替代品,通過市場手段與政府管理相結合的辦法,把對臭氧層損害的物質生產降到最低。」張志強表示。

為加快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生態環境部頒發《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推薦名錄》,採用綠色環保製冷劑替代CFCs及HCFCs;用泡沫滅火器代替哈龍滅火器;對替代技術較為複雜的甲基溴,推薦生物燻蒸、土壤有機質補充、太陽能消毒、抗性品種及嫁接技術、蒸汽消毒、無土栽培、浮盤育苗法等防治方法。

國家鼓勵、支持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品的生產和使用,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目前已在上千家企業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替代,推動全行業技術進步和綠色轉型升級。比如格力無氟變頻空調採用了先進的R410A環保製冷劑,不會破壞臭氧層,符合環保趨勢,剛一上市就深受用戶喜愛,銷量猛增,既保護了臭氧層,也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除大規模推廣綠色低碳替代技術外,我國先後發射了搭載紫外臭氧探測儀的風雲三號氣象衛星A、B、C星,用於探測大氣臭氧。張志強介紹,中國跟多個國家均有合作,包括部長級的對話機制、行業級的技術交流、市場上的合作,還有能力建設層的培訓,通過這些合作,讓大家共同來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產生和累積。

2017年,為慶祝《蒙特婁議定書》締結30周年,環境保護部被臭氧秘書處授予「保護臭氧層政策和實施領導獎」,表明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為保護臭氧層、淘汰ODS作出的顯著貢獻的高度肯定。

⒊提升公民環保意識

「修補」臭氧層空洞,還需喚醒全人類保護臭氧層的意識,鼓勵公眾參與,推動形成崇尚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氛圍。

在今年的國際臭氧層保護日到來之際,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東華裡小學開展「彩繪環保長卷 共同保護臭氧層」活動,由老師為學生普及臭氧層保護知識,組織學生在長卷上進行保護臭氧層主題的繪畫,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增強環保意識。

參與臭氧層保護,公民責無旁貸。現在很多消費者已有了這樣的意識,在購買電器時,主動選擇帶有「愛護臭氧層」或「無氯氟化碳」標誌的產品(如氣霧劑罐、冰箱、滅火器等)。

張志強說:「對於一個公民來講,第一要提升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地去了解一些關於臭氧層保護的科學知識;第二要減少使用這些損害臭氧層的產品,比如含氟的空調。對自己來講,還要防止紫外線的過量輻射,特別是要保護眼睛、保護皮膚,避免皮膚癌和白內障。我們通過政府的力量、個人的意識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共同減少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

大家的努力已見成效。截至2016年,南極平流層的抽樣損耗量較2005年已減少20%。但是臭氧層的完全修復需要漫長的過程,人類尚未完全掌握臭氧變化的機制,未來還需要繼續在全社會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董佳瑩)

