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理論遭到挑戰: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

2020-11-23 騰訊網

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膨脹和坍縮周期交替,宇宙無始無終。

宇宙誕生的標準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大約140億年前,不知從哪裡來的巨大能量物質爆炸了。

在短暫的快速爆炸的瞬間,能量的爆發使宇宙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膨脹拉直了任何大尺度的曲率,導致了我們現在感覺宇宙是平的。物質也完全混合在一起,所以現在的宇宙在很大程度上顯得毫無特徵(哪裡都一樣)。雖然粒子團塊創造了星系和恆星,但這些只是宇宙畫布上微不足道的斑點。

這個被教科書稱為大爆炸的理論與迄今為止所有的觀測結果相吻合,也被大多數宇宙學家所青睞。但它的概念讓一些人感到不安。在時空的大多數區域,快速膨脹永遠不會停止。結果,膨脹只能產生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擁有無數種口袋宇宙的彩色存在),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對批評者來說,大爆炸預言了一切,也就是說它最終什麼也預言不了。

近年來,斯坦哈特和其他人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他們重新提出了循環宇宙的概念:即周期性地膨脹和坍縮的宇宙。他們希望複製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平坦而光滑。

為此,斯坦哈特和他的合作者最近與專門研究引力計算模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合作。他們分析了一個坍縮的宇宙是如何改變其自身結構的,並最終發現坍縮可以打敗膨脹。無論宇宙在坍縮前看起來多麼怪異和扭曲,坍縮會有效地抹去大範圍的原始皺紋。

史丹福大學的宇宙學家萊昂納多·塞納託雷曾用類似的方法分析過爆炸理論,「他們聲稱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重要。」他說,這項工作的某些方面他還沒有機會進行驗證,但乍一看「似乎他們已經完成了」。

坍縮視圖!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斯坦哈特、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的宇宙學家安娜·伊賈斯和其他人的合作,形成了一種新的關於循環的觀點。

當談到可視化的膨脹和坍縮時,人們經常關注一個氣球狀的宇宙,它的大小變化用「比例因子」來描述。但是第二項測量——哈勃半徑,也就是我們能看到的最遠距離——卻沒有得到重視。廣義相對論的方程讓它們獨立地演化,而且,至關重要的是,你可以通過改變其中任何一個來讓宇宙變平。

想像一隻螞蟻在氣球上。膨脹就像給氣球充氣。它把平滑和扁平的狀態歸因於膨脹的宇宙上。然而,在循環宇宙中,平滑發生在坍縮期間。在此期間,宇宙適度地縮小,但真正的原因是視野的急劇縮小。這就好像螞蟻通過一個越來越強大的放大鏡來觀察一切。它所能看到的距離縮小了,因此它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沒有特徵。

斯坦哈特和他的同伴設想一個宇宙,在無所不在的場的能量驅動下,膨脹了大約一萬億年,我們現在將其歸因於暗能量。當這個能量場最終變得稀少時,宇宙開始慢慢地收縮。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一個不斷縮小的尺度因子會使一切變得更接近,但並不是一直降到某一點。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來自於哈勃半徑,它最終將變得非常微小。宇宙的坍縮給能量場充電,使宇宙升溫並蒸發原子。反彈隨之而來,周期重新開始。

在周期模型中,微小的哈勃半徑保證了平滑度和平整度。儘管膨脹將許多最初的缺陷吹散到了多元宇宙中,而緩慢的坍縮則將它們從本質上擠壓出去。我們留下的宇宙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大爆炸時沒有奇點,也沒有多元宇宙。

從任何宇宙到我們的宇宙

大爆炸宇宙論和周期宇宙論面臨的一個挑戰是,無論它們如何開始,它們各自的能量場都能創造出正確的宇宙。

伊賈斯和斯坦哈特批評爆炸理論只在特殊情況下才發揮作用,比如當它的能量場形成時沒有明顯的特徵,也沒有什麼運動。理論家們已經對這些情況進行了最徹底的探索,部分原因是它們是唯一能用數學來解釋的例子。在最近的計算機模擬中,伊賈斯和斯坦哈特描述了他們的團隊對緩慢坍縮模型進行了測試,測試對象是一系列的嬰兒宇宙,這些宇宙太過瘋狂,無法用筆和紙來分析。

這項合作採用了普林斯頓大學專門研究廣義相對論計算模型的理論物理學家弗朗斯·普裡託裡烏斯開發的代碼,探索了扭曲、不規則的場、甚至是生來就有兩部分向相反方向移動的場。幾乎在每一種情況下,坍縮都會迅速產生一個和我們的宇宙一樣無特徵的宇宙。

牛津大學宇宙學家凱蒂克勞夫也專門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數值解,她稱這些新的模擬「非常全面」。但她也指出,計算技術的進步只是在最近才使這種分析成為可能。

