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臭氧層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2020-12-06 建設工程教育網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這些破壞臭氧層的含氯含溴化合物都被稱作ODS(英文OzoneDepletingSubstance的縮寫,意為消耗臭氧層的物質)。ODS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被大量地使用,其中包括:用作冰箱和空調的製冷劑、生產靠墊和墊子的軟泡發泡劑和印刷線路板及其他設備的清洗劑的氟氯化碳;用作製冷劑和發泡劑的氫氯化碳;作為溶劑在生產和工程中清洗金屬的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作為滅火劑的含溴化學物質———哈龍以及用作土壤燻蒸和檢疫的甲基溴。

責任編輯:soso

相關焦點

  • 湖北舉行保護臭氧層宣講大會 號召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湖北省保護臭氧層、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宣講大會。記者 瞿祥濤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瞿祥濤)9月24日,受湖北省環保廳、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委託,由湖北省製冷學會主辦的湖北省保護臭氧層、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英文縮寫ODS)宣講大會在武漢召開,相關行業協會和製冷空調相關企業與會聆聽宣講。  消耗臭氧層物質,即能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化學物質,包括工業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全溴氟烴等物質。
  • 張丹: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研發綠色替代技術_新華訪談_新華網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要保護臭氧層,必須逐步淘汰。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自從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以後,科學家們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臭氧層的破壞和臭氧空洞的出現,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地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造成的。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其作用產生的極地平流層雲中的非均相化學反應釋放氯原子等物質損壞臭氧層  臭氧層破壞不能忽視人為因素的作用,需要全球行動減少人為破壞來保護臭氧層  低溫是破壞臭氧層的催化劑  臭氧層位於距離地球上空10 千米至50 千米的大氣層中,可有效阻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人類活動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消費和排放方面。大氣中的臭氧可以與許多物質起反應而被消耗和破壞。在所有與臭氧起反應的物質中,最簡單而又最活潑的是含碳、氫、氯和氮幾種元素的化學物質,如氧化亞氮(N2O)、水蒸汽(H2O)、四氯化碳(CH4)、甲烷(CH4)和現在最受重視的氯氟烴(CFC)等。這些物質在低層大氣層正常情況下是穩定的,但在平流層受紫外線照射活化後,就變成了臭氧消耗物質。
  • 對消耗臭氧層物質說「不」 重慶環保宣傳活動進企業進社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6日19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打擊涉消耗臭氧層物質非法行為,進一步加強臭氧層保護意識。」今(16)日,是第32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壽區生態環境局、長壽經開區環保分局、渝北區龍山街道聯動,走進企業和社區,開展保護臭氧層宣傳活動。
  • 國務院公布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
    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管理,履行《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的義務,保護臭氧層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制定本條例。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臭氧層有什麼作用?如何保護臭氧層?
    >環保科普:臭氧層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50公裡高空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的大氣平流層。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自1995年1月23日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旨在紀念1987年9月16日籤署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35年,在聯合國的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臭氧層保護行列之中。
  • 明年大連將回收「消耗臭氧層物質」 15年底建回收體系
    明年本市將回收"消耗臭氧層物質"本市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二期項目正式啟動。    晨報訊(海力網記者李社生) 7月4日,本市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二期項目正式啟動。在2015年年底前,本市將建立消耗臭氧層物質回收體系。  在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能夠大量吸收有害紫外線。
  • 如何保護臭氧層?專家建議: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研發綠色替代技術
    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上述化學物質非常穩定,排到大氣中可存留數十年,甚至100年左右,因此最終會破壞臭氧層。  四、臭氧洞是怎樣形成的  臭氧洞一經發現,立即引起科學界及整個國際社會的震動。最初對南極臭氧洞的出現有三種不同的解釋。
  • 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監管難在哪?
    聯合國於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向全球各國開放籤署《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其中主要被用於製冷和泡沫生產的三氯氟甲烷(CFC-11,俗稱「氟利昂」)被列為全球禁用化學品。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CFC-11等禁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其中有三方面問題需引起重視。一是市場需求量大,禁用難。
  • 7月起我國將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消費
    「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ODS)的消費,提前兩年半履行《蒙特婁議定書》。」國家環保總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說。    《蒙特婁議定書》是一個對全球環保有重大意義的協定。自從這個呼籲保護臭氧層、淘汰ODS的議定書問世以來,20年裡已有188個國家先後籤署。
  • 什麼是消耗臭氧層物質(ODS)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工業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全溴氟烴等物質被釋放並上升到平流層時,收到強烈的太陽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出C1.自由基和Br.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對臭氧分子有幾大的破壞力,人們把這些破壞大氣臭氧層的物質稱為:「消耗臭氧層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簡稱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公務人員查詢
  • 臭氧層是怎麼被破壞的
    美國科學家莫裡納和羅蘭德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實,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那麼,氟裡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
  • 臭氧空洞再度加劇,是誰在偷偷破壞臭氧層?-虎嗅網
    近年來,「臭氧空洞」問題似乎已經很少出現在人們視野裡了。隨著《蒙特婁議定書》的籤訂和實施,臭氧層消耗問題正在逐漸改善。但是,近年來的監測數據顯示,又有一些未知的排放源正在偷偷破壞臭氧層。上世紀70年代,人類發現臭氧層正在被消耗。在南極洲的上空,出現了一個「臭氧層空洞」,並且逐漸擴大。人類很快找到兇手——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
  • 你對臭氧層了解多少?關於臭氧層有這11事實,但可能是你不知道的
    一個多布森單位等於一個氣體層,在正常情況下,臭氧濃度約為300多布森。在「臭氧洞」中,臭氧的濃度不超過100多布森。事實6:臭氧層的消耗長期以來,人們已將氟氯化烴用作發泡劑、溶劑、製冷劑等多種用途。但是,科學家們警告說,如果這些化合物被釋放到了大氣中,就會對大氣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它們會被分解為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當然,還有其他消耗臭氧層的化學製品,包括用作滅火器的哈龍和溴化烴以及用作殺蟲劑的甲基溴代烴。
  • 修復臭氧層 善待保護衣
    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隨著冰箱、空調等家電需求增多,大量產生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化學製品被廣泛使用。它們的排放對臭氧層造成嚴重損耗,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這些東西到了高空以後,會和臭氧的氧原子產生反應,不斷破壞臭氧的構成,對臭氧層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作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綜合部副主任張志強對筆者說。自1989年加入《關於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加入《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國內履約工作。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紫外線輻射強度增加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