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魚王」的下場,在非洲胖成「豬」,到中國卻只剩巴掌大

2021-02-07 木木種草社

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生物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的過程,隨著現代交通技術的進步,很多過往很難跨越的地緣隔離,都變得簡單了,就拿澳大利亞為例,澳洲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大陸,因此幾乎沒有什麼外來物種,生態系統也較為獨立,而到了近現代,澳洲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容易遭到物種入侵的地區。

不過即使是入侵物種,也不一定會對每個地區都造成傷害,有的入侵物種,在一個地區屬於危害嚴重的入侵物種,來到另一個地區,卻變得非常普通,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種物種。



01非洲魚王,重量可超過百斤

尼羅河鱸魚,是尖嘴鱸科尖嘴鱸屬的一個物種,這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淡水魚,它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100中入侵物種之一,即使是被釣上鉤後,也會不斷地掙脫,力量非常大,因為其在非洲「稱霸」,因此被稱為非洲魚王。

尼羅河鱸魚主要分布在埃塞爾比亞的淡水中,比如於查德湖、剛果河、尼羅河、塞內加爾河等等,它的顏色是銀色,帶著淡藍色,有特別黑的眼,外圈呈鮮黃色,尼羅河鱸魚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的長度可以超過2米,重量可超過200公斤。


02尼羅河鱸魚入侵維多利亞湖,導致湖內物種滅絕

尼羅河鱸魚最出名的物種入侵事件,是入侵了同在非洲的維多利亞湖,當地有位居民,因為喜歡尼羅河鱸魚的味道,因此將它引進了維多利亞湖,但卻沒有想到,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尼羅河鱸魚是兇猛的掠食者,這是一種肉食魚類,不僅以甲殼類和昆蟲為食,魚類也是它們的食物之一,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它們甚至食用自己的同類,它們的出現導致了維多利亞湖的其它魚類幾乎絕跡,尼羅河鱸魚也因此成為物種入侵的代表,被世界保育組織(IUCN)將尼羅河鱸列入世界100大最具危害的入侵物種之一。



03非洲魚王來到中國,卻只剩巴掌大

中國其實也有尼羅河鱸魚的存在,它是在上世紀被引進中國,在中國的野外地區,長江,珠江等流域,偶爾會有這種魚的身影,但雖然是一種物種,非洲魚王,來到了中國,處境卻和在非洲完全不一樣,到了中國後,尼羅河鱸魚根本沒有機會長大,基本上很難活過20斤,巴掌大的尼羅河鱸魚才是最常見的形態。主要是因為在長江中,有它的天敵,再加上它的味道不錯,因此等不到長大,就被釣友們釣走了,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想了解更多精彩釣魚知識   

