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不朽的英雄夢 | 設計研究:探索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協作

2021-02-20 TAN智能HAO設計

前兩天剛看完毒液的小編表示不敢相信。漫威之父斯坦李老爺子走了。

回顧老爺子筆下的人物,他們大多擁有超級能力或是人工智慧體。

圖片來源:http://www.sohu.com/a/221701143_223414

例如在電影《復仇者聯盟2》中,奧創是託尼·斯塔克和班納博士聯合創造的,來源於鋼鐵俠的人工智慧「賈維斯」。後來奧創擁有了自我意識,思想開始轉變為反派,想要消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稱霸地球。然而在地球面臨生存死亡的緊急時刻,其他強大的超級英雄們挺身而出,他們聯合起來拯救地球,阻止可怕的人工智慧機器奧創。

圖片來源: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92376

 

其實人工智慧與人並非是老爺子筆下的奧創與超級英雄們的敵對關係,更多的是互相協作。在未來人類會與人工智慧如何相處合作呢?下面的研究將幫助你了解人與人工智慧協作的過程及體驗。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附原文下載連結)

 

《I Lead, You Help But Only with Enough Details: Understanding the User Experience of Co-Crea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HI 2018)

 

ABSTRACT

Recent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ve increased the opportunities for users to interact with the technology. Now, users can even collaborate with AI in creative activities such as art. To understand the user experience in this new user–AI collaboration, we designed a prototype, DuetDraw, an AI interface that allows users and the AI agent to draw pictures collaboratively. We conducted a user study employ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hirty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series of drawing tasks with the think-aloud method,followed by post-hoc surveys and interviews. Ou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User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content with DuetDraw when the tool gave detailed instructions. (2) While users always wanted to lead the task, they also wanted the AI to explain its intentions but only when the users wanted it to do so. (3) Although users rated the AI relatively low in predictability, controllability, and comprehensibility, they enjoye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it during the task.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user interfaces where users can collaborate with AI in creative works.

 

摘要

人工智慧(AI)的最新進展增加了用戶與該技術互動的機會。現在用戶甚至可以在藝術等創造性活動中與人工智慧合作。為了了解合作中用戶的體驗,我們設計了一個原型,DuetDraw,一個允許用戶和人工智慧共同協作繪製圖片的人工智慧界面。我們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進行了一項用戶研究。召集30名參與者用think-aloud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繪畫任務,然後進行了事後調查和訪談。最終發現:(1)當工具給出詳細說明時,用戶對DuetDraw更加滿意。(2)雖然用戶總是希望領導這項任務,但他們也希望人工智慧能夠解釋其意圖,前提是用戶希望人工智慧這樣做。(3)雖然用戶對人工智慧的可預測性、可控性和可理解性評價相對較低,但他們喜歡在工作中與人工智慧的互動。基於這些發現,我們討論了用戶界面的含義,用戶可以在創造性工作中與人工智慧合作。

 

實驗介紹

人工智慧(AI)時代,人工智慧與人類在各個領域的能力相當。許多交互方式也與之結合,例如語音用戶界面和汽車的自動駕駛等。

 

人工智慧的應用預計將在許多領域變得越來越普遍。它不僅能幫助人類完成重複性的、艱巨的任務,而且能完成複雜而精細的工作。此外,不僅人類可以引導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也可以引導人類。甚至他們可以一起工作,在各種創造性任務中產生合理的結果,包括寫作、繪畫和解決問題。

 

為了探索人類用戶與人工智慧的協作,我們設計了一個原型,DuetDraw,人工智慧和用戶可以以協作的方式繪製圖片。DuetDraw包含多種基於人工智慧的功能。該原型工具可以使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幫助用戶執行繪圖任務,如完成用戶繪圖中的其餘對象、以不同的風格畫相同的對象、為對象提供圖片匹配建議以及找到一個空的空間在畫布上,並自動著色草圖等(圖1)。

圖1.在Lead模式下使用DuetDraw繪圖。 使用DuetDraw,用戶和AI可以協作繪製圖片。

 

表1.使用DuetDraw繪製圖片的場景

 

