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對經濟的短期影響是什麼?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施洛德投資經濟師Irene Lauro

氣候變化不僅會對經濟造成長期破壞。 從極端天氣事件來看,我們亦認為氣候變化會產生短期影響。

自1880年以來,陸地及海洋的溫度總和平均每10年上升0.07°C。 然而,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2019年全球氣候概要顯示,自1981年以來,平均升溫速度已提高逾一倍(0.18°C )。 這部份額外增加的熱量是導致區域性及季節性極端高溫、極地冰川融化及降雨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極端天氣事件將會變得更加嚴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4年發布的第五份評估報告中指出,隨著全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與極端天氣事件相關的風險將會持續增加。

氣溫上升會使海洋變溫暖。 這會帶來更多的熱能,從而使熱帶氣旋生成的機會增加。 由於氣溫變暖會帶來更多水蒸氣,嚴重降雨及降雪將會變得更加頻繁,從而使洪水和氣旋變得更嚴重。

NOAA發現,過去40年的熱帶氣旋已變得更加溼潤、更具破壞力及更為頻繁,海水溫度變暖會產生威力更強的風暴。 據NOAA的模型預測,若全球氣溫上升2°C,全球各地的熱帶氣旋數目或會增加1%至10%,而降水量將會增加約14%。

會對經濟造成什麼損害?

顯然,天氣相關災害具有破壞性,並且通常會對人及環境造成災難性後果。 然而,由於缺乏可供使用的數據、測量問題及其具有波動和不可預測的性質,評估其經濟影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就此而言,我們希望通過其中兩項最具破壞力的極端天氣事件 — 洪水及氣旋對經濟損失進行量化評估。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主要專注於直接經濟損失,即建築物及基建設施所受到的破壞,以及災難對經濟活動造成幹擾後所引致的產量損失。 因此,我們並未將由人員傷亡、饑荒、水資源緊缺、移民所造成的間接損失以及供應鏈瓦解後的損失考慮在內。

透過使用Munich Re資料庫(被認為是該領域最可靠及最完整的資料庫之一),我們發現在我們考慮的大部份國家中,過去數十年由這些自然災害造成的平均經濟損失仍在不斷增加。

特別是,90年代洪災對美國造成的平均損害約為40億美元,較80年代的3.6億美元大幅上升。 21世紀00年代首十年的平均損害仍然非常巨大,佔逾12億美元。

氣候變化對自然災難損害的增加是否有影響?

氣候經濟學方面的學術文章顯示,人口、經濟財富的增長以及高風險領域的發展是損失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但降雨量及氣旋威力明顯增加亦有一些影響。

雖然有明確證據顯示熱帶氣旋及洪水的破壞力自80年代以來已經增強,但經濟損失的程度主要取決於財富的累積。 虧損增加或僅是反映更多的資產可能會被破壞或摧毀。 為理解氣候變化對於災難損害的增加是否有影響,我們需要對損失記錄進行正常化處理。即使經過財富調整後(由於財富與收入兩者之間的互相關聯性較高,我們使用國內生產總值作為替代指標),自然災難造成的平均損害仍呈長期增長趨勢。

在我們考慮的大部份國家中,21世紀00年代第二個10年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損失高於80年代的平均損失,這使我們得出過去40年的氣候變化已變得對經濟更具破壞力的結論。

經濟損失是否會長期持續?

氣候變化經濟學方面的部份文章顯示,長期而言,自然災難實際上有助於提高企業生產力及促進經濟增長。 這是由於災難中倖存的企業將會對其資本庫存進行更新並採用新技術。 這種關於災難刺激經濟增長的假說被稱為「創造性破壞」。

一項近期的研究對1950年至2008年期間熱帶氣旋對各國造成的實物破壞進行分析後發現,有確鑿的證據顯示,相對於災難前的趨勢,各國收入出現下降,而且在20年內無法恢復。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似乎是,災難對資本造成的破壞導致經濟增長暫時放緩,但由於各種復甦機制未能抵銷資本損失的短期負面影響,經濟並無出現回升。

該項分析似乎為無復甦假說帶來支持,其發現一年氣旋影響的一個標準差會導致20年後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3.6個百分點,從而使一個普通國家的經濟增長倒退近兩年。

