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的臭氧層到底怎麼樣了?

2020-12-07 青兒說翡翠

臭氧層正在「癒合」。

▲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今天(9月16日)是第26個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曾經倍受關注的有關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問題,近幾年很少再聽人們提及。取而代之的是,霧霾肆虐、垃圾圍城、土壤汙染、淡水短缺等環境問題充斥在各大社交媒體。

那麼,我們的臭氧層現在到底怎麼樣了呢?「破洞」已經補起來了嗎?

01 臭氧層讓生命有可能存在

先來說說臭氧層。

大氣中的氧氣吸收太陽光的紫外線獲得高能,分解成兩個氧原子,每個氧原子再和沒有分解的氧氣合併,就形成了含有三個氧原子的臭氧。臭氧「氣如其名」,有一股難聞的魚腥味。臭氧分子不穩定,紫外線照射之後又分為氧氣和氧原子,臭氧變成「不臭」的氧,「不臭」的氧又結合成臭氧,循環往復,就產生了臭氧層

▲ 臭氧形成過程。

一般來說,沿地球表面垂直向上,地球的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臭氧層就位於距離地表15-35千米(也有說20~26千米)高的平流層,這裡集齊了地球約90%的臭氧。如果將這層臭氧單獨分離,在絕對溫度273K和1個大氣壓下,可構成一個0.29釐米厚的純臭氧氣層

▲ 地球大氣層垂直向上依次分布:對流層(Troposphere)、平流層(Stratosphere)、中間層(Mesosphere)、熱層(Thermosphere)和散逸層(Exosphere)。

臭氧層為啥這麼重要呢?

臭氧層能吸收太陽光中一部分的中短波紫外線(UV-B,波長280-315納米)和全部的短波紫外線(UV-C,波長200-280納米)。對於人類而言,過多UV-B輻射暴露將增加患皮膚癌、白內障和免疫系統抑制的風險。對於生態系統而言,過量UV-B輻射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

▲ 臭氧層能吸收一部分UV-B和全部的UV-C。

臭氧層就相當於在地球外面塗的一層「防曬霜「,可別小看這層「防曬霜」,它與生命的進化都息息相關。

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地球大氣層中沒有氧氣,更沒有臭氧,含有高能紫外線的陽光直達地球表面,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在地球誕生5億年後,地球上才開始出現了最簡單的生物——細菌。此後,生物不斷繁衍發展,但早期生物只能依靠水層的保護,深藏於海、湖水面之下,很難走向陸地

▲ 寒武紀的地球,雖然水下生機勃勃,但地面上卻是一片荒涼。

直到6億年前,隨著大氣中氧氣的逐漸增加,複雜的光化學反應的不斷發生,大氣中臭氧濃度達到了現今的10%左右,依靠臭氧對紫外線吸收的不斷增強,生物才開始能夠大規模地由海洋向陸地發展,高等生物乃至人類才得以出現

▲ 登上陸地的提塔利克魚的生活重建圖。

儘管如此,臭氧也不是完美的,也會有「壞的」臭氧,比如低空臭氧,這種低空臭氧大致出現在距地表約2.5千米以內的近地層中。

這些「壞的」臭氧就像「隱形殺手」,沒有明顯的顏色或強烈的氣味。一旦空氣中的臭氧濃度超過一定指標,人類會引起胸痛、咽喉刺激、咳嗽以及影響心臟和肺部相關的健康狀況。另外,高濃度臭氧會降低作物產量。

02 臭氧層空洞為什麼都在南極?

臭氧層真的會破成一個「洞」嗎?

其實,臭氧層「空洞」 並不真的是一個洞,而是一個臭氧分子極其稀薄的區域。那麼這個「空洞「是怎麼形成的呢?

