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空氣實現3年連升,去年質量優的天數較2013年多一倍

2020-11-25 澎湃新聞

成都空氣實現3年連升,去年質量優的天數較2013年多一倍

辜迅/中國環境報

2016-05-16 11:21 來源:澎湃新聞

2015年3月26日,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當日天氣晴好。視覺中國 資料

記者近日從四川省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悉,

即將正式發布的2015年成都空氣品質公報顯示,全年空氣品質優的天數達到27天,較2013年多出一倍。

記者通過2013年以來的數據對比發現,

成都空氣品質優的天數連續3年逐年上升,分別達到13天、14天和27天。重汙染天數則逐年下降,分別為62天、37天和22天;PM2.5和PM10平均濃度值較基準年分別下降34%、28%,提前實現省政府提出的到2017年的改善目標。

空氣品質實現「三連升」

「與2014年相比,2015年成都市中心城區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了26.3、10.2、12.2、16.9個百分點,空氣品質總體向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總工譚欽文告訴記者,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總體上逐年好轉,年度監測情況明顯好於前兩年。

據介紹,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依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值,一氧化碳日均值和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進行評價。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為14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108微克/立方米、6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濃度值為2.0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的第90百分位濃度值為18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均達標。

同時,依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中年均值二級標準對全市郊區(市)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進行了評價。其中,二氧化硫年均值範圍為14微克/立方米~36微克/立方米,兩項指標均達標。主要汙染物細顆粒物濃度年均值連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年均值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連年均穩中有降。

譚欽文分析認為:

「空氣品質的持續好轉,受益於產業結構調整和汙染防治手段並舉,各項汙染物濃度均保持同比下降態勢。」

以青白江區為例,2015年3月底,攀鋼集團成都鋼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攀成鋼)冶煉區全部關停,冶煉區部分生產裝置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關停。至2015年3月27日,攀成鋼整個冶煉區的燒結、轉爐、高爐等系統均已停產。

據了解,其冶煉區廢氣汙染物排放量佔整個攀成鋼的90%以上,在其關停後的監測數據顯示,青白江區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改善。

重汙染天數持續減少

記者通過對比成都市近三年來發布的環境質量數據發現,2013年~2015年,成都市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持續增加,分別為13天、14天、27天,2015年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較2013年多了一倍,佔比增加了3.8個百分點。

相反,2013年~2015年空氣品質重汙染天數持續減少。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提供的數據顯示,近3年空氣品質重汙染天數分別為62天、37天、22天,2015年空氣品質重汙染天數比例較2013年降低11.0個百分點。

同時,2013年~2015年主要汙染物濃度持續降低。2015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較2013年分別下降54.8%、15.9%、28.0%、34.0%。

2016年以來,成都環境空氣品質更是一路上揚、節節攀高。今年1月~4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均值分別為14微克/立方米、59微克/立方米、119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數為1.8毫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第90百分位數為122微克/立方米。達標天數為71天,其中優4天,良67天;汙染天數為50天,其中輕度汙染34天,中度汙染11天,重度汙染5天,達標天數比例58.7%。與去年同期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分別下降6.7%、15.0%、18.2%,二氧化氮上升5.4%,一氧化碳日均值超標率持平(均未超標),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超標率下降7.5個百分點,達標天數增加19天,達標天數比例上升15.4個百分點。

汙染禍首為臭氧、秸稈焚燒

「2015年氣象擴散條件與常年持平,氣溫偏高1.2℃,年總降水量為836.1毫米,較常年偏少一成左右。1月大霧日數相對較少,大範圍霧霾天氣影響也相應減輕。入夏時間較常年提前15天~38天,而秋季的秋綿雨使得11月空氣品質維持優良態勢,僅有兩天汙染。」譚欽文告訴記者,受盆地地理環境和氣象條件限制,成都市大氣汙染物的擴散稀釋通常較為困難。因此,氣象變化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不容小覷。

「汙染禍首主要還是臭氧和秸稈焚燒。」

針對成都市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譚欽文解釋說,受厄爾尼諾現象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的影響,成都市臭氧汙染水平有所升高。2015年臭氧日最大8小時均值共計超標60天,超標率為16.4%,其中造成輕度及以上汙染52天。同比超標天數增加36天,超標率上升10.8個百分點。

從有關統計分析結果看,秸稈焚燒造成的汙染同樣不容忽視。2015年,秸稈焚燒共造成汙染15天,其中中度汙染1天,輕度汙染14天。與2014年相比,受秸稈焚燒影響的天數增加5天,由此對全年PM10和PM2.5濃度的貢獻也分別達到3.4微克/立方米和2.0微克/立方米每日。與2014年相比,其貢獻率分別增加1.5微克/立方米、0.7微克/立方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成都空氣品質 空氣品質好轉 空氣汙染

