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新型納米超材料 給可見光一條"單行道"

2020-11-24 網易

核心提示: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科學家用銀、玻璃和鉻造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新型超材料。作為一種可見光的「單行道」,它能在一個方向幾乎完全遏制光線傳播,而另一個方向使光線暢通無阻。

超材料是一種能讓光線改變方向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人們控制光線的能力。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科學家用銀、玻璃和鉻造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新型超材料。作為一種可見光的「單行道」,它能在一個方向幾乎完全遏制光線傳播,而另一個方向使光線暢通無阻。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單向光路」將來有望在光學信息處理、新型生物傳感設備中大顯身手。

目前許多納米結構的超材料也能讓微波或紅外光在介質中單向傳播,但迄今還未能實現可見光的單向傳播,因為現有設備相對於可見光來說太大了,無法控制可見光波長。現在所謂的「單向鏡」並不能使光單向傳播,而是一種半透半反鏡,通過兩邊透射和反射的光強差異造成一種視覺上的差異。

NIST研究員徐亭(音譯)和漢瑞·利澤克將兩種光控納米結構結合在一起:一層玻璃一層銀堆疊成的「千層糕」和鉻金屬製作的「柵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日(北京時間)報導,銀—玻璃結構是一種典型的「雙曲面」介質材料,能按光的方向以不同方式處理光。由於材料層極薄,僅幾十納米,而可見光波長在400納米到700納米,因此對外部射進來的可見光來說,材料是不透明的,在材料內部,光線能以一個狹小的角度範圍傳播。

他們用薄膜沉澱技術造出了一塊由20層極薄二氧化矽玻璃和銀交替組成的超材料,然後在材料兩面各加了一組「鉻柵」,一邊鉻柵的間隙小於入射光波長,能使入射光改變方向只能在材料內部傳播;另一邊「鉻柵」能把要射出的光反射回材料內。雖然第二組「鉻柵」未能完全防止光線「逃出」,但經檢測,正向傳播的光比逆向返回的光要多30倍左右,超過現有的任何其他同類材料。

用現有方法來製造這種結合材料,是實現可見光單向傳播的關鍵。利澤克說,如果沒有銀—玻璃塊,就要把「鉻柵」排列得更精細,超過現有技術能達到的水平。

這些材料在光通訊領域中很有前景,比如將其整合到光子晶片上,分離或合併光波攜帶的信號。此外,還能用在生物傳感領域,探測微小粒子。納米粒子就像「鉻柵」,也能使光線轉向通過材料並從另一端出來,由此可以作為一種探測器。利澤克說:「這是一種很酷的設備,即使它表面有極小粒子,光線傳播也會有極大變化。」

