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物嗅覺」的無人機,導航方法也很獨特

2020-12-10 科學大觀園雜誌

通過為天蛾觸鬚加裝細小的電線,研究人員能夠將其接入電路並記錄反應。

能夠在人類無法前往的危險區域執行任務是無人機的重要優勢之一,這些危險區域包括自然災害後的失穩建築物以及有未爆炸裝置的地區。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開發「嗅覺救援設備」,通過嗅覺感知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來定位災難倖存者、氣體洩漏及爆炸物。

然而,人造傳感器要麼不夠靈敏,要麼分析速率較慢,無法在無人機的飛行過程中定位並處理特定氣味。techxplore.com網站當地時間12月8日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推出了一款「嗅覺直升機」(Smellicopter)。

這種自主無人機,能夠利用搭載的「飛蛾活體觸鬚」,實現氣味導航。它在空中飛行時還可以感知並躲避障礙物。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生物靈感與仿生學》雜誌中。

論文作者、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學博士生Melanie Anderson評價:「Smellicopter綜合了兩方面的優勢——在機器人平臺上,控制生物有機體的運動。」

Smellicopter裝備的塑料翼片(藍色),可通過產生阻力幫助其定向飛行。

為尋找食物或配偶,飛蛾藉助觸鬚來感知環境中的化學物質。「飛蛾觸鬚中的細胞能夠放大化學信號,」論文作者、華盛頓大學生物學教授Thomas Daniel解釋道,「飛蛾的嗅覺反應非常迅速、高效——一種氣味分子就能觸發許多細胞反應。」

研究人員使用菸草天蛾(Msh)的觸鬚製造了嗅覺直升機。他們將Msh放在冰箱中,在其麻醉後將觸鬚剝離,觸鬚分離後能在4小時內保持生物、化學活性,冰箱儲存能延長觸鬚的活性時間。隨後,他們在觸鬚上引入細電線,將其接入電路並測量其中所有細胞的平均信號。實驗證明,這種觸鬚傳感器的反應速度更快。

為製造Smellicopter,研究人員在商用開源手持四軸飛行器上加裝了觸鬚傳感器,並在其尾部設置了塑料翼片,以幫助飛行器進行持續逆風飛行。

研究人員為Smellicopter創建了「Cast and Surge」協議,使其得以模仿飛蛾尋找氣味的方式:Smellicopter向左飛行一段特定距離,開啟搜索任務,如果沒有達到氣味閾值,它就會向右飛行相等距離,繼續展開搜索。一旦探測到了氣味信息,Smellicpter就會改變飛行模式,衝向氣味源。

此外,無人機裝備的4個紅外傳感器,能以每秒10次的速度檢測周圍環境,幫助飛行器避開障礙物。

研究人員表示,Smellicopter的另一優勢在於不需要GPS協助。與昆蟲使用目視觀察類似,Smellicopter可用攝像機來觀察周圍環境。因此,它非常適合用於搜索礦山及管道等室內、地下空間。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生物靈感與仿生學》

