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受氣候變暖影響大 被指未採取有效措施應對

2021-01-10 中國天氣

中國網9月30日訊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28日報導,西班牙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在最近的三十年中,西班牙全國的平均氣溫上升約1.5度,遠高於歐洲平均值0.9度和世界平均值0.8度。

27日,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中,並沒有給出各個地區的詳細數據。但是,通過報告給出的地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伊比利亞半島是全球最炎熱的幾個地區之一。何塞曼努埃爾莫雷諾是負責該項報告編寫的IPCC成員,他指出:「我們發現的最主要的信號是,西班牙的降雨在減少。這是證明西班牙氣候變暖的最明顯證據。」

西班牙的氣候問題源自其地理位置。西班牙位於兩大氣候過渡地帶:大西洋-地中海氣候過渡帶和非洲-歐洲氣候過渡帶。國家研究理事會(CSIC)調查員卡洛斯M.杜阿爾特表示:「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西班牙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那些來自非洲、之前去往大西洋的氣團,現在都前往地中海。這使得地中海像北冰洋一樣,成為最受影響的海域之一。」

IPCC的報告證實氣候變暖現象的嚴重性,以及人類因素在其變化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我們在未來的十年內採取措施,我們仍有時間,也有可能阻止氣候變暖帶來的最壞影響。我們行動得越晚,後果將更加嚴重和昂貴。」西班牙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變化部門的負責人阿依達維拉指出,「有許多國家已經很好地理解了這一點,但是西班牙並不在其中。他們並沒有針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元兇――化石燃料,開展工作。相反地,由政府批准的能源改革政策似乎有助於該行業的發展:並沒有推動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儘管該類資源已被證實擁有很大的競爭力。政府阻礙可再生資源的發展,是為了減少化石燃料的競爭對手。」

西班牙氣候變化辦公室負責人蘇珊娜馬格羅將阻礙可再生資源發展歸咎於經濟危機。「在艱難時期,應該做出一些調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並不致力於對抗全球變暖。我們將努力實現歐盟提出的『到2020年減少20%排放量』的目標,我們並不會通過購買權利來實現這個目標,而是通過制定計劃,有效地減少排放量。」在這些計劃中,馬格羅著重突出了幫助有減排計劃的企業,汽車改造計劃和其他一些高效的能源計劃。

去年,西班牙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了1.9%。但是,根據一些環保組織調查顯示,這並不是由於對抗氣候變化的政策導致的,而主要是由於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放緩或停止了經濟活動,也使得轎車和卡車的使用率下降。

