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新冠防疫措施對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微不足道」

2020-08-09 人民網

新華網

新華社倫敦8月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利茲大學7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各國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的限制性防控措施,雖短期內使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汙染物有所減少,但長期來說對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微不足道。

該校學者領銜的團隊分析了123個國家的人群流動數據,以估算疫情防控措施在2020年2月至6月間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他們發現,溫室氣體排放的降幅可能在4月達到峰值,4月份氮氧化物的排放與2015年同期相比減少了30%,這有助短期降溫;但與此同時二氧化硫排放的下降卻抵消了這一點,因為二氧化硫排放減少會減弱氣溶膠冷卻效應,從而推動短期升溫。

研究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上發表報告說,這些防控措施可能使全球氣溫到2030年僅下降0.005至0.01攝氏度。

研究人員還對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方案進行了建模,認為如果選擇一種強勢的綠色復甦方案,即採用低碳能源供應、保證能效等,未來可以讓升溫幅度控制在更低水平。

報告主要作者、利茲大學的皮爾斯·福斯特教授說,研究顯示,如果各國抓住機會鼓勵使用低排放的車輛、公共運輸以及自行車,將有助減少交通造成的汙染,提升空氣品質,緩解全球變暖。

相關焦點

  • Nature:封城防疫措施對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微不足道
    8 月 6 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各國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的限制性措施雖然短期內使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汙染物有所減少,但從長期來看對緩解氣候變化的影響十分微弱。
  • 國際最新研究: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對氣候長期影響微不足道
    中新網北京8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為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傳播而實施的政策,雖使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汙染物有所減少,但是對長期全球變暖的影響微不足道,可能使全球氣溫到2030年僅下降0.005–0.01攝氏度。
  • 新冠疫情讓空氣變更好?研究顯示足不出戶對氣候長期影響微不足道
    作者:辛雨近日,研究人員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研究稱,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進行的全球封鎖,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然而,這種影響是短暫的,分析顯示,即使一些封鎖措施持續到2021年底,到2030年,全球氣溫也只會比預期低0.01℃。英國利茲大學Piers Forster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如果各國選擇一條強有力的綠色刺激路線來擺脫疫情,那麼到2050年預計的氣溫上升幅度可能會減半。
  • ...鹼基變異,封城對氣候影響微不足道,加拿大最後的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日本流行毒株僅發生少量鹼基變異針對日本《讀賣新聞》稱6月以來在日本擴散的變異新冠病毒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報導是誤報,實際上日本目前的流行新冠病毒毒株只是發生了少量鹼基變異。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    近年來,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威脅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森林大火、洪澇災害、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現象,無一不提示著我們,「氣候危機」已威脅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國家安全。
  • 解鎖自然的力量 | 減緩氣候變化
    本期解鎖自然的力量系列長文,將詳細闡述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作用。近年來,人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威脅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多地出現極端天氣,森林大火、洪澇災害、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現象,無一不提示著我們,「氣候危機」已威脅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國家安全。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由於缺乏資金、適應能力、技術和政策,氣候變化對他們所造成的影響最為嚴重。我們認為要從水資源減少的危險、糧食安全、森林維護、人類健康等幾個方面來做好氣候變化適應的工作。發達國家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提高其適應能力,同時要提供技術、方法和資金的支持。全面、充分地研究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所造成的損失和危害,這一點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大會上得到肯定。
  • 如何減緩氣候變化?聯合國:多吃素
    報告中,研究人員提出以植物為主的飲食習慣或是適應甚至減緩氣候變化的良方。「如果在政策鼓勵下,富裕國家的人們能少吃一點肉,那對於氣候和人們的自身健康都是有益的。」 原文作者:Quirin Schiermeier 在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聯合國公布了一份關於全球土地利用和農業的報告。
