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海豚實驗,第一隻體驗過心痛的海豚,結局令人惋惜

2021-01-09 歷史曰

關於智商高的動物你第一個會想到的是什麼,猴子?的確在大眾的視野裡猴子可以說是最聰明的動物了,但是如果按照腦佔比(大腦佔身體質量的百分比)來看的話,海豚才是除人類以外最聰明的動物

科學家們關於海豚的智商做過很多的實驗,最著名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實驗了,會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可能會顛覆世界觀

我們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海豚救人這一說法,但其實這種說法是有理有據的,之所以會救人是因為海豚在解救自己同伴時練就出來的本領,另外海豚能夠通過自己所發出的聲波來探測到動物的骨骼形狀,從而確定是不是為人類

聽到這可能已經有些匪夷所思了,那如果說海豚是擁有自我的人格的,那是不是有些震驚了呢,這個實驗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是鏡子實驗,大部分的動物在鏡子中看到自己,基本是兩種反應一是無視

二就是攻擊,因為它並不會知道那是它自己,而這次的實驗對象海豚在發現鏡子中的自己時,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就反應過來那是它自己,而且會在鏡子前"搔首弄姿"的來欣賞自己的身體

後來實驗員在這隻海豚的腹部用記號筆畫了一道痕跡,當海豚再次來到鏡子前時很明顯地發現了這個記號,並表現得很開心,開始對著鏡子欣賞自己的腹部.清楚的知道鏡子中是自己並進行自我的認知就說明其具有了獨立的人格

實驗還在繼續,他們找來了一位女實驗員,讓她每天陪著海豚彼得,和彼得一起吃飯 睡覺 生活,24小時不分離,這樣實驗的目的就在於讓海豚逐漸的習慣和人類在一起的生活,並且讓女實驗員像媽媽一樣的交彼得英語單詞和發音,彼得很快地學會了用氣孔來發音,這項實驗一共教會了彼得大概700個左右的單詞,彼得甚至於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隨著實驗的繼續,這項實驗也越來越脫離了掌控,彼得開始變得越來越愛玩,不想學習英語發音,而且當女實驗員和別人打電話的時候,彼得會一直在她身邊叫喊,顯得很不開心,彼得已經開始對女實驗員產生了異樣的感情,當相處愉快時還會產生性興奮,彼得就會用自己的肚子去衝撞女實驗員,女實驗員顯然也產生了其它的感情,並且和她男朋友分手,來陪伴著彼得

但是實驗顯然已經脫離了掌控,實驗被迫中止,海豚彼得和女實驗員也被強制分開,分開後的彼得 ,每天都會變得很狂躁,它不斷的呼喊著女實驗員的名字,而且還不吃不喝,最後後通過閉氣的方式將自己溺死於水低,而女實驗員也是在時隔50年後首次透漏了這次事件,據說女實驗員最後搬到了當時實驗的地方居住

本來是一場關於動物智商的實驗,卻發生了這樣的意外,海豚彼得不僅僅學會人類的語言,還學懂了心碎的感覺

那麼既然海豚如此的聰明,如果給予它足夠的環境和時間話,他們會不會進化得像人類一樣,因為人類最初也是從海洋中來的,人類目前還保留著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徵,換種說法,在遠古時期可能存在著一種水猿,通過不斷的進化慢慢的適應了陸地的生活,最終進化為了現如今的人類

當然這些只是一些猜想,畢竟需要將時間線無限的拉長,才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但不管怎麼樣萬事萬物都在不斷的進化,也行某一天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生物

