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歸納】高中地理涉及到的海洋地理知識點歸納

2020-11-23 騰訊網

只做最有用的地理

海洋地理(選修)

1、 海底主要地貌類型

l 從大陸邊緣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為大陸架、大陸坡、洋盆和洋中脊

l 大陸架:分布在大陸邊緣的淺海地區。

l 大陸坡:分布在大陸架的外緣。洋盆、海溝、海嶺分布在大洋底。

2、 海底擴張學說、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

l 海底擴張學說認為:大洋底部地殼是不斷生成——擴張——消亡的過程,是地幔中物質對流的結果。洋中脊是地殼的誕生處,新洋殼不斷生長,隨著地幔物質的對流向兩側推開,海底不斷擴張形成洋盆。

l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構成的,形成六大板塊。板塊內部相對穩定,很少發生變形,板塊邊界則是全球最活躍的構造帶。

l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在交接處碰撞,大洋板塊因密度大,位置較低,向大陸板塊俯衝至地幔,洋殼在高溫作用下融為巖漿。

l 板塊的俯衝帶動洋底下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窪的地方——海溝。如太平洋西部的馬裡亞納海溝

l 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起形成島弧或海岸山脈。如亞洲東部的庫頁島、日本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等

l 在陸地上會形成海岸山脈,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脈、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脈。如果是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碰撞,都比較堅硬,則形成高大的山脈。如喜馬拉雅山脈就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碰撞產生的。

3、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l 板塊在進行碰撞擠壓,板塊邊界處於消亡狀態。如果是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擠壓,一軟一硬,在海上就會形成深海溝,;在海陸交界處會形成島弧或弧形列島,;

4、 海洋表層溫度的分布規律

l 海洋表層的溫度狀況是低緯度海區的水溫高,高緯度海區的水溫低;在同一海區,夏季的水溫高些,冬季的水溫低些;與同緯度海區相比,有暖流流過的海區,水溫高些,有寒流流過的海區,水溫要低些。

5、 不同海區海水溫度隨水深的變化規律

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於太陽輻射首先到達海水表面,海水導熱率又很低,海水的溫度隨深度增加而遞減,只是在表層海水以下,海水溫度隨水深變化不大,特別是1000米以下的水溫變化很小,經常保持著低溫狀態。

6、 海洋表層鹽度的分布規律

l 鹽度按緯度呈「馬鞍形」分布的規律,即赤道附近低,南北回歸線附近最高,中緯度海區又隨緯度的增高而降低,到高緯度海區最低。概括地說,亦即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

7、 海氣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全球水、熱平衡的影響

海-氣間的水分交換過程:海洋通過蒸發作用,向大氣提供水汽。大氣中約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最主要來源。大氣中的水汽在適當條件下凝結,並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從而實現與海洋的水份交換。海洋的蒸發量與海水溫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海水溫度越高,蒸發量越大。因此,低緯度海區和有暖流流經的海區,海面蒸發旺盛,空氣溼度大,降水也較豐富,海—所間的水分交換也較為活躍。

海-氣間的熱量交換過程:海洋吸收了到達地表太陽輻射的大部分,並把其中85%的熱量儲存在海洋表層。海洋再通過潛熱、長波輻射等方式儲存的太陽輻射能輸送給大氣。可以說,海洋是大氣最主要的熱量儲存庫。海洋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受海洋表面水溫的影響,水溫高的海區,向大氣輸送的熱量多。

與陸地相比,海洋增溫慢,冷卻也慢,從而調節著大氣溫度的變化。一方面,海洋的氣溫變化有滯後效應。例如,海洋對太陽輻射季節變化的影響要比陸地晚一個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氣的溫度變化比較和緩。海洋影響較大的地區,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小。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海洋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

海—氣通過長期的相互作用,並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運動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氣環流和大洋環流。大氣環流和大洋環流驅使著水分和熱量在不同地區的傳輸,從而維持地球上水分和熱量的平衡。

8、 厄爾泥諾、拉尼娜現象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南美西海岸(秘魯和厄瓜多附近)延伸至赤道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

