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

2020-11-26 中國氣象局

  近20年的研究已清楚表明,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氣運動所產生的,它們是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大氣和海洋運動能量基本來源的太陽,無疑在大氣等系統的運動和變化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李崇銀院士從氣象學角度概括歸納了太陽活動與天氣氣候變化的關係。

  本期嘉賓:中國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崇銀

  採訪人:本報記者丁繼武

  天氣和氣候變化已是大家熟知的事實,近年來更加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近20年的研究表明,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氣運動所產生的,它們是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結果。溫室氣體含量增加所引起的全球增暖尤為世人所關注,而太陽是大氣和海洋運動的根本能量源,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也必然受到關注。

  太陽同樣也處於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地球上的某些天氣氣候變化又明顯地反映出它們可能與太陽活動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太陽活動通過什麼途徑影響天氣氣候變化?影響的具體物理過程及其機制又是什麼?直到目前,還沒有一個理論能夠很好地說明。
天氣氣候變化與太陽活動的一些相關現象

  太陽活動的重要現象是所謂太陽黑子,它有極明顯的11年周期變化。目前研究表明,太陽黑子數與地球上天氣氣候變化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關係。例如,太陽黑子的全影和半影比率(Rs)與北半球地面氣溫異常在長時間的變化趨勢上有正相關變化,Rs值大時,則北半球氣溫偏高。

  太陽活動不僅與大範圍的氣候狀況有關,還與一些局部地區的天氣氣候現象有一定關係。例如,英國大氣閃電次數與太陽黑子數之間也有正相關關係,在太陽黑子多的年份,英國大氣閃電也多;反之亦然。

  在分析太陽活動與地球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時,人們還發現對分析資料的處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每年某地區的地面氣壓同太陽輻射通量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關係,但如果考慮了平流層的準兩年振蕩(QBO)特徵,僅就QBO的西風位相年進行統計分析,太陽輻射量的變化同南北氣壓差的變化間有正相關關係,而同查爾斯頓的氣溫變化有負相關關係。

  全球增暖及其影響是大家極為重視的問題,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被認為是禍首。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地球氣溫的變化同太陽活動也有一定的關係,太陽活動也可能是全球增暖的一種因素。
影響天氣氣候變化的幾種可能途徑

  儘管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但根據多年來的觀測和分析研究,可以將太陽活動對天氣氣候變化的影響歸納成三種可能途徑:

  太陽活動→地球大氣電離程度→大氣經圈環流→天氣氣候變化

  一些觀測研究已表明,在太陽黑子的高峰期,地球大氣的電離程度比較強,尤其是在高緯度地區。這樣,在電磁場的作用下,高緯度大氣電離化的增強將導致高緯地區大氣直接經圈環流的加強,經圈環流的加強使空氣的南北交換加強,大氣活動中心會明顯增強,全球的降水量可能增多。

  太陽活動所引起的大氣電離程度的變化還必然引起高層大氣中離子含量的改變,高離子含量的空氣被帶到對流層,從而還可能改變凝結核的數量,最後可能影響到雲和降水過程。

  太陽活動→紫外輻射→臭氧層→平流層熱狀況→天氣氣候

  衛星觀測表明,平流層上層的臭氧混合比與太陽輻射加熱有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太陽輻射加熱強,在2百帕高度處的臭氧混合比就高。這樣,太陽活動(太陽黑子多)所引起的輻射量(尤其是紫外輻射)的增加將使得平流層的臭氧量及其分布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平流層熱狀況的變化。平流層熱狀況的變化必將引起平流層溫度場的變化,平流層大氣環流亦將發生變化,進而通過行星波的異常影響對流層大氣環流的改變,最終引起天氣氣候的變化。因為行星波可以通過對流層頂而垂直傳播。

  太陽活動→地球磁場→地球自轉速度→大氣和海洋環流→天氣氣候

  太陽活動引起地球磁場的變化,磁場的變化將引起地殼內部磁流體(溶漿)運動的改變。因為地球外核是以鐵鎳為主要成分的熔融態合金,其黏滯度近似於水,也可視為磁流體。地球磁場的變化將引起地球外核流動的改變,而外核流動的改變通過核幔耦合作用,包括電磁耦合、黏性耦合、熱力耦合和地形耦合等過程,又將對地幔產生影響,然後又引起地球自轉(日長)的變化。地球自轉速度(日長)的變化,通過地球與大氣和海洋的角動量交換將引起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的變化,最終影響天氣氣候。