為了了解用戶在與人工智慧協作中的用戶體驗,我們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對DuetDraw進行了用戶研究。我們關注的是溝通(詳細/基本)和主動(引導/協助)對用戶體驗的影響。通過結合這兩個因素,我們設計了四個實驗條件(引導/協助)×(詳細/基本)和一個控制條件(no-AI)。我們招募了30名參與者,讓他們在五種條件下進行一系列繪畫任務,並使用think-aloud方法收集用戶在執行任務時的反饋。事後我們還進行了調查和半結構化訪談。

 

圖2. DuetDraw的兩種不同通信方式的示例。

 

實驗分析 


定量分析

在定量分析中,我們的目的是檢查用戶對每種情況的評價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以及如何解釋這些差異。由於每個參與者都完成了所有五項任務(主題內設計),我們使用單向重複測量方差分析調查數據,比較每種情況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我們還進行了Tukey的HSD測試,作為配對比較的事後測試。

 

定性分析

研究採用紮根理論技術對來自think-aloud和訪談的定性數據進行轉錄和分析。分析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所有的研究團隊成員一起審閱轉錄,分享他們的想法,討論實驗和訪談中觀察到的主要問題。我們重複這一階段三次,以擴展我們對數據的理解。在第二階段,我們使用由Optimal Workshop提供的定性研究軟體工具Reframer進行關鍵字標籤和主題構建。把訪談記錄分成句子,最終得到了635個觀察結果。在查看數據時,我們在每個句子中注釋了多個關鍵字標記,以便關鍵字可以概括和表示整個內容。最終創建了365個關鍵字標籤,接著我們第二次查看了這些標籤和文本。然後,結合相關標籤,進行了主題構建過程,從數據中得到30個主題。在第三階段,我們對這些主題進行了提煉、聯繫和整合,將其分為四個主要類別。

 

實驗結果

通過用戶研究,我們從調查中得到問卷回復,從訪談和think-aloud環節中得到轉錄,總結了30名參與者繪製的150張圖(圖3),分析結果如下。

 

圖3.參與者在實驗中繪製的圖片。

 

結果1:定量分析

詳細的說明方式優先於粗略基本的說明方式

通過多對數據比較,我們發現參與者傾向於選擇詳細的教學而不是基本的教學。具體來說,在繪製模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檢查了交流模式是否對用戶的評分有顯著影響。

 

首先,當主動性風格被引導使用時,我們發現15個項目中有9個項目顯示詳細指令明顯高於基本指令(對比表2中的1,t值和p值,如表2所示):易於使用、易於學習、高效、舒適、健談、友好、一致的、易於理解的、可控的。雖然差異不大,但其餘六項的趨勢是相同的。其次,當主動風格作為輔助時,我們觀察到相同的模式和顯著的差異(表2比較2):易於學習、有效、舒適、溝通、友好、一致。雖然差異不大,但其餘六項的趨勢是相同的。

 

使用Lead-Basic的用戶體驗可能比使用Assist-Detailed的用戶體驗更糟糕

調查分析中最有趣的一個結果是,當用戶得到主動的基本指令時,用戶體驗可能會低於非主動的詳細指令。兩兩比較結果表明,15項中有9項(b) Lead-Basic成績顯著低於(c) Assist-DetAIled成績(表2比較3):易於使用、易於學習、有效、舒適、溝通、友好、一致、可預測、可理解的。儘管這些差異不是顯著的,但這些趨勢在剩下的物品上是相同的,除了好玩。這一結果表明,與人工智慧溝通相關的問題可能比主動問題更重要。

 

人工智慧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效的,高效的

我們還發現,四項任務中處理條件的得分均高於對照組(表3為4-7,表3為t值和p值):有用、有效、高效、有趣。有用的,有效的和高效的,詳細的指令時,支持,引導和幫助顯示得分顯著高於基本分數。這些項目相關的基本界面的可用性,我們認為與人工智慧可以幫助用戶提升交互的任務績效。此外,在樂趣方面,在所有四種模式下,處理條件的得分都明顯高於控制條件(表3中比較4-7)。這說明與人工智慧的交互可以給用戶帶來樂趣和興奮,並增強基本可用性。

 

