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燕聲 保健時報
雷暴天氣易致哮喘發作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目前正值雷雨季,驚雷常會讓人想到電光火石,卻很少有人知道雷雨天氣可能會讓你「窒息」。《美國醫學會內科學》雜誌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對比了醫保數據和雷暴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發現,在雷暴天氣前夕,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急診患者人數明顯增加。
氣壓變化導致大風揚塵增加了可吸入顆粒物
本項研究中,俄勒岡大學、哈佛醫學院和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收集了1999~2012年間65歲以上呼吸系統疾病急診醫保數據,並將其與當地的大氣條件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雷暴來臨之前,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病就診呈現高峰。數據外推可得,在該時間段內,雷暴天氣已導致美國急診室就診次數增加5.2萬次。
研究人員稱,花粉也許不是導致呼吸病的罪魁禍首,空氣中花粉數量以及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水平在雷暴前後沒有明顯變化。相反,他們認為可能是氣壓變化導致大風揚塵,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等綜合原因。雷暴天前夕就診的老年患者往往出現體溫升高,這很可能是肺部對過多的可吸入顆粒物產生的反應。
過去幾十年,有多項研究發現雷暴來臨前的幾天,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上升。2016年11月22日傍晚,一場雷暴席捲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這場雷暴也誘發了群體性哮喘。專家稱,暴風把整顆花粉顆粒吹入逐漸形成中的暴雨雲層,暴雨雲層中的水汽將花粉分裂成更細微的顆粒,然後這些細小顆粒會隨著寒冷乾燥的氣流回到地面導致人哮喘發作。
呼吸系統疾病大多與汙染空氣相關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疾病中心主任賀蓓介紹,哮喘是過敏性疾病,主要特徵是喘息性、發作性、季節性。即哮喘是發作性的,會反覆發作,中間有緩解期。另外,有季節性,因為有過敏性,春天和秋天發作就多一些,分別與花粉、蒿草等有關。
慢阻肺的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柳葉刀》上發布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超約1億,成為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三大常見慢性病。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是不可逆的,在發病初期常無法得到重視,結果導致患者肺功能越來越差,甚至出現生命危機。
慢阻肺有五大誘因值得警惕,一是環境汙染。二是空氣汙染。環境汙染會直接導致空氣汙染,如工廠廢氣、汽車尾氣等。其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損傷氣道黏膜和其細胞毒作用,使纖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加,為細菌感染創造了條件,這也是慢阻肺的病因之一。三是感染。病毒、細菌和支原體是本病急性加劇的重要因素。四是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五是吸菸。菸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氫氰酸等化學物質,可損傷氣道上皮細胞。可見,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中的顆粒物有密切相關性。
雷雨天氣需減少外出室內保持清潔通風
眾所周知,哮喘患者每逢季節變換、情緒激動或天氣變化時,病情就容易反覆或加重。加拿大渥太華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員進行的一項長達6年的研究發現,雷雨天可使誘發哮喘發作的細菌孢子濃度增加;雷雨天真菌、黴菌繁殖快;雷雨天空氣中正負離子比例發生變化,而且細小微粒更多,較多的陽離子,特別是其與灰塵結合後,對人體能產生更大的危害,如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結果引發導致哮喘發作;雷雨天患者抵抗力變弱,易因呼吸道感染誘發哮喘。
台州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朱君飛建議,哮喘患者雷雨天應儘量減少戶外活動,下雨時應該保持門窗通風,因為此時的風和雨水,可以把過敏原從家中趕走。室內要保持清潔,注意衛生死角,家裡窗簾、布藝沙發、被子、地毯等要定期清潔,防止塵蟎滋生。雷雨後如遇晴天應及時晾曬被褥。出門時戴上口罩,以防過敏原。
同樣,天氣的變化也會影響慢阻肺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患者要防止受涼;在雨雪或多霧的天氣,不要外出,儘可能在室內活動;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去,減少感染機會;室內要保持一定溫度、溼度和清潔度。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新研究!雷暴天氣易致呼吸系統疾病增加,原因是這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