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基變異,封城對氣候影響微不足道,加拿大最後的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2020-12-05 前瞻網

日本研究機構澄清:日本流行毒株僅發生少量鹼基變異

針對日本《讀賣新聞》稱6月以來在日本擴散的變異新冠病毒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報導是誤報,實際上日本目前的流行新冠病毒毒株只是發生了少量鹼基變異。

託珠單抗治療重症新冠肺炎免疫應答機制揭示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瞿昆教授團隊研究揭示了託珠單抗能夠有效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原因。託珠單抗的治療在減弱單核細胞炎症因子風暴對機體帶來損傷的同時,可以維持新冠肺炎患者正常的抗病毒免疫應答,為「科大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科學家正開發有效誘騙物:中和新冠病毒防止細胞感染

科學家們希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來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組織,從而從源頭「切斷」傳播。一項新的研究提出,可以用誘騙物「誘騙」病毒,並阻止感染。誘騙物是一種經過設計的、自由漂浮的受體蛋白。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分校的生物化學教授Erik Procko領導了這項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坐下起來會頭暈?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預兆

日前,美國神經病學學會的醫學期刊《神經病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些站起來時感到頭暈或頭昏的人未來患上痴呆症的風險可能會增加。研究發現,只有站起來時收縮壓下降的人才會患痴呆症,而不是站起來時只有舒張壓或整體血壓下降的人。

新發現或有助開發抗瘧新療法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有關瘧原蟲耐藥性相關蛋白的新發現,可能有助開發新的抗瘧疾療法,也有可能用於增強現有抗瘧藥物的療效。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瘧原蟲耐藥性增強,對全球瘧疾防控構成重大威脅。

科學家發現寨卡病毒突變增加傳播和感染

PNAS在線發表了單超研究員與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史佩勇教授聯合研究的最新成果,論文題為A Zika virus envelope mutation preceding the 2015 epidemic enhances virulence and fitness for transmission。研究表明了2015年寨卡病毒衣膜突變是感染傳播增強的原因之一。

病毒可以竊取基因信號產生UFO蛋白質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包括流感病毒和其他嚴重病原體在內的一大批病毒,從它們的宿主那裡竊取基因信號,以產生大量以前未被發現的UFO蛋白質,並擴大它們自己的基因組。這些特殊的UFO蛋白質可以改變病毒感染的過程,並可用於借鑑研發製造相應的疫苗。

增加腸道微生物有助預防痴呆

一種滋養腸道內「有益」細菌的補充劑,似乎能預防小鼠患上類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疾病。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科學進展》。研究人員認為,多樣化飲食有助於促進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從而可能有助於預防痴呆。

喝酒臉紅的人即使少量喝酒也容易患胃癌

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研究論文,表明亞洲人常見的ALDH2基因突變,導致喝酒臉紅,而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即使少量喝酒,也會導致胃癌風險大大增加。

可消除病原體的新型納米材料

據一項發表於《先進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由氧化鈦納米線製成,可抗菌、抗病毒的膜材料。該材料具有光催化性,可捕捉攜帶病菌的飛沫。當其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將其中殘留的水分轉化為過氧化氫等氧化劑,殺滅病原體。

Nature Climate Change:封城防疫措施對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微不足道

8 月 6 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各國為阻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實施的限制性措施雖然短期內使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汙染物有所減少,但從長期來看對緩解氣候變化的影響十分微弱。

東亞氣候系統影響大西洋熱帶風暴的形成頻率

一項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1980-2018年間的大西洋產生的熱帶氣旋,發現東亞副熱帶急流(EASJ)(7月至10月)與大西洋8月至11月形成的熱帶氣旋和颶風頻率有關。EASJ 形成於東亞地區,其會由西向東移動,與此同時羅斯比波(Rossby wave)會隨之產生和移動。

新研究認為Y染色體可以逃脫消失的命運

在2億多年的進化過程中,Y染色體已經大大縮小了。8月6日發表在《遺傳學趨勢》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講述了一個名為「持久Y假說」的新理論,研究認為,Y染色體的未來是安全的,因為它攜帶著對成功進行男性減數分裂至關重要的『劊子手』基因,通過這樣做保護Y染色體不會消失。

湊成「好」字 結束生育

根據一項對英國出生模式的分析,20世紀下半葉,越來越多的父母會不斷生育,直到他們至少有一子一女。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龍二平和張建志(同為音譯)分析了30多萬英國人的數據,其中大多數人出生於1940年至1970年間。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個或多個女兒而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比例高於預期,反之亦然。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計算糞便價值拯救海鳥