相關推薦

評論(72)

相關焦點

  • 上海去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優良率和優級天數創新高
    >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AQI優良天數為296天,AQI優良率為81.1%,較2017年上升5.8個百分點,2013年以來首次達到80%以上。其中,優93天,良203天,輕度汙染55天,中度汙染11天,重度汙染3天。與2017年相比,優級天數增加35天,為歷年最多。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2018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六項汙染物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M2.5、NO2等兩項汙染物超標,SO2、PM10、臭氧、一氧化碳(CO)等四項汙染物達標。
  • 成都力爭明年PM10 PM2.5濃度較2013年分別降25%、20%
    「通過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全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1-9月,我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72天(優19天、良153天)。」昨日,市政府關於我市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報告提請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
  • 主城區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突破100天
    &nbsp&nbsp&nbsp&nbsp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倩)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10月22日,主城區空氣品質為優的天數首次突破100天,同比增加19天,為2013年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優良天數累計達到254天,達標率86.1%。
  • 優良天數245天,增幅全國第一!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2020年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咋樣?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
  • 7年來空氣品質最好!南京「水晶天」增加一倍
    揚子晚報網12月1日訊(通訊員 王莎 記者 劉瀏)今天上午,記者從江蘇省南京監測中心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南京已累計收穫優良天數281天,提前完成了江蘇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目標,這也意味著南京提前一個月,完成2020年的「藍天小目標」。
  • 北京公布去年治霾成績單:186天空氣品質達標,多了14天
    年均濃度達標情況主要汙染物多年變化趨勢2015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較2014年增加14天,其中一級優的天數增加13天;2015年重汙染共46天,佔13%,較2014年減少1天。
  • 去年開州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
    天朗氣清的開州城區一角 記者 何定 攝昨日,記者從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我區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治汙減排、揚塵和移動源汙染整治等重點工作,推動空氣品質持續向好發展,抬頭可見「開州藍」已成常態。去年,我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6天,同比增加5天,優良率為97.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創歷史新高。
  • 3月江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100%
    日前,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2020年3月份該市環境空氣品質狀況。數據顯示,3月江門國家直管站點空氣品質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綜合指數下降21.6%,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100%,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比例上升3.2個百分點;無輕度、中度、重度、嚴重汙染天氣。全省排名第13位,珠三角9市排名第5位。
  • 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9天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今天透露,2019年上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動"四大結構"調整,深化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不斷提升長三角區域大氣協作水平,實現了環境空氣品質的持續改善。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
  •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 較2019年增36天
    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濃度較2019年下降9.5%。  這也是每個人切身感受到的變化。2020年連續322天無PM2.5重汙染,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2019年增加36天。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連續195天無PM2.5重汙染
    2018年北京的空氣品質正式出爐!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市空氣品質狀況和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的完成情況。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汙染天數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
  • 市環保局:成都空氣品質首達國家二級標準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馬麗)6月4日報導 2011年成都空氣品質達到2級標準、全市二氧化氮濃度逐年上升、酸雨出現頻率減少、地表水I~III 類水質斷面佔61.5%、城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2011年成都環境質量公報》昨(3)日出爐。在「六五」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昨日,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1年成都市環境質量狀況。
  • 北京去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六成 pm2.5仍是大氣主要汙染物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記者3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9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六成。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北京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40天,全年重汙染天數降到4天。
  • 吉安2019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1%(圖)
    據介紹,去年以來,吉安市對標省委、省政府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部署,以機構改革為契機,著力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2019年度全市上下紮實開展有關問題整改,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目標任務完成進展順利,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圓滿完成各項年度目標任務。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四項汙染物空間分布及變化2019年「粗、細顆粒物」改善均有所突破。細顆粒物方面,PM2.5一級優的天數顯著增多,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是2013年的2.6倍;粗顆粒物方面,截至11月底,北京市累計降塵量為6.0噸/月·平方公裡,較去年同期下降22.1%。
  • 房山這項空氣品質指標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2019-2020年四項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變化 (二) 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去年多了一個多月2020年,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64天,較上年增加34天,優良率達到72.1%,增加8.9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明顯增加。
  • 2020年河南環境空氣品質很「牛」
    2020年河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咋樣?優良天數變多了嗎?哪個城市「氣質」更好?1月12日,大河網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2020年全省PM2.5等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優良天數大幅增加,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效前所未有。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今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外發布,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2017年我省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主要考核指標實現「兩降一升」
    2017年我省優良天數比2016年增加10天,實現了年初「藍天數多於上年、持續霧霾天數少於上年、持續汙染時間短於上年」的承諾,這是記者1月18日從新出爐的2017年四川省空氣品質報告中獲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