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西媒:全球變暖或致西班牙南部變成沙漠

核心提示:即便能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地中海地區的生態系統也可能發生最近一萬年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其後果可能是西班牙南部變成一片沙漠。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8日報導稱,法國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即便能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地中海地區的生態系統也可能發生最近一萬年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其後果可能是西班牙南部變成一片沙漠。

即將於11月4日生效的《巴黎協定》的目標是,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幅被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繼續努力,以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影響。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若埃爾·吉奧和沃爾夫岡·克拉梅爾指出,如果無法實現目標,那麼地中海流域將經歷最近一萬年來、即全新世以來從未有過的巨大變化。

研究指出,地球上某些地區受升溫的影響要大於其他地區。與1880年至1920年的那段時間相比,地中海流域的氣溫升高了1.3攝氏度,而全球平均氣溫則升高了0.85攝氏度。

吉奧和克拉梅爾通過對沉積物中花粉粒的研究,了解到最近一萬年來地中海流域的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並以這些數據為基礎推測出不同幅度的升溫對未來氣候和植被的不同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保持眼下的發展趨勢且不採取應對措施,即便實現了《巴黎協定》的目標,地中海流域也將發生前所未有的生態變化。西班牙南部很可能變成一片沙漠,地中海流域的森林可能被灌木取代。氣溫升高1.5攝氏度或許是地中海流域生態系統所能承受的極限。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若不控制 西班牙南部變沙漠
    據新華社消息 歐洲研究人員警告,如果現在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得不到控制,西班牙南部在本世紀結束時將變成一片沙漠。英國《衛報》近日報導,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的法國研究人員研究成果顯示,除非進行大幅度減排,否則地中海生態系統將出現過去1萬年來不曾有過的巨大變化。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因此,由全球變暖引起的氣溫升高有利於它們找到「在氣候涼爽的緯度地區發展其生命周期的可能性」,這些地區包括西班牙或日本等國家。
  • 西媒稱西班牙器官移植稱冠全球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導 西媒稱,西班牙已經連續28年成為全球器官捐獻和移植的領頭羊,2019年再次創下新紀錄:2301名捐獻者和5449例移植,其中24%的移植得益於各自治區之間的協作。據西班牙環球網站1月10日報導,西班牙國家移植組織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西班牙全國共有2301名器官捐獻者,即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為48.9,腎臟和肺的移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 雙重威脅迫使西班牙南部沙漠化
    西班牙東南的穆爾西亞省這個曾經的貧窮角落現在看上去一派欣欣向榮,但是當地的水源正在枯竭,而且因為全球變暖和過度開發,這裡正無可避免地趨向荒漠化。聯合國估計,氣候變化導致的沙漠移動最終可能將導致全球1.35億人流離失所,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發展中國家,但是現在歐洲南部也正在經歷這一問題。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據措納估計,落葉期從推遲到提前的轉變相當於全球溫帶森林每年減少大約10億噸碳存儲,約佔人類每年碳排放的十分之一。他說:「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 西媒:嚴寒天氣難掩全球變暖大趨勢
    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導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8日發表記者克萊門特·阿爾瓦雷斯的一篇報導,題為《為什麼暴雪天氣沒有引發對全球變暖的質疑?》。全文摘編如下:近日世紀寒潮和大雪令半個西班牙陷入癱瘓,多地進入緊急狀態,機場關閉。
  • 西媒: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凍土解凍 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
    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對北極永久凍土的分析證明,永久凍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未來應儘可能控制氣溫升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埃菲社4月2日報導,渥太華大學地理學教授安東尼·萊夫科維奇利用谷歌地圖的一組衛星圖片證實了全球變暖如何對北極產生影響,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加拿大北極群島當中較大的班克斯島上永久凍土發生滑坡的次數是30年前的60倍。
  • 美媒:中國成全球沙漠治理典範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美媒稱,12月1日,在世人矚目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份來自中國的「生態厚禮」被聯合國有關機構鄭重推薦給世界——聯合國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有關方面共同舉辦成果分享會,發布《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創造模式和成果報告》。
