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若無物」的臭氧層,將會在世紀末「消失」!專家:帶來的「災害...

2020-12-07 騰訊網

我們經常將「陽光,水和空氣」定義為生活的三個要素。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之一,人類和動物就很難在地球上生存,但是實際上,生命的延續還受益於包裹層。地球周圍的物質是臭氧層。任何具有化學知識印象的人都應該知道,臭氧層是指距地球10至30公裡的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薄層。化學符號為(O3)。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命具有保護作用,相當於存在「保護傘」。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有許多不可見的輻射,其中大部分來自太陽輻射。

雖然太陽為地球提供光和熱,但它也與對人類和生物有害的輻射混合在一起,但是由於存在臭氧層,大多數有害輻射會被吸收或反射到太空中,否則,如果人類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在輻射下,它將接收太陽發出的致癌紫外線。

但是在1982年,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層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洞。人們很快意識到,空調和冰箱中的製冷物質氯氟烴會分解平流層分子,因此世界開始逐漸禁止使用它。物質。

根據《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曾經存在於南極洲的臭氧空洞到本世紀末將被完全「封閉」,這無疑對人類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是不能容忍的。臭氧層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有害的短波紫外線。儘管人類於1987年籤署了《蒙特婁議定書》,以禁止使用氯氟烴物質,但當時的臭氧空洞已擴大到2590萬平方公裡。

科學家發現,臭氧層的減少不僅會增加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還會導致南半球大氣中的高速氣流向南移動以帶走雨水。結果是澳大利亞的降雨量減少了。現在,儘管臭氧層正在逐漸修復,科學家發現臭氧層的面積已減少到1600萬平方公裡,但實際上臭氧含量並沒有增加,但是臭氧層已經``變薄了''。