相關焦點

  • NASA資助過一項實驗:海豚與人,結果顛覆認知,實驗完全失控
    出現了很多非常奇怪的實驗,而且有些實驗現在看起來晦澀難懂、且感覺沒有任何價值。1960年代,在NASA的資助下就完成了一個不為人知的「海豚智力」研究,因為人們發現雖然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擁有著極高的智力,甚至能夠秒殺陸地上絕大數的哺乳動物。
  • NASA提供資金,雄性海豚和女飼養員實驗,結果怎麼樣了?
    像是日本曾經公開一項「恐怖實驗」,連續30天內對鏡子問「你是誰」,30天後導致實驗者心理崩潰。在1960年的時候,NASA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很多人難以思考,起初他們是為了研究海豚,後續海豚卻因悲傷死去,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NASA投資過的一項秘密實驗,「海豚與人」實驗,結果卻脫離掌控
    實驗打算讓海豚與一位女性長時間的住在一起,看海豚有什麼變化,想要知道海豚與人類生活,會不會進一步提升智力本次實驗選中了一位博物學家,名叫瑪格麗特·豪·洛瓦特。
  • 一隻海豚在這個愛爾蘭港孤獨生活了幾十年,何解?海豚是群居動物
    當愛爾蘭仍然有燈塔管理員的時候,丁格爾鎮出名了,一隻名叫芬吉(Fungie)的鯨目動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小鎮。燈塔管理員帕迪·費裡特是一個喜歡狗狗陪伴的人,他不大喜歡與人交往。1983年秋冬,費裡特在水中發現了一個孤獨的同伴:一隻海豚,跟在漁船後面。
  • 為開拓海豚智商,NASA曾資助一項實驗,結果場面一度失控!
    在1960年代,美國NASA的資助下完成一項研究,這項研究主要針對於海豚的智力。我們經常在海洋館中看到海豚,它擁有極高的智力,既能友好的與人類互動,還會咧著嘴笑。最初發現它是在海洋中,它的智力絲毫不亞於陸地上的哺乳動物。據了解,一隻成年的海豚智力相當於5~6歲的兒童,在自然界中,它的智力僅次於人類。為開拓海豚智商,NASA曾資助一項實驗,結果場面一度失控!
  • NASA資助一大實驗,目的是開發海豚的智力,結果一度失控!
    海豚的智力與人類接近大家對海豚的了解比較局限,只知道它生存在海洋中,性格溫順,殊不知它具備極高的智力,完全能秒殺陸地上大多數的哺乳動物,與人類相比雖有些差距,但它在眾多生物中,卻屬於佼佼者。據科學家的觀測,一隻成年海豚的智力相當於5~6歲的兒童,它的腦容量僅次於人類。
  • 惋惜!現身惠東海域的受傷瑞氏海豚已死亡!
    瑞氏海豚瑞氏海豚,又名花紋海豚、灰海豚。與我們一般見到有長長的吻部的海豚不同,它的頭部很像鯨,但額部沒有隆起。△ 瑞氏海豚又稱為花紋海豚,身上的花紋並不是剮蹭而來,而是天生的據了解,瑞氏海豚分布很廣,在中國主要是在浙江和臺灣沿海。
  • 雄性海豚與女飼養員的實驗,NASA提供資助,最終卻無法收場!
    上個世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科學發展當中速度最快的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無法讓人理解且非常瘋狂的實驗,在1960年NASA就曾經資助了這樣一項實驗,最初他們的目的是想研究海豚的智力,沒想到最終難以收場,導致海豚悲慘的死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雄性海豚與女飼養員的實驗,NASA提供資助,最終卻無法收場!
    NASA一場「失控」的實驗,海豚與人共處,最終慘澹收場!上個世紀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科學發展當中速度最快的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無法讓人理解且非常瘋狂的實驗,在1960年NASA就曾經資助了這樣一項實驗,最初他們的目的是想研究海豚的智力,沒想到最終難以收場,導致海豚悲慘的死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海豚愛上美女培訓師 實驗終止後以窒息方式自殺
    瑪格麗特和彼得一起玩耍  美屬維京群島有一個名叫聖託馬斯的小島,1965年,神經科醫生約翰·C·李力在這裡花了10個星期試圖教一隻6歲的海豚說英語。  實驗海豚學會英語單詞  1961年,李力醫生曾寫過一本書,說明海豚的大腦比人的大腦要大出40%,他們能夠感覺到痛苦並且能控制住憤怒。李力相信海豚能夠理解人類的語言,於是選擇了這個島進行實驗。  實驗在一棟名為「海豚之家」的別墅中進行。一樓灌注了22英寸深的水,剛好適合瑪格麗特趟過,而彼得可以遊泳。
  • NASA投資過的一項秘密實驗,「海豚與人」,結果實驗脫離掌控