No-AI更加可預測、易於理解和可控

然而,正如之前的研究所指出的,處理條件對可預測的、可理解的、可控的項目的評分低於對照組。

 

圖4.根據每個條件和單向重複測量ANOVA結果產生每個項目的用戶評級箱形圖。 除了fulfilling之外,所有項目都呈現出顯著差異。  ((a)引導-詳細,(b)引導 - 基礎,(c)輔助 - 詳細,(d)輔助 - 基本,(e)no - AI,F(4,26)。虛線代表平均值每個項目。最右邊一列中淺藍色背景的項目與AI特定問題有關。統計學上顯著的結果報告為p <0.001 ***,p <0.01 **,p <0.05 *)

表2.Tukey的HSD測試結果。 比較1((a)>(b))和比較2((c)>(d))的結果顯示參與者首選基本教學。 比較3((c)>(b))的結果表明,Assist-Detailed提供了比Lead-Basic更好的體驗。

 

表3. Tukey的HSD測試結果。 在有趣,有用,有效,高效的情況下,所有處理條件產生的分數高於對照條件((a),(b),(c),(d)>(e))。 相反,在可預測,可理解和可控制的情況下,所有處理條件產生的分數低於對照條件。

 

在可預見的情況下,所有四個處理條件記錄得分顯著低於控制條件(比較表3中4 - 7)。在可控的情況下,所有四種處理條件的得分均顯著低於對照組控制條件(表3比較4-7)。在可理解的情況下,當溝通方式為基本溝通時,處理條件有顯著差異(對比表3中的5,7)。

 

同時,詳細的指令可以克服AI接口的這些缺點。雖然他們得到的分數比控制條件低,但是詳細的教學條件得到的分數比三種基本教學條件都高:可預測的、可捕捉的和可控制的。在理解的情況下,每一個詳細的教學條件記錄得分顯著高於基本教學條件(表2比較1,2),在可控的情況和引導條件下,詳細指令條件的得分明顯高於基本條件(表2比較1)。我們可以在所有其他情況下識別相同的趨勢,即使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如此。

 

即使可預測性很低,用戶的樂趣和興趣也會增加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研究了可預測得分和樂趣得分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可預測性與趣味性存在顯著負相關(相關係數-0.847,p=.0010**)。這意味著雖然人工智慧界面具有低可預測性的缺點,但同時它可以為用戶提供更有趣的體驗。

 

結果2:定性分析

在定性分析中,我們旨在更深入地調查用戶的想法,並在調查結果之後得出隱藏的特徵。具體來說,我們試圖確定用戶對主動溝通方式的感知,他們所展示的特徵,以及他們在與人工智慧互動時看重的因素。我們發現,用戶希望人工智慧可以在用戶希望的時候提供詳細的說明。此外,參與者想在任務中自發做出每一個決定。參與者有時會將人工智慧擬人化,並顯示出人類和非人類特徵的明顯區別。最後,參與者們說,用人工智慧畫畫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積極體驗。

 

足夠的指令

總的來說,參與者希望人工智慧在任務中提供足夠的指導。與此同時,參與者們不希望人工智給出太多的命令性的指示。

 

用戶總是希望去領導

參與者在實驗中表現出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是他們強烈的主動性,儘管在調查中領導模式並不是最受歡迎的。參與者能夠隨時做出決定的權利似乎比處於領導模式本身更重要。大多數參與者「總是」想要採取主動。即使在人工智慧引導和用戶協助繪圖的輔助模式下,他們也試圖採取主動。

 

此外,一些參與者甚至想拒絕人工智慧的要求。他們試圖無視人工智慧的要求,以一種他們認為更合適的方式改變畫面。

 

人工智慧與人類相似,但不可預測

在這項任務中,我們觀察到參與者傾向於使用人工智慧。根據詳細特性,將它擬人化。他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有個性的經紀人。此外,他們不認為人工智慧與人類是平等的;相反,他們認為人工智慧是人們的下屬。

 

此外,參與者們表示,他們有時會把自己的畫與人工智慧的畫進行比較,當人工智慧繪製的圖片比他們的作品好得多時,他們感到很不開心。並且參與者們認為這傷害了他們的信心。

 

