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製造新型納米超材料 給可見光一條"單行道"
核心提示: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科學家用銀、玻璃和鉻造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新型超材料。作為一種可見光的「單行道」,它能在一個方向幾乎完全遏制光線傳播,而另一個方向使光線暢通無阻。
-
科學家研發出可見光能無限穿透超材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4日(北京時間)報導,荷蘭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物質基礎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合作,製造出一種由堆積銀和氮化矽納米層構成的新材料,能賦予可見光近乎無限的波長。該材料有望在新型光學元件、光線路等領域大顯身手,也可用於設計更高效的發光二極體。相關論文發表在13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新型超表面雷射產生世界上第一個超手性光
光攜帶的角動量越多,它可以轉移的越多。因此,您可以將光視為「光學扳手」,現在,您無需使用物理扳手來擰東西(例如擰緊螺母),而是照亮螺母,螺母會自動擰緊。」新的雷射器產生了一種新的高純度「扭曲光」,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包括雷射器報告的最高角動量。同時,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納米結構的超表面,該超表面具有迄今產生的最大相位梯度,並允許在緊湊的設計中進行大功率操作。
-
長春光機所利用溶致液晶模板製備可見光負折射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負折射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使用反六角溶致液晶模板電化學方法,生長出了直徑為10納米、間距為15納米的銀納米線陣列,是目前已報導的最小尺寸的可見光負折射結構。通過實驗證明材料在可見光波段具有雙曲型色散關係,負折射波長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研發出具光催化性能新型纖維材料
為解決二氧化鈦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的諸多不足,中科院新疆理化所科研人員提出通過在纖維材料表面構築具有層級結構的二氧化鈦顆粒,製備出可循環使用的新型光催化材料
-
新材料將紅外雷射轉換成可見光
這種轉換可能聽起來並不新鮮,不少科學家都曾做過類似的工作,不過Dehnen和Chatterjee團隊的工作既然能夠發表在《Science》上,就一定有其獨特之處——他們的材料所發出的可見光是直線光束,方向與入射雷射保持一致。而之前報導的材料,基本都是向隨機方向散射光線。
-
新型光催化材料問世
本站訊(通訊員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可見光激發下載流子在Au/TiO2體系中的分離 直接利用光來驅動化學反應的光催化在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寧波材料所等研發新型等離激元結構色材料及製備技術 2020-06-29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在此基礎上,以複合超材料薄膜層為基本要素(Building block),構建了透明襯底/Building block layer/超薄介質gap層/金屬鏡面層的等離激元結構色膜繫結構,如圖1所示。通過製備參數作用下的材料微結構調控,在CMYK色坐標下實現藍綠、黃和品紅基礎色。
-
超材料研發出光學隱形鬥篷!
但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顏色控制域超寬的超材料,超材料的結構在設計上可以引導電磁波繞過物體,只讓它們在物體的另一側出現,就好像穿過一個空無的空間,達到讓物體隱形的效果。最可喜的是,這種材料的色域折射範圍幾乎囊括了各種可見光的顏色。之前杜克大學製造的第一個隱形鬥篷,是通過彎曲物體周圍的光線來達到隱形目的的,如下圖示意,當然實際的隱形過程要複雜地多。
-
我是超材料,我為自己代言
我是超材料,我為自己代言。 中學時老師告訴我們,當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光與折射光應該在法線兩側。那麼,是否存在這樣一種介質,當光入射其中,入射光與折射光位居法線同側?東南大學研究了均勻和非均勻超材料對電磁波的調控作用,提出了電磁黑洞和新型超材料隱身器件,發展出了雷達幻覺器件、遠場超解析度成像透鏡、新型天線罩、極化轉換器等新型超材料器件。
-
...吸光材料、軟硬重複可變的超材料、可降解「蠶絲蛋白骨釘」 ……
原標題:材料最前沿:對抗高精度武器的變色材料、近完美柔性寬頻紅外吸光材料、軟硬重複可變的超材料、可降解「蠶絲蛋白骨釘」 …… 整理:諶為 俄羅斯開發出可對抗高精度武器的變色材料
-
寧波材料所等開發出新型超寬帶透明電磁防護材料
電磁幹擾(EMI)屏蔽材料可以防止暴露於RF輻射,但是其中大多數是不透明的。在這項工作中,本文並使用氧化物(SLSO)夾著的超薄銀層作為構造塊來製造和製造可見的透明EMI屏蔽材料。具有雙面SLSO(D-SLSO)結構的樣品在27.6 GHz時表現出最高的EMI屏蔽效率(SE),為70 dB(在4–40 GHz時平均> 62 dB),在27.6 GHz時的透射率接近90%。
-
開發新型半導體光催化材料
黑龍江日報10月30日訊 今年35歲的何冬青2012年從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畢業後,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繼續深造兩年,隨後帶著對家鄉的眷戀來到了黑龍江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院功能複合材料工程中心,從事光催化產氫的研發及光催化機理的研究。
-
超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因為光在負折射率材料中的折射與常規材料中的折射是相反的,因此,光從正折射率的材料入射到負折射率材料的界面上時,其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處於界面法線方向同一側,從而可以帶來光的異常傳播和光的扭曲現象,基於這一原理設計了具有隱身特性的材料。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超寬帶透明電磁防護材料
同時,通訊技術的革新會讓周圍的電磁環境變得更複雜,這對電磁防護材料,特別是對可見光透明的電磁防護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5G向具有更大帶寬、更高傳輸速度的毫米波技術發展的趨勢,對現有透明電磁防護材料體系在防護帶寬、工作波段、可見光透過率和電磁屏蔽效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挑戰。
-
帶你認識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
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主要成分是納米TiO2,是一種在日光(或者模擬日光)照射下,促進氧化反應的高效率催化材料。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是當今化學、材料和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在汙水處理、空氣淨化、太陽能利用、抗菌和自清潔功能等領域均有應用
-
杜克大學研製出可通過光動態調節的電介質超材料
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創造了第一種可控制電磁波的動態可調諧非金屬超材料。這種超材料可稱為多項應用的技術基礎,應用範圍可涵蓋從改進的安全掃描儀到新型視覺顯示器等。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了2018年4月9日的《先進材料》雜誌上。
-
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原標題:新型負折射率超材料讓隱形更接近現實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自本世紀初以來,科學家設計出各種人工超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自然中不可能的方式彎曲電磁、聲學和其他類型的波。現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製造出的這類材料,可用來構建具有超透鏡的顯微鏡,以觀察分子水平的細節,或者用來隱蔽軍事飛機甚至人。
-
超材料簡介及超材料在天線中的應用
超材料已經成為熱門研究課題,尤其在涉及現代天線結構的領域更是如此。但是,對於什麼是超材料以及超材料在天線研發中的作用大家仍不甚了解。簡而言之,超材料是指能夠實現自然界中未知特性的材料和結構的組合。例如,塗敷在物體表面的結構化材料可以使光沿銳角折射,從而有效地隱藏該表面下的物體,使其在某些波長的光下隱身。由於射頻、微波、毫米波通信和雷達中的電磁輻射(僅高頻輻射)遵循與光相同的物理定律,因此採用適用于波長較長電磁輻射的結構也可以實現類似的效果。如納米級超材料可以用於製造負折射率材料,那麼毫米級超材料也可以用於實現各種效果,包括負磁導率或介電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