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環形對撞機:中國CEPC「對撞」歐洲FCC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大型環形對撞機:中國CEPC「對撞」歐洲FCC

  2月14日18時,王貽芳院士登上了飛往美國華盛頓的航班。他是要參加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並在大型科學研究設施的全球合作分會上,介紹中國科學家的觀點。全球化不僅在經濟領域,在科學研究上也很重要,特別是在大型科學研究設施上。

  作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是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主要提出者和推動者。當國內還在質疑這樣的大型環形對撞機在科學上是否必要、300億元的預算是否太高、工程的技術方案是否可行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歐核)在春節前夕公布了他們的未來環形對撞機(FCC)的《概念設計報告》,計劃投巨資分兩步建設下一代的超級對撞機。

  2012年,中國高能物理學家提出了CEPC計劃。然而,計劃甫一提出,就在科學界掀起軒然大波。支持者主張超級對撞機是中國高能物理學的一個重大歷史機遇,一個能夠領跑世界的機會;反對者認為建超級對撞機耗資巨大,性價比不高,在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總體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這樣的工程將會擠佔其它研究的份額。

  去年11月14日,有上千名世界各國科學家參與的、用時6年的中國CEPC《概念設計報告》完成。

  對比中歐方案,可以發現,歐核的FCC與中國的CEPC大同小異:都是周長100公裡,都走先電子對撞後質子加速的技術路線。當然,兩者的造價不一樣,中國的全部費用約為歐核費用的一半左右。中國CEPC的一期工程計劃2030年完成,二期工程計劃2040年完成;而歐核的FCC一期工程計劃在2040年前後完成,二期計劃能在2050年代後期投入使用。前後相差基本都是10年。

  王貽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在工作模式上,歐核的FCC是從低能到高能逐漸增加,而中國的CEPC則可以做到高能低能隨時切換。「我覺得CEPC的工作模式更好一些,可以根據不同的科學目標,靈活選擇不同的工作模式。而FCC的工作模式卻是固定的。」

  王貽芳認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最熱門和關鍵的大科學裝置上開展過直接競爭,我們更多地是在做填補空白和拾遺補缺的工作。「建設超級對撞機,對中國高能物理來說是一次重大機遇。我們有10年的窗口期,有非常大的把握取得成功,可能改變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格局。如果錯過這個機遇,我們就只能繼續做拾遺補缺的工作了。」

  此次公布的歐核方案進一步驗證了中國方案的可行性。中國的CEPC計劃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先電子對撞再過渡到質子對撞這一大型環形對撞機的方案。但這一路徑當時並沒有得到全球科學家,特別是歐核的認同。「2012年之前,高能物理學家都認為高能加速器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直線對撞機,我們提出建設環形對撞機以後,在歐核內部引發了激烈辯論,最後他們才決定把環形對撞機作為發展超級對撞機的參考。」王貽芳說,歐核最初選擇的路徑是質子對撞機,而不是作為第一步的電子對撞機。

  經過5年多的研究,大家逐漸認識到,先電子後質子,無論從科學上還是從技術上,都是最可行的方案。歐核的FCC方案最終也選擇了此路線。這從科學和技術兩方面證明了中國CEPC設計方案的正確性。

  規模大,投資高,但科學前景光明。建還是不建,這是分別擺在中國和歐盟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責編:劉婧婷、熊旭)

推薦閱讀

中國航天:星舞九天「一線牽」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在這顆藍色星球上,人類對浩渺無垠的宇宙充滿好奇。隨著現代航天科技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能力日漸增強。中國嫦娥四號在奔月旅途中,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講述地球近鄰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的故事。【詳細】

中國人來到了太空11月上旬的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展區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他就是航天英雄楊利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出徵,去探索太空。當指揮員倒計時口令傳來時,楊利偉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向祖國和人民敬了個莊嚴的軍禮。【詳細】

