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氣易致呼吸系統疾病增加,原因是這樣

2020-12-06 澎湃新聞

雷暴天氣易致呼吸系統疾病增加,原因是這樣

2020-08-2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燕聲 保健時報

雷暴天氣易致哮喘發作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目前正值雷雨季,驚雷常會讓人想到電光火石,卻很少有人知道雷雨天氣可能會讓你「窒息」。《美國醫學會內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醫保數據和雷暴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發現,在雷暴天氣前夕,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急診患者人數明顯增加。

氣壓變化導致大風揚塵增加了可吸入顆粒物

本項研究中,俄勒岡大學、哈佛醫學院和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收集了1999~2012年間65歲以上呼吸系統疾病急診醫保數據,並將其與當地的大氣條件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雷暴來臨之前,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病就診呈現高峰。數據外推可得,在該時間段內,雷暴天氣已導致美國急診室就診次數增加5.2萬次。

研究人員稱,花粉也許不是導致呼吸病的罪魁禍首,空氣中花粉數量以及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水平在雷暴前後沒有明顯變化。相反,他們認為可能是氣壓變化導致大風揚塵,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等綜合原因。雷暴天前夕就診的老年患者往往出現體溫升高,這很可能是肺部對過多的可吸入顆粒物產生的反應。

過去幾十年,有多項研究發現雷暴來臨前的幾天,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上升。2016年11月22日傍晚,一場雷暴席捲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這場雷暴也誘發了群體性哮喘。專家稱,暴風把整顆花粉顆粒吹入逐漸形成中的暴雨雲層,暴雨雲層中的水汽將花粉分裂成更細微的顆粒,然後這些細小顆粒會隨著寒冷乾燥的氣流回到地面導致人哮喘發作。

呼吸系統疾病大多與汙染空氣相關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疾病中心主任賀蓓介紹,哮喘是過敏性疾病,主要特徵是喘息性、發作性、季節性。即哮喘是發作性的,會反覆發作,中間有緩解期。另外,有季節性,因為有過敏性,春天和秋天發作就多一些,分別與花粉、蒿草等有關。

慢阻肺的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柳葉刀》上發布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超約1億,成為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三大常見慢性病。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是不可逆的,在發病初期常無法得到重視,結果導致患者肺功能越來越差,甚至出現生命危機。

慢阻肺有五大誘因值得警惕,一是環境汙染。二是空氣汙染。環境汙染會直接導致空氣汙染,如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等。其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損傷氣道黏膜和其細胞毒作用,使纖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加,為細菌感染創造了條件,這也是慢阻肺的病因之一。三是感染。病毒、細菌和支原體是本病急性加劇的重要因素。四是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五是吸菸。菸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氫氰酸等化學物質,可損傷氣道上皮細胞。可見,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中的顆粒物有密切相關性。

雷雨天氣需減少外出室內保持清潔通風

眾所周知,哮喘患者每逢季節變換、情緒激動或天氣變化時,病情就容易反覆或加重。加拿大渥太華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員進行的一項長達6年的研究發現,雷雨天可使誘發哮喘發作的細菌孢子濃度增加;雷雨天真菌、黴菌繁殖快;雷雨天空氣中正負離子比例發生變化,而且細小微粒更多,較多的陽離子,特別是其與灰塵結合後,對人體能產生更大的危害,如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結果引發導致哮喘發作;雷雨天患者抵抗力變弱,易因呼吸道感染誘發哮喘。

台州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朱君飛建議,哮喘患者雷雨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下雨時應該保持門窗通風,因為此時的風和雨水,可以把過敏原從家中趕走。室內要保持清潔,注意衛生死角,家裡窗簾、布藝沙發、被子、地毯等要定期清潔,防止塵蟎滋生。雷雨後如遇晴天應及時晾曬被褥。出門時戴上口罩,以防過敏原。

