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2021-01-07 高考網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背完高中地理最難的部分提高30分,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看看!對照自己的情況,利用假期時間查漏補缺。

  高中地理重點知識歸納

  ——自然地理部分

  第一單元地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範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範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範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單元地球運動專題

  1、天體的類別:星雲、恆星、流星、彗星、行星、衛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誌)、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恆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1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途中時間

  1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捨五入)區時差=時區差

  1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1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1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18、衛星發射基地的區位選擇:

  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於緯度和地勢③地形平坦開闊);

  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術力量強;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③西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9、公轉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帶的形成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22、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23、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廣州﹥上海,

  24、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晝長=24小時—夜長

  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25、地球是個不發光、不透明球體—-晝夜現象出現

  地球自轉的球體—-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

  地球傾斜的公轉的球體—-直射點的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6、典型的季節現象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常識

  1.地球公轉: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2.正午太陽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3.晝夜長短: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4.等溫線: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5.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6.雪線:雪線上升;雪線下降

  7.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8.我國的降水:夏李風影響,降水多;冬李風影響,降水少

  9.我國的河流: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

  分春汛、夏汛;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10.我國的季風: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少雨

  11.我國的農業生產: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于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12.氣象災害: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颱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寒潮、沙塵暴、乾旱、暴雪

  13.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較多;較少

  第三單元大氣專題

  1、對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氣溫降低;②大氣對流運動(12km)顯著;③天氣複雜多變。

  2、平流層的特點: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②大氣平穩,以水平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係: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並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雲,氣溫不高(雲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雲,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平分布: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10、氣溫年較差:①影響因素:海陸熱力性質;地表植被水分狀況;雲雨多少。

  ②變化規律:內陸﹥沿海,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陰天。

  11、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溼(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幹

  (6)來自海洋的氣流——溼(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幹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12、水平方向氣壓與氣溫: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13.風的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叫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14、風向:(1)風向-—風的來向;

  (2)根據等壓線的分布確定風向:以右圖為例畫A點的風向及其受力

  ①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並且由高壓指向低壓

  ②確定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的影響,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15、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16、鋒面與天氣(冷暖不同氣團作水平運動並相遇)

  ①冷鋒過境雨區在鋒後,出現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在鋒前,多為連續性降水。過境後,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17、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鋒面是冷鋒:如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國的寒潮、冬春季節出現的沙塵暴。

  18、氣壓系統與天氣(同一氣團作垂直運動):

  ①氣旋(低氣壓)垂直氣流上升,天氣陰雨。②反氣旋(高氣壓)垂直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19、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三圈環流(垂直分布)

  畫出右面三圈環流循環圖

  ②氣壓帶、風帶(水平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③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窗口要避開東南方向;

  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窗口要避開東北方向。

  20、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

  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風環流:海陸熱力差異使亞洲、太平洋中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2、東亞、南亞季風環流:

  東亞:夏季東南風,冬季西北風;主要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

  南亞:夏季西南風,冬季東北風,由風帶和氣壓帶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係。

  ①雨帶的移動

  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準靜止鋒)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遊進入「伏旱」(反氣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②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晚,雨季長

  ③旱澇災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風強),造成北澇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風弱),造成北旱南澇.

  我國水旱災害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弱和進退的早晚。

  24、氣候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25、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①判斷南北半球,②判斷熱量帶,③判斷雨型。

  ①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溼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②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位置在西風帶和副高之間,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夏季風--高溫多雨。

  ③溫帶氣候類型:除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以0℃以下。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陸性與海洋性氣候的不同特點(以北半球為例分析):

  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

  27、主要的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洪澇、乾旱、颱風、寒潮、大風沙塵、大(濃)霧、高溫低溫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災害。

  1.颱風發生在夏秋季節,發源於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影響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天氣變化: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2.旱澇災害發生在春夏秋,影響到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範圍,天氣變化: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3.寒潮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發源於蒙古、西伯利亞,影響到除青藏、雲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天氣變化:大風、雨雪、凍雨。