期刊編號:1748-3182

原文連結: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2-smellicopter-obstacle-avoiding-drone-moth-antenna.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Smellicopter:具有「生物嗅覺」的無人機
    能夠在人類無法前往的危險區域執行任務是無人機的重要優勢之一,這些危險區域包括自然災害後的失穩建築物以及有未爆炸裝置的地區。研究人員一直希望能開發「嗅覺救援設備」,通過嗅覺感知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來定位災難倖存者、氣體洩漏及爆炸物。然而,人造傳感器要麼不夠靈敏,要麼分析速率較慢,無法在無人機的飛行過程中定位並處理特定氣味。
  • 用蛾子觸角當天線,用氣味導航!美國博士發明奇特生物技術無人機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梅蘭妮·安德森(Melanie Anderson)對外公開了一款她發明的名為Smellicopter的新型氣味導航無人機。很有意思的是這款無人機的導航天線並不是電子產品,而是飛蛾的觸角。所以這是一款手掌大小,使用了生物技術的無人機。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無人機上的應用
    無人機+北鬥的特點對於無人機來講,定位以及相應的應急通信是非常關鍵的技術,利用北鬥對於導航定位來講,可以極大地提高精度,同時利用北鬥系統也能夠為無人機應用通信提供更為廣泛的覆蓋範圍以及更強的可靠性。1、提供實時精確位置信息並進行導航定位。可以利用北鬥地基增強系統,為無人機提供實時的釐米級位置信息並進行導航定位。
  • 腦科學日報:人類利用立體嗅覺導航;缺氧不會造成嬰兒腦細胞死亡
    1,PNAS | 人類利用立體嗅覺進行導航來源:中科院心理所一般認為,視覺和聽覺提供了導航的線索,大腦藉由雙眼和雙耳信息輸入間的微小差異構建了我們的立體知覺並指引了空間定位。這些發現不僅表明人類擁有「立體嗅覺」,它在意識層面下指引我們的導航,也為人類嗅覺虛擬實境系統的設計和發展提供了思路。2,如何研究腫瘤愛「吃」什麼?
  • 西班牙技術工組和無人機導航合作拓展了無人機的解決方案
    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都擁有100%的西班牙資本,將為下一代武器系統(NGWS)/未來空戰系統(FCAS)等主要航空計劃貢獻其創新能力。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擴大了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範圍該協議產生的工業和技術合作將加強西班牙對大型歐洲未來空中系統計劃的貢獻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已經籤署了一項在未來的航空系統範圍內進行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
  • 組合導航系統在四旋翼無人機上的實現
    組合導航系統在四旋翼無人機上的實現 佚名 發表於 2015-07-07 09:37:39   0 引言   近年來,
  • 類Google Glass嗅覺刺激設備或能成為一種失智症療法
    據外媒報導,一種新型的可穿戴設備被提出,它可以發送電脈衝來刺激嗅覺系統以此作為一種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相關神經退化的方法。嗅覺功能失調被懷疑是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之一,因此研究人員猜測這些疾病可以通過刺激嗅覺來預防。
  • 實驗證明「殺人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動物具有學習和記憶能力是適應環境變化的重要機制。記者14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實驗,獲得了胡蜂具有嗅覺學習和長期嗅覺記憶的第一手證據。他們發現,幾乎所有胡蜂可學習並記住與食物獎勵相關的氣味。
  • 想理解人類大腦工作原理,可以從我們的嗅覺系統開始
    但我們都很清楚,生物系統並不需要這些——它們能夠解決很多深層網絡如今尚無法解決的難題。」下面再來聊聊人工智慧領域的熱門話題:自動駕駛汽車。在汽車立足新環境進行導航時,周邊環境將始終不斷變化,且充滿噪音與模糊性因素。如此一來,受到視覺系統啟發的深度學習技術可能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事實上,基於視覺的鬆散方法恐怕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 讓「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
    大連理工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褚金奎團隊在我國率先於2004年開展了仿昆蟲複眼偏振敏感結構、不依賴衛星導航的微納傳感器研究,在全球定位技術的研究中取得創新性成果,研究成果「偏振遙感物理機理、關鍵方法與技術應用」,獲2015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2015年6月19日在《Nature》出版社系列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 「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大連1月17日電(記者吳琳 通訊員呂東光)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大連理工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褚金奎團隊於2004年開展了仿昆蟲複眼偏振敏感結構、不依賴衛星導航的微納傳感器研究之後,在全球定位技術的研究中又取得創新性成果。
  • 無人機精準導航定位會被哪些因素給影響
    航拍無人機根據具體應用可將其劃分為專業以及消費級別。消費級無人機航拍系統常採用來自手機等消費類產品的磁傳感器,而專業級無人機由於對航拍穩定性以及航拍質量的嚴格要求,因此常使用工業級的MEMS磁傳感器以保障導航定位的精確性。 目前航拍無人的導航方式綜合採用了GPS+慣性導航的方式。
  • 無人機集群可上天,同樣可入地 ——井下無人機集群
    井下無人機採用的視覺導航方法在井下巷道環境下具有顯著的優點。危險區域或存在汙染等的惡劣環境中作業,預計在未來少人或無人採礦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井下無人機採用的視覺導航方法在井下巷道環境下具有顯 著的優點。
  • Yuneec國際公司六軸無人機集成RTK衛星導航系統
    Yuneec國際公司宣布,其商用六軸無人機H520將是瑞士Fixposition公司RTK(實時運動)系統的可選平臺。即使在GPS不適用的條件下,如城市或峽谷,RTK系統也能確保最大的精度和釐米級精確定位。
  • 無人機集群協同執行任務具有諸多優勢
    固定翼無人機集群協同執行任務已經成為無人機系統應用的重要發展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無人機在軍民領域受到了空前的關注並得到了迅速發展。因響應速度快、使用成本低、部署靈活等獨特優勢,無人機被普遍認為是未來信息化發展的重要平臺。
  • 實驗:「殺人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14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通過長時間實驗,獲得了胡蜂具有嗅覺學習和長期嗅覺記憶的第一手證據。他們發現,幾乎所有胡蜂可學習並記住與食物獎勵相關的氣味。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組龔志文博士與譚墾研究員等人通過對胡蜂蜂王、工蜂與雄蜂分別進行嗅覺學習記憶能力的測定和比較,發現蜂王的學習記憶能力明顯比工蜂和雄蜂要好。他們還發現雄蜂對性信息素與普通氣味的學習記憶能力並沒有明顯差異,在認知行為中,胡蜂並沒有對氣味表現出明顯的偏好性。
  • 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
    硬核無人機,能導航能避障無人機在現實生活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如高空巡邏,搜索與救援,地下礦井導航,自動包裹遞送等等。而豐富的應用場景,對無人機自動導航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約恩·林德奎斯特(Bjorn Lindqvist)稱,「我們先前已經發表了幾篇有關無人機自動避障和導航的論文,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我們開始考慮如何使無人飛行器在城市環境或者動態的移動環境中,自由穿梭而避免與人員或其他車輛碰撞」。
  • 通過生物集群運動行為,開啟無人機智能集群研究新思路
    在從事無人機集群研究的朋友會發現,若缺乏科學、高效的決策方法與控制策略因此,建立一種高效的無人機集群管理和控制體系,對於應對複雜、動態、不確定的戰場環境,最大化地發揮無人機自身性能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生物群體行為中所體現的分布式、自適應、魯棒性等特點,與實現無人機集群協調自主控制的要求相符合。研究生物群集行為的內部作用機理,並將其映射到無人機集群協調自主控制中,可以提高無人機在複雜環境條件下的智能決策和規劃能力。
  • 榕江縣首次利用無人機高光譜監測林業有害生物
    11月19日,一架銀白色的無人機在忠誠鎮上空緩緩飛行,這是榕江縣林業局為積極探索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新方法、新技術,首次採用無人機高光譜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工作。無人機高光譜可以準確、迅速地提取植物的生化參數,以此來判斷植株是否健康。
  • 魏相相嗅覺記憶簡介
    、遇見美,自愛、愛人、愛自然、情感、彰顯個性為藝術創作根基、音樂、文學、繪畫都有浪漫主義色彩;人類心理學是以認識自己、療愈自己、創造自己的心靈成長為根基,而現代生理學對於嗅覺氣味記憶和神經學的研究領域已經到了裡程碑的階段,身心健康和諧與獨特原創性是魏相相嗅覺記憶的核心理念,這也是嗅覺記憶、氣味和藝術創造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