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氧空洞再度加劇,是誰在偷偷破壞臭氧層?-虎嗅網
近年來,「臭氧空洞」問題似乎已經很少出現在人們視野裡了。隨著《蒙特婁議定書》的籤訂和實施,臭氧層消耗問題正在逐漸改善。但是,近年來的監測數據顯示,又有一些未知的排放源正在偷偷破壞臭氧層。在南極洲的上空,出現了一個「臭氧層空洞」,並且逐漸擴大。人類很快找到兇手——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這讓全球的神經緊張起來,如果臭氧層被消耗,皮膚癌等疾病的發生率要高出許多。1987年,包括中國在內的26個國家籤訂了《蒙特婁議定書》,之後締約國增加到197個。議定書規定各締約國必須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使用。經過三十年的努力,臭氧層的惡化終於遏止。
-
美國NASA發現不明來源破壞臭氧層物質
據ENN環境新聞網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發現,地球大氣層中含有大量不明來源的破壞臭氧層化合物——四氯化碳,儘管全球範圍已經禁止其生產、銷售和使用,。 四氯化碳曾作為乾洗劑和滅火劑使用。由於四氯化碳和其他氯氟烴會破壞臭氧層並導致南極地區形成臭氧空洞,1987年《蒙特婁公約》將這些物質列為管制化合物。
-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
人類已經控制破壞臭氧氣體的排放了,為何臭氧層依舊還在變薄?大家都知道臭氧層是地球用來減弱太空中的輻射的,同時還能對大氣有一點的增溫作用,而前些年由於人類大肆排放的甲烷、氯氟烴等氣體,導致上升到大氣中之後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和臭氧進行反應,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
天上「窟窿」難填,臭氧層恢復計劃推遲6年,有人偷偷排放氟氯烴
正是因為這次錯誤的估計,可能導致南極臭氧層恢復推遲,將向大氣中排放將近90億噸的二氧化碳。 其實,南極臭氧層問題由來已久,當科學家發現臭氧層被破壞時就立刻採取了措施,減少了氟氯烴(CFC)的排放,升級了設備,空調也禁止使用含氟氯烴(CFC)的品牌。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其作用產生的極地平流層雲中的非均相化學反應釋放氯原子等物質損壞臭氧層 臭氧層破壞不能忽視人為因素的作用,需要全球行動減少人為破壞來保護臭氧層 低溫是破壞臭氧層的催化劑 臭氧層位於距離地球上空10 千米至50 千米的大氣層中,可有效阻擋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
-
消耗臭氧層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公務人員查詢
-
俄政府對破壞臭氧層物質進口採取臨時限制措施
俄政府對破壞臭氧層物質進口採取臨時限制措施 俄塔斯社8月27日報導,俄聯邦政府總理梅德韋傑夫籤署政府令,對破壞臭氧層物質的進口採取臨時限制措施。根據該令,為履行維也納保護大氣臭氧層公約和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的義務,俄將於2019年9月7日至12月31日對破壞臭氧層物質的進口採取數量上的臨時限制措施。俄聯邦自然資源部負責為申請方分配進口破壞臭氧層物質的配額,2018年已進口過相關產品的申請方將獲得約60%的配額,未進口且無進口許可證的申請方將獲得35%的配額,其餘5%的配額將分配給擁有進口許可證但未進口的申請方。
-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紫外線輻射強度增加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
-
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監管難在哪?
聯合國於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向全球各國開放籤署《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其中主要被用於製冷和泡沫生產的三氯氟甲烷(CFC-11,俗稱「氟利昂」)被列為全球禁用化學品。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CFC-11等禁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其中有三方面問題需引起重視。一是市場需求量大,禁用難。
-
地球臭氧層恢復速度異常慢!原因竟出自於臭氧自身?
2019年臭氧層洞,來源:NASA最近,一篇新發表的論文量化了地球平流層中的微量碘含量,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地球某部分臭氧層的恢復速度沒有達到預期水平早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了平流層的「臭氧空洞」,隨後,世界各國籤署了《保護臭氧層國際蒙特婁議定書》,限制了侵蝕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排放。CIRES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化學教授、新研究的通訊作者Rainer Volkamer說:「在平流層上部,臭氧層開始出現恢復的早期跡象,但是平流層下部的臭氧由於不明原因繼續減少。」
-
研究新發現三種破壞臭氧層氣體
截至目前,破壞臭氧層的CFCs和HCFCs已達7種。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將目前的空氣樣本與1978年至2012年間分別在塔斯馬尼亞未受汙染地區和航空收集的樣本進行對比,又發現了新的臭氧層消耗類氣體,這種氣體比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濃度低得多,似乎並不會對臭氧層造成威脅,但是本次研究支持了有更多破壞臭氧層氣體存在的觀點,並指出多種破壞氣體聚集將對臭氧層造成累積效應。
-
國務院公布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消耗臭氧層物質,是指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並列入《中國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清單》的化學品。 《中國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清單》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和公布。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銷售、使用和進出口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前款所稱生產,是指製造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活動。
-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2020-11-04 08:17: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馬裡奧·莫利納(Mario J.
-
AGAGE:全球合作高精度觀測臭氧層耗損物
對此,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研究員姚波博士認為,它是人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最主要的是人類活動排放的臭氧層耗損物(ODS)所致。說自然現象是因其發生在南極,而非其他人類活動區域。由於南極冬季存在一個極渦,阻止了南北方向的物質交換,使得臭氧被ODS持續破壞而形成臭氧洞。臭氧層對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以及調節地球的氣候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假如空洞發生在人類居住地的上空,後果不堪設想。
-
什麼是消耗臭氧層物質(ODS)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工業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全溴氟烴等物質被釋放並上升到平流層時,收到強烈的太陽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出C1.自由基和Br.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對臭氧分子有幾大的破壞力,人們把這些破壞大氣臭氧層的物質稱為:「消耗臭氧層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簡稱
-
修復臭氧層 善待保護衣
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隨著冰箱、空調等家電需求增多,大量產生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化學製品被廣泛使用。
-
氟利昂背鍋36年,南極臭氧層非它破壞,中國科學家21年前就已預言
「氟利昂破壞臭氧」的流程是這樣的:氟利昂首先被排放到大氣中,少部分氟利昂會升入平流層,並接受紫外線的照射分解出氯離子。該步的化學式為CF2Cl2+紫外線→(CF2Cl +) +( Cl-)。而氟利昂大多由北半球中緯度國家排放,因此按理說臭氧空洞應該盛行於北半球,尤其是匯集兩方氣流的北緯60度地區。然而現實並非如此,讓人不禁懷疑,臭氧層真的是被氟利昂破壞的嗎?
-
研究發現:一種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正在被秘密生產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證明某種人造化學物質正在逐漸侵蝕我們地球的臭氧。不過據科學家推測,儘管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禁止使用該種物質,但是這種對臭氧層造成破壞而被禁止的化學物質可能依然在世界某個地方秘密生產。而它的存在最終會損害恢復地球大氣層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
臭氧層修復出現異常,這種物質成了攔路虎,人類該怎麼辦
早些時候很多人忽視大氣層對地球生命的作用,因此出現了許多破壞大氣層的現象,這種現象集中表現為臭氧層出現空洞。科學研究表明,臭氧空洞是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破壞臭氧層的冰箱和空調,臭氧空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各國都意識到了問題,如果繼續破壞臭氧層的話地表生命都將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