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史上首次「入夏」:全球氣候變暖致西藏升溫效應顯著

2020-12-05 澎湃新聞

入夏時間:6月23日

入夏標準:連續5日平均氣溫超過22℃

入夏原因:高氣壓控制+全球變暖大背景

今年6月以來,西藏大部氣溫持續偏高,

出現晴熱少雨天氣,多地日最高氣溫破歷史極值。

6月25日至29日,

拉薩連續5日平均氣溫超過22℃,

達到了我國氣候季節劃分的夏季標準,

標誌著拉薩自1955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首次入夏。

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1.6億。來源:微博

01

除東南緣河谷地區外,整個西藏全年無夏

你曉得嗎?

拉薩在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一直處於無夏區。

這裡需要提示一下,拉薩氣象觀測從1951年開始,但正式觀測業務是從1955年1月1日開始的。故此前沒有相關的記錄。

夏季平均開始日期分布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國青藏高原、雲南東部以及內蒙古中東部等地達不到入夏的標準,在氣象上屬於無夏區,城市中,像西部地區的西寧、拉薩、昆明以及內蒙古的錫林浩特、呼倫貝爾以及漠河等地都是沒有酷暑的地方。

此前,中國冰川學奠基人施雅風綜合分析了冰芯、高湖面及植被變化的記錄,發現在距今4萬至3萬年前,青藏高原經歷了一個普遍的異常溫暖溼潤時期,溫度比現代高2℃至4℃,降水多4成到一倍,這說明這個時期出現了一次特強夏季風事件。

根據西藏不同地區的樹木年輪資料,並以冰川遺蹟等代用資料作為輔助手段,青藏高原氣象學家高由禧對西藏地區近2000年的歷史時期氣候分析發現,從6世紀中葉起,西藏進入溫暖時期,氣溫變化趨勢大體與東部地區一致,在6世紀以後的約500年內,東部地區維持著隋唐時代的溫暖時期。

如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大部分地區≥0℃積溫為500~3000℃,最熱月平均氣溫為6~18℃。按氣候分類,除東南緣河谷地區外,整個西藏全年無夏。

02

6月的西藏發生了什麼?

時隔64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從未經歷夏天的拉薩突然入夏,究竟發生了什麼?

氣象監測數據顯示,6月西藏月平均氣溫為13.7℃,較常年偏高1.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拉薩、日喀則、澤當等7個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2019年6月西藏平均氣溫距平

除了氣溫異常!6月西藏降水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月平均降水量為30.5毫米,較常年偏少57%;獅泉河、定日無降水,拉薩等13站月降水量創歷史新低。

持續性晴熱少雨天氣使西藏大部雨季開始偏晚。

其中

1、沿雅魯藏布江一帶大部雨季開始時間較常年偏遲16至26天

2、5月1日至6月30日,阿里地區、沿雅魯藏布江一帶大部連續無降水日數達到15至60天

3、截至6月30日,阿里地區、那曲西北部、昌都、林芝、當雄、帕裡,以及沿雅魯藏布江一帶氣象乾旱等級較高

持續性異常晴熱少雨天氣不僅給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和出行帶來較大影響,還對非保灌地段冬小麥、春青稞和油菜等作物生長不利。

西藏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西藏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遙感監測顯示,6月西藏主要農牧區農作物及牧草長勢較去年偏差,植被覆蓋總體偏差,典型水域面積略小於去年,需要關注異常乾暖氣候對高原生態的不利影響。

2019年6月西藏植被覆蓋監測圖

03

有全球變暖大背景,也有直接原因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2015到2019年將成為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00年以來,西藏大部氣溫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在是近十年,西藏中東部氣溫偏高尤為顯著。

大的背景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首席預報員高輝介紹,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半球極端高溫事件發生的頻次更高、強度更強,地處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升溫效應比其他地區更為顯著。全球變暖為近期西藏高溫提供了大的背景。

直接原因

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副主任石磊分析,6月以來,青藏高原上空受高氣壓控制,形成強烈的氣流下沉增溫和輻射增溫,是西藏大部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的直接原因。

