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全球變暖,大家最直觀的感受很可能就是「熱」。但這種熱的明顯程度是不斷上升的,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後,這種「熱」的發展十分迅速,以前的夏天儘管也很熱,但是氣溫很少會上升到35℃,而現在,很多城市一到夏天,氣溫就迅速攀升至40℃,甚至更高。
根據印度《經濟日報》於當地時間5月26日的報導,印度首都新德裡最高氣溫已達47.6℃,成為了該地近10年來5月份中溫度最高的一天。
這僅僅是全球變暖對於人類的影響之一,在南極地區,一向是冰寒之地,但在2020年的2月份卻監測出了20.75℃的高溫,這對於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個警鐘。
如果南極的氣溫不斷升高,將會導致當地的冰川出現大規模融化,進而流入海洋中,提升海平面,如果一旦走到這一步,那麼,將會有很多沿海城市會被淹沒。
根據NASA對地球觀測的衛星數據分析,在未來的100年裡,海平面很有可能會上升1米,這將導致大部分低海拔城市被淹沒,例如,日本的東京,新加坡、中國上海等城市。
除了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的問題以外,全球變暖還有可能會引發蝗蟲問題、山火等現象,諸如此類的影響實在太多,所以綜合來說,全球變暖是我們人類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儘早處理。
為什麼會出現氣候變暖問題?和以往的全球變暖相比,現代全球變暖事件完全是人為成分比較多,例如,化石能源在燃燒中產生的溫室氣體、養殖業中牛羊豬等排放的氣體,還有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尾氣等等,這些都和人類有關。而在過去,地球雖然也有全球變暖的現象,但幾乎都是因為火山爆發或是遭遇小行星撞擊,才引發了氣溫上升的現象。
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現代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全球變暖,如果人類不能自己解決,等到地球解決,或許結局就不一樣了。
如果任由全球變暖繼續下去,地球會發生什麼?
根據5月28日美媒報導,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中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上面提到,一直不被人類所知的泥盆紀滅絕之謎,或許是發生在全球變暖和臭氧層崩潰之後。
來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地球科學教授約翰·馬歇爾表示,經過他和團隊的研究發現,他們在位於格陵蘭和玻利維亞湖底的沉積層中發現了遠古孢子植物被紫外線照射出現遺傳損傷的現象。
這種現象很可能是由於臭氧層崩潰後導致的結果,臭氧層有抵禦紫外線的效果,但當臭氧層出現崩潰,這種效果將會消失,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將會直接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而在過去的幾次生物大滅絕中,臭氧層崩潰多半是火山爆發引起的,但在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中,馬歇爾教授則發現在泥盆紀以及石炭紀之間,都沒有出現火山爆發的現象,因此幾乎可以斷定泥盆紀時期出現的臭氧層崩潰或和火山爆發沒有關係。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馬歇爾及其團隊認為,要引起短期的臭氧層崩潰或許也並不需要火山爆發。因為當全球變暖時,那些消耗臭氧的化合物就會不斷升高,進而導致臭氧層出現短期的損耗,進而讓紫外線順利抵達地面。
因此,科學家認為,泥盆紀的滅絕和全球變暖有很大的關係。而這也其實也相當於現代人類的警鐘,不要認為全球變暖和我們沒有關係,一旦全球變暖不斷加劇,後果確實難以想像。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文章《美媒:研究表明泥盆紀生物大滅絕或與氣候變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