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力爭明年PM10 PM2.5濃度較2013年分別降25%、20%

2020-12-04 四川新聞網

  「通過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共同努力,全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1-9月,我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72天(優19天、良153天)。」昨日,市政府關於我市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報告提請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2017年是成都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第一年,我市將全力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努力提升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10、PM2.5濃度較2013年分別下降25%、20%,積極為我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環境支撐。

  2017年1月1日起 我市全面供應國五汽柴油

  按照部署,我市將突出重點,深化大氣汙染綜合治理。「首先是推進管理減排。」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布局,鼓勵「兩高」行業企業退出或轉型發展;嚴控新增汙染物,新建排放大氣主要汙染物的項目實行等量或減量替代。不僅如此,我市還將大力實施揚塵治理「四大工程」,中心城區建築工地全面實現揚塵在線檢測,推行區(市)縣網絡化降塵檢測。加強停車場、維修站汽車尾氣排放監督抽測,2017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五汽油和柴油,探索建立機動車尾氣汙染有獎舉報制度。嚴格露天禁燒,嚴查露天焚燒秸稈、垃圾、塑料、落葉等高汙染燃料行為。此外,我市還將實施燃煤總量控制,嚴控新建燃煤鍋爐,推進高汙染燃料禁區外鍋爐達標治理,郊區(市)縣建成區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累計淘汰95%,所有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新標準。

  《成都市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辦法》將頒布實施

  不僅如此,我市還將進一步提高大氣環境監管水平,將抓緊編制《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規劃》,明確階段性工作措施和改善目標;抓緊擬定《成都市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辦法》,並儘快頒布實施;抓緊修訂《成都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提前預警,提前防治,提高重汙染天氣應急應對水平;抓緊制定《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獎懲辦法》,根據各區(市)縣考核因子實測數據對比目標控制值進行綜合打分,實施財政獎懲措施,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同時,我市還將進一步加強能源消耗、機動車排氣汙染等課題研究,持續開展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加快空氣品質網格化微站建設,實施大氣汙染精準化治理;進一步提升汙染源在線監測率和正常運行率,加強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逐步構建空氣汙染綜合觀測網絡;強化臭氧汙染形成機理和控制對策研究,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

