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2020-12-08 騰訊網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胡德良譯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根據一項新研究,由於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和氣流的改變,北半球中部——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在內,其臭氧層可能會提前恢復;同時,整個熱帶地區以及南半球中部,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秘魯,其臭氧層的回覆可能會延遲。

  臭氧層是高層大氣的一個重要部分,保護人類和生態系統不受UV-B輻射的傷害。20世紀70年代,同溫層(地球表面以上10至50千米處)中臭氧的損耗成為廣為關注的問題:科學家們意識到損耗臭氧的化學物質(如:氟裡昂)廣泛地應用在從氣溶膠產品到電冰箱等各個方面,這些化學物質正在破壞世界範圍內的臭氧層,特別是兩極地區的臭氧層。

  然而,這些化學物質並不是唯一影響臭氧層的排放物。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到:溫室氣體通過對同溫層的冷卻作用,可以放慢破壞臭氧層的化學反應速度,因此也許會有助於臭氧層的恢復。但是氣候變化還有另外一個影響,即它可以改變空氣循環的模式。直到近幾年,才有人注意到空氣循環是如何影響臭氧層的。

  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大氣科學家達林·沃進行了一次化學氣候模擬,模擬了下個世紀的大氣動力學、能量轉移和化學變化情況。研究小組本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報導:模擬結果顯示,南半球中部的氣流增加將會減緩那裡的臭氧生成速度,推遲象澳大利亞和阿根廷等地的臭氧恢復進程。即使到本世紀末,熱帶地區的臭氧層也無法恢復到20世紀60年代的以前的水平。相反,在美國和北半球的其他地區,臭氧恢復將會加快,大約到2030年臭氧即可恢復到20世紀中葉時期的水平。兩極地區的臭氧恢復將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最小。

  加州聖地牙哥市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大氣科學家丹·盧賓稱:這些發現表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高海拔地區象秘魯和智利等地的白膚色人群,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將會有所增加。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大氣科學家西奧多·謝潑德說:以前的模擬也發現了類似的地域性趨向,但是關於氣候變化和氟裡昂減少分別對臭氧恢復有什麼影響,這次研究提供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英國利茲大學大氣科學家馬丁·奇珀菲爾德指出:儘管該研究中發現的模式很可能是可靠的,但是其他氣候模擬顯示出的臭氧恢復速度可能會有所不同。

  譯自:美國《科學》雜誌網(6 February 2009)

