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塵埃成影響全球變暖因素 增加呼吸系統疾病

2020-11-24 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2月10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研究全球變暖的原因時,發現始終「缺少了一塊拼圖」,而這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塵埃對全球變暖的影響。

最近的一項評估顯示,每年約有40%由礦物粉塵組成的浮粒釋放到空氣中。還有一些浮粒來自人類活動,如耕作或放牧導致的土地乾旱。但是,大部分大氣中的灰塵產生於光禿禿的土地,且受自然降雨、地質及風速等因素的影響。

南半球最大的灰塵來源是埃託河鹽沼,位於非洲南部納米比亞面積廣闊的炙熱區域。要試著了解塵埃影響氣候的程度,需要大量而精確數據,而目前這一研究項目被稱為do4models,團隊由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和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組成,他們已經收集了過去三年的數據。

參與項目的其中一位學者是世界上研究塵埃的專家,牛津大學的戴維·託馬斯教授。他提到:「在以往對未來氣候的模擬實驗中,塵埃的數據沒有被考量進去,因此氣候模擬結果的精確度並不高。」他說:「在氣候模擬中,塵埃就是一直以來所缺少的一塊非常關鍵的拼圖」。

託馬斯說:「一方面,空氣中的塵埃可能意味著阻絕一定程度的太陽輻射,讓地表吸收更少的熱量,而另一方面,在大氣中的灰塵就像一條毯子,減少地表熱量的損失,而這可能意味著更大程度的氣候變暖。至於全球溫度究竟會不會因塵埃產生變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過去幾年,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出現了長期乾旱,而這也為為沙塵暴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人們走在路上就像踏上薄薄的冰,每一步都像踩著薄而脆的餅乾。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表明,在美國西南部的高溫條件下,草會加速消失,從而增加更多的塵埃造成惡性循環。而研究的結論是,影響塵埃擴散的關鍵因素在於風速和當地植被的恢復力。

「全球塵埃化是否會出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的報告指出,粉塵排放在未來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在部分情景模擬下,塵土飛揚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減少,但也有人認為全球塵埃化的形成極有可能。

隨著大量的塵埃顆粒從沙漠和農田上升到大氣中,它們的溫度對大氣亦帶來了影響。而最近大規模沙塵暴席捲了中東的主要城市,這讓研究人員們不得不反思:全球變暖是否還會帶來全球塵埃化的影響。當記者問道全球變暖會不會導致一個滿是灰塵的環境時,託馬斯教授說:「這在目前看來還不可能,我們所知道的是,人類在地表的活動是造成灰塵擴散的潛在原因。」

託馬斯教授說:「且不管塵埃對氣候的影響,塵埃本身就足矣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危害。最明顯的是對呼吸的影響,塵埃會增加呼吸系統疾病。而且塵埃也可以是病原體的攜帶者,實際上如果你住在汙染源的順風區,情況可能會更糟糕。」(呂心童)