可識別關注以下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這種魚在美國胖成「豬」,來到中國卻只剩巴掌大,到底什麼情況?
    很多人吃魚的時候專門喜歡挑那些野生魚來吃,自認為是野生的魚更加口味純正,但事實上並不是每一種魚在野生環境下都能夠正常成長的。例如有一種魚在美國胖成「豬」,來到中國卻只剩巴掌大,這到底是什麼情況?難道是水質不如外國好嗎?
  • 在美國能長到100斤的「魚王」,到了中國卻長不大了,原因太真實
    越來越多關於入侵物種的報導,福壽螺、亞洲鯉魚、非洲大蝸牛等等。這些物種有些可能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有些卻泛濫成災,給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等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有一種美國來的物種,在美國能成長到100斤,但是到了中國卻僅有巴掌大小,怎麼都長不大,其中原因太真實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在美國能長到100斤的「魚王」,到了中國卻長不大了這個物種是美國的魚王——大口黑鱸,也稱為加州鱸魚。該魚主要分布在美國以及加拿大的淡水水域。因為生長能力強,且好養殖,重點是肉質鮮美,所以有很多國家開始引進這個魚種,並且大量飼養。這其中也包括了中國。
  • 觀賞魚--非洲王子魚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能力太過迅速,非洲:求中國人引進
    但是非洲紅河豬卻泛濫成災,他們還希望中國可以引進,幫他們解決這個大麻煩。因為數量太多,非洲人也拿它們沒有辦法,眼看著這些紅河豬還威脅其他動物品種的生命安全,他們也急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非洲紅河豬跟普通豬不一樣,它們戰鬥力十足,看到獵物可以瞬間解決。
  • 紅河豬繁殖力很強,在非洲已泛濫成災,是時候把它引進中國啦
    紅河豬,也被稱為非洲野豬,分布於非洲大陸的撒哈拉以南地區和馬達加斯加島。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有著白鬍子般的毛髮,兩個又細又長的耳朵,就像2個小辮子,應該是豬裡最可愛的吧。別看它們長得可愛,但是很兇猛。紅河豬每年2~5月交配繁殖,母豬懷孕期大概在125天左右,每胎1~8仔,幼仔會在18~24個月大時性成熟,壽命20~22年。由於紅河豬的繁殖力很強,在非洲已經泛濫成災,因為紅河豬的肉非常好吃,肉質很鮮美,它們吃的很雜,運動量還大,幾乎沒有肥膘,已經成了非洲人的美食。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能力相當迅速,網友:該引入中國了!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能力相當迅速,網友:該引入中國了!大家好,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視頻。豬肉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肉類,也幾乎是家庭中必備的。但其實豬除了可以生產豬肉之外,還有那些豬是可以被當成寵物來養的。而且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夥伴之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紅河豬,這種住在非洲已經泛濫成災了,對此中國吃貨們都很高興,覺得這時候把這種豬引進到中國了。大家都知道,非洲這裡的生活水平是非常落後的,很多非洲人幾乎是處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
  • 韓國突現非洲豬瘟,8000多隻豬成陪葬品,被掩埋處理
    今年上半年非洲豬瘟疫情一直鬧得全球沸沸揚揚,病死掩埋的豬不計其數,直接導致豬肉價格翻倍。而就在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0日,韓國京畿道漣川郡,一家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確診病例,這是韓國第14例非洲豬瘟確診病例。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速度相當驚人,網友:該引入中國了!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速度相當驚人,網友:該引入中國了! 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美食大國,而我們中國人也是出了名的吃貨,中國吃貨的大名在國外可是響噹噹的,因為中國人不會很愛吃、也很會吃,一種食材可以用上百種烹飪方法,做成不同口味的美食。
  • 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非洲人的美味,為何到了中國卻沒人敢吃?