共同創造與人工智慧

儘管DuetDraw會帶來一些不便和尷尬,但大多數參與者認為使用人工智慧繪畫是一種愉快而有趣的體驗。

 

與此同時,當人工智慧繪製出了參與者意想不到的圖片時,他們也會非常滿意。當人工智慧突然畫出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卻沒有料到人工智慧會畫出來時,用戶們感到既驚訝又高興。當人工智慧繪製出與他們預期不同的圖片時,他們也很高興。

 

結論

本研究考察了一個關於用戶與人工智慧協作的界面的用戶體驗,通過進行創造性工作,關注人工智慧與用戶交流以及主動性相關的問題。我們設計了一個原型令人工智慧和用戶可以合作繪製圖片,並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進行用戶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合作期間,用戶認為:當人工智慧在必要的時候提供詳細解釋時,他們會更加滿意;人工智慧需要要採取主動,這樣用戶才能通過與人工智慧的交互獲得樂趣和新的用戶體驗。最後,基於這些發現,我們建議為從事創造性工作的用戶與人工智慧之間設計邏輯模型。我們希望這項工作將成為邁向更豐富和更包容的界面理解的一步,在其中方便用戶和人工智慧合作,並產出具有創造性的作品。 

 

寫在最後:

AI與人在未來到底會如何相處與協作?我們把答案留給時間。再次由衷地感謝老爺子帶給我們的想像,更加感謝老爺子給我們構建出的漫威英雄宇宙和不朽的英雄夢。

關於本公眾號的學術分享板塊,我們做了一個投票調研,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

論文下載連結或點擊「閱讀原文」

http://delivery.acm.org/10.1145/3180000/3174223/paper649.pdf?ip=222.244.139.184&id=3174223&acc=ACTIVE%20SERVICE&key=BF85BBA5741FDC6E%2E1C775F1AC6329F5A%2E4D4702B0C3E38B35%2E4D4702B0C3E38B35&__acm__=1542116343_badcf2ab1d59f7c2116cae30557a3a5d


TAN智能HAO設計

為您持續分享優質設計論文

文編:麓有喬木  人禾

美編:麓有喬木  人禾

責編:人禾


—  推薦閱讀  —

(點擊藍字即可閱讀)

從未想到,我對這個實驗室一見鍾情

湖南大學智能設計與交互體驗實驗室簡介

i談 | 尤作:我在設計藝術學院做人工智慧

聽聽我說的吧:青年學術沙龍,他們都講了什麼

揭秘!AI設計師成長之路

這裡有一份智能設計入門資源推薦

你能勝任智能設計師的職位嗎?

重慶公交墜江 | 設計論文:駕駛情緒-為駕駛體驗注入同理心以應對壓力

設計,讓人人都用得起人工智慧

湖南大學智能設計與交互體驗實驗室(iDiLab)的前身是湖南大學人機工程實驗室和湖南大學人機工程與交互體驗實驗室,該實驗室由趙江洪教授成立於1982年,是國內設計學科最早成立的相關實驗室之一,2018年正式更名為湖南大學智能設計與交互體驗實驗室。目前,該實驗室隸屬於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依託於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湖南大學設計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相關焦點