本文源自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臭氧層的剋星不止氟利昂,解決這個問題,或加速臭氧層修復
    然而,這樣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層,卻慘遭破壞。臭氧層被破壞,有天然因素,也有我們人類的原因。一方面,太陽輻射強度發生變化時,會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而我們人類所排放的一些物質(如氟利昂等),也會對臭氧濃度產生影響。
  • 北極罕見最大臭氧洞終於得到修復
    科學家們說,北極最大的一個臭氧洞一個月後終於修復了。3月末,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的科學家們在北極上空大氣層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臭氧洞。很快,這一臭氧洞就演變成北半球最大的一個臭氧洞。平流層在陸地上空10至40公裡之間的高度上,平流層中的臭氧層是抵禦紫外線輻射最有效的屏障之一。如果這一保護層出現破洞,就會影響冰川的融化速度,同時也會給所有生物體免疫系統帶來更大壓力,並增加人類患皮膚癌和白內障的風險。
  • 破洞的臭氧層如今修復了嗎?科學家給出期限
    審核:小文引言:早些年,媒體頻頻報導臭氧層狀況,希望大家各出一份力,以實際行動拯救臭氧層。而近幾年來,很少看到有關臭氧層的報導,這是為何?臭氧層空洞狀況得到改善了嗎?說起臭氧層,大家或會聯想起幾年前媒體對它的報導:臭氧層出現空洞,這將會影響人類生存。實際上,相信很多人對臭氧層不甚了解,大家多是通過媒體報導來認識它。那麼,它到底為何頗受科學家關注,它出現空洞真的會影響人類生存嗎?首先,從它的名稱上來看,臭氧層之所以被稱為「臭氧層」,主要是因為那裡臭氧濃度較高。
  • 從身邊空氣到萬米高空,二氧化碳和臭氧層究竟是如何保護我們的?
    所以,臭氧層對我們可謂是恪盡職守,如果沒它對紫外線的過濾,誰敢去曬日光浴啊!臭氧層的保護談到臭氧層,現在我們回到標題——臭氧層空洞。3、臭氧層空洞臭氧層空洞,顧名思義,就是臭氧層破了個洞,想想沒有臭氧層擋住高能量的UVB、UVC,曬個太陽都能分分鐘灼傷我們的皮膚。至於它是怎麼破的,這要從一個好心辦壞事的化學家說起。早在1930年,美國化學家米奇利為了解決冰箱製冷劑味道刺鼻,且容易洩露引發安全問題,於是潛心研究安全無毒的製冷劑。
  • 為什麼現在很少提「臭氧層空洞」,是誤解了,還是修復了?
    為什麼現在很少提"臭氧層空洞",是誤解了,還是修復了?
  • 臭氧層空洞修復加快,原因是新冠疫情?地球環境能因此改善
    當人們在為臭氧層空洞擔憂的時候,「驚喜」發生了。有媒體稱南極臭氧層正在逐漸恢復而且速度加快。這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導致人類活動減少,地球歇息,大自然在自我療傷!這個消息讓人們很欣喜,地球終於變好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媒體之所以會發表這樣的言論,是因為在此期間,剛好有一篇關於臭氧層空洞修復的論文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才他們有了這樣的錯覺。
  • 2020年,我們的臭氧層到底怎麼樣了?
    一般來說,沿地球表面垂直向上,地球的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臭氧層就位於距離地表15-35千米(也有說20~26千米)高的平流層,這裡集齊了地球約90%的臭氧。▲ 臭氧層能吸收一部分UV-B和全部的UV-C。臭氧層就相當於在地球外面塗的一層「防曬霜「,可別小看這層「防曬霜」,它與生命的進化都息息相關。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地球大氣層中沒有氧氣,更沒有臭氧,含有高能紫外線的陽光直達地球表面,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
  • 「視若無物」的臭氧層,將會在世紀末「消失」!專家:帶來的「災害...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之一,人類和動物就很難在地球上生存,但是實際上,生命的延續還受益於包裹層。地球周圍的物質是臭氧層。任何具有化學知識印象的人都應該知道,臭氧層是指距地球10至30公裡的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薄層。化學符號為(O3)。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命具有保護作用,相當於存在「保護傘」。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有許多不可見的輻射,其中大部分來自太陽輻射。
  • 臭氧層修復出現異常,這種物質成了攔路虎,人類該怎麼辦
    早些時候很多人忽視大氣層對地球生命的作用,因此出現了許多破壞大氣層的現象,這種現象集中表現為臭氧層出現空洞。科學研究表明,臭氧空洞是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破壞臭氧層的冰箱和空調,臭氧空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各國都意識到了問題,如果繼續破壞臭氧層的話地表生命都將滅絕。
  • 南極上空臭氧層漸恢復…破洞在北極現蹤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一直以來都是地球生態的隱憂。不過,近來的研究卻傳來了好消息,指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隨著《蒙特婁議定書》等條約的控制,已經得到有效的減緩。不過,今年三月底,這個破洞卻反而在北極上方出現。科學家掌握明確證據,顯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已開始逐漸修復。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公務人員查詢
  • 2020年是臭氧層災難性的一年 空洞每年都在擴大
    與2019年相比,南極每年春季出現的臭氧層空洞增大了50%。今年春天,北極臭氧層的減少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這些數據提醒人們,修復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有多麼困難。據西班牙每日新聞網站11月9日報導,釋放出來的破壞臭氧層的大量氣體仍然存留在大氣中,導致在滿足某些條件時,臭氧層的空洞急劇擴大。
  • 無人問津的臭氧層,將在本世紀末完全「癒合」,並帶來更大的災難
    筆者-小文我們常常把「陽光、水以及空氣」定義為生命的三要素,沒有了其中一種條件,人類和動物都難以在地球上存活下去,但事實上,生命的延續還得益於一層包裹住地球外圍的物質,也就是臭氧層。對化學知識有印象的人應該都知道,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10到30公裡的大氣平流層中那一層薄薄的臭氧
  • 臭氧層傳噩耗:熱帶和中緯度地區人口稠密處破洞變大
    自從1987年各國籤訂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之後,臭氧層正在漸漸自我修復,但今(8)日有研究指出,人口最稠密地區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卻漸漸變大,這樣的研究結果也跌破專家眼鏡。根據法新社報導,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各國1987年籤訂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氟氯碳化物多出現於工業性噴霧之中,這種噴霧會分解高層大氣的臭氧,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破壞尤其嚴重,近30年之後,南極洲上空和平流層上層的臭氧洞都明顯出現修復跡象。
  • 這是人類環保的歷史性勝利,聯合國:臭氧層可恢復到1980年代水平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和世界氣象組織(WMO)正式宣布:「證據顯示部分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自2000年以來,以每10年1%到3%的速率恢復。」▼多年來人類因為過度釋放有害化學物質,造成脆弱的高空臭氧層遭到破壞。
  • 專家建議: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研發綠色替代技術
    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紫外線輻射強度增加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 北極臭氧層空洞自我修復,科學家:要出大事!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今年對於地球上的人們來說,是一個極為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今年出現了很多災難,不過人類都順利度過了,這全都得利於國家強大,當然這一切還沒有結束,如今已經要度過2021年了,仍然有很多問題在等待著人類解決,有可能就是21世紀人類度過最難的一年吧,正是在今年地球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自我修復,難道說地球正在選擇重新開始嗎
  • 大氣臭氧層的功能有哪些?
    第一,保護作用,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臭氧層阻擋紫外線中的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長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長<290nm=,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只有長波紫外線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線UV-B能夠輻射到地面,長波紫外線對生物細胞的傷害要比中波紫外線輕微得多。所以臭氧層猶如一件保護傘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又來了個臭氧汙染?你說的是臭氧層嗎?
    根據預測,未來幾天,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的臭氧汙染還會持續。好不容易告別了秋冬季節的PM2.5,又來了個臭氧汙染。這略顯低調的臭氧汙染究竟是怎麼回事?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跟大家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眾所周知,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對生物有很強的殺傷力。幸運的是,距地球表面25至50公裡處有一層臭氧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