  28、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O3)、酸雨(SO2、NO2)

  29、溫室效應

  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②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③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④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0、綠化的環境效益:

  ①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淨化空氣;

  ②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③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菸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汙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四單元水環境

  1、水循環: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和海上內循環。

  ②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係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區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

  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布(畫一畫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溼,寒流—減溫減溼)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③影響航海④影響海洋汙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秘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裡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遊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汙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相關焦點

  • 高中化學知識重點筆記歸納 拿走收藏
    高中化學知識重點筆記歸納有機化學模塊的知識點有點雜亂,平時複習的時候並不十分方便。因此,我們最好將這些散亂的知識點整理歸納好,有條理地進行複習。下面是學習啦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高中有機化學實驗部分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5)、酚醛樹脂的製取(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填空題歸納,包涵必修一二三的全部內容,收藏
    現階段,高考生物考察重點逐漸從知識轉移為能力檢測。 所以,生物學科已經不是光靠「死記硬背」知識要點,就能學好的了。我們還要重視生物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一些開放性實驗,就算翻遍課本也可能找不到答案。因此,我們一定要摒棄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生物的理念,而是運用更科學的方法,培養自身生物學習能力,以此才能學好高中生物。
  • 高中地理專題:中國地理複習筆記歸納,清北學霸總結(特細)
    對於如何才能將高中地理學得好是近幾年的話題討論熱點,很多同學大部分的地理成績就是很一般般,尤其是理性思維差的學生來說,如何把握高考的命根顯得格外重要。北北學姐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地理複習筆記歸納總結(特細)」,裡面不僅有對教材是精煉總結,還涉及高考的重難點知識點概括,希望大家在學習時能夠主動找到地理學科上的規律,以一點為中心,逐漸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大家可以領取一份電子版,希望能幫到同學們快速提高成績,決戰高考!
  • 高中生物:提分技巧,樹狀圖知識整理,重點歸納,告別死記硬背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多而繁雜,如果你只是依據課本上的排序和排版去記憶,就會感覺十分抽象,並且不連貫,似乎每個地方都是重點,每個地方都需要背。最後什麼章節也都沒有掌握好。因此想要避免這個情況,就是要整理一個完整有條理的學習筆記。
  • 高中地理:地圖重要分界線全歸納!文科生必須背熟!高考要分清
    高中地理,被所有人稱作為文科中最難得一門學科,為什麼呢?因為不僅要會背,還要會看得懂地圖,還需要同學們有理科的思維,所以說地理不容易學,更不容易學好。在我們的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分界線,大部分同學都會被這些分界線搞得暈頭轉向。但是背熟地理分界線是地理認識區域地理的重要方式,將世界以地理分界線的方式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才能精細的認識世界並學好地理。
  • 物理研究組:高中物理電學重難點歸納,整個高中重點全包含
    電學是高中物理的重點以及難點,很多計算題、實驗題都是圍繞著這個專題來進行命題的。剛開始同學們接觸到電學專題,只涉及到了少許公式定理,只用去記住理解就可以了,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啟蒙作用。隨著對電學的深入研究,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越多,許多複雜變化多端的公式就把許多同學難倒了。
  • 2019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高中生物重點知識歸納
    2019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高中生物重點知識歸納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上,有很多人重點生物知識是需要我們去掌握的,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高考中容易考的生物重點知識,供參考!2019高考易考的生物重點知識匯總1、應激性(生物個體對外界的刺激會產生一定反應,應激性是動態過程)與適應性(包含應激性,也含靜態的適應特徵,例如動植物的保護色),它們都由基因遺傳性所決定。