「通過像IPCC報告等渠道,我們知道的信息越來越確切。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做些什麼,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氣體並不是只停留在排放它的國家,它會離開西班牙,進入大氣環流,從而影響整個地球。」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副司長巢清塵認為,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已對氣候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在變化速率方面呈現出的特徵是:北半球快於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快於低緯度地區,冬季比夏季變化大。他還說,溫室氣體具有生命期,其溫室效應會在幾十甚至幾百年後產生效應,因此其影響是深遠的。預計氣溫升高將持續至本世紀末。
  • 西藏將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
    新華社拉薩9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了西藏地區氣候的明顯變化:冬季增溫明顯,降水量變化區域性波動較大,氣候變化區域差異較顯著等。為此,西藏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和挑戰。    近期,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了自治區發改委和氣象局發布的《關於西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通知》。
  • 正視氣候變暖事實 採取措施適應、應對氣候變化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9時,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氣象防災減災與應對氣候變化」與網友在線交流。    [主持人]您講到很多關於氣候變暖以後我們如何應對。那氣候到底是變暖還是變冷?因為歐洲現在嚴寒的影響。    [鄭國光]我們講的全球氣候變暖是衡量整個地球平均的狀況,講氣候變暖是有一個時間尺度的。比如說這個地方氣候狀況怎麼樣,按照氣象的統一標準,它有一個30年的尺度。比如今年1月1號使用的氣候值就是1980年到2010年的氣候值。所以全球氣候變暖是講全球的氣候變化的趨勢。
  • 人類難以採取全球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各國政府為積極應對,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措施,比如封城、禁止旅行遊、國家間彼此實施管制封關。這些極端措施舉措讓氣候活動人士看到希望,相信實施同樣目光長遠有遠見的政策也有望解決類似同為威脅人類生存威脅的全球變暖難題。,但實則不然,同抗擊肺炎一樣,人類應對全球變化也面臨一些阻礙。
  • 科學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大範圍持續性乾旱成為農業生產的最嚴重威脅。我國每年因旱災平均損失糧食300億公斤,約佔各種自然災害損失總量的60%。上世紀中葉以來,我國農作物乾旱受災面積逐年增加。按年代平均,20世紀50—90年代,我國農作物旱災面積依次為531.7、800.4、853.9、1129.4、1384.2萬公頃。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與這些遙相呼應的是,21日,「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在浙江建德發表的「建德共識」更是提出:以生態文明建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再次強調了科學應對全球變暖問題這一行動指南。IPCC此次發布的特別報告向人類再次敲響了警鐘。
  • 日本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共同社月5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5日召開了旨在討論溫室氣體減排長期措施的專家會議。為了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採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舉措,會議將制定促進可再生能源和節能領域投資及技術革新的措施。會議成員以經團聯和日本商工會議所等工商界和研究人員為主,最晚將在明年春季匯總意見。
  • 作物越多樣,越能應對氣候變化影響
    英國《自然》雜誌19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生態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分析了91個國家連續50年的全年產量數據後報告稱,增加作物多樣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全國作物年產量的穩定性,從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全球糧食系統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以及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基礎。
  • 有效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7個簡單應對方法
    全球變暖將給地球和人類帶來複雜的潛在影響,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例如隨著溫度的升高,副極地地區也許將更適合人類居住;在適當的條件下,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能夠促進光合作用,導致植物生長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產效應,這是全球變暖的正面影響。
  • 應對氣候變暖還需持續攻堅
    「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引起的溫室效應,疊加在地球自然變化因素之上,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因子」  「中國所做出的承諾會百分之百完成,而且會爭取做得更好一些」  「投入其中,參與進去,從身邊小事做起,我們都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影響: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大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
    原標題: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核心提示:即便能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地中海地區的生態系統也可能發生最近一萬年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其後果可能是西班牙南部變成一片沙漠。
  • 聯合國呼籲採取措施減緩全球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天在泰國曼谷發布氣候變化報告指出
  • 應對氣候變暖 少排溫室氣體:中國努力兌現承諾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顧瑞珍)氣候變暖正成為全球共同關心的話題。我國正同世界各國一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考慮節能和汙染物減排的各項措施,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兌現承諾。    溫室氣體以吸收地球對外放出的長波輻射,重新向地表放出紅外輻射而得名。
  • IPCC報告將對全球變暖應對機制談判產生重大影響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二00七年十一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第二十七次全體會議在西班牙召開,會上通過了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至此,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已全部正式發布。  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三個工作組報告已分別於今年二月、四月和五月發布。
  • [決策者說]鄭國光: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決策者說]鄭國光: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我覺得只要我們採取一些應對的措施,比如說全球氣溫上升了,整個氣候變暖了,我們選擇一些適合作物的品種,就是應對這個氣候變暖,這樣有一些應對的措置,可以化弊為利,這樣能夠保持農業生產更好地發展。    李小萌:可是如果災害天氣增多,再怎麼去調整也沒有用了,這種調整就沒有意義了。    鄭國光:是的,比如根據我們的預測,未來全國平均的降水量會有點增加。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該法第一條規定:制定本法的目的是促進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明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國民應對氣候變暖的責任,確立應對氣候變暖的基本政策,從而為確保當代人和後代人們享有健康和文明的生活做出貢獻。1998年6月日本政府還制定了《面向2010年的全球變暖對策推進大綱》,該大綱制定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暖的政策、措施。政府每年對大綱制定的政策、措施進行定期檢查,依法進行監督落實,應對氣候變化有法可依。
  • 鄭國光:科學應對全球變暖 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大範圍持續性乾旱成為農業生產的最嚴重威脅。我國每年因旱災平均損失糧食300億公斤,約佔各種自然災害損失總量的60%。上世紀中葉以來,我國農作物乾旱受災面積逐年增加。按年代平均,20世紀50—90年代,我國農作物旱災面積依次為531.7、800.4、853.9、1129.4、1384.2萬公頃。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這份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的報告是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領導下,由美國13家政府機構及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其重點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的農業、衛生、水資源以及能源部門的影響。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部門公布的首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人為因素是全球變暖的禍首  報告認為,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