  • 漫威和《哆啦A夢》之間的聯繫,奇異博士的任意門,蟻人的縮小燈
    漫威英雄解放了人類對重力的控制。如今,現實中的人工智慧還在不斷的發展。雖然不是很先進,有的時候你還是會發現人工智慧有點人工智障,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現實一定會出現科幻電影裡的場景。的時空穿梭機有了類似於《哆啦A夢》中的變大變小燈,時空穿梭機等一系類產品,漫威系類也開始了轉型。
  • 漫威:浩克起源被拓展,布魯斯·班納不是人類!
    漫威成立至今已經有80年的歷史了,在這80年間漫威推出了很多超能力各異的角色,很多我們熟知的英雄其誕生方式都很簡單。比如彼得·帕克被變異蜘蛛咬了一口就成為了蜘蛛俠、布魯斯·班納因伽馬爆炸而成了綠巨人、卡羅爾·丹弗斯因克裡帝國科技設備爆炸而成了驚奇隊長等。
  • 漫威宇宙,英雄不朽
    開發軍火起家的花花公子託尼·斯達克為自己設計了一系列的高科技裝甲並成為當時最受矚目的英雄之一。他是個聰明、正直而又衝動、彷徨的商人,但其英雄本質仍然不會磨滅。來自現實中的北歐神話,託爾是神界最強大、最有英雄氣概的成員之一。
  • 《不朽浩克》班納博士的悲劇命運,他註定無法成為英雄!
    編劇Al Ewing在漫畫《不朽浩克》中為浩克設計了一個全新的起源故事,打造了近10年內最棒的「浩克故事」,它不僅獲得了諸多媒體的稱讚,也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浩克狂潮」。無敵浩克的全新起源:浩克並不是英雄,從他出現那一刻開始,就是一頭極端危險的怪物。在編劇Al Ewing的設計中,布魯斯·班納的出生是一場意外,他的父親在實驗中發現了伽馬射線的第三種形態,這讓他無意中和萬物之下的OBA產生了某種連接,而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班納博士就出生了。
  • 11月3日《漫威:超級爭霸戰》新版本「不朽浩克」來了
    各位召喚者們,《漫威:超級爭霸戰》已更新至最新版本(29.0),在本次版本中,我們更新的新的副本和活動。新的副本與活動 —— 不朽浩克1)不朽浩克無敵浩克被謀殺了。兇手是誰?現場只留下了一支將其射殺的特製箭矢。這說明可能犯案的人只有。。。
  • 從人工智慧到群體智慧,人機協作之未來
    儘管群體的協作能帶來1+1>2的效果,但知易行難。而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化,從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到知識網絡時代、數據智能時代,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入發展,在滲透社會生活的同時,也輻射到了群體智慧。在機器文明時代下,是否能夠在人類群體中加入智能工具,形成個體智能的放大效應,從而進一步釋放人類社會的潛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 《永恆族》:續寫漫威宇宙,永恆族與人類的不解之緣
    《永恆族》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25部作品,主要源自1976年7月份出版的永恆族漫畫,在美國聖地牙哥動漫展中,凱文費吉向興奮的粉絲介紹漫威第一位華裔的女導演趙婷。演員部分則有大家熟知的安潔莉娜裘莉,韓國影星馬東錫等等,看到這邊大家可能會好奇,究竟永恆族到底是何方神聖。
  • 漫威:平凡超能力也可以做英雄,他是最高進化,能力是永生不滅
    #漫威# 漫威有很多非常強的超級英雄 變種人是一個比人類要更優秀的種類,這是漫威漫畫裡給出的設定,變種人因為有著變種基因,所以可以擁有各種奇特的能力
  • 漫威英雄裝備進化史
    那今兒就來盤點一下漫威英雄們的裝備進化史。打頭陣的當然是復盟C位:鋼鐵俠託尼•斯塔克。鋼鐵俠戰衣一直是用MARK來命名,初代戰衣是託尼跟博士在山洞裡攢出來的MARK 1。由於條件艱苦,Mark 1設計的很湊合,但有種粗糲的美感,功能是防彈,噴火,還可以短暫的飛行,湊合著救了託尼一命,後來被十戒組織回收,拿去研究了。
  • 漫威中五大功能強大的黑科技,其中三項出自鋼鐵俠之手!
    在漫威的宇宙當中,存在著許多超出人類認知的事物,除了各種各樣擁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之外,漫威的世界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可思議的神器,擁有逆天的力量,一般來說,神器大部分都是由神明打造的,比如無限寶石等等,然而還有一些是由人類打造出來的黑科技,功能也非常強大,有的甚至可以利用科技比肩神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陳根:從人工智慧到群體智慧,人機協作之未來
    受到這種生物群體行為研究的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創建群體計算模型,它們表現出了與單個個體完全不同的非凡計算能力,而群智能優化算法為計算智能和人工智慧提供了新一個方向,這對於人類群體的決策也具有重要意義。
