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個手藝高超的廚師一樣,鋸鰩用其長而尖的口鼻部將獵物切片、割塊。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並不是這種獨特工具的唯一用途。
鋸鰩科是鋸鰩目的唯一一科,魚的吻部延長,成為一個扁平的板,兩側有齒狀突起,非常像鋸鯊目的鯊魚,但不同的地方是鋸鰩身體扁平,鰓孔腹位,鋸吻上沒有肉質觸鬚。鋸鰩有的品種相當大,身長可達5米,暗褐色,以海底甲殼類動物為生,平時將身體潛伏在泥沙中,主要棲息在淺海。分布在世界各地暖水海洋中。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困惑於小齒鋸鰩(Pristis microdon)到底用它們槳形的口鼻部以及尖利的牙齒來做什麼。如今,研究人員在日前的《現代生物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這些器官既可以充當導航設備,同時又是一種致命的武器。
作為一種產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食肉動物,科學家觀察了鋸鰩圍捕人工養殖的胭脂魚和其他魚類的場景。研究人員發現,在為了獵食而遊水時,這些殺手經常會在水中擺動它們的「鋸片」,甚至利用這種武器將倒黴的胭脂魚一分為二。但鋸鰩的口鼻部卻並非僅是一把切肉的刀。
這種魚身體上的「大鋸」不僅是攻擊武器,也是一種獵物定位傳感器,該結構上分布著數千個靈敏電子接受體,可以探測到其他魚類產生的電場。
當研究人員利用電極產生一些小的電脈衝時——類似其他魚類收縮肌肉時產生的電脈衝,鋸鰩立刻便會將它們的「鋸片」指向電脈衝的源頭,從而意味著這些器官還能夠感知獵物的電足跡。
鋸狀結構皮膚上的微小通道還能探測到存活於黑暗水域中生物的微弱移動,這項最新研究現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顯示鋸鰩能夠對研究人員所模擬的隱藏活獵物的微弱電場信號產生響應。
伍林格爾博士說:「目前我們知道鋸鰩並不是行動遲緩的水底覓食者,從而推翻了之前人們對這種魚的認識,事實上它們是在水域中敏捷兇殘的獵手。」
目前世界上已收錄了鋸鰩科的7個屬類的鋸鰩,各屬鋸鰩詳見http://sea.fundiving.com/wap/index.php?act=fish_list&Class_id_s=0&Order_id_s=0&Family_id_s=0&keyword=%E9%94%AF%E9%B3%90&Class_id=0&Order_id=0&Family_id=0
或登錄http://sea.fundiving.com樂潛無線海洋魚類資料庫檢索更多魚類介紹。
-END-
Fundiving | 樂潛無線
學習. 分享. 交流
網站|社區|微信|魚書
bbs.fundiving.com
www.fundiving.com
sea.fundiv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