  • 研究稱美國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更具傳染性,或能繞過口罩、洗手等「障礙」
    圖據生命科學網據《紐約郵報》9月24日報導,美國多家醫學權威機構聯合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地區進行了一項迄今為止美國最大規模新冠病毒基因研究,結果顯示,在該地區的第二波疫情中,一種新的、傳染性更強的新冠變異病毒佔據了「主導地位」。專家們表示,這可能是新冠病毒對抗口罩和其他社交隔離等人類防疫措施的反應。這一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已經進化到能夠抵抗諸如洗手和社交距離等行為。
  • 人類難以採取全球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科學家警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冠肺炎的影響會急劇擴大,威脅到大多人的生命,那些易感人群極易受到威脅。與此同時,科學家也稱雖然氣候變暖速度慢,但它也會對不少人造成嚴重傷害。如果各國政府和企業可以採取一些極端措施,藉此取消運動季、限制人口流動、甚至停工停產,那麼同樣的措施是否也能運用到能源領域,改變現有的能源生產消費方式?
  • NASA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破壞主要洋流
    NASA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破壞主要洋流2020-02-11 15:47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項新研究,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主要洋流變得更加湍急。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僅有3%?
    重要的是,儘管結果並不一致,有一些研究,特別是早期的研究也的確支持環境溫度對新冠病毒傳播具有影響的觀點。基於此,認為普遍認為隨著秋冬季節到來,這種疾病必然會進入第二波全球性大流行。但是,另一些研究認為,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可能並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重大,甚至不會有單獨的明顯影響。
  • 最新研究:土壤在減緩氣候變化中有巨大潛能
    &nbsp&nbsp&nbsp&nbsp氣候變化及其引起的乾旱、暴雨、洪災等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加,正在極大地改變人類生存環境,而減緩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內容之一。雖然大自然在緩解失控的氣候變化方面有著強大的作用,但與對森林或紅樹林等減緩作用的關注相比,土壤作為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在歷史上所受的重視程度一直較低。
  • 國際研究探討利用森林減緩氣候變化面臨的風險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19日,《科學》(Science)發表題為《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面臨著氣候驅動的風險文章指出,鑑於森林具有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巨大潛力,一些國家政府期望人工林可以抵消溫室氣體的排放,但是這種氣候投資方式存在風險。如果森林遭到破壞,大部分儲存的碳會被釋放到大氣中。森林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幫助減緩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並為社會提供廣泛的協同效益。
  • 海洋三所研究成果提出極區氣候變化影響新認知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顏金培課題組在南大洋海冰消融對氣溶膠釋放與氣候變化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研究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分辨氣溶膠走航觀測技術,首次完整研究了南大洋羅斯海區域海冰消融過程對海洋氣溶膠釋放的影響,揭示海冰消融會大幅提高海洋氣溶膠的釋放,從海冰覆蓋到消融,海洋氣溶膠的釋放量增加超過30%,海冰融化導致的氣溶膠釋放量增加,有利於減緩極區氣候變暖,為極區氣候變化影響研究提供了新的認知。  與溫室氣體的溫室效應不同,氣溶膠是另一類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物質。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   然而,這些化學物質並不是唯一影響臭氧層的排放物。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到:溫室氣體通過對同溫層的冷卻作用,可以放慢破壞臭氧層的化學反應速度,因此也許會有助於臭氧層的恢復。但是氣候變化還有另外一個影響,即它可以改變空氣循環的模式。直到近幾年,才有人注意到空氣循環是如何影響臭氧層的。
  • 新冠病毒、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世界各國都很可能將繼續處在水深火熱的防疫抗疫之中。人類終將會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之中走出來,汲取教訓,總結經驗,開啟全新的生活。 一場危機,讓人類意識到生活常態的脆弱,更應該敦促人類用行動避免下一場危機的到來。而除了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等諸多方面之外,新冠疫情還能引發全人類的哪些思考?全球流行病危機的爆發,能夠讓人聯想到哪些其他危機?
  • 北大西洋暖流持續減緩 驅動因素包括人為碳排放造成的氣候變化
    自19世紀以來,幫助歐洲與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維持暖和的北大西洋暖流正持續顯著減緩,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CL)地理系團隊研究,此減緩現象是1600年來最弱的情形。這套海洋環流系統的弱化可能是自然而然地開始,但也可能是因為持續受到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氣候變化所影響。北大西洋暖流。
  • 天然林再生帶來的氣候變化減緩潛力被低估11%
    2020年9月23日,《自然》(Nature)發表題為《測繪全球天然森林再生的碳積累潛力》(Mapping Carbon Accumulation Potential from Global Natural Forest Regrowth)的文章指出,天然林再生帶來的氣候變化減緩潛力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