8月6日發表在《生態與進化趨勢》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通過了解鳥糞石,即這些鳥兒的糞便發現,這些肥料對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具有重要貢獻,每年價值可能超過4.7億美元。作者希望能量化海鳥的重要性,並說明了海鳥數量減少帶來的經濟損失。

研究揭示綿羊多羔分子機制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採用轉錄組和蛋白組學方法對無FecB突變且產羔數存在顯著差異的小尾寒羊子宮進行聯合分析,發現並鑑定了多個與綿羊多羔性狀相關的關鍵基因及信號通路,為進一步探索綿羊高產的分子機制以及培育高產綿羊品種提供了科學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蛋白質組學雜誌》上。

小型獸腳類恐龍撲翼飛行或存在多次獨立起源

《當代生物學》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撲翼飛行在近鳥類恐龍中可能有三次或以上的獨立起源。在鳥翼類之外至少識別出兩次可能的動力飛行起源事件。

顛覆傳統觀念 氣泡破裂的真正原因找到了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的James C. Bird教授課題組對吹泡泡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表面張力是導致氣泡在粘性液體中破裂的決定性因素,顛覆了傳統認為重力是決定性因素的認識。相關研究發表於世界一流期刊《Science》。

基金委地學部公布傑青優青等3項目評審專家名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公布地球科學部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組名單的公告》、《關於公布地球科學部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組名單的公告》和《關於公布地球科學部2020年度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評審組名單的公告》。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是位於埃爾斯米爾島、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米爾恩冰架。據衛星照片顯示,到7月底,該冰架已經坍塌了43%。現在,這座冰架已裂成了多個冰山,最大的一座約有55平方千米。

2019中國核農學十大科技進展發布

8月7日,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發布2019年度我國核技術農業應用重大新進展。此次遴選全國涉核農業科研機構完成的農作物重大新品種、核素輔助食品溯源與生態環境治理、農產品輻照加工標準化和關鍵技術平臺等最新成果為基礎,最終形成10項能夠充分代表2019年我國核農業應用最新研究水平的應用研究成果。

非洲首次發現寄生蟲抗青蒿素突變

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盧安達生物醫學中心、世衛組織科欽醫院和哥倫比亞大學合作,他們表示——最近在盧安達新發現的一種傳播寄生蟲,能夠抵制青蒿素衍生物及現有藥物對瘧疾這種致命疾病產生的療效。根據這項研究,青蒿素對新菌株沒有產生效果。

南方醫科大學給予16名研究生退學處理 其中博士11人

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官方網站8月3日公布文件《關於對黃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條和《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有關規定,我校擬對黃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退學處理。今年被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退學處理的16人中,有博士生11人,碩士生5人,其中有10人專業為外科學。

北京高校 8月15日起可組織返校

日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全市各級各類學校 2020-2021學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的通知》,對各級學校秋季錯峰、分批開學時間作出安排。《通知》顯示,高等學校(含高等職業院校)從8月15日起,具備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可組織學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返校和新生報到。