  • 高中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說課稿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課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單元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承前啟後的紐帶,重點介紹三圈環流和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不僅是上節課「熱力環流」「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等知識的延伸、綜合和運用,也是學習和探討「北半球冬、夏氣壓中心」的基礎。
  • 初中地理「經緯線」判讀題型+分析,考試必須掌握的重點
    地理解答題中的地理經緯線有穿過的大洲、大洋、國家、主要城市、農業區、工業區,這些你都知道嗎?重要的經緯線就是地理大題中的一條重要線索。也許很多家長會問:為什麼要讓孩子記經緯線?對地理考試好像沒什麼太大的作用。
  • 高中地理知識複習:地理河流水文學講解
    雖然說是這些內容學生以前都學過,但學生的知識遺忘率甚高,現在複習避免將課上成新課,構建知識體系。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邊講邊練,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知識和技能。考試,不僅僅是檢驗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有時也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時候。要注意對習題的講解,尤其是解題思路的講解,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
  • 高中化學重點知識匯總歸納
    高中化學知識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實驗室裡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 高中生物:高考重點,細胞器知識歸納
    細胞器的知識是歷年高考的重點,但分布在各個章節,比較零散,今天給大家總結歸納一下有關細胞器的七大知識,建議收藏! 一、按細胞器的分布特點歸納1、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核糖體;其中,動植物細胞共有,但在動植物細胞中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有高爾基體;【解析】動物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分泌物形成有關;植物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壁形成有關。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重點歸納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3、酶的化學本質: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 初中物理:重點知識歸納匯總,給孩子收藏列印,考試不下98!
    初中物理:重點知識歸納匯總,給孩子收藏列印,考試不下98!物理學科是同學們進入初二階段才開始接觸學習的一門新課程,因此不少同學在這門學科上都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從哪方面開始學起。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在考試中拿到高分。
  • 高中地理「必修一」學霸筆記,看看學霸如何學地理
    高中教育將地理歸納於文科之中,很多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只需要背,記的學科,用學習歷史,政治等學科的方法學習地理,效果並不理想.要想學好地理,必須弄清楚地理學科的特點.高中地理內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以及支撐地理學科的地圖,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專門的學科知識.地理既不同於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區別於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學生只有掌握科學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才能學好地理.
  • 人教版:初中生物重點知識全歸納!建議列印收藏,會考複習用得上
    人教版:初中生物重點知識全歸納!建議列印收藏,會考複習用得上初中生物雖然只有兩年的學習時間,但是其重要性還是不言而喻的,不僅會考結業會考察,而且進入高中後還會深入的學習,因此在初中同學們就必須打好這門學科的學習基礎才行。可是不少同學卻向我反映道,初中生物需要記憶的知識點真的是太多了,而且這門學科文理兼備,需要理解的東西也多,要想真正的學好難度真的是太大了。
  • 高中數學:集合、數列、三角函數等,超全知識點歸納!
    對於高中生來說高考數學必考知識點有哪些,高中數學重點知識歸納有哪些重要,需要我們掌握?這些都是一直以來困惑高中生的問題。像是:集合、數列、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解三角形這些,很多同學只是掌握了表面,並沒有徹底的理解。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說課稿
    但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缺乏地理空間思維能力,不能快速的將大氣知識與物理知識結合起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和直觀教學。四、說教學重難點【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重點】熱力環流形成過程及其應用。【難點】能夠運用熱力環流相關原理解釋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等地理現象。
  • 高中物理,高考知識點詳細整理歸納(高頻考點+教材重點)
    物理的基礎知識層次分明,學習時應當不困難,對書本上某些原理、定律、公式,在學習時不應僅僅記結論,還要懂得它的道理,設想一下它是怎麼推出來的,中間經過多少曲折要攻破多少難關,才能得出這個結論。例如用牛頓定律來推理動量守恆定律,高考就曾考過,平時學習時還要多積累其他定律的推理。
  • 高中物理電磁學重點知識整理
    高中物理電磁學重點知識整理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對高中物理進行學習和複習,確保將所涉及的知識點能全部掌握,考點全面複習到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物理電磁學重點知識整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