  • 中國寸草不生,荒蕪了數百年的沙漠正急速消失,因全球氣候變暖?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歷史時期的沙漠變遷,關於我國土地的沙漠化問題,長期以來,人們存在一些誤解,比如,我們有的時候會認為地球不應該存在沙漠,所有的沙漠都應該種上樹;我國有些地方的沙漠之所以正在消失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治理沙漠就是植樹造林等等。
  • 研究:撒哈拉沙漠百年擴張10% 全球變暖為主因
    【財新網】(實習記者 史聖園)全球變暖正導致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逐漸擴大。美國《氣候》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與1920年相比,面積達906萬平方公裡的全球最大沙漠面積擴張10%以上。研究還表明,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地球上的其他沙漠面積也會逐步擴大。
  • 全球變暖可使熱帶雨林變草原——雨林消失的自然原因
    研究證明,全球變暖使廣闊的亞馬遜雨林中最原始的部分也「不得安寧」。專家解釋說,這些雨林生長在地球氣候變暖時期。隨氣候變化,熱帶雨林植物生長發生變化,蕨類植物迅速取代石松植物。專家由此認定,氣候變化致熱帶雨林毀滅。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協會今後5年將支持一項研究,進一步揭示遠古雨林毀滅過程和原因。 「化石展示地球首批雨林內生長的植物,」法爾孔朗說,「與(如今)亞馬孫雨林一樣,當時雨林長有茂盛植被。全球變暖使高聳的植物承受巨大壓力而滅絕。
  • 種植樹木能夠緩解全球變暖,可科學家卻警告:莫把沙漠變綠洲?
    綠色植物能夠防止水土流失之外,還能淨化空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緩解全球變暖的趨勢。相信不少人都在支付寶上種過樹木。這也是一種倡導大家種植樹木保護環境的做法。在數億人們的努力之下,很多地區的環境都有所改善,甚至有不少沙漠正在變成綠洲。
  • 隱藏在西班牙一隅的歐洲唯一沙漠
    歐洲大陸唯一的沙漠不在別處,正是位於西班牙東南部的荒蕪之地——本納斯沙漠。半乾旱地區星羅棋布地分布於歐洲大地,它們契合人們對「沙漠」給出的各種地理定義,歐洲大陸唯一的沙漠不在別處,正是位於西班牙東南部的荒蕪之地——本納斯沙漠。美國《赫芬頓郵報》為讀者將解開這片沙漠的神秘面紗。  西班牙平原地區降水稀少阿爾梅利亞(西班牙南部城市)位於安達魯西亞海岸,因摩爾人式的建築與陽光沙灘聞名於世。
  • 英媒:塵埃成影響全球變暖因素 增加呼吸系統疾病
    中國網12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2月10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研究全球變暖的原因時,發現始終「缺少了一塊拼圖」,而這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塵埃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最近的一項評估顯示,每年約有40%由礦物粉塵組成的浮粒釋放到空氣中。還有一些浮粒來自人類活動,如耕作或放牧導致的土地乾旱。
  • 西媒:全球生態農業市場增長迅猛有機食品受青睞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 西媒稱,生態概念能創造巨大的財富。日前在德國紐倫堡國際有機食品展(BIOFACH)上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有機食品銷售額達766.4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7.5%,是本世紀初的5倍。
  • 西媒:全球海洋溫度升高推動溫室效應加劇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西媒稱,美國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認全球海洋溫度的升高會推動溫室效應的加劇,並會提高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項研究4月29日發表在美《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全球變暖將導致許多地區的碳回收更快,這也就意味著抵達深海和貯存在那裡的碳會變少。」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專家羅伯特·安德森說。報導稱,人類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這是對溫室效應的強大制約。
  • 全球變暖或致中國人健康開倒車
    全球變暖或致中國人健康開倒車 2015-12-09 10
  • 【驚訝】詭異的天氣讓人瞠目結舌:本周末西班牙氣溫飆升至28度!
    但大家應該都還沒有做好天氣轉暖的準備,因為西班牙通常情況下氣候變暖的時間在4至5月。然而19日,西媒卻爆出了一條略顯驚人的消息:一股暖潮侵襲西班牙,大多數地區本周末的溫度升高,部分地區溫度甚至將飆升至28度。
  • 西媒分析穆斯林為何要到麥加朝聖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西媒稱,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聖一次。朝聖是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之一。大多數穆斯林會在傳統的宰牲節之前赴麥加朝聖。據西班牙《阿貝賽報》9月24日報導,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印度尼西亞、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美國、印度、中國和歐洲國家的穆斯林扶老攜幼、拖妻帶子一同踏上朝聖之旅。他們身穿象徵著純潔的白色長袍,首先要做的就是繞著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天房」走上7圈。根據伊斯蘭教的傳統,天房是由伊斯蘭教聖人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