04

拉薩入夏短期內達到入夏標準,

但不具有普遍性

按照《氣候季節劃分》規定

當常年滑動平均氣溫序列連續5天大於或等於22℃,則以其所對應的常年氣溫序列中第一個大於或等於22℃的日期作為夏季起始日。

氣象監測數據顯示,從6月23日開始,拉薩日平均氣溫突破22℃,6月25日至29日連續5日拉薩滑動平均氣溫分別為22.4℃、22.5℃、22.7℃、22.8℃、22.7℃,達到了氣象學定義上的夏天標準,這意味著拉薩進入夏季,入夏的日期為6月23日。

從拉薩1955年1月1日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數據統計分析來看,此前拉薩從未達到入夏標準,此次屬1955年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首次入夏。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擔憂!

據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副主任石磊介紹,「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確有可能出現短期的個別站點氣溫達到入夏標準的情況。」

劃重點!

石磊表示,拉薩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6月份,為16.4℃;短期內出現氣溫達到入夏標準的情況屬異常現象,但不具有普遍性,加上西藏四季不分明,拉薩仍屬於氣候季節劃分的無夏區。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本文作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王亮、查日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中國西藏網、百度圖片等

微信編輯:王亮

(原標題:《OMG!「歷史」首次,西藏拉薩擁有「夏天」》)