    在這個時代,人類做出了許多瘋狂的嘗試,就比如我們今天要來了解的一&39;秘密&34;海豚與人&34;某種生物&34;海豚智力&34;水床&34;渴望&34;求愛&34;示愛"下,洛瓦特回應了彼得的求愛。不久後,這項實驗就被終止了。
  • 海豚會為愛情自殺?關於海豚的「那話兒」
    配圖來自衛報       她叫Margaret,在1960年代的一個秘密實驗裡,她跟一隻海豚生活了10周的時間。       跟她在一起的,是一隻叫Peter的寬吻海豚。他們當時在一個特殊改造全是水的房間裡,一起吃飯,娛樂,洗澡,睡覺,24小時不分離。       在這個實驗裡,他們要教海豚說話。海豚可以用他們的氣孔發聲,科學家想做的,就是他們學會用這種發聲的能力。
  • 想和海豚親密玩耍嗎?盡在聖淘沙名勝世界海豚園!
    在新加坡聖淘沙的名勝世界,位於水上探險樂園中的海豚園,由11個相連的潟湖組成,棲息著20多隻印度太平洋樽鼻海豚,這裡推出的一系列淺水及深水互動體驗,可以近距離接觸可愛的海豚,與這些令人著迷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共度難忘時光。
  • 實驗超預料!女科學家與雄性海豚進行實驗,結果難以收場
    於是他們開始進行了大膽的測試,如果人類對海豚的智商進行幹預,那麼有沒有可能會激發海豚的大腦,讓海豚變得聰明起來。於是一場實驗開始了,這場實驗室是由一頭雄性的海豚和一位女性飼養員共同組成的,這場實驗由他們共同完成。
  • 三亞灣發現一隻死亡的海豚……
    來源:南國都市報4月15日中午,一隻死亡的海豚擱淺三亞灣附近海灘,三亞市相關部門隨後打撈送至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解剖,初步判斷該死亡的海豚為花斑原海豚,外傷導致的菌血症而死亡「一隻死亡的海豚擱淺在三亞灣。」
  • BBC紀錄片揭秘女孩教海豚說話
    它揭秘了50年前由美國宇航局資助的一個秘密實驗:科學家讓一個女孩跟一隻海豚每天生活在一起,希望能夠教會海豚說話。如今,當年的海豚女孩已經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她面對鏡頭,回憶起那些與海豚生活的日日夜夜。  女孩名叫瑪格麗特·豪威,她曾經跟一隻名叫「彼得」的寬吻海豚不分日夜地生活在一起。為了讓彼得清楚地看到自己嘴唇的形狀和動作,瑪格麗特特地把臉塗白,然後再塗上黑色的唇膏。
  • 價值1.7億的人造海豚,用醫療級矽膠製成,能替代活海豚嗎?
    ,然後扔進海裡,過了一會兒,一隻海豚頭上頂著花環浮出水面,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海豚在模仿他。比如一群佛羅裡達海豚,可以設計一種極深的套路來捕魚,一隻海豚在捕獵時不斷製造混亂,讓獵物以為四方都有危險,另外一隻海豚這時候就會發送信號給其他海豚,形成一個包圍圈,捕獲逃跑的魚。人類能做成這樣的事,事先都要做出周密的計劃,還要和隊友有交流,由此可以想像海豚的智商是有多高了。
  • 價值1.7億的人造海豚,用醫療級矽膠製成,能替代活海豚嗎?
    1985年,海豚研究探險隊三名研究員,覺得有點無聊,為了放鬆一下,他們其中一個在頭上放一個海草花環,然後扔進海裡,過了一會兒,一隻海豚頭上頂著花環浮出水面,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海豚在模仿他。按照現代海豚的腦部大小,它們的腦係數比其他動物都要高,只在人類之下,海豚為了生存不斷進化,應付複雜的社交網絡,一起捕獵,逃脫捕殺和養育後代。比如一群佛羅裡達海豚,可以設計一種極深的套路來捕魚,一隻海豚在捕獵時不斷製造混亂,讓獵物以為四方都有危險,另外一隻海豚這時候就會發送信號給其他海豚,形成一個包圍圈,捕獲逃跑的魚。
  • 試聽:劉嘉亮 - 海豚的聲音
    內容介紹:   一首歌喚起你對藍色海洋的眷戀  如油畫般的美景,交雜閃過的暗夜的影,赤色的海水流不盡悲情,海豚甜美和光明的微笑萬劫不復。我們的亮亮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最終,他將這種震撼與思考融進歌裡,創作了這首《海豚的聲音》。聽,一聲聲近乎吶喊,充滿對藍色夢幻的珍惜與挽留,一聲聲近乎悲鳴,滿溢著對生命的絕望與眷戀。無限的惋惜與感嘆,都在訴說海豚灣的悲哀,「只剩一片荒涼」的結局該如何避免,是亮亮的思索,也應是所有人的思索。
  • NASA曝50年前海豚試驗:海豚疑愛上女訓練員後自殺
    據香港《文匯報》6月11日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1965年曾資助進行一項海豚實驗,女訓練員豪伊嘗試教導6歲樽鼻海豚彼得說英語,在10個星期的相處中,她與彼得發展出一段感情。事隔50年後,她首次披露這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