總編輯圈點

正常情況下光路是可逆的,兩邊入射的結果應該一樣,這導致因反射造成的光向後傳播難以控制,這是光學設備的常見問題,嚴重降低了光通訊系統的性能,也阻礙了集成光學電路的發展。因此,我們急需一個可以實現光線單向傳播的光隔離器,讓光線像電流一樣可控,從而把光傳播的優異性能發揮出來。本研究主要解決的便是可見光傳播的「可控」,除了材料學的成就,它還可能帶動通訊等多領域的顛覆性進步,甚至一批劃時代產品的出現。(l來源:科技日報訊 記者 常麗君)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新型超材料給可見光一條「單行道」
    超材料是一種能讓光線改變方向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人們控制光線的能力。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科學家用銀、玻璃和鉻造出一種納米結構的新型超材料。作為一種可見光的「單行道」,它能在一個方向幾乎完全遏制光線傳播,而另一個方向使光線暢通無阻。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單向光路」將來有望在光學信息處理、新型生物傳感設備中大顯身手。
  • 科學家研發出可見光能無限穿透超材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4日(北京時間)報導,荷蘭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物質基礎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合作,製造出一種由堆積銀和氮化矽納米層構成的新材料,能賦予可見光近乎無限的波長。該材料有望在新型光學元件、光線路等領域大顯身手,也可用於設計更高效的發光二極體。相關論文發表在13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可見光激發下載流子在Au/TiO2體系中的分離 直接利用光來驅動化學反應的光催化在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 新型超表面雷射產生世界上第一個超手性光
    光攜帶的角動量越多,它可以轉移的越多。因此,您可以將光視為「光學扳手」,現在,您無需使用物理扳手來擰東西(例如擰緊螺母),而是照亮螺母,螺母會自動擰緊。」新的雷射器產生了一種新的高純度「扭曲光」,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包括雷射器報告的最高角動量。同時,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納米結構的超表面,該超表面具有迄今產生的最大相位梯度,並允許在緊湊的設計中進行大功率操作。
  • 新型超材料:可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光學器件!
    筆者曾經介紹過有關超材料的一些研究案例,例如:   1)美國杜克大學科研人員首次設計出由超材料製成的紅外線發射裝置,它不僅能夠顯示出迅速變化的紅外線圖案,還可以利用廢熱。此外,這種可重構的超材料將有望應用於動態的紅外線光學隱身鬥篷,或者紅外線範圍內的負折射率介質。
  • 帶你認識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
    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主要成分是納米TiO2,是一種在日光(或者模擬日光)照射下,促進氧化反應的高效率催化材料。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是當今化學、材料和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在汙水處理、空氣淨化、太陽能利用、抗菌和自清潔功能等領域均有應用
  • 美首次製造出非線性零折射率超材料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月6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張翔(音譯)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今天出版的《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製造出了全球首塊非線性零折射率超材料,通過這種材料的光在各個方向都會得到增強,有望為量子計算機快速提供多方向的光源,也可為量子網絡提供相互糾纏的光子,從而大大促進量子網絡的發展。
  • 新型納米材料有哪些
    一個科學家小組最新研製一種新型材料,它比紙張薄一千倍,卻足夠堅韌,即使被彎曲也不會出現結構改變。這種微型薄片材料是由氧化鋁製成,能夠手動操控,儘管它是納米等級材料。 這種超薄材料可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甚至促進昆蟲飛行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多年研究,最終設計出這種最薄、最輕的材料。該材料的設計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
  • 新型納米材料種類
    打開APP 新型納米材料種類 發表於 2018-01-15 14:12:25
  • 美國科學家用4D列印發明新型「超材料」
    美國科學家用4D列印發明新型「超材料」  黃琨 • 2018-12-10 18:09:11
  • 超材料研發出光學隱形鬥篷!
    但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顏色控制域超寬的超材料,超材料的結構在設計上可以引導電磁波繞過物體,只讓它們在物體的另一側出現,就好像穿過一個空無的空間,達到讓物體隱形的效果。最可喜的是,這種材料的色域折射範圍幾乎囊括了各種可見光的顏色。之前杜克大學製造的第一個隱形鬥篷,是通過彎曲物體周圍的光線來達到隱形目的的,如下圖示意,當然實際的隱形過程要複雜地多。
  • 納米晶體可將光轉換為可見光譜
    一種新型的納米晶體,比人類頭髮絲還小500倍,能夠改變光的強度、形狀和顏色。該納米晶體是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的,構建在玻璃上,使得光線可以順利通過。  它可以用於將光轉換為可見光譜,使物體能夠在非常暗的環境中可見。  Dragomir Neshev教授表示:「該納米晶體非常小,它們可以作為超薄膜用於普通眼鏡中,以實現夜視功能。」
  • 長春光機所利用溶致液晶模板製備可見光負折射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負折射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使用反六角溶致液晶模板電化學方法,生長出了直徑為10納米、間距為15納米的銀納米線陣列,是目前已報導的最小尺寸的可見光負折射結構。通過實驗證明材料在可見光波段具有雙曲型色散關係,負折射波長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 新型納米材料將取代汞,製造紫外線燈?
    由挪威科技大學電子系統部門教授Helge Weman和Bjørn-Ove Fimland領導的納米研究小組成功地用發射紫外線的納米材料製造發光二極體或LED,這是第一次有人在石墨烯表面製造出紫外線,已經證明這是可能的,這真的令人興奮。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電子元件,它有潛力成為一種商業產品。它是無毒的,而且可能比現在的螢光燈更便宜、更穩定、更耐用。
  • 新型光刻膠可實現納米多孔結構3D微列印
    第二步,使用溶劑去除那些未暴露於輻射的區域,而微米和納米級複雜聚合物結構仍然存在。光刻膠被紫外光曝光後,在顯影溶液中的溶解度會發生變化。矽片製造中所用的光刻膠以液態塗在矽片表面,而後被乾燥成膠膜。在傳統光刻膠的幫助下,只印刷透明的玻璃狀聚合物是可能的。KIT的物理學家、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Frederik Mayer表示他們研究的新型光刻膠首次實現了從多孔納米泡沫印刷3D微結構。這種聚合物泡沫有30至100納米大小的空腔,裡面充滿空氣。
  • 可見-近紅外吸收峰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製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在可見-近紅外區具有強吸收和高光熱轉換效率的超碳納米點,該工作突破了碳基納米材料在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吸收係數低的限制,並實現近紅外區高達53%的光熱轉換效率,為該類材料國際上報導的最高值,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熱治療試劑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我是超材料,我為自己代言
    超材料是材料設計思想上的重大創新,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國防工業、新能源技術、微細加工技術等領域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發達國家的政府、學術界、產業界對超材料技術的研發給予高度重視,制定了相關計劃,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2001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史密斯教授等人在實驗室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負折射率的超材料樣品,並實驗證明了負折射現象與負折射率。
  • 新型納米材料可在陽光下分解水以獲得氫氣
    在所提出的各種清潔能源發電方法中,光催化水分解法顯示出很大的前景。這種方法利用太陽能使水分子分解,得到氫氣(H2)。然後,H2可以作為一種無碳燃料或作為生產許多重要化學品的原料。現在,東京工業大學Kazuhiko Maeda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由納米級金屬氧化物片和釕染料分子組成的新型光催化劑,其工作機理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類似。
  • 超材料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Metamaterial)與過去一直研究和應用的銅、鐵、半導體等原子、分子以及納米級別的材料不同,是一種全新材料,它提供了一種可以讓人們隨心所欲製造具有許多特殊物理性質的全新思路與方法。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王琪薇等將正折射率和負折射率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對光子相位的精確控制,還研製出一種能操縱光的折射率並且完全控制光在空氣中的傳播的光納米結構,並證明光能從某一點傳到另一點而毫無相變地穿過人造傳播媒介,好像該媒介並不存在一樣。
  • 新型防輻射納米材料誕生,讓太空服不再笨重
    一群來自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研製出了這種能夠改變溫度變換折射率的新型納米材料。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離不開各種高科技的幫助,能夠屏蔽宇宙空間中各種有害射線流粒子流的太空衣就是其中之一,只是當今的太空衣大多十分的笨重,並不利於太空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