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2020-12-08 騰訊網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新的報告發現,臭氧驅動的氣候變化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

穿透受損臭氧層的太陽輻射增加,正與氣候變化相互作用,其後果正波及地球的自然系統,影響著從天氣到健康,以及海豹和企鵝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數量等方方面面。「我們看到的是,臭氧變化轉變溫度和降水模式在南半球,這就是改變海洋中的藻類在哪裡,這是改變魚在哪裡,海象和海豹在哪裡,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食物網的變化,」倫斯勒理工學院研究員凱文。

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損耗臭氧層的物質——第一個多邊環境協議批准所有聯合國成員國——旨在保護地球的主要過濾太陽紫外輻射的逐步淘汰有害的人造物質的生產,比如氯氟烴類製冷劑。該條約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成功的,預計到21世紀中葉,全球平均臭氧總量將恢復到1980年前的水平。然而,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檢測到從東亞排放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新排放,這些物質可能威脅到臭氧層的恢復。

儘管臭氧損耗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會增加地球表面的有害紫外線輻射,但它對氣候的影響直到最近才變得明顯。報告指出,在南半球,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洞,將南極濤動(環繞南半球的風帶的南北向移動)推向了大約一千年來最南的位置。南極振蕩的運動反過來又直接導致了南半球的氣候變化。隨著氣候區向南移動,南半球大片地區的降雨模式、海洋表面溫度和洋流也發生了變化,對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南極洲、南美洲、非洲和南大洋都可以看到。例如,在海洋中,一些地區變得更冷、生產力更高,而另一些地區則變得更暖、生產力更低。

海洋變暖與塔斯馬尼亞海帶床和巴西珊瑚礁的減少以及依賴它們的生態系統有關。涼爽的海水使一些企鵝、海鳥和海豹受益,它們從大量的磷蝦和魚類中獲益。一項研究報告稱,在某些地區,雌性信天翁的體重可能增加了一公斤,因為與臭氧耗竭有關的更涼爽的水域生產力更高。

羅斯還指出,報告中描述的氣候和紫外線輻射之間存在微妙的反饋循環。例如,二氧化碳濃度越高,海洋的酸性就越強,這會降低鈣化殼的厚度,使貝類更容易受到紫外線輻射。他說,即使是人類,在更溫暖的環境中也可能穿更輕的衣服,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報告發現,氣候變化也可能影響臭氧層,以及臭氧層恢復的速度。「溫室氣體排放會在低層大氣中捕獲更多的熱量,從而導致上層大氣的冷卻。上層大氣中較低的溫度正在減緩臭氧層的恢復。

作為支持《蒙特婁議定書》的三個科學小組之一,環境影響評估小組特別關注紫外線輻射、氣候變化和臭氧損耗的影響。39名研究人員參與了這篇題為「臭氧損耗、紫外線輻射、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未來的前景」的文章。羅斯是一位水生生態學家,在水生生態系統工作組工作,該工作組是該小組的七個工作組之一。