人類活動會產生消耗臭氧層物質,例如氟氯烴、哈龍和甲基溴等,對臭氧層有顯著的破壞作用。在紫外線輻射下,含氯和含溴氣體會轉換為含氯原子和溴原子的更活潑的氣體(也稱為活性含滷氣體),包括氧化氯和氧化溴,會嚴重損耗臭氧。

▲ 含氯氣體會嚴重損耗臭氧。

消耗臭氧層物質中含氯或溴原子越多,在大氣中的壽命越長,對平流層臭氧的破壞就越強。消耗臭氧層物質無處不在,包括冰箱、空調、電子產品、滅火器材、菸草、泡沫塑料、髮膠以及殺蟲劑等產品的生產或使用過程。

▲ 如果人們不採取任何措施,預測在2065年時,地球的臭氧層的厚度如右側的圖所示。

為什麼我們聽說的臭氧層空洞總是出現在南極,而不是北極或者其他地方呢?原因就在於特殊的氣象條件和化學條件

首先是消耗臭氧層物質的儲備人類活動產生的消耗臭氧層物質會隨著大氣運動進行長距離遷移,飄著飄著就佔據了整個平流層。

其次是低溫。臭氧層空洞的形成需要足夠低的溫度,形成極地平流層雲,平流層氣體就會與其他區域平流層氣體隔絕。發生在極地平流層雲表面的反應,能夠顯著提高氧化氯的濃度,加速對平流層臭氧的損耗。

▲ 南極的氣候異常寒冷,圖為南極半島勒梅爾海峽的浮冰和上空的柱狀雲。

南極就有這個「優勢」。南極的冬天最小的日均溫度通常遠遠低於北極,能夠保持在極地平流層能夠形成的溫度之下。

另外,環繞極地的極強的風可以形成極地渦旋,極地渦旋能夠阻止平流層中氣體的傳輸和混合,從而催化破壞臭氧的反應。當南極臭氧層在一個隔絕的狀態下不斷被損耗,就會出現臭氧層空洞。

▲ 圖中的白色箭頭是包圍著南極大陸的盛行西風帶,這裡常年盛行著8級大風,捲起超過7米的大浪。

從全球來看,臭氧損耗程度隨緯度的變化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其中南極地區臭氧損耗最為嚴重,然後依次是北極地區、中緯度地區熱帶地區臭氧總量損耗非常小

▲ 1957到2001年,南極臭氧層空洞的變化。

當然,例外也會存在。2020年3月份,北極出現了極端異常的極地渦旋,就出現了北極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臭氧空洞,面積大約相當於3個格陵蘭島。但是,過了一個月之後,這個空洞又關閉了!

▲ 2020年三月北極的臭氧層空洞。

03 臭氧層空洞可以修復嗎?

神話小說中,天塌之後還有女媧補天。那麼,臭氧層空洞可以「修補」嗎?

早在1987年,為了阻止人類活動破壞臭氧層,多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婁籤訂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而現在,聯合國承認的197個主權國家全部成為議定書的締約方。

▲ 2016年,美國國務卿克裡就《蒙特婁議定書》的修訂發言。此次修改要求停止氫氟烴的生產和使用,這一行為將有助於避免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升高0.5攝氏度,並減少上千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此次修改最終獲得通過。

該公約要求197個締約方按照商定的時間表,儘可能完全取締近100種具有臭氧消耗潛能的化學品的生產和消費。

效果是明顯的!就南極臭氧層空洞而言,自1982年開始監測以來,南極臭氧層空洞的面積不斷增加,2006年臭氧層空洞的面積達到最大值2700萬平方千米。此後這個數值有所下降,並穩定在2300萬平方千米左右。2019年10月,受極端異常天氣影響,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的面積僅1000萬平方千米,為歷年最小。

▲ 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自己。

研究表明,如果全世界都能遵循《蒙特婁議定書》的規定,在未來數十年間,隨著平流層中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活性含滷氣體的減少,由於消耗臭氧層物質導致的臭氧層損耗大概會在21世紀中期恢復

除消耗臭氧層物質外,氣候變

除消耗臭氧層物質外,氣候變化也會對未來臭氧含量帶來重要影響。但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在熱帶、中緯度和極地地區會出現差異,而這種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排放。

▲ 經過人類的努力,許多工廠已實現了汙染零排放。

不同地區的臭氧總量恢復的時間不太一樣。

相關模型預測,如果以1980年臭氧總量水平為標準,南極地區會在21世紀中葉恢復;北極地區會在2020-2035年恢復,並且會繼續上升直至21世紀末。熱帶地區的臭氧總量會在2040年緩慢恢復,在2060年左右達到峰值,此後又逐漸下降直至21世紀末。