相關焦點

  • 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
    原標題:英媒:全球變暖或致秋天提前落葉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英媒稱,由於氣候變化,樹葉在秋天可能會更早掉落,而不是像人們之前認為的那樣會更晚。一項實驗對種植在接近目前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和兩倍於大氣二氧化碳水平的室內樹木進行了比較,另一項實驗則檢測了光照對樹木的影響。報導稱,人們原本預計秋季變暖將使樹木生長季延長,落葉時間比如今晚兩到三周,但研究小組發現,實際落葉時間可能比現在早三天到六天。
  • 雷暴天氣易致呼吸系統疾病增加,原因是這樣
    《美國醫學會內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醫保數據和雷暴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發現,在雷暴天氣前夕,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急診患者人數明顯增加。氣壓變化導致大風揚塵增加了可吸入顆粒物本項研究中,俄勒岡大學、哈佛醫學院和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收集了1999~2012年間65歲以上呼吸系統疾病急診醫保數據,並將其與當地的大氣條件進行比較。
  • 英媒:大氣甲烷濃度創歷史新高 成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嚴重威脅
    參考消息網4月18日報導英媒稱,全球甲烷濃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前,這種強大溫室氣體的年度增長几乎創造新的紀錄。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從1983年開始收集全球甲烷數據。儘管甲烷在大氣中只存留幾年時間,但它在阻止太陽熱量散逸方面的強度是二氧化碳的28倍,因此對解決全球日益變暖問題的努力構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美國杜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德魯·欣德爾對《科學美國人》月刊說:「這就是現狀。現在已是2020年,濃度不但沒有下降,甚至沒有持平。
  • 全球變暖對風有影響嗎?深海塵埃化身追蹤器
    塵埃流離開中國,穿過朝鮮半島和日本。  典型的西風帶是地球中緯度地區。  《自然》雜誌當地時間1月6日發文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Jordan Abell和Gisela Winckler將古氣候學方法應用於西風行為研究,發現大氣環流模式將隨著氣候變暖而改變。該成果標誌著人類對「歷史風」和「未來風」的認知取得了重要突破。  Abell等人以古代深海沉積物中的塵埃作為風的間接示蹤劑,重建了300萬~500萬年前的古風模式。
  • 地球「母親」體溫逐步上升-全球氣候變暖
    但是小夥伴是否發現最近幾天的氣溫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高,全球性氣候變暖的話題再一次讓我們擺上了餐桌,讓我們必須重新重視起來。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水蒸氣被確定為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當我們談到溫室氣體和氣候變化,二氧化碳常常引起最廣泛的關注,雖然二氧化碳是目前為止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成分,但也有其他一些氣體。所有溫室氣體的共同點是它們允許太陽光線射入大氣層,但是吸收一部分向外發射的紅外線輻射並令大氣變暖。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天氣、氣候變化是自然環境中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意識到了天氣、氣候與健康的關係。成書於戰國前後的《黃帝內經》使用大量的篇幅表達了順應天時而養生的理念,「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當如今的生存環境變得看上去日益險惡,氣候變化與健康的關係引起了世界每個角落的注意。
  •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的趨勢和危險因素分析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的趨勢和危險因素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7:22:37 華中科技大學謝敏研究組對1990-2017年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的趨勢和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
  • 海洋疾病的漲潮?寄生蟲如何應對全球變暖
    學分:俄勒岡州立公園全球變暖事件的規模和嚴重程度都在增加,威脅著全球許多生態系統。隨著全球氣溫的持續攀升,寄生蟲和疾病的關係、流行和傳播也增加了不確定性。華盛頓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探索了寄生菌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方式,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疾病傳播的新視角。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
  • 西媒:全球變暖和全球化讓「蚊子旅行」更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援引專家觀點指出,氣候危機和全球化是登革熱或瘧疾等熱帶疾病蔓延的兩大重要因素,這些疾病都是以節肢動物作為媒介傳播的。據埃菲社馬德裡8月31日報導,美國自然科學博物館(MNCN)生物地理學和全球變化研究員費爾南多·巴利亞達雷斯說:「蚊子和蜱蟲是最常見的媒介。由於缺乏熱量調節系統,它們依賴於外界溫度。」因此,由全球變暖引起的氣溫升高有利於它們找到「在氣候涼爽的緯度地區發展其生命周期的可能性」,這些地區包括西班牙或日本等國家。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英媒稱,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冰消雪融出航道報導稱,隨著地球變暖,北冰洋冰蓋縮小,北極圈裡越來越熱鬧。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常態化運營之類字眼越來越多進入人們視線,夏季穿行北極航道的船隻也越來越多。北極航道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
  • 英媒:化學風化可緩解氣候變化影響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化學風化過程的發生速度有可能比科學家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進而有可能抵消當前和未來的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變化的部分影響。化學風化指二氧化碳分解巖石,然後被封存在沉積物中。
  • 西媒: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凍土解凍 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
    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對北極永久凍土的分析證明,永久凍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未來應儘可能控制氣溫升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埃菲社4月2日報導,渥太華大學地理學教授安東尼·萊夫科維奇利用谷歌地圖的一組衛星圖片證實了全球變暖如何對北極產生影響,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加拿大北極群島當中較大的班克斯島上永久凍土發生滑坡的次數是30年前的60倍。
  • 你知道全球變暖的危害嗎?
    生態首先,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生物鏈、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例如,有一種候鳥,每年從澳大利亞飛到我國東北過夏天,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使我國東北氣溫升高,夏天延長,這種鳥離開東北的時間相應變暖,再次回到東北的時間也相應延後。
  • 全球氣候變暖對傳染病的發生有影響嗎?
    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產生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有10%的河水收到了汙染,但是人們的用水量卻在急劇增加,汙染的水越來越多,需求量卻越來越大,形成了新鮮淡水的供與需的一對矛盾。  4、有毒物品、廢料汙染。現在工業越來越發達,有的小工廠甚至不按照規定生產,就會出現許多有毒的化學品,這些有毒物品不僅對人類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對地球表面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危害,導致全球變暖。
  • 美媒:全球變暖或引發更多新疾病
    科研人員說,全球變暖可能引發更多「我們現在都不知道」的疾病。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7月23日報導,耳念珠菌最早於2009年在日本被發現,可導致血液、傷口和耳部的致命感染。2012年至2015年,非洲、印度次大陸和南美洲分別發現過這種耐藥性真菌。它可以在醫院等醫療保健環境中的個人之間傳播,也能在被汙染的表面接觸設備時傳播。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英媒:稻田溫室氣體排放被大大低估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英媒稱,稻田向大氣中釋放的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正在加劇全球變暖,相當於600個燃煤電廠造成的長期影響。報導稱,這些發現增加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全球水稻種植造成的氣候變化程度是人們所認為的兩倍。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環保協會(EDF)發布的一份全球分析報告對印度水稻農場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