  尚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

  以上從氣象學的角度概括了太陽活動影響地球上天氣氣候的三種主要的可能途徑。但是,如何確定上述途徑的具體物理過程?以及是否還有其他途徑?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

  在以上三種可能途徑中,尚待研究解決的重點是:

  關於通過大氣電離程度影響天氣氣候。如果太陽活動影響電離層的問題已經基本清楚的話,那麼大氣電離程度或者電離層與對流層大氣經圈環流的關係尚需研究確定或證實,其動力學機制也是尚待研究的重點,這些需要在空間科學家和氣象學家的共同努力下解決。

  關於通過熱輻射影響天氣氣候。研究的一個重點是明確太陽活動與平流層臭氧量及平流層環流的關係;另一個重點是平流層環流的變化如何影響對流層環流。

  關於通過磁場影響天氣氣候。太陽活動對地球磁場的影響已有相當研究,需要進一步著重研究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地磁場影響地殼內部磁流體運動的觀測事實和機制;其二是地殼內部磁流體運動影響地球自轉(日長)的事實和機制。 (來源於2008年3月28日《中國氣象報》作者:丁繼武)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與地球上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類似,太陽也存在諸多不同時空尺度的活動現象,如太陽輻射、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則是這些現象的總稱。那麼,地球氣候的變化會受到作為空間天氣現象的太陽活動影響嗎?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與地球上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類似,太陽也存在諸多不同時空尺度的活動現象,如太陽輻射、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則是這些現象的總稱。那麼,地球氣候的變化會受到作為空間天氣現象的太陽活動影響嗎?
  • 太陽活動怎樣影響氣候變化?
    太陽輻射是地球表層一切物理、化學與生物過程的能源,因而也是氣候形成的最重要的因子。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總輻射強度的觀測數據變化很小,所以可以看作基本上是穩定不變的,因此稱作太陽常數。   但是,在太陽表面卻有多種多樣的擾動現象,其中,太陽黑子是最容易觀測到的。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全球變化
    從長時間尺度看,太陽活動顯然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但在百年和十年這樣相對較短的時間尺度上,其對氣候的影響,尤其對近一百年來氣候變暖的影響和貢獻如何,卻一直存在爭議。  太陽活動影響氣候系統的機制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自下而上」機制,太陽總輻照度可以直接驅動地球的能量收支過程,這是太陽影響氣候的最直接途徑。
  • 魏奉思院士:太陽活動周期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太陽活動周期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有人說,太陽打個「噴嚏」,地球就會「感冒」。猶如四季輪迴,太陽活動強弱也呈現出周期性變化,平均11年為一個周期,目前太陽進入了第24活動周。有科學組織預測,2014年到2015年可能進入新一輪太陽風暴活動豐年。對此,魏奉思認為,這僅僅是一種預測,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有待進一步觀測。   魏奉思解釋稱,超強太陽風暴爆發是有條件的。
  • 太陽黑子活動影響地球氣候
    英國研究人員證實,太陽黑子周期活動規律性影響地球氣候。在太陽黑子非活躍時期,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常遭遇極端天氣。研究結果10日刊登於英國《自然-地學》雜誌。先前研究發現,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經歷黑子數量由極大到極小的活動峰年與谷年,其活躍程度與地球氣候存在關聯,但證實兩者間明確聯繫存在困難。
  •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
  • 太陽活動極小期來臨,它的威脅比氣候變化更大
    太陽不可阻擋的降溫,即所謂的「太陽極小期」,可能引發全球氣溫下降,一些人認為,這對地球的威脅比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更大。太陽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與溫度驟降相關的低活躍期,這種變化可能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天文學家說,太陽已經連續15天沒有出現黑子,這是太陽活動減少的跡象。
  • 太陽活動的減少會讓地球發生什麼變化,光是氣候變化?影響什麼?
    ,那麼到了現在太陽才四十億歲左右,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正值壯年的時期,太陽的活動不應該會有任何減弱的現象出現。但是就在最近的研究和觀測中,科學家們突然發現太陽的活動現象變弱了,這種跡象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在科學家們的研究中太陽的活動是有周期性的,不代表它會一直像這樣燃燒下去,它可能會有提個幾年到幾十年的休整期,在這個期間它的活動就會變得很弱。
  • 簡單解釋:太陽活動與太空天氣
    太空天氣一詞在1950年代首次使用,在1990年代開始普遍使用,就像「天氣」和「氣候」是指地球低層大氣條件一樣,但指的是用於描述地球外太空環境的動態條件。太空天氣包括太陽、太陽風、近地空間以及我們的高層大氣中的任何條件和事件,這些條件和事件可能會影響星載和地面技術系統以及人類、生命和科技。
