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天本市依舊將與雷雨天氣相伴,倘若如此,今年的雷暴天數直逼歷史最高紀錄14天。
本月雷暴已達11天
上海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傅易昨天表示,今年8月雷暴雨天數可能要翻往年同時期的一倍。近30年來(1978-2007年)8月份雷暴日數為185天,平均每年6.2天。其中,8月份雷暴日數出現超過10天及以上的年份有4年,而出現最多的為1987年和1999年,均為14天。
從迄今的狀況看,今年8月以來出現的雷暴天氣已達11天,截至昨天,今年的雷暴日是2000年以來9年中最多的一年。從10日到20日,共發布1橙9黃10個雷電預警。今明兩天,北方再次有弱冷空氣將影響上海,本市又會出現幾次明顯的雷陣雨天氣,也將把本月雷暴天數增加到12-13天,預計將翻30年來年平均雷暴天數的一倍。
副熱帶高壓一手「策劃」雷暴
今年夏天,申城雷暴頻頻。究竟是什麼原因觸發了這場持續性的雷暴?在眾多原因之中,副熱帶高壓正是幕後的一手策劃者。
傅易告訴記者,8月7日與10日兩天的雷暴雨天氣與12-20日的連續雷暴雨天氣產生的原因不同。前兩日的雷暴天氣由海上熱帶雲團引起的。但後期的連續打雷,則在於「雷暴天氣,往往只有在氣溫上升運動十分猛烈的背景下才會發生,而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氣流變化,正合雷暴天氣的胃口。」
一方面,副熱帶高壓是主兇,另一方面,今年北方冷空氣十分活躍,成為有力的幫兇。雷暴天氣總是發生在午後和夜裡,主要由冷空氣登陸上海的時間所決定。
郊區雷電災害較多
防雷中心技術發展科專家許曉東介紹,根據他們的觀測,雷電主要集中的區域在崇明島中部到黃浦江東岸,市中心與郊區的雷電分布都比較平均。但雷電造成的災害方面特別是人身傷亡事故,則主要發生在郊區的崇明、南匯等,市中心幾乎沒有死亡事故。
分析市中心雷電災害事故較少的原因時,許曉東說,雖然市中心高層建築比較多,但在建造初期對其防雷要求也很高,電器設備也都採取雷電防護措施。不過專家提醒,市中心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影響將十分重大,今明兩天市民仍需加強防範。
下周初與「雷公」暫別
今明兩天北方再次將有弱冷空氣登陸上海,本市將出現一次明顯的雷陣雨天氣。下周初,本市將由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轉向受大陸高氣壓控制,冷暖空氣不會激烈相遇,大氣形勢將呈現平穩狀態,屆時持續的雷暴天氣將會結束,悶熱天氣也將得到緩解。此外,溫度也將降低,最高溫度將維持在33℃左右。幾乎每日聞驚雷的天氣有望在下周初得以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