同樣,天氣的變化也會影響慢阻肺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患者要防止受涼;在雨雪或多霧的天氣,不要外出,儘可能在室內活動;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去,減少感染機會;室內要保持一定溫度、溼度和清潔度。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新研究!雷暴天氣易致呼吸系統疾病增加,原因是這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徵稿通知
    《熱帶氣象學報》專刊徵稿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龍捲是大氣中最猛烈的渦旋,能在短時間內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多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影響巨大。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由於尺度小、突發性強 、持續時間短,監測預警仍是世界難題。為推動我國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的相關研究,便於研究人員深入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與熱帶氣象學報共同籌辦擬出版「龍捲等致災雷暴大風」專刊 。
  • 印度爆發雷暴天氣!多人遭雷劈!什麼是雷暴?為什麼會這麼恐怖?
    #印度雷暴天氣致83人死亡#6月25日,印度比哈爾邦遭遇雷暴天氣。雷暴這種可怕的現象是什麼呢?你對雷暴有多少了解?下面我將給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雷暴?雷暴,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發生於熱帶和溫帶地區的局地性強對流天氣。雷暴發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顯著的降水,例如雨或冰雹。
  • 印度107死雷暴驚動莫迪,雷暴天氣為何如此危險?應該如何防護?
    目前,南亞地區進入雨季,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地近期發生多起雷暴致人傷亡事件。僅2020年6月25日,尼泊爾共有6人因雷暴而不幸喪命。而印度北方邦和比哈爾邦在2020年6月25日也遭遇了雷暴天氣,已導致至少107人喪生,他們大多是在田間勞作的農民。
  • 雷暴天氣是怎麼形成的 雷暴天氣有什麼特點
    雷暴是伴有雷擊和閃電的局地對流性天氣。它通常伴隨著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時甚至會隨暴風雪而來,因此屬強對流天氣系統。在古老的文明裡,雷暴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不論是中國古代、古羅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與雷暴相關的神話。
  • 雷暴天氣為何如此危險?應該如何防護?
    雷暴是一種大氣放電現象,主要發生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是由於天氣劇烈變化產生的氣象災害,常產生於積雨雲中。雷暴發生時可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顯著的降水,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2小時。雷暴通常發生於春季和夏季,而六七月份正是南亞地區雷暴多發季節。
  • 雷暴天氣原因解讀 專家:與地震無關颱風有份
    為何蓉城會接連兩日出現強雷暴天氣?為此,昨(24)日記者採訪了氣象專家,專家們表示:連續不停地強烈電閃雷鳴與地震並沒有關係,是跟控制高溫天氣的副熱帶高壓和颱風「黑格比」共同在作用。解讀原因 颱風「黑格比」也有份成都市防雷中心新聞發言人季海向外表示,造成這次強雷暴天氣過程有幾大原因。
  • 全球變暖或引發更多強雷暴天氣
    雷暴天氣帶來的狂風、冰雹、洪水泛濫等惡劣天氣現象,以及這種極端天氣爆發的頻率和強度,已經成為氣候科學研究全球變暖的「一個頗為難解的謎題」。該研究負責人、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副教授諾亞?迪芬鮑(Noah Diffenbaugh)介紹說,這是由於雷暴活動的兩個主要大氣因素正發生相互矛盾的變化。
  • 英媒:塵埃成影響全球變暖因素 增加呼吸系統疾病
    中國網12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2月10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研究全球變暖的原因時,發現始終「缺少了一塊拼圖」,而這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塵埃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最近的一項評估顯示,每年約有40%由礦物粉塵組成的浮粒釋放到空氣中。還有一些浮粒來自人類活動,如耕作或放牧導致的土地乾旱。
  • 「綜述」腸道微生態和腸菌移植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影響肺部的免疫反應強度,腸道微生態失衡及腸源性內毒素的釋放,均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目前,腸菌移植在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總結腸道微生態、腸菌移植與呼吸系統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並提出新思路。腸菌移植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呼吸道菌群失調存在於多種呼吸系統炎症性疾病中,並與疾病嚴重程度、呼吸道炎症分型密切相關[1]。然而,腸道與呼吸系統之間可能有許多潛在關聯。