厄爾尼諾的發生機制正好相反,當赤道太平洋信風持續加強時,赤道東太平洋表面暖水被吹走,深層的冷水上翻作為補充,海表溫度進一步變冷,從而形成拉尼娜。拉尼娜常與厄爾尼諾交替出現,但其發生頻率要低於厄爾尼諾。例如,80年代以來僅發生了3次拉尼娜,是厄爾尼諾發生頻率的一半。

厄爾尼諾對氣候的影響,以環赤道太平洋地區最為顯著。在厄爾尼諾年,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南亞次大陸和巴西東北部均出現乾旱,而從赤道中太平洋島南美西岸則多雨。許多觀測事實還表明,厄爾尼諾事件通過海氣作用的遙相關,還對相當遠的地區,甚至對北半球中高緯度的環流變化也有一定影響。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冷暖交替變化的異常表現,這種海溫的冷暖變化過程構成一種循環,在厄爾尼諾之後接著發生拉尼娜並非稀罕之事。同樣拉尼娜後也會接著發生厄爾尼諾。但從1950年以來的記錄來看,厄爾尼諾發生頻率要高於拉尼娜。

9、 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l 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築、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採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l 由月亮和太陽的引力驅動,以及地─月─日系統轉動和地球自轉的影響,海水呈現周期性的上下波動,這種波動稱作潮汐。潮汐對航海等海上活動以及近岸生態有著直接影響。

l 洋流的主要成因:

風海流主要是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密度流是由於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緻密度不同形成。

補償流是由相鄰海區海水的盈虧形成的,分為水平補償流和垂直補償流。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汙染:範圍擴大,淨化加快

10、 海岸類型及其特點

l 海岸具有多種類型,根據海岸的物質組成,可將海岸分為四種類型:基巖海岸、沙質海岸、淤泥海岸和生物海岸。

l 基巖海岸:獨特的岬灣地形,沿岸有眾多的島嶼,常在海灣一帶形成海闊水深、利於避風的天然良港。千姿百態的海蝕地貌是進行旅遊開發的重要資源。

l 沙質海岸:主要由礫石和沙子組成,往往形成沙堤、沙壩、沙丘等地貌,海灘多寬闊平坦,常形成天然的優質海濱浴場。

l 淤泥海岸:海岸帶寬度大,坡度小,海岸線平直,大多數淤泥海岸土質肥沃,適宜開展灘涂養殖。

l 生物海岸:

l 紅樹林海岸具有很強的抵禦風浪侵蝕的能力,又是鳥類及潮間帶動物的棲息地,物種豐富。因此,紅樹林海岸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溼地保護和海洋防災減災中具有重要作用。

l 熱帶基巖海岸邊緣常發育珊瑚礁海岸。珊瑚礁對保護海岸,抵抗海浪侵蝕起到良好作用。

11、 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

l 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以灘涂資源開發、港口建設及其相關產業為主,涉及漁業、港口運輸、水產養殖、旅遊開發等許多方面。

12、 海平面變化對海岸帶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

l 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兩極冰川融化、上層海水熱膨脹等原因引起的,也是溫室效應增強的表現。

l 海岸帶是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最強烈的地區,特別是沿海國家和一些海島國家,受海平面上升的危害更甚,如荷蘭、孟加拉國及熱帶大洋上的一些小島國。

l 海平面上升會直接淹沒一些地勢較低的沿海地區,尤其是濱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帶和灘涂資源等;加劇風暴潮、洪澇等災害的威脅,引起海水內侵、水質惡化、地下水位上升;影響海岸帶地區的漁業資源,破壞珊瑚礁、紅樹林、海岸沼澤和溼地等生境。