    有一道法國名菜法式蝸牛,使用的便是蝸牛的一種,歐洲大蝸牛。而非洲也有大蝸牛的存在,這一類蝸牛卻是害蟲。天然的氣候促使大非洲大蝸牛隨意繁殖,破壞植被,入侵生態,天敵較少,導致非洲大蝸牛泛濫成災。但非洲人卻把非洲大蝸牛當作一種美味,在這方面,就算是中國吃貨也只能甘拜下風。為何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沒人敢吃呢?
  • 紅河豬繁殖能力太強,非洲兄弟頭疼不已,中國吃貨:安排上了!
    紅河豬繁殖能力太強,非洲兄弟頭疼不已,中國吃貨:安排上了! 近幾年來物種泛濫的例子屢見不鮮,當初美國小龍蝦泛濫的時候,我國吃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解決了小龍蝦泛濫的困境,而且將小龍蝦吃成了人工養殖的物種,足以說明我國吃貨的力量,近來又聽說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這讓非洲兄弟頭疼不已,我國吃貨表示:安排上了。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力爆棚,中國網友:是時候來中國生活了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繁殖力爆棚,中國網友:是時候來中國生活了在如今,物種泛濫的事件時有發生,物種泛濫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在非洲就出現了紅河豬泛濫成災的事件,這些豬的繁殖力爆棚,許多網友表示是時候來中國生活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非洲紅河豬猖獗,繁殖能力相當快,網友:是時候介紹中國
    非洲紅河豬猖獗,繁殖能力相當快,網友:是時候介紹中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重點報導,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人以能吃能吃而聞名,不管是哪種食材,幾乎所有的食材都可以做成美味菜餚,因此在中國中,幾乎沒有物種被淹沒。
  • 奇妙的博物館故事系列二:非洲河豬和紅河豬
    是非洲河豬和紅河豬。首先,我們要知道豬是偶蹄類動物。偶蹄類包括人們常見的大多數有蹄類哺乳動物,如豬、河馬、駱駝、鹿、長頸鹿、羚羊、羊和牛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腳上都具有偶數的趾,每隻腳上有2個或4個腳趾。非洲河豬和紅河豬都屬於偶蹄類動物。它生活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森林、林地、河流植被和蘆葦床中。
  • 「愛豬盒子」兩大優勢:有效防控非洲豬瘟,有效降低飼養成本
    前段時間,國內首個「牧子易豬智能化模塊養殖示範基地」在福建三明永安市落成,該豬場全部採用「愛豬盒子」組合而成,從而實現養豬生產智能化、模塊化、封閉化、小單元化,在減少疫病風險的同時,縮小了中小規模養殖和現代高科技大規模工廠化養殖間的差距。
  • 400斤黑熊挑戰非洲雄獅,本想一巴掌拍死它,結果被打成了孫子
    400斤黑熊挑戰非洲雄獅,本想一巴掌拍死它,結果被打成了孫子在草原上一隻覓食的老虎和一隻黑熊碰面了。兩個動物的身體體型都差不多,所以誰都不服誰,二話沒說就打在了一起。老虎慣用的方法就是咬住動物的脖子,因為這裡是最細的地方,順利的話可以一招致命。
  • 巨型「魚王」現身長江,在中國卻嚴重「縮水」,長到20斤都難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入侵物種,在非洲平均體重超過百斤,被稱為「非洲魚王」,但是來到中國卻縮水嚴重,長不到20斤。 這種出現在中國的非洲魚王名叫尼羅河鱸魚
  • 非洲「紅河豬」泛濫成災,當地人苦不堪言,網友:是時候來中國了
    在中國人為吃不起豬肉而煩惱的時候,外國人卻在為泛濫的豬而煩惱,就比如在義大利和美國橫衝直撞的野豬,還有在非洲橫著走的紅河豬。這一物種跟其他的外形有著很大的區別,尤其體現在耳朵上,不是寬且肥大,而是像精靈耳一般尖長,臉部也長著白色的長毛,整體看起來應該挺溫和的,但其實很多人都容易被它的外表給欺騙,因為紅河豬的性格十分兇猛,能與其抗爭的也是獅子豹子一般的草原強者。歐美國家面對泛濫的野豬。
  • 來,豬農告訴你非洲豬瘟到底有多可怕!
    近期,非洲豬瘟成了熱詞,現在誰都能聊兩句非洲豬瘟。不清楚真相的朋友們估計還不知道非洲豬瘟的可怕。豬農都在哭訴:當你經歷過就知道非洲豬瘟的可怕!老家也有個小型養殖場,近期,老爸把家裡養殖場的豬都陸續低價賣掉了。都是幾百斤一頭的好豬。真是非常無奈,都是年後新購的好豬種,花了將近兩萬錢。
  • 非洲王子魚如何飼養
    觀賞魚與造景的世界歡迎您!非洲王子魚飼養好了可不容易,因為其生性好鬥,不過這點難度卻阻擋不了愛好者的熱情。非洲王子魚產於非洲的馬拉威湖沿岸礁石遍布的區域,屬於巖棲類,自然遵從了巖棲好鬥的定律,戰鬥力不俗,在幼魚階段的非洲王子就是通體橙黃色的,只是在胸鰭、尾鰭和背鰭上有非常明顯的黑色條紋。
  • 非洲豬瘟強國研發豬臉識別應對,疫情專家:剁成肉塊點辨認
    人臉識別聽得多,豬臉識別又聽過沒有?廣州科技公司影子科技聲稱,該公司研發的系統能對養豬場的豬只進行豬臉識別,通過比對資料庫中的豬只面孔,以及運用聲音掃描來監控豬只的健康,防範非洲豬瘟散播。不過,專家及養殖戶均指,有關豬臉識別並不實際,可能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