儘管人們對伊賈斯和斯坦哈特的模型的興趣各不相同,但大多數宇宙學家都同意爆炸理論仍然是一個有待突破的範式。

合作將進一步充實周期理論。伊賈斯已經有了一個彈跳理論,用物質和時空之間的新相互作用來升級廣義相對論,她懷疑還有其他機制存在。她計劃很快把她的模型放在電腦上,以了解它的行為細節。

該小組希望,在將收縮和坍縮階段結合在一起後,他們將確定一個周期的宇宙的獨特特徵。這項合作並未解決周期性宇宙的每一個細節,更不用說證明我們生活在一個循環宇宙中了。但斯坦哈特現在樂觀地認為,這個模型將很快提供一個可行的替代多元宇宙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大爆炸理論遭到挑戰: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循環的宇宙中
    結果,膨脹只能產生一個多元宇宙(一個擁有無數種口袋宇宙的彩色存在),其中一個是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對批評者來說,大爆炸預言了一切,也就是說它最終什麼也預言不了。近年來,斯坦哈特和其他人一直在研究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大爆炸理論被衝擊!科學家:我們的宇宙正在「循環」
    如果沒有宇宙,人類也就不會出現,那宇宙又是怎麼出現的?可能你會說,宇宙的前身是一個「奇點」,它的主要特點是體積無限小、溫度無限大、密度無限大和時空曲率無限大,奇點在一次大爆炸之後,逐漸膨脹成了如今的宇宙,物質也從稀疏變得稠密。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科學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一種宇宙起源假說。
  • 宇宙或許是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大爆炸循環中來回跳動
    若是如此,或許宇宙是在一個永無止境的大爆炸循環中來回跳動。在大爆炸中,所有物質從奇點膨脹而來,接著又是大坍縮。大坍縮的時候,一切的一切又被再次吞沒,形成密度無窮大的奇點。然後,萬物又始於奇點,一遍一遍如此循環往復。
  • 挑戰大爆炸理論:宇宙源自四維恆星坍縮
    宇宙學家們最新提出的觀點向大爆炸理論發起了挑戰,他們認為,所謂宇宙大爆炸只不過是四維恆星塌縮所產生的「海市蜃樓」。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在報導中指出,黑洞的視界是一個球面,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進入該視界內,都是有去無回。在一個更大的四維「體宇宙」中,黑洞可能擁有一個三維視界,或許當這一視界形成時,孕育出了一個全新的三維宇宙。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這是M理論的終極魅力!
    之前我們說過,通過M理論,科學家們發現,弦理論中除了1維的弦,還有2維的膜。但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除了2維的膜外,還有更高維度的膜,比如3維的膜,4維的膜,一直到9維的膜。我們所在的宇宙,就是在這樣一張巨大的9維膜上。當然,我們能夠感知的只有三維膜這個程度。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這是M理論的終極魅力
    之前我們說過,通過M理論,科學家們發現,弦理論中除了1維的弦,還有2維的膜。但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除了2維的膜外,還有更高維度的膜,比如3維的膜,4維的膜,一直到9維的膜。我們所在的宇宙,就是在這樣一張巨大的9維膜上。當然,我們能夠感知的只有三維膜這個程度。然後因為構成萬物的開弦,它的兩端被限定在膜上。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我們來自何方?人類從一個特定的類人猿祖先進化而來,那麼類人猿祖先從何而來?同樣,最初的單細胞生命形式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而成。那承載並孕育著生命的地球從何而來?地殼由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組成。那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那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
  • 宇宙大爆炸理論可能錯誤嗎?誰會質疑這個理論?
    關於宇宙的誕生,科學界普遍認為是源於一場大爆炸,那麼大爆炸理論可能是錯誤的嗎?說起來,還是很值得懷疑。我們收集了大量的數據。我們知道在宇宙早期(非常非常早)就發生了快速的膨脹。關於宇宙是否在大爆炸之前以某種形式存在,宇宙膨脹是否發生在更大範圍的事物上,存在著一些爭論。但是一旦膨脹發生在我們所稱的宇宙中,它就切斷了我們探索在那之前發生的事情的能力。自從我們注意到宇宙正在膨脹以來,大爆炸的觀點在90年左右的時間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挑戰。
  • 宇宙大反彈挑戰宇宙大爆炸
    他們復興了周期性宇宙的概念:一個周期性增長和收縮的宇宙。他們希望能夠複製我們看到的平坦而光滑的宇宙,而不會產生大爆炸。為此,斯坦哈特和他的合作者最近與專門研究引力計算模型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分析了崩潰的宇宙將如何改變其自身的結構,並最終發現收縮可以在其自身的博弈中戰勝膨脹。無論宇宙在收縮之前看起來多麼奇異和扭曲,坍塌都會有效地消除各種原始褶皺。
  • 宇宙大反彈學挑戰宇宙大爆炸