相關焦點

  •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
    全球氣候變暖致青藏高原日漸「暖溼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16 15:2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拉薩7月16日電(記者 黃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國慶16日告訴記者,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典型的受影響地區。
  • 西藏將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
    新華社拉薩9月9日電(記者邊巴次仁)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了西藏地區氣候的明顯變化:冬季增溫明顯,降水量變化區域性波動較大,氣候變化區域差異較顯著等。為此,西藏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和挑戰。    近期,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了自治區發改委和氣象局發布的《關於西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通知》。
  • 【新華網】全球氣候變暖加劇青藏高原「暖溼化」
    過去拉薩往往半夜下雨白天晴,現在則是連日細雨綿綿的江南風情;過去當地人穿著厚衣服度夏,現在則換上汗衫短褲;過去湖泊大量萎縮,現在大肆擴張以至淹沒草場……多種跡象表明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而這背後的「推手」指向全球氣候變暖。  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正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典型的受影響地區之一。
  • 氣候變暖 西藏凍土層十年「萎縮」22.4釐米
    西藏是中國最大凍土分布區之一(資料圖片)據近日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氣候中心發布的《西藏氣候變化監測報告》顯示,由於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過去50年裡西藏凍土層明顯「萎縮」, 僅2001年—2010年的10年時間裡,西藏地區凍土層就比上世紀60年代變薄了22.4釐米。
  • 西藏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0.4攝氏度
    中新社拉薩1月9日電 (查日 江飛波)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9日發布《2019年西藏自治區氣候公報》稱,1981年到2019年,西藏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上升0.4攝氏度。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氣候監測與評估室主任馬鵬飛說,這是氣象專家們對西藏38個氣象站點的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近39年間,西藏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上升0.4攝氏度;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11.1毫米;日照時數呈減少趨勢,平均每10年減少29.6小時。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10月以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不斷刷屏。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1.5℃問題或將提前到來;同日,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溫控制目標等氣溫紅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
  • 2016成史上最熱年 全球持續升溫致極端天氣頻發
    以六月份為例,科學家們收集了全球各地區六月的溫度數據並計算出平均值,他們發現相比20世紀,今年全球六月平均溫度上升了1.62華氏度(約為28攝氏度)。同樣,今年一月至五月的溫度也是自1880年以來的最高值。與此同時,2016上半年中有五個月分別打破了1979年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各月份最小值記錄,唯獨今年三月除外,其海冰面積為該月史上第二小值。
  •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暖
    許多人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溫室效應。簡單來說,溫室效應就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大量二氧化碳阻止了大氣內的熱量流失到太空,從而形成溫室效應。科學家估計,如果人類仍以目前的速度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那麼到2050年,全球氣溫就要升高3~5攝氏度,南北兩極部分冰雪將融化,導致洋面升高30~50釐米,全球陸地面積將隨之縮小。全球氣候變暖還會造成:淡水危機、疾病流行。
  • 從南極高溫20℃來了解全球氣候變暖
    熱點解讀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具體影響如下圖所示:
  • 你知道嗎|全球變暖下,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升多高?
    溫室效應是指太陽短波輻射透過地球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又被大氣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地球氣候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的溫室效應,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平均溫度提高了38℃。
  •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
    全球氣候變暖,你感受到了嗎?隨著全球氣溫逐年攀升,由氣候變暖引發的風雹、乾旱、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使得全球各地都面臨嚴峻的氣候災難。氣候變化不僅威脅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
  • 美科學家發現城市熱島效應對全球變暖影響不大
    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多大影響一直就是爭論焦點。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首次對熱島效應的影響進行量化。研究結果顯示,與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產生的影響相比,熱島效應的影響非常有限。研究領導人、史丹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馬克-雅各布森表示:「在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城市熱島效應產生的影響比例可能在2%到4%之間。」
  • 2020年西藏冬季氣溫創近20年新低
    中國新聞網 作者:梁靜 責任編輯:梁靜   中新社拉薩3月31日電 (查日 江飛波)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31日公布《2020年西藏冬季氣候公報》。
  • 是什麼導致了6000萬年前的全球氣候變暖?
    如果大氣中的碳總量再增加,是否會加劇全球變暖?這些氣體一步步通過海床、海洋,最終噴發到大氣中,從而推動「古新世-始新世大升溫(PETM)」的發生。此後,科研人員大西洋兩岸發現了更多的噴口,還從其中一個噴口鑽取到分析樣本。更重要的是,位於西伯利亞及南非的類似噴口,也被證明與地球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全球變暖有關——分別為「二疊紀升溫」與「侏羅紀升溫」。
  • 加拿大政府報告顯示,該國變暖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由加拿大 43 名科學家和學者共同撰寫的一份經過同行評議的政府報告稱加拿大的升溫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如果不採取立即有力的減排行動,未來將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這份由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於本周一發布的《加拿大氣候變化報告》(Canada’s Changing Climate Report)指出,加拿大的氣溫從 1948 年以來已經升高了 1.7℃,是同期全球平均增溫 0.8℃ 的兩倍以上。
  • 海洋變暖加速 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
    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列出的5個1971年至2010年間海洋熱含量變化趨勢估算中,最小的估計值竟然只有最大估計值的一半!這嚴重限制了人們對全球變暖的科學認知。「海洋面積異常廣闊,平均深度達4000米,人類目前的觀測手段僅僅集中在上層2000米。在2005年Argo浮標觀測網建成之前,在南半球以及全球700米以下深海的觀測都較為稀少。」成裡京說。
  • ...臨界點,丁一匯,溫室效應,冰蓋,消融,升溫,上海,增暖,疊加,碳...
    「正正」疊加,升溫速度將進入「快車道」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變暖的腳步從未停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研究員指出,這是由兩方面造成的,一是人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  「所謂人為因素,就是人類活動導致碳排放增加產生的溫室效應,這一直是一個增量,全球氣溫因此而呈現不斷增暖的趨勢。
  • 西藏凍土層50年間薄了26.5釐米
    新華網拉薩10月27日電(記者黃興)西藏自治區氣象局近日發布的《西藏氣候變化監測報告》顯示,西藏凍土層在全球氣候變暖的過程中日漸變薄,過去約50年間西藏凍土層「萎縮」了26.5釐米。
  •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第二看臺  今年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北極圈也陷入「癱瘓」,「32℃北極圈,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一度刷屏,全球變暖問題再一次向人類發出挑戰。其實,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們早已提出各種「改造」地球的工程,其中就包括「平流層紗罩」概念。
  • 全球變暖問題不容忽略,2020年或將成史上最熱年份
    今年的高溫現象在全球普遍存在。西伯利亞是2020年最顯著的「熱點」之一,這塊區域在年初就突破了該地有史以來記載的最高溫度,最近當地更是檢測到了100.4華氏度的高溫,若經世界氣象組織證實,這將是北極圈溫度首次過百度。此外,全球範圍內包括亞洲、南美、歐洲大陸和多數海洋在內的眾多區域也超越了往年溫度平均水平,在上半年達到了史上最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