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朝文學空前繁榮,「詩歌」最為光彩奪目,在眾多優秀的詩人中,李白就是最閃亮的「明星」,但一直有人再問:「李白是胡人還是漢人」?文物專家在江蘇啟東發現一塊石碑,研究上面的文字後,竟破解李白的出生地之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李白的錢哪來的」話題登上過熱搜,網友十分好奇李白一輩子沒怎麼工作過,整日遊山玩水,他的錢哪裡來的?大家的關注點在李白的錢從哪裡來,卻忽略李白的身世,他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李白的妻子也是「有錢人」,他的兩任妻子都是宰相的孫女,除此之外,李白的朋友也都是人上人,家境都非常殷實,只要朋友們稍微援助他一點,就夠李白的花銷了。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李白還會作詩,賺一些潤筆的錢。
當我們了解李白的身世後,心中卻產生一個疑問,因為李白身上隱藏一個謎題,他究竟是胡人,還是漢人?
在江蘇省啟東市東部的龍王廟村,文物專家們發現一塊唐代石碑和五枚羅馬金幣。看到這塊唐代石碑後,專家們一臉疑惑,因為上面的文字他們不認識,為進一步研究,專家們將出土的物品帶回研究所。
經過專家們的研究,最後確定石碑上的文字是「吐火羅文」。「吐火羅文」是原始印歐語中的一種獨立語言,出現時間為6至8世紀之間,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
專家們通過不斷的努力,終於破解碑文內容,大致意思是:唐代開元三十一年,羅馬帝國想要和唐朝聯手,共同對付大食、突厥,所以派宰相茲需烏由來到長安。唐玄宗接見宰相茲需烏由時,李白擔任翻譯,並負責與對方聯繫,經過長時間相處,李白與對方成為十分要好的朋友。當李白選擇辭去官職,週遊天下後,茲需烏由時竟選擇和李白一起旅行,他們來到啟東城隍廟時,共同賦詩一首:「日照啟東生紫煙,遙看東海入眼圈。遊客如織三千裡,疑是揚州有新天。」
這首詩詞和碑文的內容,都被用「吐火羅文」書寫,為什麼李白書寫吐火羅文,就洩露了他的胡人的身世之謎?我們首先來看唐朝的譯語人制度。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之一,朝廷官員需要頻繁對外建交,為方便交流特意設立通曉不同語言的翻譯崗位——譯語人,雖然它崗位不高,卻很有一些社會地位。
唐朝已經設立「譯語人」,為何唐玄宗還讓李白當翻譯呢?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譯語人」的崗位要求。唐朝的譯語人必須由熟悉兩種以上的語言和文化的人擔任,比如精通吐火羅文和漢語,從事該官職的人主要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突厥人和少部分漢族人。
《史訶耽墓誌》記載:「君諱訶耽,字說,原州平高縣人,史國土之苗裔也……武德九年(626年)奉敕直中書省翻譯朝令」,這直接驗證上述史實的可靠性,因為訶耽就是粟特人。
李白祖籍隴西郡成紀縣,隋唐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位於中亞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以東)正因如此,碎葉城是李白的誕生地,他受當地的文化薰陶,李白精通東羅馬語言,所以他才能陪同唐玄宗接待外國大使,並充當翻譯一角。
江蘇啟東發現的石碑,是李白親手撰寫的,使用的是吐火羅文,這種文字學習的難度極高,不是出生在這個語系之地,恐怕想要精通,只能是一個夢想。李白精通吐火羅文,這再次證明李白是胡人。
文物是承載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為我們破解一個又一個歷史謎題,各位讀者,你們認為這塊石碑,可以破解李白的身世之謎嗎?對於李白是胡人還是漢人,你找到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