  • 環境部警告魁北克市有可能出現龍捲風、大冰雹及嚴重雷暴天氣
    龍捲風是一種強烈的、小範圍的空氣渦旋,是在強烈的不穩定天氣條件下,由空氣強烈對流運動產生的,通常是由雷暴雲伸展至地面的漏鬥狀雲產生的強烈旋風。龍捲中心氣壓很低,中心風力可達100~200米/秒。由於龍捲風是由雷暴雲層中的能量促成的,所以它集中發生在雷暴強對流天氣出現頻繁的季節,加拿大的夏季,6月至9月為強對流天氣易發季節。具體到每日,尤以雷暴雲層易聚集的時段,即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
  • 印度每年2000人被雷擊而亡,不起眼的雷暴天氣危害這麼大?
    隨著印度進入雨季,雷暴天氣開始變得頻繁起來。然而,在我們眼裡可能司空見慣的打雷,到了印度就成為了有生命危險的災害。據有關方面統計,從2005年到現在,印度每年死於雷暴的人數都在2000人以上。而美國每年因此而死的人數不過27人。
  • 什麼是寒潮天氣?寒潮天氣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寒冷空氣可能引發支氣管哮喘,對於呼吸道過敏體質的人群以及原本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來說,吸入強冷空氣可能引起支氣管痙攣,促進炎症因子產生和分泌,引發哮喘,使原本脆弱的呼吸道雪上加霜。寒潮天氣下氣溫急劇變化,人們易發生流行性感冒,而流感發病的增加勢必會加重原有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症狀,也會大大增加存在心腦血管疾病基礎的患者的發病風險。寒潮天氣對老年人群健康的影響尤其明顯。
  • 今夏雷暴天數為9年來最多 持續雷暴天下周初暫停
    昨天,上海市氣象局稱,今年8月本市雷暴天數已達11天,而從10日始,上海上空幾乎天天響雷,一直到20日的連續雷暴天氣在歷史上也是比較罕見的。   今明兩天本市依舊將與雷雨天氣相伴,倘若如此,今年的雷暴天數直逼歷史最高紀錄14天。
  • 菏澤市立醫院專家做客大眾網健康直播間 詳解呼吸系統疾病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卞功浩 周琛 菏澤報導近日,隨著溫度的逐漸下降,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逐漸增多。為向廣大市民普及呼吸系統相關知識,提高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11月27日下午3時,菏澤市立醫院呼吸科二病區副主任曹雪如準時到大眾網健康直播間做客。現場,曹雪如與主持人良好互動,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就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症狀、治療、預防等內容進行詳細解答。
  • 雷暴+回南天,中山未來一周天氣春夏交替?
    前兩日天氣晴朗
  • 人體靜電過強是腎虛之先兆 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人體靜電過強是腎虛的先兆 易誘發心腦血管的疾病案例 早上梳頭卻越梳越亂李先生最近有點兒煩,因為他近來出門,總被金屬的房門、窗框、車門等「電擊」,雖然電流量不大,但總被刺痛和聲響嚇著,嚇得他根本不敢碰任何金屬的東西。
  • 人體靜電過強是腎虛的先兆 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他煩惱地說,每到大冬天,天氣一乾燥,「遭遇」靜電就成了他的煩心事,怎麼才能趕跑它呢?也許不少人都有和李先生相同的經歷,早上梳頭卻越梳越亂,坐公交車上班,人擠人的只要是兩件羽絨服一摩擦就會和陌生人「來電」,晚上睡覺脫衣時更是電光四射,劈啪作響,讓人難以忍受,其實這樣的小問題如果不注意也會傷身。專家表示,只要採取一些措施就能避免靜電「騷擾」。
  • 南方現雷暴天氣 豫皖蘇等地仍有降雪
    近兩天,老天的心情似乎不大好,不僅給我國中東部地區帶來一場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南方部分地區還由於冷暖氣流「交戰激烈」,出現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天氣。  據中央氣象臺專家介紹,昨天下午至今日凌晨,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出現較大範圍雷暴天氣,其中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江蘇南部和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區並伴有短時強降水,江西波陽縣1小時降雨量達58毫米。
  • 吉力馬札羅雷暴天氣致一登山者身亡 多人受傷
    愛爾蘭登山者Ian McKeever在吉力馬札羅登山遇雷擊身亡死者Ian McKeever,今年42歲,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登山者,事發當天他正帶領著一支20餘人的愛爾蘭中學生隊伍衝頂吉力馬札羅峰,但途中遭遇雷暴天氣
  • 「健康中國·河北行動」政策解讀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集中...
    其中,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主要針對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慢阻肺、哮喘的認識、引發因素和主要表現,以及哪些人群容易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兩方面做了詳細闡述,同時,還提出了政府和社會應採取的主要舉措。目標中指出,到2022年和2030年,70歲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9/10萬及以下和8.1/10萬及以下,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知曉率分別不低於15%和30%,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肺功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