NSF 宣布研究生獎學金優先支持人工智慧、量子科學及計算密集型研究遭抗議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宣布了其在2021年研究生研究獎學金計劃(GRFP)的三個優先領域,分別是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科學和計算密集型研究。這一舉措引發學界不滿,近3400名科學家聯名請願,希望取消對這些領域的優先支持。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華圖諮詢電話:400-010-1568。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已經來臨?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消融,已經世人皆知。處在北境的加拿大,自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日,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根據官方數據,僅在7月底的兩天時間內就消失40%的面積,比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面積還要大。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專家:地球最大的現存冰架,基本上...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專家:地球最大的現存冰架,基本上已經分解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據路透社消息,研究人員於當地時間6日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已經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據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渥太華大學冰川學家盧克·科普蘭德說,加拿大北極地區今年夏季的氣溫比近30年平均氣溫高出5攝氏度。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加拿大北極地區冰架坍塌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帶來多種變化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帶來多種變化 2020-08-10 14:12:50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路透社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時間:2020-08-10 11: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無疑是全球變暖的又一個信號 近日,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兩天失去一個「曼哈頓」
    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縮小了近80平方公裡,面積比紐約曼哈頓還要大。埃爾斯米爾島幾乎位於加拿大的最北部、靠近北極點,在7月的最後兩天,冰架消失了43%,縮小了近80平方公裡,面積比紐約曼哈頓還要大。
  • 加拿大最後的完整冰架坍塌,北極熊未來或將滅絕
    近日,據CNN報導,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3%的面積,比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面積還要大。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冰架坍塌溫室效應導致加拿大冰架坍塌冰架坍塌的原因與「氣溫高於正常水平、海上的風,以及冰架前的開闊水域」有關。
  • 極地溫度一直升高 加拿大最後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當地時間6日,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米爾恩冰架位於埃爾斯米爾島的邊緣,位處人口稀少的加拿大北部努納武特地區。加拿大海冰服務局於上周日宣布該冰架坍塌的消息,並稱"氣溫高於正常水平、海上的風,以及冰架前的開闊水域都是造成冰架斷裂的因素。"渥太華大學冰川學家、米爾恩冰架研究小組成員盧克·科普蘭德表示,"整個城市就是這麼大,這些都是大塊的冰塊。"如果對比來看,冰架的面積縮小了約80平方公裡,而紐約曼哈頓島的面積約有60平方公裡。科普蘭德說,"這是最大的現存冰架,基本上已經分解了。"
  • 加拿大最後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僅兩天消失40%面積
    來源:海外網(路透社)海外網8月7日電據路透社消息,研究人員於當地時間6日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已經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米爾恩冰架在埃爾斯米爾島的邊緣,位處人口稀少的加拿大北部努納武特地區。
  • 加拿大還剩最後一塊完整的北極冰,最近也剛剛坍塌了
    加拿大北極地區還剩下最後一塊完整的北極冰架,然而這塊冰架也在最近坍塌了。科學家們發現,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短短兩天時間內,這塊冰架就失去了幾乎一半的面積——加起來比紐約整個曼哈頓地區還要大。這塊冰架名叫米爾恩冰架,位於加拿大北部努納武特地區埃爾斯米爾島北部海岸外。這塊地兒人口稀少,僅有四萬人,且大部分都是因紐特人。加拿大冰務局表示,7月30日至31日期間,由於高溫和離岸風的影響,米爾恩冰架發生了此次的坍塌事件。它損失了43%的面積,約80平方公裡,而曼哈頓地區也才60平方公裡。
  •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 北極變暖: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冰架坍塌
    位於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 Ellesmere島上的米爾恩冰架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損失了近43%的面積。7月30日至8月4日之間的衛星圖像 顯示了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冰架坍塌。衛星動畫,從7月30日至8月4日,顯示上次完整無缺的崩潰#iceshelf在#Canada。米爾恩冰架,位於#EllesmereIsland在#Nunavut,現已在區域由43%降低。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路透社6日援引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渥太華大學冰川學家盧克·科普蘭德說,加拿大北極地區今年夏季的氣溫比近30年平均氣溫高出5攝氏度。
  • 外媒: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變暖再發信號
    來源:央視網路透社6日援引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渥太華大學冰川學家盧克·科普蘭德說,加拿大北極地區今年夏季的氣溫比近30年平均氣溫高出5攝氏度。
  • 加拿大北極冰架坍塌 兩天失去一個「曼哈頓」
    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縮小了近80平方公裡,面積比紐約曼哈頓還要大。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這個冰架名叫Milne Ice Shelf,位於努納武特領地的埃爾斯米爾島。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現代快報訊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兩天消失40%的面積;歐洲熱浪翻滾,專家估計到2050年阿爾卑斯山冰川或只剩一半……近日全球變暖再次釋放信號。溫度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很多人也感到一年比一年熱了。
  •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冰架也融化坍塌!
    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也坍塌,加境內兩座北極冰蓋已經消失不見。近年來融冰已經導致海平面平均升高14毫米! 加拿大科研人員消息稱,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僅在7月底的兩天內就消失40%的面積。
  • 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崩塌
    研究人員最近表示,加拿大北極地區最後一個完整的冰架在7月底的兩天內崩塌,面積減少了40%以上。「高於正常氣溫、離岸風和冰架前的開放水域都是導致冰架破裂的部分原因,」加拿大冰局周日在Twitter上宣布損失時表示。「整座城市那麼大。」盧克·科普蘭說。他是渥太華大學的冰河學家,也是米爾恩冰架研究小組的一員。冰架的面積縮小了大約80平方公裡。相比之下,紐約的曼哈頓島佔地約60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