13、 應對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l 通過技術措施,減小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

l 適應氣候變化改變農作物的種類與品種

l 削減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量

14、 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和現狀

l 海洋水資源利用通常是指海水的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l 海水的直接利用,就是用末經淡化的海水代替淡水來利用。如,在農業利用上,用低鹽度海水灌溉農田;在生活利用上,將海水用於公廁衝洗、消防用水等;在工業利用上,海水主要用作工業冷卻水。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大型海水淡化廠主要分布在三類地區:一類是沿海乾旱、半乾旱地區;二類是淡水供應困難的島嶼或礦區;三類是沿海城市。

l 海水淡化是海洋水資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海水淡化因成本較高,尚未普及。

15、 海洋化學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和現狀

l 海洋被稱為「液體礦山」「鹽的故鄉」,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目前形成工業規模的主要有食鹽、鎂、溴等。

l 海鹽不僅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國的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的生產方法有鹽田法、電滲析法和冷凍法三種,其中鹽田法是生產海鹽的主要方法。

16、 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特點和現狀

l 海底礦產資源分濱海砂礦、油氣資源和多金屬結核三大類。

l 海底礦產資源勘探和開採是一項主要高投資、高技術、高風險的工程。目前,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油氣資源為主。

17、 海洋油氣資源。錳結核

l 世界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波斯灣、北海、幾內亞灣、馬拉開波湖、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海岸等地區。

l 我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東海和南海的北部灣。

18、 潮汐能、波浪能的特點及開發利用的前景

l 潮汐能發電需一定的條件:一是潮差足夠大;二是海岸能夠儲蓄大量的海水並可以進行土建施工。

l 波浪能的優點:在最耗費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極少平靜,波浪隨時可以利用。波浪能主要集中在南北緯40-60度之間的西風帶海區。

19、 海洋生物資源的主要類型

l 海洋生物資源主要產業是海洋漁業,另外還有少量海洋藥用生物資源的開發。

l 海水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淺海大陸架海域。世界主要漁場有北太平洋漁場、西北大西洋漁場、秘魯沿海漁場、東南大西洋漁場和東北大西洋漁場。

20、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l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 由於過度捕撈,處於食物鏈較高營養級的優質魚類出現資源危機。珍稀物種數量急劇減少,有的種類已幾乎絕跡。

(2) 沿海灘涂圍墾和人工填海造陸等,導致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灘涂和沼澤資源減少,引起海洋生物物種種群減少。

(3) 海洋汙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減。

l 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環境汙染,加強海洋管理;

(2)合理捕撈,捕養結合,由單純的天然採捕向海洋農牧化轉變,實現海洋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1、 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l 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對於緩解沿海地區人地矛盾,開發海洋資源,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l 目前人類對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已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擴大到生產、居住、通訊、儲藏和文化娛樂等諸多領域,而且開發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斷進步。

22、 海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l 以豐富的濱海資源為依託,濱海地區已經成為當今最發達的全球性旅遊帶。隨著世界濱海旅遊的迅速發展,湧現出一大批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我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多樣的海岸類型,濱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形成許多著名的旅遊區;加之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程度高,經濟充滿活力,因而沿海地區成為我國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23、 風暴潮、海嘯的成因、危害及應對措施

l 風暴潮是由強風引起的劇烈增水現象,致使海面異常升高,造成大量海水漫溢,席捲碼頭、倉庫、城鎮街道和村莊。風暴潮可分為颱風風暴潮和溫帶風暴潮兩大類。海嘯是太平洋沿岸國家最猛烈的由地震引起的海洋災害。

l 有計劃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完善全國海洋災害預警系統

24、 海洋主要汙染源的來源及其對海洋環境產生的危害

l 海洋汙染物主要來源於陸地上的生產過程,集中分布在大型港口、工業城市及河口附近。

l 海洋汙染物特別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不僅危害海洋生物,也能通過食物鏈富集作用損害人類自身。