相關焦點

  •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上半年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 環保部回應 2017  有記者提問,上半年,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PM2.5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 %,PM10濃度為1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2%。如何解釋京津冀PM2.5和PM10濃度不降反升的現象?
  • PM2.5濃度嚴重超標 智能新風系統成「解藥」
    濃度嚴重超標。   根據有效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大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空氣汙染嚴重、灰霾天氣頻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汙染居高不下,機動車尾氣持續攀升…PM2.5濃度嚴重超標。
  • 深1度|從110+降到40+,濟南PM2.5濃度七年降了三分之二
    濟南市人大代表、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在接受天下泉城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濟南首次實現全年超60%天數為優良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40+」,力爭「十四五」末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
  • 浮塵進京PM10爆表 周末PM2.5濃度將會上升
    昨天,北京市環保局發布《2013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公報對2013年首都的環境狀況進行總結和回顧,大氣以及水環境的汙染依然是制約北京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大氣  PM2.5年均濃度超標156%  2013年是北京實施「空氣品質新國標」的第一年,北京首次開展了包括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等三項汙染物在內的6項汙染物監測,公報首次按新標準評價空氣品質。
  • 成都空氣實現3年連升,去年質量優的天數較2013年多一倍
    視覺中國 資料記者近日從四川省成都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悉,即將正式發布的2015年成都空氣品質公報顯示,全年空氣品質優的天數達到27天,較2013年多出一倍。記者通過2013年以來的數據對比發現,成都空氣品質優的天數連續3年逐年上升,分別達到13天、14天和27天。
  • 5個路段pm2.5和pm10持續飄紅
    11月份,全市市區內共有962條路段走航監測數據(PM10、PM2.5)達到考核條件。其中,PM10紅色路段最多的為天橋區,佔市區PM10紅色路段的37.5%,PM10綠色路段佔比最多的為歷下區,佔市區PM10綠色路段的31.4%。PM2.5紅色路段最多的為天橋區,佔市區PM2.5紅色路段的41.7%,PM2.5綠色路段最多的為歷下區,佔市區PM2.5綠色路段的32.8%。
  • PM2.5是什麼?PM2.5有什麼危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有時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
  • 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m3
    PM2.5濃度下降25%    相當於今年8月份空氣品質水平    「國十條」: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汙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汙染天氣,全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 聊城PM2.5和PM10濃度上升
    9月,聊城市主要汙染物中PM2.5月均值濃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41.4%;PM10月均值濃度86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14.7%;二氧化硫月均值12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9.1%;二氧化氮月均值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惡化8.8%;重度汙染天數為0天,同比持平;優良天數12天,同比減少15天;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5.21,同比惡化24.3%。
  • 運城、寶雞、洛陽PM2.5濃度不降反升
    人民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孟哲)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重點區域各城市2020年1月和2019年10月—2020年1月環境空氣品質有關情況及排名。通報指出,汾渭平原11個城市, 運城、寶雞和洛陽3個城市PM2.5濃度不降反升。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2014年國家PM2.5標準 廣州要求2020年需達標
    【2020年穗空氣要達國家標準】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起開始實施,日前,@廣州環保 就落實新環保法的情況在官網向社會公布。據悉,廣州空氣品質達標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提出2020年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即廣州PM2.5年均濃度要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這比此前提出的2025年達標提前了5年。(PM2.5是什麼意思? )  2014年12月1日,中國PM2.5標準:要求濃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 成都被要求2016空氣PM10濃度下降6%
    記者從1月15日召開的全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十三五」我省將根據各市(州)的大氣環境狀況及改善力度,對市(州)大氣汙染防治實行分檔考核;2016年,對空氣不達標(未達國家二級標準)城市的PM10濃度降幅考核目標,將在3%-6%之間對號入座。
  • 北京副市長:PM2.5達標至少需18到20年
    8年後可呼吸密雲水庫空氣  洪峰在發言中說,治理PM2.5工作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在「十二五期間」,即到2015年,主要汙染物的年均濃度比2010年下降15%,其中,PM2.5濃度要下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現在,我市PM2.5年均濃度在70微克/立方米左右。
  • 合肥空氣品質近4年逐步好轉 PM10和PM2.5都在降
    中安在線3月3日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從2013年開始,合肥市空氣品質在逐年穩步好轉。 3月1日,合肥市環保局發布該市空氣品質狀況解析,解析顯示,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的含量也在逐步下降,而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氮氧化物的含量在上升。
  • 成都重汙染天氣長效治理:2020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0%以上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2日訊(記者 江瑤)12月11日,成都市政府召開了2016年成都大氣汙染防治新聞通氣會,成都市各行政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悉數到場,從成都汙染的形成原因、PM2.5主要汙染物來源百分比,以及成都市目前採取的針對性應急措施進行了信息公開,如建立市民有獎舉報制度和彭州石化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制度。
  • PM2.5國家標準(2012)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小於10是安全值,而中國的這些地區全部高於50接近80,世衛組織為各國提出了非常嚴格的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大氣十條中期評估:74城PM2.5下降 7省區PM10上升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相對於2013年的72微克/立方米下降23.6%;日均值超標天數的比例由2013年的33.2%降至2015年的20.8%。全國PM10平均濃度(338個城市平均濃度為87微克/立方米),相對2013年(330個城市平均濃度97微克/立方米)下降10.3%;日均值超標天數的比例由2013年的14.5%降至2015年的12.1%。74個重點城市共發生846天次重度汙染和238天次嚴重汙染,較2014和2013年降幅分別為28.1%、24.9%以及49.9%、63.7%。
  • 合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PM10、PM2.5平均濃度連續5年實現「雙降」
    2018年,藍天更多了,碧水更清了。工作數據顯示,一年來,合肥空氣品質好轉明顯,水汙染治理效果顯著。在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下,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全域打造美麗合肥,合肥的生態魅力值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