    他們復興了周期性宇宙的概念:一個周期性增長和收縮的宇宙。他們希望能夠複製我們看到的平坦而光滑的宇宙,而不會產生大爆炸。為此,斯坦哈特和他的合作者最近與專門研究引力計算模型的研究人員合作。他們分析了崩潰的宇宙將如何改變其自身的結構,並最終發現收縮可以在其自身的博弈中戰勝膨脹。
  • 我們的宇宙怎麼來的?是大爆炸的殘骸?還是早期的宇宙形成的?
    圖源:JEMAL COUNTESS / GETTY IMAGES宇宙學家說,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CMB)中的大爆炸餘輝中發現了過去宇宙的殘餘。這一發現為有爭議的共形循環宇宙學(CCC)理論提供了有力證據,它表明我們的宇宙只是很多中的一個,即由136億年前的大爆炸的遺骸建造的。
  • 霍金的最後理論,挑戰了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理解和大爆炸
    美國宇航局保羅和教授霍金的最後一篇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與比利時魯汶大學的託馬斯赫爾託赫教授合作,這一理論是在霍金教授去世之前提出的,並使用弦理論預測我們當前宇宙的一個更簡單的版本,與大爆炸後事件的其他理論相比。赫爾託赫教授於2017年7月在英國劍橋大學的一次會議上首次宣布了這一理論。圍繞大爆炸的現代理論,我們的當地宇宙是一個短暫的,但巨大的,爆發膨脹的結果。
  • 科普文章: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對與錯
    當時的人們相信,只要再弄清物理學中殘存的幾個小問題,就能完全了解宇宙萬物了。在牛頓作用力的理論支撐下構成一個有條不紊的宇宙,那時人們認為原子就是物質的根本。根據這個定義,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它的名字就是取自希臘語中的「不可切分」一詞。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彭羅斯認為,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認為現存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彭羅斯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宇宙就是在大爆炸-膨脹-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也就是他認為: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 宇宙的形成並非來自大爆炸?人類生活的宇宙,可能是低維空間宇宙
    ,而這個理論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宇宙大爆炸,而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則認為宇宙的形成是始於一場大爆炸,那麼在這場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則是一個無法去解釋的點,而這個無法去解釋點就是「奇點」,那麼有人會問了什麼叫做奇點
  • 宇宙起源可能不止大爆炸,還有另外的起源理論,你認可哪個?
    古希臘聖賢認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從無到有進化而來的,它進化的原因是世界的四個基本元素:土壤、氣體、水和火。也許你會發現聖人給出的答案很荒謬,但是我們沒有資格嘲笑他們的答案,因為我們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遠。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和他們一樣,因為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人類的研究成果是可見和有形的。例如,「大爆炸理論」就是最好的證明。
  • 宇宙是一個無始無終的循環?
    這次擴張將宇宙中任何大尺度上存在曲率的地方都拉平了,這也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結果:宇宙可能是一個平坦的幾何結構。(儘管也有理論認為宇宙可能是封閉的球狀)物質徹底地混合在一起,以至於宇宙看起來幾乎沒有明顯特徵。在宇宙各處,恆星與星系從成團的物質中產生了,它們也成為了本該光潔無暇的宇宙畫布上不起眼的塵埃。
  • 宇宙大爆炸理論中的宇宙奇點,它怎麼可能裝得下所有物質?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如何裝得下整個宇宙的物質?就算這個奇點具有難以想像的引力,也不可能裝得下宇宙所有物質,這已經超出人類思維與認知的極限。毫不誇張的說,按照現有理論,這個大爆炸奇點簡直就是神話一樣的存在!以至於還有無數人不認可宇宙大爆炸理論。
  • 除了大爆炸理論外,還有這十種驚世駭俗的宇宙起源論
    不過永久膨脹理論的支持者則認為,劇烈膨脹的時期並不一定突然停止。它認為我們的宇宙只是更大宇宙中的一部分,那個更大的宇宙在迅速地膨脹,而我們的宇宙只好比是其中一個膨脹緩慢的氣泡。其言外之意則是在那個更大宇宙中,不斷出現著很多其它緩慢膨脹的氣泡宇宙。
  • 牛津教授:宇宙起源或並非大爆炸,人類可能生活在低維空間宇宙
    雖然人類目前還沒有知道宇宙誕生的真正答案,但是人類卻已經建立了一個近似的理論去闡述宇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這個理論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場大爆炸,在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一個無法解釋的「點」,這個點就是「奇點」,那麼什麼是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