25、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主要對策

l 海洋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財富,保護海洋是全球共同的責任。海洋環境保護應該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

l 制定相應的海洋環境保護法律和法規,約束海洋和規範海洋開發者的行為;

l 加強汙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傾倒有害廢棄物;

l 加快沿海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對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進行綜合處理,達標排放;

l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對特定區域進行環境保護;

l 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海洋環境保護意識等。

26、 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和公海等概念

l 內水:是領海基線向陸地一側的水域,包括沿海國沿岸的河口、港口、海灣、海峽等。

l 領海:為鄰接陸地領土和內水的一帶海域。在群島國的情況下則為群島水域以外鄰接的一定寬度的海域。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最寬不超過12海裡。

l 毗連區:為領海以外鄰接領海的一帶海域。毗連區的寬度不超過12海裡。

l 大陸架: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裡,則擴展到200海裡;若其自然延伸超過200海裡,則一般不應超過350海裡。

l 專屬經濟區:是在領海以外並鄰接領海的一個區域,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應超過200海裡。

l 公海:在國家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或群島國的群島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27、 我國海洋國情的基本特點

l 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為473萬平方千米,約相當於我國陸地面積的1/2,因此,加強海洋綜合管理顯得日益重要。

28、 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意義

l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認識我國的海洋國情,維護海洋權益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和職責。人類共有一個海洋,保護海洋環境,加強海洋國際合作,讓海洋更好地造福人類是全球共同的願望和追求。

29、 建立和維護國際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l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點是擴大了沿海國家的管轄海域面積和管轄權力,確認沿海國家對於管轄海域的海洋資源享有主權權利。國家管轄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別,可分為內海、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這四種主要區域。從先例資源主權權利方面講,國家管轄海域可以被視為海洋國土,這些管轄海域中的海洋資源應當與陸地國土一樣,得到重視和開發。

