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營經濟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四川經濟的奮鬥史。如今,四川民營經濟已撐起全省經濟「半壁江山」。但在新經濟領域四川還沒有一家頭部企業,沒有躋身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民營經濟發展還有很多待解的問號。(1月13日《四川日報》)
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十三五」時期,四川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從根本上說就得益於民營經濟,受益於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是四川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經濟增長新動能的主體,也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者和創造就業的重要渠道。然而,經濟發展的任何時期都會有短板。有數據顯示,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有10個沒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四川是其中之一。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排行榜單,四川共有12家民營企業入榜,居全國第十一位,遠低於四川GDP總量全國第六的排位。這兩大衡量龍頭企業的指標都表明,四川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亟待破題。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民營經濟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著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四川民營企業,加快實現本土世界500強企業零的突破,這是四川近5年的一大目標。根據不久前出臺的《四川省民營企業雁陣培育五年行動計劃(2020-2024年)》,四川提出培育雁陣企業群,包括衝刺世界500強的龍頭領軍企業、衝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優勢骨幹企業、衝刺A股上市的快速成長企業。要實現世界500強零的突破,優勢骨幹企業數量翻番,快速成長企業增量。如此為企業「大而不強」的問題破題,彰顯了決策層的膽識和氣魄。
目標清,方向才能明。我省已進入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緊密結合四川實際,切實抓好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以衝刺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為突破口,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現實需要,是落實「一幹多支」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是時不我待、刻不容緩。就像雁群起飛,頭雁領航,結隊為伴,把四川民營企業發展的未來理想狀態,描述為「雁陣」飛行,著實很有創意,也充分表明,以更強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企業「做大做強」這個關鍵,凝聚合力抓實抓好補短板、打基礎、增動力、利長遠的各項重點工作,全面啟動民營企業培育計劃,加快推動「衝刺」任務落地見效。
發展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企業也是這樣。衝刺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重要的是,不能遇到困難就喪失信心,更不能面對壓力產生悲觀情緒。要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廣聚人才「第一資源」、激發創新「第一動力」,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切實抓好工作落實、改革落實、政策落實,為衝刺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公平市場環境,扎紮實實把民營經濟做實做強做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作者系天府評論特約網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