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的全名是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四川樂山市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最高的石佛像(71米),很多親眼見過的朋友都感嘆其高大,但終歸是一尊佛像,為什麼會閉眼呢?更詭異的是每次閉眼事件後都發生自然災害!
樂山大佛於傳說中的四次閉眼事件
樂山大佛的具體開始修建事件已經無法考證了,不過修建目的是因為三河交匯處的水流非常複雜,極易造成翻船事故,在這裡修建大佛的目的是希望能減弱水勢,為在河上討生活的民眾祈福。
在開元初年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開始修建,由於工程浩大,大佛前後建造時間將近90餘年,為此西川節度使韋皋還專門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
樂山大佛曆經1200多年,期間多次維修,到1956年時被宣布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樂山大佛是中國佛教的寶貴文化遺產,它不僅承載了歷史文化的元素,而且還深深地影響了整個社會與中國佛教的發展,特別是對四川佛教的發展影響甚大,當然另一個關鍵則是樂山大佛已經成為旅遊勝地,為當地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傳說中的樂山大佛四次閉眼事件
能查到的樂山大佛四次閉眼事件分別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和這些年份對應的自然災害中,1962和1963是連續的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北方乾旱南方暴雨成災,遭受了重大損失!
1976年發生的大事則有三位重要國家領導人逝世,而且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還發生了唐山大地震,強度為芮氏7.8級(矩震級7.5級),深度為12千米的淺源性地震,破壞力極大,唐山當地和周邊遭受難以想像的損失。
2000年似乎沒有特別重大的事件發生,不過在澳大利亞雪梨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奧運會中。中國體育代表團獲28枚金牌、16枚銀牌和15枚銅牌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三名,歷史突破,值得慶賀!
一尊石像大佛為什麼會閉眼?
在信奉佛教的朋友眼中,似乎這是一件非常極少發生卻又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很顯然我們都是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關於石像會閉眼,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又又事實發生!
樂山大佛閉眼和睜眼時的對比照
上圖是1962年樂山大佛閉眼時留下的照片,又右側對比時確實閉上了眼睛,難道樂山大佛真不願看到人間疾苦而痛苦的閉上了眼睛,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肯定有某種外力因素導致的!
要解釋這個原因,必須要來了解下樂山大佛的眼睛結構,它不像很多大佛的眼球結構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出於避免複雜結構的因素是一個幾乎平面結構,為避免71米的高度在佛像腳下也能清晰看到眼睛,增加了黑白相間的塗料,大部分情況下塗料的附著力很強,不會脫落,但如果遭遇酸性雨水的衝刷,就會溶解褪色,直至和底色無區別!
其實能看到褪去色彩後的本底
而大佛的眼瞼處和眼球位置在遠處看來並不明顯,因此看上去就是眼球結構不見了,而大佛本身的眼皮比較低垂,正常情況下都是半睜眼(考慮從下方看注視眾生,否真看起來目空一切),因此一旦塗料變淡甚至消失時,這個閉眼事件就發生了!而這個和當時的社會事件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剛好湊巧,人們將其聯繫起來了而已!
這張應該是被PS處理了
樂山大佛除了閉眼外還有佛光
2002年5月7日上午9時43分,樂山大佛現難得一見的神秘佛光:薄雲籠罩在樂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現日暈現象,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周閃現出一個巨大的、內紅外紫的五彩光環,色彩時明時暗,而這種難得一見的狀況惹得遊人駐足觀看,不少人也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神奇的時刻。
樂山大佛佛光
其實這種就是一個常見的光學現象:日光通過卷層雲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是以日光作自然光源,經冰晶的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暈。也有人將其稱為圓虹,無論怎麼個叫法,意義都是一樣的。
而這個樂山大佛的佛光則是,此次日暈的發生角度剛好在大佛後方,從大佛腳下看就像是佛頭部位形成一圈光環,當然很多朋友自然會將這些事件和祥瑞的佛光聯繫起來,而事實上卻沒有半毛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