  原著:Jackie Grom

  註:本文曾經發表於《氣候變化研究進展》雜誌。

  關注科普翻譯,獲悉科技信息

  健康就任性,福壽有捷徑

相關焦點

  •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破壞臭氧層和氣候變化形成反饋迴路 新的報告發現,臭氧驅動的氣候變化影響了整個生態系統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檢測到從東亞排放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新排放,這些物質可能威脅到臭氧層的恢復。 儘管臭氧損耗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會增加地球表面的有害紫外線輻射,但它對氣候的影響直到最近才變得明顯。報告指出,在南半球,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出現了一個洞,將南極濤動(環繞南半球的風帶的南北向移動)推向了大約一千年來最南的位置。
  • 胡建信:保護臭氧層與抑制氣候變暖共存亡
    9月16日,是第21個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與往年相比,2015年的紀念日意義不同以往。首先,今年是國際第一個臭氧層保護協議——《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訂立30周年。其次,全球矚目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今年11月30日在法國巴黎舉行。
  • 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由全球氣候變暖引起的生態環境的急劇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類健康。而當人類健康普遍受到影響時,則在一定範圍內影響到「社會安全(Social security)」。因此,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到某個社區群體,進而影響到社會安全或公共安全。
  • 臭氧層正在癒合,並對大氣環流造成重大影響
    一組美國科學家發現,南極洲上方臭氧層中的空洞繼續閉合,導致大氣環流發生重大變化。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趨勢在21世紀初開始略有逆轉,相比起假想的氣候波動,他們認為這種變化與臭氧層的恢復關係更大。    (圖解:哈德裡環流圈,藍色為上升氣流,紅色為沉降氣流,形成環流圈 圖源:維基百科)   由於射流軌跡的改變會通過大氣溫度和降水的變化來影響天氣,因此可能會對海洋溫度及其鹽分含量產生影響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
    近20年的研究表明,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氣運動所產生的,它們是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溫室氣體含量增加所引起的全球增暖尤為世人所關注,而太陽是大氣和海洋運動的根本能量源,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也必然受到關注。  太陽同樣也處於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地球上的某些天氣氣候變化又明顯地反映出它們可能與太陽活動有一定的關係。
  • 氣候變化對經濟的短期影響是什麼?
    施洛德投資經濟師Irene Lauro氣候變化不僅會對經濟造成長期破壞。 從極端天氣事件來看,我們亦認為氣候變化會產生短期影響。自1880年以來,陸地及海洋的溫度總和平均每10年上升0.07°C。 然而,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2019年全球氣候概要顯示,自1981年以來,平均升溫速度已提高逾一倍(0.18°C )。
  • 氣候變化重塑世界
    」這個詞,各種國際會議的議題裡面一定會有氣候變化,這給人一種感覺,一個國際會議如果沒有討論氣候變化,這個會議好像都不算特別大。宜居帶氣候變化最大的影響是人類在地球上的宜居性,地球處於離太陽不近也不遠正好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宜居帶。在這個宜居帶,地球的溫度正好可以保持讓液態水存在。
  • 氣候變化對中國的不利影響已顯現 嚴重影響我國生態安全
    昨日,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8:聚首卡託維茲》發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16年下降5.1%,比2005年累計下降約46%,提前3年實現碳強度下降40%至45%的目標。因氣候變暖青藏高原冰川持續融化消退。
  • 太空宇宙線飛機凝結尾跡影響氣候變化
    況且自然和人為的大氣化學變化,如溫室氣體濃度,也會影響宇宙線對雲層的影響。不同高度上大氣成分的差異會導致對流層下層環境粒子的增加,但是,上層空氣中粒子的減少卻會影響雲量的多少。一旦這種宇宙線理論得以確認,將有助於解釋太陽在全球變暖過程中的作用。隨空間天氣條件變化的太陽風影響著抵達地球的宇宙線量級。20世紀人類實測的全球變暖與同一時期宇宙線強度的減弱是一致的。
  • 圖文:臭氧層破壞與其他全球性環境問題
    目前,引起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有生物多樣性減少、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等,這些通稱為全球環境問題,並且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因為臭氧本身是一種溫室氣體,並且臭氧層損耗物質,如氟利昂、哈龍等,對於氣候變化具有一定的貢獻,因此臭氧層損耗和全球氣候變化被間接的聯繫起來。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如果全球平均溫度增幅超過1.5℃-2.5℃,現評估到的約20%-30%的物種可能會滅絕,加上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生態系統將發生重大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水和糧食供應等多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 聯合國專家:氯氟烴替代物仍在破壞臭氧層
    聯合國4月11日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為了減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被使用的氯氟烴替代化學物質,仍會導致溫室效應,各國應採取措施控制這些替代化學物的使用。 這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氣象組織成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由35個國家的145位專家用兩年時間撰寫而成。
  • 全球變暖、空氣汙染……氣候變化,對癌症有哪些影響?
    氣候變暖也造成了一系列相關的氣候變化,包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空氣汙染、風暴和洪水強度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以及乾旱和野火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等。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臭氧空洞正在減小,它癒合的話,對人類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一旦臭氧層遭受到破壞,大氣中的臭氧成分總量減少,在南北兩極的上空臭氧的變化是最大的,臭氧稀薄區會加劇臭氧空洞的形成。進一步會是對全球的熱平衡和氣候變化起到影響作用。其次是太陽活動周期的影響和區域性天氣動力的變化影響,再就是全球性的火山活動,火山爆發導致大量的氮氧化物進入平流層也會導致臭氧濃度的下降。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全球環境變化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 我們現在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全球環境變化使人類的安寧和健康陷入困境,對於那些地理位置、社會經濟資源最脆弱的地帶,其危險性最大。 這些環境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類健康的基本要素如糧食生產、淡水供給、微生物環境的穩定性、氣候條件以及身體和社會的安全等產生了影響。
  • 論臭氧層破壞與保護
    因為臭氧層阻擋了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線,使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而少量穿透大氣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對人類和生物則是有益的。第二,它是引起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臭氧對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吸收是平流層的主要熱源,平流層臭氧濃度及其隨高度的分布直接影響平流層的溫度結構,從而對大氣環流和地球氣候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平流層臭氧濃度的變化是大氣的重要擾動因子。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下面跟著小據一起看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離我們有多遠?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高度重視氣候安全
    由於IPCC報告具有很強的政策相關性,這次報告的發布將對國際氣候制度談判走向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產生重大影響,也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了很好的科學基礎。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的全球降水變化和冰雪消融正在改變全球水文系統,影響到水資源量和水質,加劇淡水資源缺乏。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產量有利有弊,但總體以不利影響為主,其中小麥和玉米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更大,平均每十年分別減產約1.9%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