希望還是有的。

前提是,全世界都能遵循規定。

相關焦點

  • 2020年是臭氧層災難性的一年 空洞每年都在擴大
    外媒稱,臭氧層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陽輻射的影響,但2020年對於臭氧層來說卻是災難性的一年。與2019年相比,南極每年春季出現的臭氧層空洞增大了50%。今年春天,北極臭氧層的減少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這些數據提醒人們,修復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有多麼困難。
  • 破洞的臭氧層如今怎麼樣了?為何無人提起?
    筆者-小文自然界中的臭氧大概位於距離地面約20到50千米的地方,而我們將這片區域稱為「臭氧層」,但其實臭氧層中的臭氧是由紫外線製造出來的,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紫外線屬於太陽產生的光線的一種,而紫外線又分為長波和短波,當自然界中的氧原子受到紫外線短波的照射時,就會被拆分成原子狀態,並重新進行組合,變成臭氧。而在臭氧形成後,由於其比重大於氧氣,於是便會朝著臭氧的底部沉澱,最終又變成氧原子的狀態,這個過程是不停循環的,因此地球的臭氧層才能保持穩定。
  • 假如地球上失去了臭氧會怎麼樣?
    在天氣預報中,有些時候會聽見某某地區出現臭氧汙染;可是有些時候又會聽說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到底是什麼呢?假如地球上失去了臭氧會怎麼樣?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化學式是O3。衛星觀測資料表明,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臭氧總量明顯減少,1979年~1990年全球臭氧總量大致下降了3%。南極附近臭氧量減少尤為嚴重,大約低於全球臭氧平均值30%~ 40%,出現了「南極臭氧洞」。1989年以後到90年代的前幾年裡,每年南半球春季都出現很強的「臭氧洞」,1994年到1996年南極臭氧洞還在擴大。
  • 2020年是臭氧層災難性一年 南極空洞已達美國國土面積3倍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臭氧層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陽輻射的影響,但2020年對於臭氧層來說卻是災難性的一年。與2019年相比,南極每年春季出現的臭氧層空洞增大了50%。今年春天,北極臭氧層的減少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這些數據提醒人們,修復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有多麼困難。
  • 從身邊空氣到萬米高空,二氧化碳和臭氧層究竟是如何保護我們的?
    所以,這篇文章將帶您從腳下的土地,飛到百萬米高空,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氣究竟是怎麼樣的。唯有真正了解它,我們才能正確的保護它,讓我們未來生活更美好!早在1820年,數學家傅立葉就曾做過一個計算: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將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熱量減去地球輻射到太空的熱量,理論上講,這是地球的真實溫度。但出現矛盾了,這麼算下來地球的溫度遠低於0度,應該是一個冰凍星球才對。那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溫度,使得我們擁有適宜的生存溫度?
  • 2020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變得更深更廣了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項目經理解釋說:「我們的觀察表明,2020年的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以來迅速增長;覆蓋了南極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其規模遠遠超過平均水平。」「隨著陽光在過去幾周回到南極,我們看到該地區臭氧層持續消耗。」科學家解釋說,「在2019年,由於特殊氣象條件造成的異常小而短暫的臭氧空洞之後,我們今年又發現了一個相當大的空洞——這證實了我們需要繼續執行《蒙特婁議定書》,禁止排放消耗臭氧層的化學品。」
  • 曾經讓人們緊張的臭氧層空洞,如今怎麼樣了?還是不能鬆懈!
    地球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如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地球環境被進一步惡化,地球各地區都出現了氣溫上升的狀況,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這些現象讓地球環境變得越來越極端,人類也在2020年面臨了一系列的極端氣候帶給人們的傷害。
  • 2020年春季超強北極臭氧洞
    進入3月後,隨著平流層維持一個強大的極渦,逐漸形成了規模可觀的臭氧洞,其中3月12日臭氧洞中心最小數值達到205DU,這成為這次北極臭氧洞的最低數值,創下了新的歷史記錄。最鼎盛期,臭氧低值區覆蓋面積超過3個格陵蘭島,臭氧洞面積達到100萬平方公裡。2020年春季,北極上空出現嚴重的臭氧洞。
  •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
    #環境保護#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這種空洞呈現出時隱時現的特點。在去年秋季後這一現象是歷年來最大的一次,到了12月底空洞卻自然關閉。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克萊爾 牛裡斯元月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吹風會上透露的一條消息。