30、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意義

l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誕生,為建立國際海洋法律新秩序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因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兼顧各個國家的利益和要求,還有許多不完善和不明確之處。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例如,在封閉或半封閉的海域,周邊國家主張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就可能存在著重疊,還有一些島嶼主權爭議和漁業資源分配等問題,這些都有可能成為相鄰國家關係緊張,甚至引發國際衝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鄰國家間管轄海域劃界和海洋權益,要求有關國家本著友好協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決。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專題:中國地理複習筆記歸納,清北學霸總結(特細)
    對於如何才能將高中地理學得好是近幾年的話題討論熱點,很多同學大部分的地理成績就是很一般般,尤其是理性思維差的學生來說,如何把握高考的命根顯得格外重要。北北學姐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地理複習筆記歸納總結(特細)」,裡面不僅有對教材是精煉總結,還涉及高考的重難點知識點概括,希望大家在學習時能夠主動找到地理學科上的規律,以一點為中心,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大家可以領取一份電子版,希望能幫到同學們快速提高成績,決戰高考!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海洋與陸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海洋與陸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 2019年中考地理海洋與陸地知識點歸納
    中考地理海洋與陸地知識點歸納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 2019中考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摘要:在考前複習的時候準備了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點擊文章參考複習,提高同學們答題的能力,在 時能發揮最好的水平! 總結: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對同學們的複習有所幫助!
  • 高中地理全部知識點歸納: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可以列印收藏!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作為文科的同學們都深有體會,高中地理方面知識點難記,地理不像歷史或者政治,只需要把書本上的知識背熟了,再加靈活運用就行了。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學習地理需要把所學的知識點串起來,要求你記清每課每小節的內容,同時要多畫知識框架圖。當然也不能忘記多背地圖,必要時還應該多畫,還有就是要看最近出現的一些地理題。並不只是限制於考試題,高考題或者是各省各市的模擬測試題。可能你在路邊發現了一個現象,或者是新聞上讀到的某段材料都可能成為高考測試題。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赤道附近氣候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赤道附近氣候,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國國土遼闊,從南到北兼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幾個不同的溫度帶。影響中國氣候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緯度和太陽輻射、海陸位置和洋流、地形及大氣環流。
  • 2019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摘要:在考前複習的時候準備了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點擊文章參考複習,提高同學們答題的能力,在 時能發揮最好的水平! 總結: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對同學們的複習有所幫助!祝同學們金榜題名! 閱讀本文的還閱讀了: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 2019年中考地理地球與地圖知識點歸納
    中考地理地球與地圖知識點歸納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經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背完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提高30分,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看看!對照自己的情況,利用假期時間查漏補缺。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自然地理部分  第一單元地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巖岸三種類型。   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為一東北—西南向的淺海。
  • @同學們:高考地理知識點總結大全!文科生滿分必備!
    高中地理一直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需要大家背知識點的同時也會涉及到一些經緯度的計算,相信很多同學都曾被這種題難倒過,從而導致頻頻丟分,那麼今天應同學們的呼聲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其中幫大家歸納了知識點,做了表格,方便大家分類知識點鞏固自己薄弱的地方。
  • 初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圖例作用
    圖例有地圖語言的功能,要從地圖上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熟悉常用圖例是十分必要的,如表示城市、村莊的符號,表示邊界、道路的符號,表示山脈、河流的符號等等。   地面上的事物種類繁多,不可能按比例——表示在地圖上,必須把它們加以分類、歸納,根據它們的特徵,設計和制定各種形式的線條、圖形,以代表相應的地理事物,這些線條和圖形叫做地圖符號。
  • 高中地理必背知識點梳理(可列印),文科生複習衝刺不容錯過
    對於高中地理,很多同學說不僅要背誦,而且還要進行大量計算,知識點繁雜記不住。對於文科生來說,背誦地理要比歷史難,歷史可以按照時間軸的順序來捋順背誦,但是地理卻不同。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得複習地理呢?下面為同學們整理了高中地理必背知識點梳理,將高中地理所學幾本書的知識點歸納整合到了一起,將基礎篇和能力篇融合一起,幫助大家更加系統去學習和複習。
  • 2020年中考地理複習之61個知識點歸納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地理複習之61個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   11、陸地地形   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高中地理:地圖重要分界線全歸納!文科生必須背熟!高考要分清
    高中地理,被所有人稱作為文科中最難得一門學科,為什麼呢?因為不僅要會背,還要會看得懂地圖,還需要同學們有理科的思維,所以說地理不容易學,更不容易學好。在我們的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分界線,大部分同學都會被這些分界線搞得暈頭轉向。但是背熟地理分界線是地理認識區域地理的重要方式,將世界以地理分界線的方式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才能精細的認識世界並學好地理。
  • 區域地理知識點歸納總結
    區域地理知識點有哪些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陸分布:陸地佔 29%,海洋佔 71% 2) 大陸:亞歐(最大) 、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3)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4)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5) 半島
  • 高中地理「必修一」學霸筆記,看看學霸如何學地理
    高中教育將地理歸納於文科之中,很多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只需要背,記的學科,用學習歷史,政治等學科的方法學習地理,效果並不理想.要想學好地理,必須弄清楚地理學科的特點.高中地理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以及支撐地理學科的地圖,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專門的學科知識.地理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區別於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學生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才能學好地理.
  • 物理研究組:高中物理電學重難點歸納,整個高中重點全包含
    電學是高中物理的重點以及難點,很多計算題、實驗題都是圍繞著這個專題來進行命題的。剛開始同學們接觸到電學專題,只涉及到了少許公式定理,只用去記住理解就可以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啟蒙作用。隨著對電學的深入研究,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越多,許多複雜變化多端的公式就把許多同學難倒了。
  • 【專題歸納】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人文地理
    與自然地理相比,人文地理相對容易,但內容具有「廣」、 「散」、「雜」的特點,系統性、條理性較差,學習時很難抓住重點和主幹。人文地理以經濟活動和經濟發展為主線,其考查的主幹知識主要集中在:人口和城市、人類活動空間布局的區位分析、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 2.理解基本原理,緊密聯繫實際 理論聯繫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論證實際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是近幾年人文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
  • 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可列印),全面詳細
    各位同學、家長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學習乾貨是高中生物知識點歸納,全面詳細。高中生物可以說是以理科中的文科著稱,因為所學內容裡的零碎知識點太太太多了,記憶性偏多。很多同學給我留言說生物知識點多背完就忘記,感覺很瑣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學習煩惱呢?因為同學們只是背零散的知識點,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各章節是有密切聯繫的要綜合一起。今天就為同學們整理了高中生物所學知識點歸納,全面而又詳細,同學們可以拿來加強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