雖然我們或會認為氣候變化確實是長期問題,但我們的研究希望促使投資者關注全球氣候暖化對經濟造成的短期破壞。 平均升溫幅度對生產力增長固然重要,但我們的分析顯示,極端氣候亦可能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造成損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話題:施洛德:關注氣候變化對經濟產生的短期影響
    話題:施洛德:關注氣候變化對經濟產生的短期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4年發布的第五份評估報告中指出,隨著全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與極端天氣事件相關的風險將會持續增加。
  • 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波動
    此外,在工業化社會之前,化石燃料的使用無法和現代社會相提並論,因此在歷史氣候變化的研究領域中,也不涉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制度對氣候變化的反向影響。雖然如此,在對人類社會存在著負面影響這一點上,歷史氣候變化和當今氣候變暖有著相似性,所以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適應氣候變化的有效方案。
  • 方修琦:歷史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成果均揭示出歷史上的人口數量增減和遷徙、經濟波動、社會治亂變化,乃至朝代更替等社會興衰事件與氣候變化存在密切而複雜的對應關係。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自然和社會兩大系統多種因素在多時空尺度上相互耦合、共同作用的結果。
  • 【土地利用】墨西哥土地利用變化與氣候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和碳儲量的影響
    生態系統土地利用覆蓋變化(LUCC)在全球環境變化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評估LUCC的趨勢和可能替代方案需要對變化熱點地區進行量化和識別。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社會-生態系統變化的原因、影響、後果和動態,LUCC研究需要跨不同領域進行整合。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下篇)
    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可能以負面為主。   氣候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同時作為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在社會經濟系統中發揮作用。氣候變化會程度不同地影響到全球和各地區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如主要農作物及畜牧業的生產、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資源供需、沿海經濟開發區的發展、人類居住環境與人類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人類社會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隨其地理位置、時間、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條件而變化。
  • 研究稱新冠防疫措施對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微不足道」
    新華網新華社倫敦8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利茲大學7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各國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的限制性防控措施,雖短期內使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汙染物有所減少,但長期來說對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微不足道。
  • 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Stenseth領導的合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疫病流行的影響具有尺度效應。該研究依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張德二主編)資料,重建了中國古代兩千年的疫病發生等時間序列,發現在長時間尺度下氣候變冷導致更多的疫病流行;短時間尺度下疫病流行與溫度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致,即有時呈正相關,有時呈負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長期趨勢的冷氣候導致更多乾旱、蝗災和饑荒事件發生,進而導致更多的疫病流行。
  • 關於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與防災對策建議
    關鍵詞 氣候,防災,對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未來100年全球氣候還將持續變暖,並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產生巨大影響。我國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尤其是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
  • 研究稱:二氧化碳「臨界點」致使短期內氣候變化劇烈
    任何看過電影《後天》的人都會熟悉「臨界點」的概念,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緩慢而逐漸變化可以達到觸發溫度突然變化的一個點。雖然《後天》是部講述在未來的世界科幻電影,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過去發生這種「臨界點」的證據,顯示短期內劇烈的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今年以來這天氣有點異常,我們把時間拉長一點就是最近10年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人們生活上的影響,以前四季分明,現在都感覺一年只有兩季而已了,冬天時間短,也不冷,夏天特別長,特別熱.對環境的影響,天氣異常,雨水增多,自然災害經常發生!環境惡化嚴重,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
  • G20鼓勵以循環碳經濟方式管理排放減輕氣候變化影響
    原標題:G20鼓勵以循環碳經濟方式管理排放減輕氣候變化影響   G20國領導人強調,發展循環碳經濟對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 中國與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促綠色經濟發展
    然而,在推動經濟綠色復甦過程中也存在著困難與挑戰。歐盟與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兩大經濟體,在應對氣候變化與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嚴重衝擊了全球經濟。為促進全球經濟的復甦,全球主要國家央行以及國家政府均實施了強有力的支持政策。而在實施刺激措施的過程中,如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綠色復甦,成為當前熱議的話題。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醫療氣象學的快速發展勢在必行」  王式功所在的中國氣象學會醫學氣象學委員會於2009年10月成立,旨在「加強天氣、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機理及變化規律的研究」。  為了提前預知天氣與氣候對健康的影響,人類從上個世紀中期就開始致力於醫療氣象預報的研究。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該聲明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糧食安全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等方面。隨著全球持續變暖,目前的高溫紀錄再被打破「只是時間問題」。該聲明顯示,2019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
  • 徐冠華: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對策
    全球變化指的是什麼?當前的人類會走向何方?如何面對當前全球變化給人類帶來的挑戰?4月20日,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徐冠華院士在西安向陝西省第十九屆「科技之春」宣傳月領導幹部科技報告會的聽眾做了一場《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對策》的科技報告。
  • 短期氣候預測方法國際培訓班開班
    短期氣候預測方法國際培訓班開班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2年03月27日16:00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對人類疫病流行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氣候變暖導致人類疫病的發生或傳播。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知彬和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Nils Chr. Stenseth領導的合作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疫病流行的影響具有尺度效應。
  • 氣候變化對人們的健康有何影響?
    在此之前,大多數有關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的研究都將關注點放在昆蟲傳播的疾病、心臟和呼吸道疾病、以及炎熱對身體的直接影響上。但我們知道,因受傷而死的人數會隨著季節而變化。因此,氣候變化也可能對這種規律有所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政府在1980至2017年間收集的天氣數據與因傷而死的人數數據(不包括阿拉斯加與夏威夷)。
  • 蔡榕碩:氣候變化加劇沿海地區社會經濟風險
    SROCC主要作者、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蔡榕碩研究員應邀為《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組織了《海洋和冰凍圈變化與影響最新認知專欄》,並就氣候變化背景下海平面的上升、海洋物理和化學性質的變化及其對沿海地區和經濟社會的影響、風險及應對措施等要點進行解讀。一、SROCC主要結論和啟示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顯著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