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將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拉薩9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了西藏地區氣候的明顯變化:冬季增溫明顯,降水量變化區域性波動較大,氣候變化區域差異較顯著等。為此,西藏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和挑戰。

    近期,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了自治區發改委和氣象局發布的《關於西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的,以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節約資源、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重點,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支撐,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有關研究表明,1961年-2007年,西藏地區年平均氣溫大約以每10年0.32攝氏度的速率上升,明顯高於全國和全球的增溫速率,尤其是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升溫最快,1998年-2007年西藏連續出現暖冬。與此同時,西藏地區平均每10年降水量增加8.9毫米;喜馬拉雅地區氣溫升高,冰川退縮;藏北阿里一帶氣溫升高而降水減少,那曲一帶降水反呈增加趨勢。

    全球氣候變暖在西藏地區的主要表現有雪線上升,冰川退縮,積雪融水加快,導致湖泊水面上漲;草場退化,荒漠化東進;病蟲害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氣象災害發生頻率和強度增加。

    為此,西藏將從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科學研究與技術引進、提高公眾氣候變化意識和加強管理水平等四個方面,在農牧業、水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工業和風險管理以及旅遊業等重點領域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和挑戰。繼續加強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遏制和扭轉草地退化進程,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續建新建防洪工程,合理利用水資源開發工程,加強水土流失和生態建設工程,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制度,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完善水資源管理,加強冰川、內陸湖泊及危險冰湖等的水源監測;加強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和建設,進一步加強天然林、野生動植物資源、溼地資源以及林業生態系統的保護,繼續推進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草場補播等防止草地退化措施,加強各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規範化建設;實施與適應氣候變化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提高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提供法制化保障。

    在工業領域,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監控企業的環境監管和節能力度,貫徹落實「保護優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加大對礦產開發的管理力度,嚴格落實環保措施;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評估、應對服務系統,提供防災減災能力;加強冰川、湖泊等自然風光旅遊區的環境監測,建立和完善重要旅遊區氣候與災害預報預警系統。

    西藏將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加快建設水電站,建設推廣光伏、風光互補系統;繼續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太陽灶等;在羊八井建設可再生能源示範基地,在那曲、阿里等有條件的地方示範風力發電;在林芝等生物質能豐富地區建設生物質燃料示範工程,積極推廣沼氣池建設;積極探索、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在建築等方面的應用技術。

    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西藏將嚴格控制新開高耗能項目,淘汰目錄中部分淘汰類項目;加大產業政策引導,加大現代服務業及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能耗低、汙染低的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同時,積極開發建築節能技術與產品,推進節能型建築建設;改善牲畜飼養與管理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尚比亞總統班達最近指出,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是政府的優先任務。尚比亞強調森林在吸收溫室氣體方面的作用,將在今年評估森林政策,同時,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也已在準備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來每年都召開一次氣候變化會議,有關氣候變化的白皮書也將於2010年前完成,並在2012年前實施。
  • 正視氣候變暖事實 採取措施適應、應對氣候變化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說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
  • 人類難以採取全球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各國政府為積極應對,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措施,比如封城、禁止旅行遊、國家間彼此實施管制封關。這些極端措施舉措讓氣候活動人士看到希望,相信實施同樣目光長遠有遠見的政策也有望解決類似同為威脅人類生存威脅的全球變暖難題。,但實則不然,同抗擊肺炎一樣,人類應對全球變化也面臨一些阻礙。
  • 西班牙受氣候變暖影響大 被指未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中國網9月30日訊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8日報導,西班牙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在最近的三十年中,西班牙全國的平均氣溫上升約1.5度,遠高於歐洲平均值0.9度和世界平均值0.8度。 27日,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中,並沒有給出各個地區的詳細數據。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我國是一個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 日本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共同社月5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5日召開了旨在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的專家會議。為了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採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舉措,會議將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和節能領域投資及技術革新的措施。會議成員以經團聯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等工商界和研究人員為主,最晚將在明年春季匯總意見。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10月以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不斷刷屏。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1.5℃問題或將提前到來;同日,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溫控制目標等氣溫紅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
  • 聯合國呼籲採取措施減緩全球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發布氣候變化報告指出
  • [決策者說]鄭國光: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決策者說]鄭國光: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鄭國光:應該是這樣,在這個評估報告裡面有六種排放的情景,最壞的一種排放情景就是人們按照現在的生活方式,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大概未來一百年,到21世紀末,它的溫度將上升最高,可以上升6.4度,最低的一個,就是說現在人們控制排放,這個標準可能因為氣候系統有個慣性,可能在未來一百年,21世紀末,它可能增加的溫度是1.1度,1.1度也是超過了過去一百年氣溫上升的0.74度,所以人們不能夠忽視全球變暖對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一些影響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減輕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的能力,應當成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全球氣候變暖已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造成顯著的影響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
  • 日本宣布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日本政府近日表示,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或能在日本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他執政後的首場施政演講中宣布了上述目標,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變革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碳排放國,日本此前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排放量減少80%,向英國和歐盟看齊,氣候分析師們將日本此前的這一承諾評為「嚴重不足」。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全球變暖的原因  1、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者是大量砍伐森林並且將其焚燒,從而產生了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拉薩史上首次「入夏」:全球氣候變暖致西藏升溫效應顯著
    ,還對非保灌地段冬小麥、春青稞和油菜等作物生長不利。西藏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西藏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遙感監測顯示,6月西藏主要農牧區農作物及牧草長勢較去年偏差,植被覆蓋總體偏差,典型水域面積略小於去年,需要關注異常乾暖氣候對高原生態的不利影響。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王 曉/攝  有人或許覺得,全球氣候變化是個離日常生活較遠的「高冷」話題。實際上,它帶來的影響波及生活方方面面,多措並舉應對已經刻不容緩。氣候變化主要有哪些表現?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做了些什麼?接下來應該怎麼辦?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 Nature警告:全球氣候變暖將造成生物多樣性斷崖式下降
    全球氣候變暖的幅度,按照巴黎會議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計,取決於未來 30 年內人類採取的減排措施,給出了不同的推演。在最樂觀的情況,人類能夠在 2100 年,將全球變暖的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而若是沒有對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加以控制,那麼到 2100 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 6 攝氏度。
  •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專家稱氣候變暖毋庸置疑 將多方面影響日常生活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李曉喻)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能遠超人們想像。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2018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0℃左右,位於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四位;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海洋熱含量最高的一年,海平面持續上升,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遠低於平均值;全球天氣、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在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以上,發生次數為1980年以來最多。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