倫斯勒理學院院長柯特 布倫曼表示:「這一國際合作聚焦於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緊迫問題,體現了倫斯勒新理工學院的研究願景。」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和氣流的改變,北半球中部——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在內,其臭氧層可能會提前恢復;同時,整個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中部,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秘魯,其臭氧層的回覆可能會延遲。   臭氧層是高層大氣的一個重要部分,保護人類和生態系統不受UV-B輻射的傷害。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臭氧層是大氣中臭氧相對集中的層面,一般是指10千米~50千米高度之間的大氣層,因受太陽紫外線的光化作用,其臭氧含量的百分率比較高,尤其是在20千米~25千米的高度處。由於太陽輻射的紫外線和大氣中的氧氣、氧原子的含量有隨大氣高度增減而變化的規律,在平流層內便形成了臭氧的聚集區。
  • 聯合國專家:氯氟烴替代物仍在破壞臭氧層
    聯合國4月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被使用的氯氟烴替代化學物質,仍會導致溫室效應,各國應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替代化學物的使用。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由35個國家的145位專家用兩年時間撰寫而成。
  • 圖文:臭氧層破壞與其他全球性環境問題
    目前,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生物多樣性減少、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這些通稱為全球環境問題,並且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因為臭氧本身是一種溫室氣體,並且臭氧層損耗物質,如氟利昂、哈龍等,對於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貢獻,因此臭氧層損耗和全球氣候變化被間接的聯繫起來。
  •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自從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以後,科學家們經過近十年的研究,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臭氧層的破壞和臭氧空洞的出現,是人類自身行為造成的,也就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地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以及向空氣中排放大量的廢氣造成的。
  • 臭氧層是怎麼被破壞的
    美國科學家莫裡納和羅蘭德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實,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那麼,氟裡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
  • 臭氧層破壞的真正原因
    臭氧層對我們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傷害。第二,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層在平流層的垂直分布對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和大氣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4種人造化合物可破壞臭氧層
    原標題:4種人造化合物可破壞臭氧層  新華社電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自然·地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又發現了4種可破壞臭氧層的化合物,但其具體來源還不清楚。   來自英國、德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研究人員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全球各地採集的氣體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新發現了3種氯氟烴類和1種氫氯氟烴類化合物。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由於臭氧和氧氣之間的平衡,大氣中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臭氧層,這個臭氧層的高度大約在距離地面表面15-25千米處。生成的臭氧對太陽的紫外輻射有很強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擋了對地表生物有傷害的紫外線。因此,實際上可以說,臭氧層形成之後,才有了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延續和發展,臭氧層是地表生物系統的"保護傘"。
  • 臭氧層的破壞者被找到!可愛的企鵝和憨厚的海豹,竟是一級破壞者
    溫室效應是全球性的,這從各地區的氣候、環境和物種變化得以體現。那麼什麼造成了溫室效應的愈演愈烈呢?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人類應該為此負最大的責任,因為人類通過生產和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含量升高。但有科學研究指出,即使人類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自然因素也會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升高,這是為何呢?
  • 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氟利昂是如何破壞臭氧層的?答:1氟利昴是幾種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總稱。它們大多為氯氟烴(CFCs)和氫氯氟烴(HCFCs)。冰箱、空調、冷藏庫的製冷劑和大型飛機所排放的廢氣中都含有氟利昂,發泡劑、噴霧劑、清洗劑中也含有氟利昂。2氟利昂主要由碳、氯、氟組成,一個氟利昂分子含有三個氯原子。一個臭氧分子由三個氧原子組成。
  • 胡建信:保護臭氧層與抑制氣候變暖共存亡
    9月16日,是第21個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與往年相比,2015年的紀念日意義不同以往。首先,今年是國際第一個臭氧層保護協議——《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訂立30周年。其次,全球矚目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今年11月30日在法國巴黎舉行。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同理,含溴化合物也在低溫的催化下破壞臭氧層。  臭氧層破壞需要有極地平流雲的形成和非均相化學反應兩個條件。也就是說,大氣環流對臭氧洞的影響是動力性的,極地渦旋為南北極春季臭氧洞的形成提供了封閉的動力環境。首先極地渦旋要隔絕內外溫度,使其內部氣溫保持在-80℃以下;其次就是極地平流層雲上發生的非均相化學反應,釋放出活性氯原子從而破壞臭氧層。
  • 企鵝看起來可愛憨厚,卻是破壞臭氧層的原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文明的歷史不超過5萬年,但是我們在不斷推進地球變化的速度。原本可能要經歷上萬年的氣候變化,在人類的「幫助」下在短短一百多年內就完成了。原本大氣層完好無損,每一層次都保持著完整性,但人類活動導致了個別層次的破壞,其中最典型的臭氧空洞。那麼導致臭氧空洞出現的罪魁禍首隻有人類嗎?未必如此。前段時間我國的研究人員與國際氣候變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對南極洲地區出現的臭氧層破壞現象進行原因分析。
  • 破壞臭氧層的真兇,你以為真的是氟利昂裡的氟?
    就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而言,暫時還做不到對環境氣候的控制。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這都是自然法則。不過,幸運的是,人類發明了製冷和制熱的裝置,讓我們能夠過上四季如春的生活。不過呢,這些也都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
  • 氣候變化重塑世界
    」這個詞,各種國際會議的議題裡面一定會有氣候變化,這給人一種感覺,一個國際會議如果沒有討論氣候變化,這個會議好像都不算特別大。比如說這張照片,2015年全世界150個國家元首和領導人,齊聚到一起開會,討論的唯一主題就是關於氣候變化。大家可能會問,氣候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讓這麼多的領導人全部來做同樣一件事情,它對於我們究竟有多重要?
  • 臭氧層破壞者難逃厄運 科學家發現破壞碳—氟鍵新技術
    臭氧層破壞者難逃厄運
  • 科學揭秘:臭氧層破壞後有哪些災難?
    臭氧層對我們人類是有巨大貢獻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短波紫外線照射而引起的傷害。第二,臭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並將其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有調節氣候的重要功能。臭氧層在平流層的垂直分布對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和大氣運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外媒:研究稱東亞破壞臭氧層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法媒稱,研究人員16日透露,《蒙特婁議定書》所禁止的一種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在大氣層中減少的速度最近放慢了一半,表明有人嚴重違反了這項條約。報導稱,1987年達成的《蒙特婁議定書》禁止生產和使用氟氯碳化物(CFCs),這類物質能夠通過化學反應破壞臭氧層,特別是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如今,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顯示出明顯的縮小跡象。
  • 臭氧層形成之後5.4億年前就發生了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臭氧層」形成的時間大概只有6億年,相對於地球誕生了46億年來說它的形成時間並不算長,距今6億年前,地球上空形成了一個濃度大概只有現在1/10的臭氧層,有了這個臭氧層之後,地球表面才變得安全起來,在臭氧層形成之前,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深海裡,因為海洋表面和地球表面太危險了,紫外線毫無遮攔地照射在地球表面,當臭氧層形成之後沒過多久,大概在5.4億年前就發生了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