相關焦點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束流對撞試驗首獲成功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路在何方?
    鑑於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僅為125GeV,環形機器可能是下一步推動的方向,特別是粒子物理學家們擁有數十年建造這些設備的經驗,而同時他們可將多個探測器安置在環形周圍。但環形對撞機最大的缺點莫過於工程規模之巨大。未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環形對撞機以及中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都設想建造一個巨大的地下儲存環,周長約100千米。即使今後隧道可以升級並容納100TeV的質子-質子對撞機,這些工程的造價都可謂不菲。
  • 大型強子對撞機再破紀錄 實現每秒萬次對撞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束能量創新高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束能量創新高   人民網布魯塞爾4月5日電(記者 張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於今年3月開始運行以來,在歐洲中部時間5日00時38分將質子束總能量對撞至8萬億電子伏,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圖片來源和版權所有: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捕獲希格斯粒子極為不易。希格斯粒子的質量是質子質量的上百倍,需要極高的能量對撞才能「撞」出來。在位於瑞士和法國交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每1012次的質子對撞,才可能產生一次希格斯粒子。就好比在一大堆沙子中,只有一顆金沙,把它找出來的概率極小。
  • 中科院高能所:歐洲最新粒子物理戰略路線與環形對撞機設想一致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歐洲核子中心(CERN)理事會當地時間19日全票通過歐洲粒子物理2020戰略,其確定基於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希格斯(Higgs)工廠」是「優先級最高的未來對撞機項目」,並期望建設能量儘可能高的質子對撞機的路線圖
  • 中國 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選擇
    對撞機是現代物理研究的基礎設備,是研究物質基礎結構和相互作用的探針。二戰之後,近一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與對撞機相關的研究成果。但大型對撞機需要各種高新技術的支持,耗資巨大,建設和操作難度極高。經審慎討論,在中央政府和小平同志的全力支持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以下簡稱BEPC)在1984年開建,並於1988年10月實現首次對撞,迄今已有32年。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擬於2021年重啟,對撞能力提升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目前處於長期停機狀態,正在進行大規模升級,無數科學家迫切期待「王者」早日歸來。LHC是迄今為止人類建造的最大的粒子對撞機,2012年發現了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舉世轟動。
  • 中國該不該建設大型對撞機?楊振寧與王貽芳多次論爭
    隨著王貽芳和楊振寧對該不該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論爭,已經引起全國範圍內的討論,一位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一位是世界範圍內物理領域權威泰鬥。什麼是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大型粒子對撞機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啟動在即遭起訴(組圖)
    有人擔心人造黑洞吞噬地球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啟動在即遭起訴  【本報綜合消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被稱為世界規模最龐大的科學工程,它將利用高速粒子束相撞產生的巨大能量,重建「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形態。
  • 歐洲花費210億歐元新建大型對撞機,我國要跟進嗎?
    今年的6月19日,歐洲核子中心(CERN)全票通過了《2020歐洲粒子物理戰略》,並計劃建造一臺全新的高能物理實驗機器——未來環形對撞機(Future Circular Collider,FCC),用於研究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和高能量前沿探索。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由此各個國家都提出了下一代大型對撞機的方案,而王貽芳指的大型對撞機是指100公裡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簡稱CEPC,這是中國提出的下一代大型對撞機方案。建造大型對撞機有什麼好處目前國際上正在醞釀的方案除了中國科學家提出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還有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緊湊型直線對撞機(CLIC)、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3)、極高能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TLEP)、未來環形對撞機(FCC)、超大型強子對撞機(VLHC)、繆子對撞機
  • AMD 64核霄龍斬獲超級大單:進駐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
    在科學界,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可謂神物一般的存在,耗資47億美元和歷時10年建設,周長27公裡,對撞能量16TeV,曾在2012年發現被稱為「上帝粒子」、賦予物體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並在201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背後:超級對撞機CEPC爭議始末
    1994年,歐洲核子研究機構(CERN)批准了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計劃。LHC坐落於瑞士日內瓦與法國交界的地下環形隧道,是目前全球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可將兩束質子分別加速到14萬億電子伏特的極高能量狀態,並使之對撞。其能量狀態可與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狀態相比。粒子物理學家將利用質子碰撞後的產物探索物理現象。
  • 大型強子對撞機創造8萬億電子伏特對撞能量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5日發表公報稱,歐洲中部時間當天00時38分,大型強子對撞機值班組報告對撞機達到束流穩定運行模式,兩束各為4萬億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在4個交匯點發生對撞,質子束流總能量達8萬億電子伏特,創造了一項新世界記錄,大幅增加了對撞機的潛力。
  • 歐洲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或撞出黑洞毀滅地球(圖)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HadronCollider,簡稱LHC)被稱為世界規模最龐大的科學工程,它將利用高速粒子束相撞產生的巨大能量,重建「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形態。然而這個「巨無霸」在距離啟動只有幾天的時候依然官司纏身。
  • 歐洲強子對撞機「開撞」 模擬宇宙大爆炸後初態
    新華網日內瓦3月30日電 (記者楊京德)因故障經過了幾小時的延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30日再次開始實施總能量達7萬億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對撞,首次對撞已取得成功。這也是迄今最高能量的質子束流對撞試驗。本次試驗用於模擬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後的最初狀態,並進行其他物理學重要課題研究。
  • 加速器長達100公裡 我國科學家發布「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概念...
    「加速器周長達到100公裡,相比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前身LEP,亮度將提高1萬倍,技術跟過去相比有很大提高。」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介紹,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是一個大型國際科學項目,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質丟失、尋找暗物質等一系列未解的關鍵科學問題並尋找新的物理規律。
  • 中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能發現極限粒子嗎?CEPC的廣闊前景
    50 年代初,一些大型加速器陸續建成,使人們有可能利用加速器所加速的粒子來轟擊原子核,基本粒子因此被大量發現。 1947年發現π±介子,1950年發現π0介子 ,1947 年還發現奇異粒子。到1964年人們又陸續發現了一批奇異粒子,使人們發現的粒子種類達到了33種。此外,各種粒子的反粒子被證實,也發現了為數不少的壽命極短的共振態。
  • 中國粒子對撞機曝光:迄今世界最大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粒子對撞機。但據外媒報導,中國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籌備一個兩倍於LHC的環形粒子對撞機。據了解,LHC的周長有27公裡,能夠產生14 TeV的對撞能量,這足以讓科學家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