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難以採取全球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COLUMBIA SIPA Center on Global Energy Policy 網2020年3月27日報導】新冠肺炎已擾亂人類的日常生活,造成大面積確診病例、死亡病例,更使全球經濟陷入蕭條之中。各國政府為積極應對,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措施,比如封城、禁止旅行遊、國家間彼此實施管制封關。這些極端措施舉措讓氣候活動人士看到希望,相信實施同樣目光長遠有遠見的政策也有望解決類似同為威脅人類生存威脅的全球變暖難題。,但實則不然,同抗擊肺炎一樣,人類應對全球變化也面臨一些阻礙。

科學家警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冠肺炎的影響會急劇擴大,威脅到大多人的生命,那些易感人群極易受到威脅。與此同時,科學家也稱雖然氣候變暖速度慢,但它也會對不少人造成嚴重傷害。如果各國政府和企業可以採取一些極端措施,藉此取消運動季、限制人口流動、甚至停工停產,那麼同樣的措施是否也能運用到能源領域,改變現有的能源生產消費方式?

實際上,新冠肺炎的爆發揭示了應對氣候變化如此艱難的三大原因。

第一,為阻止這類傳染性大的疾病蔓延,我們需以極端的方式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保護他人利益。拯救生命、助力醫療系統減免負需減緩肺炎的傳播速度。為此,我們需採取一系列公共衛生措施,包括避免與他人接觸,尤以避免與那些尚未察覺自己是病毒攜帶者的人接觸。雖然許多年輕人和身體健康者確診後能從中恢復健康過來,但是仍有必要保持「社交距離」,幫助老人或攜帶潛在疾病者有基礎病者避免感染這種病毒。

換言之,穩定確診人數須全人類共同做出努力。有些人會進行自我隔離,對他人負責。但如果大多數人反其道而行之,那麼即便少數人為減緩新冠肺炎傳播速度做出種種讓步,全人類也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再者,就算人人都自我隔離,那些不易染病者可能會藉機「搭便車」,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同樣,應對氣候變化也須全人類共同做出努力。姑且不提各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的具體數據,這些溫室氣體共同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現象。美國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到全球的15%,歐洲佔到9%。歐盟相關立法者可能會選擇加快脫碳,讓歐洲人為此付出經濟代價,但除非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採取類似措施,否則這對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幾乎沒什麼效果。

不過,應對氣候變化須全球各國齊心協力往往成為不少國家推脫的接口。比如美國眾議院共和黨人常辯稱,如果中國不承諾大幅減排,美國也不做出類似承諾。

第二,應對氣候變化需須公眾參與,重視教育。如果公眾廣泛了解氣候變化對人類構成的嚴重的威脅,全人類共同為之努力就指日可待。

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同美國和歐洲國家相比,從以往未能有效應對疾病的失敗經歷中吸取教訓,迅速應對新冠肺炎。例如,經歷非典(SARS)的香港居民取消了聚會,甚至在政府採取應對措施前就開始有意保持「社交距離」。

第三,新冠肺炎揭示了碳排放和經濟活動之間的緊密聯繫。

幾十年來,各大經濟體都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這導致經濟增長所需的能源數量和碳碳排放量都有所下降。

新冠肺炎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停滯,經濟學家擔憂的可不僅是經濟衰退問題,而是全球經濟或再次陷入蕭條期。種種跡象都表明全球經濟增長可能由此遭到巨大衝擊,這可能導致自2008年全球經濟大蕭條以來,2020年碳排放量首次出現下降。

這似乎正是氣候變化人士預期的結果,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經濟緊縮並非理想的、可持續的減排方式。2009年來,碳排放量大幅增加。更嚴重的是,人類意識到只有類似2008年大蕭條或新冠肺炎這樣嚴重的危機事件才能導致嚴重的經濟衰退,繼而才能降低碳排放,這無不提醒人類:碳排放與經濟增長聯繫緊密,因此,減少碳排放任重而道遠。

總之,新冠肺炎對人類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難題影響甚微。不過人類醒悟過來,只要全人類共同努力、公眾對此理解支持、各國在支持全球經濟增長和能源使用的同時實現能源結構的脫碳化,就能有效解決全球變暖難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尚比亞強調森林在吸收溫室氣體方面的作用,將在今年評估森林政策,同時,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也已在準備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召開一次氣候變化會議,有關氣候變化的白皮書也將於2010年前完成,並在2012年前實施。
  • 正視氣候變暖事實 採取措施適應、應對氣候變化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說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二)氣候變化主要由人為活動引起人類利用化石能源等活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自1990年以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組織全球科學家發布了5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為人類活動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這是國際科學界的主流認識,也是國際社會採取應對措施的主要科學依據。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
  •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二論積極應對氣候...
    原創 鍾寰平 中國環境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國家主席習近平鄭重宣布了我國新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對世界許下了積極的承諾。把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轉化成切實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要利用好大氣汙染物減排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
  • 西藏將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
    新華社拉薩9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了西藏地區氣候的明顯變化:冬季增溫明顯,降水量變化區域性波動較大,氣候變化區域差異較顯著等。為此,西藏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和挑戰。    近期,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了自治區發改委和氣象局發布的《關於西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通知》。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解振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中國都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17-當地時間5月22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八屆彼得斯堡氣候對話會議上講話。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釐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在對氣候變化後果的認識方面,變暖對農業和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但持續的變暖特別是在短期內變暖過快可能導致弊多利少。而反常氣候導致災害增多已經是各大洲都難以倖免的客觀事實,防止走嚮導致災變的臨界點,是人類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人類共同利益的所在。 其次是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 ...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
    分析人士認為,應對此次蝗災,一方面需要國際社會採取有力措施共同防控,同時還要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刻不容緩。(新華國際)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蔡博峰 周穎 張毅強 姚瑤  劉蘭翠 張戰勝  近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適應—減緩為主脈絡,深入、詳盡地論述了在氣候變暖情況下,全球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受到的影響、未來將要受到的影響以及積極應對的措施,將對世界各國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模式變化和生活方式轉變等產生深刻影響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新華網專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行將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將針對國際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中國立場和主張。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 ...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
    義大利環保專家西爾維斯特裡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舉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積極影響。習近平主席在聯大會議期間表示,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作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現在正在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法,在應對氣候變化法當中,應該明確地把適應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有相應的政策和措施落實適應工作。    第二,有關的政府部門,如農業、森林、漁業、水利等部門,應制定適應氣候變化的具體政策、實施措施和解決方案。比如說在水利部門,現在基本上是考慮如何做好水資源的供應,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產生的影響還沒有深入的研究和給予足夠的重視。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在古代農耕文明中,良好的氣候條件往往帶來人口增長和社會繁榮,反之則容易引發饑荒與社會動蕩。即使在現代社會,突發的氣象氣候災害仍是人類面臨的巨大威脅。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人類是參與塑造氣候環境的重要力量。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認為,人不是自然現象的單純旁觀者,而是自然過程的積極參與者。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一、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氣溫增高、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頻發等,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 量子生物:我們會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對上下遊供應鏈、運輸條件等方面...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已全面復工復產,一方面公司在國內有效的防疫環境下抓緊執行手頭已有訂單和項目,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對公司既是危也是機,我們會採取積極措施應對對上下遊供應鏈、運輸條件等方面的影響,並抓緊擴大海外市場份額,降低疫情全球化所帶來的業績衝擊。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