  • 2020年世界臭氧日 | 守護生命的臭氧
    2020年,世人慶祝《維也納公約》通過35周年以及全球臭氧層保護35周年。沒有陽光,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可能存在。但是,如果沒有臭氧層,太陽發出的能量將過大,導致地球上的生命無法生長。平流層的臭氧保護地球免受太陽大部分有害紫外線的傷害。陽光使生命成為可能,但正如我們所知,臭氧層讓生命有可能存在。
  • 市生態環境局全面推進2020年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管理和執法工作...
    今年來,市生態環境局堅持精準、科學、依法管控「三位一體」,全面推進2020年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淘汰管理和執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生態環境部來渝調研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管理工作一是抓住關鍵,強化管理專項開展2020年全市涉ODS企業摸底排查,篩查明確我市涉ODS重點企業14家,建立並動態更新全市涉ODS重點企業清單。
  •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Molina)沒能等到臭氧層恢復如初的日子。他1974年就發現了造成臭氧層空洞的元兇——CFCs(即氯氟碳化合物,氟利昂的一種),並在1995年,因證明CFCs消耗臭氧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020年10月7日早晨,他因心臟病在墨西哥城家中去世。前一天,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消息稱:今年,南極的臭氧空洞是近年來面積最大、深度最深的臭氧空洞之一。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自然》雜誌稱 2020 年北極上空臭氧含量創下歷史新低,將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載入史冊。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 月中下旬,北極臭氧空洞恢復。所以,北極的臭氧損耗雖然也比較嚴重,但還沒有達到「臭氧洞」的程度。  觀測數據也可以佐證,春季北極臭氧總量多維持在400DU~500DU 的高值區,只有1997 年、2011 年和2020 年情況特殊,由於春季平流層極地渦旋中溫度異常偏低,出現了北極地區大氣臭氧總量的異常低值。北極臭氧損耗多發生在冬春季(12 月至次年2 月)溫度較低的時間,其他季節不會出現臭氧空洞。
  • 修復臭氧層 善待保護衣
    林祖賢攝在我們頭頂上,有一件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保護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傷害的保護衣,它就是臭氧層。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 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
    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時間:2020-10-07 17: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 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
  • 破洞的臭氧層如今修復了嗎?科學家給出期限
    審核:小文引言:早些年,媒體頻頻報導臭氧層狀況,希望大家各出一份力,以實際行動拯救臭氧層。而近幾年來,很少看到有關臭氧層的報導,這是為何?臭氧層空洞狀況得到改善了嗎?說起臭氧層,大家或會聯想起幾年前媒體對它的報導:臭氧層出現空洞,這將會影響人類生存。實際上,相信很多人對臭氧層不甚了解,大家多是通過媒體報導來認識它。那麼,它到底為何頗受科學家關注,它出現空洞真的會影響人類生存嗎?首先,從它的名稱上來看,臭氧層之所以被稱為「臭氧層」,主要是因為那裡臭氧濃度較高。
  • 如果地球的臭氧層被破壞或消失,人類只有這一個下場
    到底什麼是臭氧層?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濃度最大的部分位於20—25公裡的高度處。若把臭氧層的臭氧校訂到標準情況,則其厚度平均僅為3毫米左右。
  • 南極又大又深的臭氧層洞將持續到11月
    一年一度的南極臭氧洞在9月9日達到了峰值,約為248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美國大陸面積的三倍。觀測顯示,南極上空4英裡高的平流層柱幾乎完全消除了臭氧。寒冷而穩定的南極渦旋支持了2020年有記錄以來第12大臭氧洞的發展。這個洞在9月9日達到了頂峰。
  • 守護生命的臭氧:臭氧層保護35周年 | 2020年世界臭氧日
    中國在積極履行巴黎氣候協定,但是我們還需要從點滴做起,通過一系列工作帶動更多人加入到環保事業中來。2020年,世人慶祝《維也納公約》通過35周年以及全球臭氧層保護35周年。沒有陽光,地球上的生命將不可能存在。但是,如果沒有臭氧層,太陽發出的能量將過大,導致地球上的生命無法生長。平流層的臭氧保護地球免受太陽大部分有害紫外線的傷害。
  • 氟利昂被冤枉,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真相到底是啥?
    在地球的兩極地區甚至出現了臭氧層空洞的問題。臭氧層對於地球生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中養成也是地球的保護層,它可以阻擋紫外線對於人們的傷害,一旦臭氧層被破壞,那麼紫外線釋放的高能量會灼傷人類的皮膚,甚至會產生皮膚癌等,因此科學家對於臭氧層的問題也是非常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