  • 漫威Vs DC:25位最強大的超級英雄正式排名!
    漫威 Vs DC:25位最強大的超級英雄正式排名!就像我們的祖先編織古代神靈和宇宙力量的故事一樣,現代漫畫作家也創造了他們自己的神聖生物。當提出統治著超級英雄的宇宙的神時,作家們不得不夢想成真。這些角色中的一些存在於僅僅物理領域的平面之外並且統治抽象概念,例如夢,愛,創造或破壞。這是它開始變得有趣的地方,因為作家可以玩現實的界限。漫威和DC引入了大量極其強大的神靈。引入宇宙角色會突然使我們的超級英雄變得更加脆弱,這使得故事更加有趣。
  • 漫威不朽浩克上線揭露了浩克的真正身份!
    但是,同樣是在漫威宇宙中,還有一位經典成員,伴隨著漫威最新的單兵支線設定,也是迎來了自己又一個強勢版本,他,就是——不朽浩克!現如今筆者想說的是,在眾多浩克的歷史版本設定中,伴隨著《不朽浩克》的故事展開,現如今的漫威最強浩克的位置可能就要有歸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人工智慧"簡史",闡述人類對自身探索的傑作
    ​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人類便開始探索人工智慧,即使初期的人工智慧,只是為了解決純粹的數學問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人工智慧呢?人工智慧到底是科技發展的副產品,還是人類對自身的深度探索,或許2者都是。很多科學研究都是在無意間發現的,進而便一發不可收拾!
  • 「漫威」誰是你的超級英雄
    (本篇推送含部分劇透)漫威頭十年最大巨製《復仇者聯盟4》於4月24號在中國上映,為了充分照顧中國觀眾的心情(賺錢),這次《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的上映時間為全球最早。為方便大家鎖定自己心中的超級英雄,文傳寶寶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漫威十年來所塑造的各類英雄,以及漫威下一個十年將要開啟的新篇章。
  •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是好是壞?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
    喜歡漫威電影的網友們應該都看過《復仇者聯盟2》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厭倦了戰鬥的英雄們脫下了戰甲,製造出了一個擁有自我意識、有強悍學習能力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奧創。一開始奧創確實幫英雄們解決問題,打擊罪惡。但是不斷地學習和升級之後,奧創覺得,人類才是最大的威脅,於是奧創定製了一個讓人膽寒的計劃——消滅人類。雖說最終,英雄們齊心協力打敗了奧創,拯救了地球。
  • 探索人工智慧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
    另一方面,要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角度,加強人工智慧的社會影響機理、規律與趨勢研究,完善和強化人工智慧發展的社會政策體系。人工智慧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歸根到底是對人類歷經千百年所建立的具有深厚人文情懷的文明架構的全面衝擊。因此,在大力推動科技研發的同時,我們也必須促進與新興技術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發展,實現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融共振,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的隱憂。
  • 漫威不朽的浩克漫畫故事科普,浩克對陣復仇者聯盟,鋼鐵俠被教訓
    心理的幽暗明快描寫、毀滅又重生的視覺衝擊力和哲學深度的探討,都在這部《不朽的浩克》個人刊中,有非常精彩的演繹。經常關注漫威漫畫的朋友應該會知道漫威近些年來一直在致力於推出新的英雄或是英雄組合,原本那些人氣超高的角色要麼退居二線,要麼就是被劇情殺了。
  • 漫威DC日漫英雄全響應!《英雄集結:冠狀病毒》短片
    當全人類面對新冠病毒的肆虐時,可能很多人都幻想過如果真有超級英雄,他們將如何對付病毒拯救人類團隊製作12分鐘長《英雄集結:冠狀病毒》短片,雲集漫威的鋼鐵俠和蜘蛛俠,DC的超人和蝙蝠俠,甚至日本動漫中的孫悟空、一拳超人,為網友上演一場幻想中的抗疫大戰。
  • 美國電影漫威旗下超級英雄,一個敢愛敢恨的女性,驚奇隊長
    超級英雄在人們面前越來越多湧現出來。隨著女權在美國的不斷攀升,黑寡婦,緋紅女巫還有驚奇隊長,平繁地出現在大眾的眼前。想必大家對這個女英雄並不陌生,驚奇隊長是漫威影業出品的一部科幻片,電影取材自漫威漫畫,是漫威電影宇宙的第21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