如今人們看到的臭氧層中的孔洞變小了,但是臭氧層是通過犧牲厚度來獲得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拆除東牆並修復西牆」。對於人類來說,這不是件可喜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無人問津的臭氧層,將在本世紀末完全「癒合」,並帶來更大的災難
    對化學知識有印象的人應該都知道,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10到30公裡的大氣平流層中那一層薄薄的臭氧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了保護作用,相當於「保護傘」的存在,在我們身處的環境中,有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輻射,其中大部分的輻射來自於太陽輻射。
  • 如果地球的臭氧層被破壞或消失,人類只有這一個下場
    到底什麼是臭氧層?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裡的高度處。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則其厚度平均僅為3毫米左右。
  • 科技: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終於開始恢復了,南極的臭氧洞正在消失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臭氧層一直在枯竭。從那以後,科學家們敦促官員儘快發出警報並禁止臭氧消耗化學品。根據周一在基多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公布的一份科學報告,由於這些緊急行動,北半球上遊的臭氧層應該在2030年前完全修復,而南極臭氧層的大洞預計將在2060年關閉。
  • 臭氧層有多重要?若沒有它紫外線將增強99倍,地球氣候也會變冷
    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分布在地球地面以上20~50公裡的大氣高度之間,但主要位於20—25公裡的高度間,雖然說起來臭氧層的厚度最少可達5公裡,但是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也就是說將臭氧分子按空氣濃度排列成一層,這層純臭氧的厚度平均僅為3毫米左右。
  • 臭氧在消失!南極上空出現大洞可裝下兩個美國,分析:後果需警惕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人們觀測到南極平流層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臭氧損耗現象。這一現象通常於每年7-8月(南半球冬季)開始出現,9-10月(春季) 達到頂峰,11-12月逐漸減小消失,被稱為「臭氧層空洞」。而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南極春季臭氧層空洞面積出現急劇明顯擴大,引起了全球人類的關注。
  • 臭氧在消失!南極上空出現大洞可裝下兩個美國,分析:後果需警惕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人們觀測到南極平流層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臭氧損耗現象。這一現象通常於每年7-8月(南半球冬季)開始出現,9-10月(春季) 達到頂峰,11-12月逐漸減小消失,被稱為「臭氧層空洞」。而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南極春季臭氧層空洞面積出現急劇明顯擴大,引起了全球人類的關注。
  • 無人問津的臭氧層,正在慢慢「癒合」,人類或該好好思考?
    目前科學家發現,南極洲上方的臭氧層空洞正在閉合,而這樣會導致地球的大氣環流。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化。科學家通過利用衛星觀測和氣候模擬數據,針對與臭氧層恢復有關的風演變進行了建模。目前地球上的臭氧層之所以能夠恢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上個世紀80年代通過的蒙特婁議定書。
  • 2020年,我們的臭氧層到底怎麼樣了?
    此次修改要求停止氫氟烴的生產和使用,這一行為將有助於避免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升高0.5攝氏度,並減少上千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此次修改最終獲得通過。該公約要求197個締約方按照商定的時間表,儘可能完全取締近100種具有臭氧消耗潛能的化學品的生產和消費。效果是明顯的!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今年春季,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臭氧損耗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首個臭氧空洞已經形成」、「北極上空疑現臭氧洞,面積大如美國大陸」、「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等報導鋪天蓋地,眾說紛紜。  北極真的出現臭氧空洞了嗎?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的原因有哪些?會不會給我們北半球的居民帶來不良影響?
  • 地球臭氧空洞會不會消失
    近日,聯合國發布的臭氧層報告顯示:臭氧層在2000年至2013年間變厚了4%,這是35年來首次出現這種變化。此外,南極洲上空每年一次的臭氧空洞也在停止擴大。但儘管如此,臭氧層目前仍較1980年薄了約6%。「我們相信臭氧空洞應該是可以完全消失的,但是挑戰很大,其所受的影響因素很多。」
  • 全球變暖才是幕後黑手,專家擔心臭氧層頂不住,其牽扯到人類未來
    但這種熱的明顯程度是不斷上升的,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後,這種「熱」的發展十分迅速,以前的夏天儘管也很熱,但是氣溫很少會上升到35℃,而現在,很多城市一到夏天,氣溫就迅速攀升至40℃,甚至更高。根據印度《經濟日報》於當地時間5月26日的報導,印度首都新德裡最高氣溫已達47.6℃,成為了該地近10年來5月份中溫度最高的一天。
  • 臭氧層修復出現異常,這種物質成了攔路虎,人類該怎麼辦
    早些時候很多人忽視大氣層對地球生命的作用,因此出現了許多破壞大氣層的現象,這種現象集中表現為臭氧層出現空洞。科學研究表明,臭氧空洞是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破壞臭氧層的冰箱和空調,臭氧空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各國都意識到了問題,如果繼續破壞臭氧層的話地表生命都將滅絕。
  • 專家建議: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研發綠色替代技術
    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 破洞的臭氧層如今怎麼樣了?為何無人提起?
    筆者-小文自然界中的臭氧大概位於距離地面約20到50千米的地方,而我們將這片區域稱為「臭氧層」,但其實臭氧層中的臭氧是由紫外線製造出來的,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紫外線屬於太陽產生的光線的一種,而紫外線又分為長波和短波,當自然界中的氧原子受到紫外線短波的照射時,就會被拆分成原子狀態,並重新進行組合,變成臭氧。而在臭氧形成後,由於其比重大於氧氣,於是便會朝著臭氧的底部沉澱,最終又變成氧原子的狀態,這個過程是不停循環的,因此地球的臭氧層才能保持穩定。
  • 自然科學|《地球的災害—自然災害篇》與《地球的災害—人為災害篇》
    《地球的災害—自然災害篇》皆有清晰的解釋。《地球的災害—人為災害篇》分為《臭氧層破洞》、《大氣層的危機》、《石油汙染》、《消失的物種》等四大部分。主要介紹:《臭氧層破洞》介紹:因人類活動排放至大氣層的有害化學物質,使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越來越稀薄,過去甚至在南極上空形成一個和美國面積一樣大的破洞,通過了解此現象,讓人類了解該項災害的潛在危機及人類將付出的代價,使我們善待臭氧層的積極心態;《大氣層的危機》簡述了大氣層中空氣汙染、全球溫暖化、有毒物質、酸雨及其所造成的傷害,多面深刻探討現今大氣層所面臨的危機
  • 曾引起全球關注的臭氧層,現在成什麼樣了?人類在面臨新的挑戰!
    曾引起全球關注的臭氧層,現在成什麼樣了?人類在面臨新的挑戰!地球是當下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所以地球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當下共同關注的話題。曾經由於人類使用資源不合理而引發的臭氧層空洞問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也讓很多的科學家開始,但又不一樣,後來多國聯合籤署了協議之後,讓我們開始有意識地去保護地球的臭氧層。比如減少負類物質的使用,確實讓臭氧層有了一定的改善,我們不敢想像在臭氧層空洞逐步擴大,擴散到全球範圍內之後,人類又該到哪裡生存?難道要像流浪地球當中那樣轉移到地下去生存嗎?
  • 大海雀為何在19世紀末徹底消失?
    大海雀為何在19世紀末徹底消失?然而,這種鳥類卻在19世紀末滅絕了,原因並非環境變化,而是人們對它無節制的濫捕濫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 又來了個臭氧汙染?你說的是臭氧層嗎?
    北極星大氣網訊:這幾天華北地區遭遇的高溫天氣,還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副產品」——臭氧汙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19日15時,北京市空氣品質指數AQI為139,空氣品質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同一時間的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的吉林省長春市、長三角的浙江省杭州市、地處西南的四川省成都市等多個地方,均出現臭氧汙染。
  • 南極臭氧空洞變大變深,氣象組織緊急關注!權威專家:將恢復正常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人們觀測到,南極平流層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臭氧損耗現象,通常於每年7-8月(南半球冬季)開始出現,9-10月(春季) 達到頂峰,11-12月逐漸減小消失,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南極臭氧層空洞現象。
  • 南極臭氧空洞變大變深,氣象組織緊急關注!權威專家:將恢復正常
    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人們觀測到,南極平流層會出現明顯的季節性臭氧損耗現象,通常於每年7-8月(南半球冬季)開始出現,9-10月(春季) 達到頂峰,11-12月逐漸減小消失,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南極臭氧層空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