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11:36:54 來源:博物微信公眾號
前兩天網上有個視頻特別火,被網友們點讚了幾十萬。
說起來,那個視頻也沒啥,就十幾秒的時間,內容是一隻蝸牛正在下蛋。沒看過的朋友先看一下。
看完視頻,大家集體震驚了:從來沒想過蝸牛是怎麼生娃的!蝸牛居然會下蛋??還是從嘴裡吐出來的???
我一看,這種奇怪的知識不正是我專業對口的嗎?不能錯過機會,立即來給大家科普。
那個視頻裡的主角,叫褐雲瑪瑙螺,又叫非洲大蝸牛、白玉蝸牛。大家說得都對,它確實正在產卵(下蛋)。
▲褐雲瑪瑙螺:如果有一天你懂了我的奇奇怪怪,你就會像我一樣可愛(快住口)
我先簡單回答下網友問得最多的倆問題:
Q1蛋居然是從蝸牛嘴裡吐出來的?
答:並不是。
Q2蝸牛居然是卵生動物,不是大自然自己冒出來的?
答:對,沒錯。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蛋不是從蝸牛嘴裡吐出來的,那請問它是從哪兒出來的?
然後還有,蝸牛的嘴到底在哪呢,怎麼好像從來沒看到過?
01
蝸牛的嘴長在哪兒?
說蝸牛是用嘴把蛋給吐出來的朋友,我懷疑你動畫片看多了。
▲過氣遊戲旅行青蛙裡的蝸牛,可可愛愛,還畫了嘴
▲《極速蝸牛》中的主角
動漫卡通中的蝸牛,大多長得可可愛愛,嘴長在臉上,笑眯眯的。
事實上,話這麼說其實不太準確。蝸牛的嘴並不是長在「頭」上,而是長在「腳」上。為啥這麼說呢?這是因為蝸牛的嘴長在了「腳」上,而「腳」恰巧長在了「頭」上。
▲蝸牛身體結構簡圖 圖片來自:pestwiki.com
當蝸牛在地面、牆面上行走時,你是看不到它的嘴的。如果強行把它們從牆上揪下來觀察,那你也看不到嘴,因為它們會因為害怕而迅速縮回殼中。
只有當蝸牛吃東西時,你才有機會看到它的嘴。
▲沒看懂我說啥?沒關係,直接看動圖就知道蝸牛的嘴長在哪裡了圖片來自:gifak.net
02
蝸牛吃啥長大?土嗎?
雖然蝸牛經常在地上爬呀爬,但是人家並不吃土。
原來我養過一種水生螺類(暫時先把它當成蝸牛來理解),個頭和瓶蓋差不多。我經常會把一些又薄又嫩的菜葉子放在水面上,它們就會外殼朝下、腹足朝上倒過來吃。
蝸牛也都是以植物為主要食物,有些種類的蝸牛甚至還是農業害蟲,會和你搶蘋果、櫻桃、柑橘和玉米吃呢!
▲蝸牛吃水果 圖片來自:inhabitat.com
後來家裡那隻蝸牛我懶得管了,玻璃缸放在太陽下曬著,表面長出茂密的綠色藻類,於是螺就在玻璃上一邊行走,一邊吃藻類。
走過路徑上的藻被吃得乾乾淨淨,甚至能透出玻璃的本色,就像是用工具刮過一樣。
蝸牛有能力從平滑的玻璃表面高效地「喀叱」下食物來,說明取食器官的結構肯定和我們人類不太一樣(因為我們不能)。
▲圖片來自:pinterest
03
蝸牛居然有牙?
別看蝸牛表面上軟綿綿黏糊糊的,其實人家牙齒多著呢——幫助蝸牛取食食物最重要的結構是齒舌,這個器官就相當於我們的舌頭,只不過蝸牛舌頭上還長著「牙齒」。
▲蝸牛不光有牙,而且牙齒巨多 圖片來源見水印
蝸牛取食時,齒舌從口中伸出並接觸食物表面,齒舌從「下嘴唇」的位置向前移動到「上嘴唇」的位置,食物就被刮下來了。
顯微觀察發現,被蝸牛吃過的食物表面留下的並不是長長的牙齒刮痕,反而是短短的痕跡,這說明每次開口吃東西的時候,蝸牛齒舌上的牙齒會像傳送帶一樣,先後有序地輪流刮取食物。
▲蝸牛取食示意圖 圖片來自:wikipedia
實際上,蝸牛的「牙齒」極為細密,就像長在舌頭上的「銼」一樣,有些種類蝸牛的齒舌上生長著多達170排齒,而每一排又有150個齒。
換句話說,蝸牛嘴裡長著大約25000枚齒。
它們的齒有多糖幾丁質和蛋白質組成,磨損之後,很快就可以長出新的齒。
▲顯微鏡下蝸牛密集的牙齒 圖片來自:natural history museum
04
蝸牛用肩膀下蛋嗎?
食物吃下去後,會順著消化道進入被蝸牛殼保護著的胃等結構中,而食物殘渣則會被排出體外。
所以,蝸牛的肛門在哪?請看圖:
▲蝸牛身體結構示意圖
蝸牛消化道和生殖道的開口位於身體比較靠前的位置,這就是為什麼蝸牛產卵看起來像「肩膀下蛋」、「嘴裡吐蛋」。
▲這就給大家表演一個 「肩膀下蛋」
腹足綱動物分成三大類,第一類隸屬於前鰓亞綱,鮑、田螺和海螺大多屬於這類;第二類是後鰓亞綱,主要是蓑海牛(海蛞蝓)這類;第三類隸屬於肺螺亞綱,它們的呼吸器官是肺囊,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擺脫水的束縛,包括今天的主角褐雲瑪瑙螺,以及雨後出現的那些小蝸牛。
腹足綱動物的生殖方式千奇百怪,像褐雲瑪瑙螺這樣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的,算是最「正常」的了。
▲正在交配的褐雲瑪瑙螺 圖片來自:petsnails.co.uk
圓田螺就比較神奇了,雄性圓田螺右側的觸角特化成了交接器(此處不宜詳細描述),而且還是卵胎生——也就是說,本來應該是產卵的,但是卵在雌螺體內就破殼而出發育了。
因此,圓田螺體內會有一些小田螺
再比如,一些比較原始的腹足動物則是體外受精,精細胞和卵細胞在大海中能否相遇,基本全靠緣分......
05
這蝸牛溫潤如玉,所以能好怎?
終於聊到了你們最關心的問題。
褐雲瑪瑙螺原產於非洲東部,上世紀時被當作食物引入中國,不過人們後來發現,這貨並不好吃。然而,褐雲瑪瑙螺卻憑著超強的適應性和繁殖力成功入侵到了中國及東南亞等多地。
說不定哪天,你就能在家附近的公園或農田中看到「蝸牛從肩膀那裡下蛋」了。
▲正在孵化的蝸牛卵 圖片來自:reddit
褐雲瑪瑙螺雖然不好吃,但真要吃了,也不違法。
不過,野生的不建議吃,沒有完全熟透的也不建議吃,否則有可能導致致命的腦膜炎或其他寄生蟲疾病。
▲褐雲瑪瑙螺在寵物市場上叫「白玉蝸牛」,人氣很高,腹足潔白的品種是人工培育的,強壯好養。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