  • 英最新研究證實太陽黑子活動規律性影響氣候
    新華社供本報專電 英國研究人員證實,太陽黑子周期活動規律性影響地球氣候。在太陽黑子非活躍時期,北美和歐洲部分地區常遭遇極端天氣。  研究結果10日刊登於英國《自然-地學》雜誌。先前研究發現,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經歷黑子數量由極大到極小的活動峰年與谷年,其活躍程度與地球氣候存在關聯,但證實兩者間明確聯繫存在困難。  帝國理工學院與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藉助衛星數據,更為準確地測得地球上空太陽紫外線變化情況,發現數據波動超過先前預計。在他們所分析的2008年至2010年數據中,太陽黑子處於活動谷年。同一時期,美國與歐洲部分地區遭遇嚴冬。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
    先上結論:我國在軌的風雲衛星對於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太陽活動有11年左右的長周期變化,也有短至幾十分鐘的爆發過程。學術界,一般用太陽黑子相對數來表徵太陽活動長期水平的高低,習慣上將1755年黑子數最少時開始的活動周稱作太陽的第1個活動周,目前太陽活動已經進入第24周太陽活動的末期,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發布的預報結果表明:「第25太陽周可能始於2020年1月前後(±6個月),將於2031年6月前後(±6個月)結束,長度約11.5年,太陽活動總體活動水平與第24太陽周大致相當
  •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黃河流域水循環
    流域徑流量的減少除與大尺度的氣候變暖有關外,區域尺度的植被覆蓋變化和人類用水量(如農業灌溉)的增加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在不同子流域,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徑流變化的作用不同:在黃河上遊,氣候變化的影響佔主導地位;在中下遊,人類活動的影響甚至與氣候變化作用旗鼓相當。
  • 氣候變化影響草原進退
    隨著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日益擴大,草地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日前,由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氣象影視中心共同主辦的大型科學考察與氣象科普活動「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通過實地考察,深入探究氣候變化背景下草原生態環境變化,探討草原生態系統應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闢謠來了!
    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
  • 【備考乾貨】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及應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太陽通過這一形式,平均每小時要把3000噸左右的物質拋向宇宙中。太陽風「吹」到地球一般要五六天時間。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對地球氣候的影響 太陽活動使太陽的高能輻射(紫外線和X射線波段)的輻射量產生大幅度的漲落,由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流也有極大的變化。
  • 「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 挪威航天局高級顧問:太陽對氣候影響不應被忽視—新聞—科學網
    馮麗妃/攝 「導致氣候變化的動因可分為人類活動和自然變化兩大方面,它們又各包含不同的領域。」11月15日,挪威航天局高級顧問保羅·布雷克(Pal Brekke)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當天,訪問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的布雷克以「太陽對氣候變化有貢獻嗎?」為題,與中方學生、研究人員進行了交流。
  • 氣候變化對綠色能源生產的影響
    兩個澳大利亞站點的歷史 (薄黑色) 和模型投影 (厚紅色和藍色陰影) 天氣變量和太陽能/風力發電。左是所有時間段,右是只有一個高峰期 (i.E.隨著地球氣候的變化,創紀錄的炎熱夏季和極端天氣事件證明了這一點,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尋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電場。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調查當前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和未來的氣候是否會有所不同。研究人員專注於澳大利亞,因為這是一個理想的案例研究極端天氣事件,如叢林火災和風暴。
  • 在未來33年中,最低限度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將繼續
    太陽活動主要是指 太陽黑子和耀斑的活動!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具有周期性,其周期大約為11年。每當太陽黑子數量多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也多,就稱為太陽活動高峰年;而當太陽黑子數量少的時候,其他太陽活動也少,就稱為太陽活動低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