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巧家縣五針松成全球最瀕危物種

2020-11-22 中國園林網

中國園林網9月24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昭通巧家縣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辦並於今年9月6日至15日在韓國濟州召開的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由8000多名科學家在48個國家搜集了眾多的動植物資料,公布了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名單,巧家五針松榜上有名。

一份名為《無價還是沒價值》的報告對巧家五針松做了描述:「種群大小:現存小於25成熟個體;分布範圍:巧家,雲南,中國;主要威脅:局域分布和小種群;需要採取的措施:遷地保護和種群恢復,建立保護區域,遷地保護和回歸引種……」巧家五針松,又名五針白皮松,是1992年原西南林學院(現西南林業大學)李鄉旺教授發現的新種,分布巧家縣白鶴灘鎮楊家灣村樟木箐和中寨鄉付山村徐家灣一條南北走向山脊東西兩坡面上部的山坳中,海拔2000至2350米,面積不足0.5平方公裡,長有全世界僅存的35株野生個體,樹齡10年至50年。按照國際自然與自然保護聯盟(IUCN)1994年通過的瀕危物種劃分等級,巧家五針松屬於「極危(CR)」物種,堪稱植物界的「大熊貓」,1999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世界極度瀕危植物,具有較高的生態、科研、觀賞和經濟價值。

讓人欣喜的是,通過10多年來的人工繁育,巧家五針松逐漸「人丁興旺」。截至2011年10月,巧家五針松人工擴繁數量已達5000餘株,為該瀕危物種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奠定了基礎。

推薦閱讀:

貴州思南縣發現萬株國家二級瀕危中華蚊母

廣東禪宗祖庭南華寺內珍稀水松瀕危

雲南西疇建成木蘭科珍稀瀕危植物基地

昆明植物園引種珍稀瀕危植物近百種

(來源:春城晚報)

相關焦點

  • 北方五針松盆景養護之淺見
    五針松系珍貴觀賞樹種,其樹幹蒼勁,枝稠葉密,株型嚴整,生長緩慢,穩定性強,適合各種盆景造型樣式,實屬盆景材料佳品。但是,五針松性喜溫暖溼潤、和風細雨的江南酸性環境,極不適應我國北方大冷大熱、乾燥的鹼性條件。北方個別地區雖有地栽,長勢亦與南方有別,素有「一年青,二年黃,三年見閻王」的說法,廣大盆友多有畏如禁區者。
  • 雲南昌寧發現全球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
    原標題:保山市昌寧縣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保山市昌寧縣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供圖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更戛鄉,當地村民發現了一隻虛弱的白腹鷺,並將其送往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救治。白腹鷺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涉禽,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度瀕危名單。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收容救助白腹鷺。供圖據介紹,昌寧縣更戛鄉村民發現白腹鷺時,正被幾個小孩子追尋玩耍。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收容後,經過仔細觀察,白腹鷺並無外傷,身體比較虛弱,隨後將其送往保山市野生動物救助站。
  • 雲南發首個省級物種紅色名錄 2625種生存受威脅(組圖)
    、閉殼柯、白背兀鷲、黑兀鷲、藍冠噪鶥、斑嘴鵜鶘、雙角犀、爪哇犀,佔評估物種總數的0.03%;極危381種:巧家五針松、水松、貢山三尖杉、滇南蘇鐵、爪哇野牛、豚鹿、虎、林麝、金錢豹、西黑冠長臂猿、雙角犀鳥、綠孔雀、赤頸鶴、蟒、凹甲陸龜、斑鱉等,佔評估物種總數的1.50%;瀕危847種:紅豆杉、多岐蘇鐵、高黎貢羚牛
  • 做五針松盆景,掌握好這幾點,養坯好成型快
    五針松是眾多盆友喜愛的盆景。它與羅漢松、金錢松是常綠喬木裡面適宜造型的首選素材,其中日本五針松和大阪五針松最適合拿捏整型,其次是國內的華山松、華南松和安徽五針松。大阪五針松的最大優勢是節間短、松針短而輪生,枝條柔韌性強。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雲南「植物王國」美譽名不虛傳
    目前,科研人員已經開始探究該物種的繁殖方式,在詳細研究其生物學及種子發育知識後,有望實現對寄生花的人工繁殖。國家Ⅰ級保護植物巧家五針松 ~ 生物物種及其基因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商周時期就有種植,如今成秋季觀賞物種,網友:為何成瀕危物種
    今天咱們要說一種植物,它和楓樹一樣有著很高的觀賞價值,從商周時期就開始種植,但卻一直是一種瀕危物種。商周時期就有種植,如今成秋季觀賞物種,網友:為何成瀕危物種?銀杏樹是全球最老的一種孑遺植物,被稱為「世界第一活化石」。在我國,從商周時期就有人工種植銀杏樹的記錄了,在我國有不少地區有古老的銀杏樹。
  •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記者近日從省林草局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我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近日從省林草局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 野生甲魚成全球瀕危物種 浙江原生品種年年放生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出現了中華鱉(甲魚),系瀕危物種3個級別中的最輕一檔「易危」,即「滅絕機率大增種類」。據說,這一結果是考慮到甲魚在日本、中國等地的生存狀況,理由是野生甲魚被捕獲用於食用與養殖,個體數量不斷減少。
  • ...五針松最厲害水杉墊底-滯塵 大氣顆粒物 幹沉降 疣狀突起 植物...
    針葉樹種尤其是松柏類的葉片具有更強的滯塵能力,適合種植在交通道路隔離帶,高速公路兩側綠化帶最窄至少應達到20米……上海交大的城市綠化吸霾數據在植樹節出爐,有望幫助緩解城市大氣汙染。  造林防霾效果有待研究  全球多數重要城市的森林覆蓋率都在30%以上,而上海城市森林覆蓋率約為13%,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劉春江教授表示,城市的森林植被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可以起到削減顆粒物等大氣汙染的作用。
  • 雲南高黎貢山發現極度瀕危的比氏鼯鼠屬新物種
    新華社昆明7月19日電(記者趙珮然)一個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的比氏鼯鼠種群,經研究確認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該成果於18日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ZooKeys》上。
  • 《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發布:90%典型生態系統獲保護
    白皮書指出,經過多年努力,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全省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地處中國西南的雲南,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及中國西南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屏障。雲南省國土面積僅佔中國的4.1%,卻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高等植物及脊椎動物種數均超過全國的一半。
  • 多樣的物種 多了重保護(美麗中國·和諧共生)
    核心閱讀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同時,雲南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日前,雲南出臺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以期更加保護好這個重要的種質資源庫。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 這些種物種為雲南特有,有些已經瀕危。
    雲南被譽為動物王國,動物資源豐富,也孕育了一些特有的物種,成為雲南的名片。但是其中有一些已經處在瀕臨滅絕的境地,所以這些動物十分珍貴,所以保護他們是我們的責任。綠孔雀應該說孔雀是雲南一張很好的名片,很多建築都以孔雀為原型,就連雲南電視臺臺標都是孔雀,甚至雲南的輪廓都像一隻孔雀。
  • 雲南首次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圖為民警救助的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餘澤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李宗穎)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易危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水松
    水松(學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是杉科,水松屬喬木,高可達25米,樹幹有扭紋;樹皮縱裂成不規則的長條片;枝條稀疏,大枝近平展,廣東東部及西部、福建西部及北部、江西東部、四川東南部、廣西及雲南東南部也有零星分布。此外南京、武漢、廬山、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模式標本採自廣東廣州。主要價值木材淡紅黃色,材質輕軟,紋理細,耐水溼,比重0.39-0.42。供建築、橋梁、家具等用材。